父亲吴早文,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60师文工队队长;他的下连日记,自1951年12月至1952年9月;这也是他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最后一段日子的记录。他是1950年11月11日,从辑安(今集安)跨过鸭绿江;1952年10月17日回国至安东(今丹东)。
1951年9月,入朝一年出头的20军,历经第二次战役长津湖战斗、第五次战役和华川金城地区50天防御战等。25日,为粉碎敌在我侧后元山地区登陆,奉命担负该地区海防备战、构筑野战防御阵地的任务;在元山的白山、广岩山、鹰峯山、后陆山间,展开大规模筑城并进行战备训练。此时,20军、师文工团、队“面向连队、为兵服务”,打起背包下连队。
记日记的“学习纪录本”,卷首语印着红字:“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中,继续深入生活,开展连队文娱,提高创作水平。”除了日记,还有父亲收集的素材:有《文教安传培自传》、 “对涂斋义小组d了解”等。为记得快,以“d”代“的”、“S”代“是”、“T”代“党”。本子用纸包着面,还夹着一张吸墨迹的厚纸。其中1952年9月9日那天是唯一用红墨水写的,看来蓝黑墨水断了档。
下连第一周
下连在星期一,1951年12月24日;这天也是对手美军和“联合国军”的平安夜。吃过午饭,父亲率文工队离开师政治部。不知为何,他写下“匆匆下连”。说来,20军入朝作战也是“匆匆”。1950年9月20日,全军奉命结束解放沿海岛屿和台湾的战前训练,赴兖州待命。11月6日,行至皇姑屯的前卫59师,接通知到车站阅电报:中央军委急令9兵团提前开进。据情报,麦克阿瑟要空降金日成临时政府所在的江界,东西合围封口。此时,兵团前卫27军已往安东来不及调转,后卫20军变前卫;除炮团、教导团和留守单位外,所辖58、59、60和89师于8至12日仓促入朝。不料58师过江时,边防还要部队出示出境证。
文工队分两个大组,分别到“八大”、“九大”。“八大”、“九大”及“十大”,为60师178、179和180团的代号。父亲到“八大”,这组又分一小组到1营,其余去2营。
2营部只有杨教导员在家,忙碌的他丢下其他事,先与父亲他们研究。最后决定兵分三路:一以5连为重点,该连是个功臣连队,连长是战斗英雄,是个有故事的连队;由二人负责并兼顾4连。二是三人负责6连。三是三个女同志留营部教舞蹈。晚饭后,三路分头展开。父亲不无遗憾地写道:“由于匆匆下来,准备还是不够充分。特别对去一营那个小组,联系目前的工作布置也没有对他们交代清楚,晚上想通下电话也没打通。”
因要参加营部会议,了解他们年前的工作;父亲在第二天下午到5连。天下着大雪,只半天工夫,就积起近一尺深。去5连不远,路却不好走;“然而就在这漫天大雪的山上,五连同志还在爬山背柴,有的穿着单裤,有的光着脚板。兴高采烈的在构造他们学习的课堂。虽然正如他们指导员所说,练兵到现在,部队还没好好的休息过一天,连洗衣服都是派公差洗的。工作的紧张性真叫人感动。”(日记:1951年12月25日)更感动的是全连情绪高涨,每班都有人找文教(文化教员简称,连队做文化教育专职干部)要搞节目,文教苦闷于难以招架。
在5连,文工队第一步工作是搞两个“中朝友谊说唱”;作了启发性演唱,以帮助战士创作。此外是教舞蹈,虽准备不够,但指战员对它重视与欢迎;战士们吃了饭就自己练起来,还催促文工队员快去教。
在当天日记里,父亲兴奋写下:“给我的感觉,出国来部队的进步是惊人的。就在文化上吧,战争也搞不垮部队文艺活动,艰苦没有影响部队文艺的要求。的确,新的中国必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国家出现在世界的东方。”
