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烽火人生路

  • 时间:   2020-04-16      
  • 作者:   南敬生 等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     
  • 浏览人数:  759

一、倔强女孩

易林(原名易凤英),1915年出生于广西省桂林市临桂区五通镇泗江村。在易林小时候,家里有大几十亩良田,居室后面有湖河,每年捕捞收入不菲,易林的父亲在桂林市内做手艺,也能挣得不少钱,算是一个殷实之家,生活还算过得去。

易林原有姐妹7人,4男3女,后父母又收养了3个被逃荒人家丢弃的孩子。易林兄弟姐妹中,易林争强好胜,个性突出。

父母曾给易林订下娃娃亲。易林15岁时,男方家庭提出结婚要求,易林不愿结婚,随即跑到在桂林开店的父亲那里,要求上学读书。易林父亲是很开明的,答应让她在桂林市内读书,15岁的易林上了小学一年级,由于读书用功,小学只读三年就升入初中。1936年,发生了由广东、广西地方实力派联手反蒋抗日的“两广事变”,史上也称“六一运动”,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抗日救国军”,并组织“广西抗日救国学生军”等,引起全国各阶层、各党派和人民团体的关注,中国共产党给予很高的评价。此时,在桂林女子中学读书的易林考入第一届广西学生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易林经常给队员演讲,宣讲抗日道理,宣示自己的政治态度,表达抗日到底的决心。易林的言行使大家深信她是一个可靠的同志和战友。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广西“六一运动”也随之和平解决,第一届广西学生军于藤县解散。是年12月下旬,易林为“广西慰问绥远抗战将士代表团”成员,为南宁高中师生做报告,她将前线抗日将士英勇杀敌,百姓支持抗战事迹讲得生动而通俗。易林口才好,声音洪亮,体魄魁梧,给广大师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二、炼铸军魂

(一)严格集训

1937年10月,为北上抗日,在广西桂、柳、邕、梧四市招考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男女学生组织学生军,史称第二届学生军。易林被南宁战时护士训练班招录。

此次广西学生军的组建并非易事。适值广西当局出兵淞沪会战,时局不稳,社会情况十分复杂,给录取学生带来不少困难。因为是北上抗日,全省青年学生群起响应,但是招录人数较少,他们中有归国华侨,有的是同胞姐妹,有的是新婚伉俪联袂入伍;有的女学生年龄只有十五六岁,好多人要冲破家庭或学校阻挠参加进来。易林有理想,不顾一切,爬墙头,拦军车,吵闹不止,最后如愿以偿。学生军按照陆军的编制,编为一个大队,辖男女各一个中队。

1937年10月底,所有人员到桂林南郊李家村做短期军训。军事管理和训练都比较严格,主要内容包括军事教练、政训常识、业务知识等,具体的业务是指宣传、动员、组织、训练群众和锄奸、防毒等,女生加授战地护理要领。

曾被国民党蒋介石逮捕的抗日救亡运动著名知识分子邹韬奋、沈滋九,名士钱俊瑞、金仲华、张仲实、陈天柱、杨秀英、沈绿漪等到李家村看望了学生军,邹韬奋、钱俊瑞、沈兹九并给学生军作了演讲。

经过一个多月的严格训练,学生军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易林作为共产党员,在训练期间,严格要求自己,因曾参加过第一届学生军,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很有成效,是学生军中有很大影响的同学之一。

(二)烽火洗礼

广西学生军训练月余之后,由于军情紧急,匆匆结束集训,拔营北上,奔赴抗战前线,接受血与火的磨练,经受抗战烽火的洗礼。

1937年12月11日,学生军步行向桂林出发,临别时,当地各界头面人物都临场讲话勉励,授“出奇制胜”“杀敌锄奸”“为民先锋”锦旗各一面,并赠送《广西学生军军歌》词谱一份。学生军备受鼓舞,情致高亢。

12月14日广西学生军胜利到达桂林,随即北上。途经甘棠、灵川、全州。至湖南后,经零陵、达衡阳。北上期间,一面行军一面工作。每至一处,都要到街头民间做宣传鼓动,写标语,贴壁报,做家访,晚间演戏,因此受到各地群众热烈欢迎,街道、学校、机关、商铺等都悬旗致敬,人潮汹涌。掌声、歌声、鞭声响彻云霄,人们抗战怒吼声惊天动地。广大民众的倾力支持,激发了学生军的豪迈斗志,同时也昭告世人,抗战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