如5连一样,文教成了关键先生。除辅导,自己也演出;也有对说唱不感兴趣而热衷大戏,搞了四幕八场。“文教工作很积极的,但苦于缺乏文化,有乱抓乱忙现象,而我们同志则显得有些束手束脚,工作不够泼辣。”(日记:1951年12月27日)
下连没几天,说唱在五、六连推开,孵化的节目也有了方向:2连自创的《铜墙铁壁》和舞蹈《向毛主席拜年》,写3连二等功臣何彭义和4连二级英雄杨锡生。父亲设想:“1、新年文艺工作,要求每连有一个较好作品出现,一般能活跃起来。2、结合教育开展说唱,运用八大d经验,提高一步。”(日记:1951年12月28日)“给五、六连布置具体工作要求,1、提高一个主要节目。2、在培养战士创作上摸索一些经验。3、收集反映,准备小结,收集地方小调,回来加工。”(日记:1951年12月29日)
父亲认为,“从汇报中看,战士创作还没有搞起来。我们同志在工作上还是不够深入而思想上是急于求成,形成空前的忙乱,还是不能满足客观的要求。特别是这种包办代替的工作方法,连队的根是不会稳固,工作成绩也将如水上浮萍,热闹了一阵是站脚不住的。”(1951年12月29日)
1951年的最后一天,父亲参加了1营的节目评比:“以一连“苦学苦练”为优,而一般的短小精悍则以三连的说唱得了第一;这对一连情绪上是有很大刺激的,同时这对一连文艺工作者也该是一个有力的教育。”(日记:1951年12月31日)
战斗英雄毛张苗
常听父亲说起毛张苗,他那时是178团2营5连连长。178团前身是新四军第1纵队3旅7团,由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淞沪支队(一支队)与五支队组成,父亲参军就在淞沪支队。下连听了毛张苗报告,父亲感到“报告很自然而生动,帮助我对他的了解是前进了一步。”(日记:1952年1月2日)
围歼长津湖美王牌——“重装备典型”的陆战1师是20军出国第一仗。血战出了“辉煌化金星的”勇士——58师172团1营3连连长杨根思,拉响5公斤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获志愿军特级英雄和朝鲜共和国英雄称号。毛张苗也一战成名,成为一级战斗英雄;他带的5连获集体一等功。
小时候,父亲讲抗美援朝的一个细节印象深刻:炸桥切断美军退路,敌机却吊来钢板,煮熟的鸭子飞了。这可是闻所未闻。看电影《奇袭》多次,片中志愿军方连长率队炸毁康平桥断敌退路,使大部队全歼敌人。虽父亲没说是哪次战斗,我想就是围歼陆战1师那仗。1950年11月28日,60师炸掉下碣隅里与古土水间的水门桥,阻击古土水北援;使从下碣隅里到古土水这段路被美军称为“火地狱溪谷”。没想到,美机空投钢制车辙桥板等,于12月10日突出包围。
那次战斗,178团2营在古土水以北之化被里、小民太里一线高地构筑阵地。5连位东西一线长达2里的4个山头,毛张苗带2排坚守1355.7高地。11月28日拂晓,美军在20多架飞机和8辆坦克掩护下发起进攻。下午,40多辆坦克掩护一个营进攻,飞机投凝固汽油弹。营部命令收缩四、五连阵地,毛张苗提议不撤退,若撤也要在打退敌进攻后等到天黑;营部采纳了他的意见。为减少伤亡,毛张苗将正面反击改侧翼反击;29日上午,打退了敌人4次进攻。
在父亲眼里:“在穿插战中,从准备到战斗,在每时每刻,在每一个紧急场面,我看到一个优秀的指挥员对战争的高度负责的良心在跳跃。从他的报告中,我们学习到一个革命的军事指挥员的高贵品质。”(日记:1952年1月2日)
胜利来之不易,我火炮、弹药、服装、运输和食物等大大落后美军。武器大多缴获,种类繁多,口径不一;缺乏防空和反坦克武器,空军支援和坦克及装甲车零配置。而机械化的陆战1师辖1炮团,拥有105和155mm榴弹炮54门及1个70辆坦克的坦克营,指挥1个航空联队。
在最低气温达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里,部队身着一层薄棉花的温带棉军装,团以上干部的棉军装量体裁衣,还没出厂就人到朝鲜,穿的是单军衣;自己裁棉被做耳套手套。热地蛋(土豆)送到阵地已冰冻,“吃三个地蛋打一个冲锋”,60师部分部队在几天几夜完全断粮下作战。克服冻、饿造成大量减员,打到弹药耗尽。20军长津湖一战毙伤敌6696人,俘美军589人、韩军58人。我牺牲2890人,冻死72人,冻成重伤6262人。父亲参加编写、完稿于1962年的《第二十军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以下称《20军朝战史》)中写道:“即使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到最高限度,如果没有最低限度的物质保障,也不能不限制我们取得更完满的胜利。”
半个月过去了,写毛张苗的节目让父亲失望:“主要是凑句子报事迹,主题不明确,作品没感情,看来乏味,主要还S作者本身缺乏体味,材料没有消化,看得很不完整,有支离割裂之感。”(日记:1952年1月14日)
入朝的第一个新年
12月27日,父亲回师部请示唐副部长,文工队留在连里过年。他写下1952年第一天日记:“号子一吹,副教导员就来叫文教去拜年,这完全与我们隔夜所想的全不一样,部队同志的紧张也真S从卅到元旦,持久而经常。”
要等看晚上2营的演出,“晚饭在四连吃了,而招待的殷勤真叫人挡不住。连部盛菜用的是自造的大罐头,既美观又克服了朝鲜战场的用具困难。连长说S他们过年d一种创造。”(日记:1952年1月1日)心灵手巧的战士,还用炮弹壳、罐头盒造胡琴,用炒面箱造喇叭筒、壶、杯等。
在元山筑城期间,20军既是个战斗队,又是个生产队。为办好伙食,多挖野菜并在营区前后山坡河边种菜,没菜秧就移植野菜,向家乡讨菜籽。每人指标100斤,但都超额完成。回国时,移交兄弟部队蔬菜就有100多万斤。还养了猪和家禽。随着运输条件改善,从祖国运来蛋粉、香肠、花生米、黄豆、咸鱼等副食品和营养品,自运猪肉70万斤。
元旦之夜看2营节目,父亲觉得5连的两个作品中,《比进步》较好,内容实际生动。而《下决心》内容较空泛,虽技术较高仍不能取胜。有个舞蹈较幼稚,没把艺术提高到现实以上,误为写生活就是拍照。他也认识到,“从这次下连的创作来看,我们天天与战士见面,天天在一起工作,而对战士内心生活的体验还是有极大距离的。”(日记:1952年1月1日)
看完演出,宿5连9班隔壁,父亲元旦日记的收尾是:“碰到朝鲜人过年,几个青年男女,据说还是青年同盟的。他们搞了一大缸朝鲜酒,在战争的年月过他们的元旦。因为我们要睡觉,他们搬到另一个房子里去了。”
当时兴建地下营房,战士们称之“志愿军新村”。每班造一个向阳、坚固、保暖、防空、安全的洞舍,并烧石灰来粉刷和防潮。连以上单位建厨房和食堂,厨房要求有隔烟设备、储藏室、工作间。各团建造一座可容纳500人、防空的会堂。
1月3日,师文工队在2营集中。“在我们的山头上,远远就听到锣鼓声,还飘着一块绿绸。一见面,同志们相互拜年。我们的确可以回来补过新年。”(日记:1952年1月3日)
第二天晚饭,文工队聚餐;父亲写道,“大家都很高兴。”接着的日记让我不免惊讶,“金科长来了个条子,要人伴酒伴舞,据说是一关一关转来的。我给他很难完成任务的回条,就这样了结了。(日记:1952年1月4日)”
事情看来未了。第二天的日记很短,只有57字,一半是昨天余波,有35字。“上午,老X来说是为啥不派两个去,我坚持了个人意见。结果他也不得不为我们来打算。”(日记:1952年1月5日)
父亲的战友都说他老实。没想到,老实人竟也有这么倔的时候。听父亲说过,时有首长到文工队来找对象。文工队有不少女兵是上海解放后在沪参军的,有姐妹双双,有情侣成对。曾听李亦夫叔叔说起,他这个年纪相对大的老大哥,常为闹别扭的情侣做调解。
“三反”在前线
“三反”最早出现在1951年12月29日的日记,运动无死角,来到战火纷飞的朝鲜前线:“回五连路遇金科长。他告诉了三反教育提早进行,我们必须在三号前回来,以便开展下一环工作。到营部,电话通知了九大。”
朝鲜前线的“三反”与国内同步。“三反”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1951年12月1日,中央公布《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
1952年新年一过,“三反”开始。“夜。副科长来作报告,开始了三反学习。从上课讨论反省、下决心订计划,总共三天,完成了任务。但思想上解决问题显然不深,XX买七八十发子弹,一听要处分,马上就缩回去了。”(日记:1952年1月7日)日记没写XX从哪买的子弹?花了多少钱?那时,志愿军津贴发人民币,在朝鲜不流通;战士每月6万元(旧币),连排干部约20万元。
运动改变了文工队的原安排。计划10日下“八大”“九大”,结果拖到11日。“听金科长谈,为了三反,军里检阅已通知不搞了。”(日记:1952年1月20日)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反腐倡廉风暴,打得最出名的“老虎”是原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刘青山和原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俩人贪污171亿6272万元人民币(旧币),当时可买黄金近一吨。
元山没有“老虎”。父亲参加5连斗争会,“对象是一个上士,问题并不大,但意识之恶劣。他们说他‘无孔不入’,买菜换钱,公家私人到处摸他一点,遭到群众一致愤恨。发言的人‘报告报告’喊声不停,呼口号呼得发言的人都发不下去,叫得乱七八糟。”(日记:1952年1月12日)上士不是获此军衔者,为部队给养员俗称;负责连队伙食,采购粮食、蔬菜和副食品等。
在《20军朝战史》中,“三反”记录仅为:“通过持久作战方针的教育,扭转了部队‘速胜回国’和‘换班回国’思想,坚定了抗美援朝的决心和信心。在此期间,轰轰烈烈的‘三反’运动,又在政治思想战线上击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这两方面交织在一起,使得部队的政治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抗美援朝英模纪念集》里,有张战士晒衣物照片,文字说明写道:“‘三反’后爱护国家财产的观念普遍加强了,战士们把用过一冬的棉帽、手套、毛皮鞋等洗涮干净,准备再用一冬。”
“这次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犯错误的同志,清除了党的队伍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有力地抵制了旧社会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对于形成健康的社会风气有很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运动对下连的文工队并非风过无痕。1952年3月18日全队总结,父亲认为,“大家情绪S高涨的,对完成任务积极性比之以往S有很大提高,接受任务态度S大大改变了,这也算S三反后d新气象。”
山洞里也叫它出太阳
进入1952年,文工队工作快马加鞭。1月4日,开组长会。5日,根据师政宣教会议对春节文艺总计划与对文工队的要求,全队总结新年前下连工作,“从现有水平提高一步,以期迎接全师春节文艺运动高潮”。6日各组总结。先小组讨论,再大组汇报;最后归纳小结。交流情况,检查优缺点并找原因,计划今后如何搞。10日,全队动员。“具体要求是:a、彻底完成任务,b、结合战士创作,C、严密组织生活,d、做好内外团结,E注意生活作风。具体任务:1、搞典型作品,2、推动春节文艺d开展,3、收集材料,4、记生活手册,5、做好汇报会议记优,6、清洁卫生。”(日记:1952年1月10日)
到3月18日,总结下连创作,父亲的日记记着,“从作品优缺点发现了几个问题:1,创作方针上d创造英雄问题,反对从反面来反映革命部队。2、在深入连队接近战士还不够积极主动自觉去体味生活,改造自己思想感情。3、在创作上,有凭空捏造,歪曲了革命浪漫主义d意义。”
文工队下连,演出是少不了的。在1月4、5日,还接连两天演出,5日还是后勤担架队的单独专场。除了演出和辅导连队文娱积极分子创作,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出作品。父亲那本华东军区“文艺工作者手册”,是他入朝后创作剧本的抄本;有小戏《苦学苦练》、《模范电话员李义法》、快书《大水牛》等,还有《山洞里也叫它出太阳》:“坑道挖得深又弯,黑咕隆咚没光亮。/大家来把办法想,反光镜来帮大忙。/香烟锡纸炒面箱,洋锹瓷碗全用上。/洞里照得亮堂堂,山洞里也叫它出太阳。……”
文工队的选题有三个方向,一是战斗英雄:除毛张苗,还有178团三营机炮连的两位英雄;一是在五次战役牺牲、追认二级模范的二班长任玉祥,准备编个戏。另一位是一班副班长、二级模范饶严昌,已写出个大鼓。二是正进行的筑城挖坑道。连队集思广益,土法上马,如:创造“坑道爆破除瓦斯法”。将盛有艾蒿水的罐头盒和松毛置炮眼附近,爆炸时点燃松毛、艾蒿汁四溅,使瓦斯迅速下沉。松毛的浓烟加速空气对流,排除瓦斯,防止了职业病和瓦斯中毒。“听了炮兵穿山挖工事的故事,确是个歌舞剧的好题材。经研究,主题决定以志愿军战士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为中心。”(日记:1952年1月17日)三是加工有基础的战士创作。如,1月18日修改8连的《钟少美》,19日上午改8连的《肖连长》,晚上改9连的《坚决打通它》,一直改到半夜二点钟。在1月17日的日记里,溢出欣喜:“九连有一个东北同志会唱小调近百种,据说父亲是吹鼓手,他自己也会吹梅花,这次编了个《炊事房四季调》,唱得颇动听。”而最后刨出的“大金娃”,竟是在师炮团。
1月18日,参加炮团小组记优会。“炮团干部对我们是比较热情,送来香烟,又送苹果。因为我们下炮团还S第一回,正如他们所讲是事前没想到的。”文教夜里十二点上哨,还送来一支洋烛。(日记:1952年1月19日)父亲对炮兵不陌生,他曾是新四军第一纵队炮连的一员。
6月20至24日,20军举行文艺检阅大会;参演节目20个,有18个为战士创作。其中的《战士舞》、《唱俺炊事房》、《小小铁工厂》、《新棉裤》等四个节目,经志愿军政治部评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文艺会演。在北京,60师炮团2连炊事员张福生自编自唱的《唱俺炊事房》获三等奖。
住茂名南路时,家里挂着父亲获三等功的奖状,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颁发。奖状反面是表格,第五栏“立功时间地点与简要事迹”中写道:“⑴开展部队文艺有成绩。⑵贯彻文艺方向较正确。⑶创作上有成绩。”据《20军朝战史》:“部队的文化工作,广泛发动群众,配合中心紧密,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兵演兵的活动形成热潮,对部队起了很大的鼓舞与教育作用。”
20军在元山地区的筑城,至1952年9月结束。一年里,完成大小坑道94条,总长14017米。构筑了宽25公里纵深15公里、多层配置、以坑道为骨干的战术防御阵地体系。
1952年9月20日,父亲的日记写道:“一营走了,文工队也走了。有人猜测‘可能要打仗了’。……也许这就s部队大动前d一些前奏。”
部队确实要大动了。就在他写下这些文字的前一天19日,奉中央军委命,20军防务移交23军。10月19日,60师回到入朝前驻扎的罗店和宝山。
作者 袁念琪
上一篇: 浦东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