1937年12月底,广西学生军到达武汉,驻扎于武昌蛇山公园的抱冰堂。学生军不顾疲劳,积极开展抗战宣传工作,教唱抗日歌、演戏、画漫画、慰问伤员、开联欢会等。在南京沦陷之后,国民政府机关和八路军办事处都迁至武汉,武汉成了全国军事、政治、文化的中心,抗战氛围紧张而热烈。上百个抗日团体集中于此,其中学生军特别引人注目,是诸多媒介采访的重点对象。1938年1~2月,易林与学生军中的共产党员莫如珍、雷秀英、郑忠等同志秘密来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向中共中央长江局汇报情况,请求在学生军中组建党组织。并请长江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负责同志周恩来、叶剑英、邓颖超、王明、博古、张爱萍、聂鹤亭以及知名人士史良、黄松龄、邓初民、郭沫若、刘清扬等为学生军作报告,演说抗日战略形势。这次宣讲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增强了学生军抗战必胜的信念,对共产党八路军表达了崇高的敬意。易林同志还组织学生军进一步学习讨论周恩来的报告,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同学们备受鼓舞。

1938年4月,国民党五战区桂系部队企图改编整个学生军,易林等共产党员抓紧活动,最后以自由签名的方法将原大队一分为二,易林带头签名来到二中队(学生军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都在二中队),共有82名队员,这样保住了共产党在学生军中的领导地位,也为后来将这支学生军队伍加入新四军做了准备。1938年5月,二中队学生军成立党支部,莫如珍任支部书记,易林等为支部委员。党支部成立前后,易林同志培养陈振东等多名青年骨干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6月,学生军二中队驻霍邱县叶家集,学生军内的党组织决定以广西学生军的名义组织“广西学生军回桂代表团”。甘怀勋、易林、黎琦新、韦廷安、王鸿斌、杨汤、莫如珍为代表团成员,陈允可为代表团团长(非党员进步青年,其他团员为中共党员)。

这次学生军回桂代表团的活动,在历史上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他们活动于广西境内的桂、柳、邕、梧四地及所在的四个专署,回桂代表团所经过的重点县镇,都是代表团宣传和工作的重点地域。经过桂林、柳州、荔浦县、平乐县、八步镇、平桂矿区、昭平、梧州、贵县、南宁,代表团每至一地,党小组都向当地党组织汇报请示工作,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由于行程较远,在每个所在地活动时间各为5天至7天,前后大约工作了两个月。易林同志的演讲口才好,积极性高,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代表团的活动收到了预想的效果,激起了群众对日寇的愤恨,激昂了群众的抗战斗志,增强了群众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代表团与区济文同志(时任中共南宁市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返回前线。

1938年8月以后,易林所在学生军二中队先后来到安徽霍山、黄山、立煌、无为、庐江一带开展工作。时任安徽省主席,国民党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9月,作风开明的廖磊给学生军每人一支比利时造三号新左轮手枪,易林健康高大的身材、穿着整齐的军装、腰插新发左轮手枪,英姿飒爽,整天笑呵呵地出入于安徽省会办公地点,极为引人注目。10月25日,武汉沦陷,安徽省会从六安迁到立煌,开始建立大别山抗日根据地。廖磊把学生军作为一支重要力量使用,抽调易林、郑忠、甘怀勋等12位同学到安徽省动委会(战时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工作。易林、郑忠到立煌后,很快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他们回到省动委会后,分别向各个党小组传达上级党委指示精神,明确当前任务,制订贯彻执行的计划和分工,大家决心在斗争中锻炼成长。省动委会机关相当庞大,占用了一家外逃地主的大房子,还在屋旁搭建了草房,易林、郑忠、甘怀勋(省动委会宣传部的人员)等分别住在这里。他们利用安全的地方、特殊的身份公开工作,出版了《青年月刊》,宣传我党倡议的坚持抗战必胜、驳斥消极抗战悲观亡国论,刊物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易林他们工作勤奋,受到各界的赞扬,并与党的领导人张劲夫、何伟建立了亲密的工作关系,易林所在的动委会为发展安徽的统战工作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在大别山区的抗战工作中,易林除了面对农村妇女群众及青年学生外,她侧重于桂系五路军的统战工作。有一次,易林在和黎民兴(是易林统战后的好友,也是廖磊在省动委会的全权代表)闲谈中,得知李宗仁密电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要严防、控制中共新四军游击队活动地区,不得让其发展扩大”的内容,要求廖磊加强军力部署,企图限制新四军在江北部队的活动,易林立即将此信息报告给上级党组织,让新四军部队适时进行军力部署调整。易林还通过对五路军领导层的细致工作,在安徽省政治军事干部训练班内加设妇女训练班(即妇女组),由廖磊兼任班主任,朱澄霞(中共党员,1940年春牺牲在安徽省无为县)任副主任,易林任中队副指导员的地下党掌控了训练班的实际领导权。在后来的抗战斗争中,妇女训练班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妇女班健在的同志们每当回忆起这段历程,还是津津乐道,对易林出色的统战工作称赞不已。

易林他们在大别山开展的统战工作,向张劲夫汇报后,他高兴的说:你们干得好!

1939年10月,廖磊病故。反共分子李品仙接任安徽省主席,形势十分紧张。到了1940年初春,大别山、立煌的政治形势进一步恶化,根据党组织决定,将部分学生军撤至新四军根据地。1940年3月,易林同志提出女学生军可以利用三八节外出慰问部队的名义公开撤离,不会使敌人怀疑,男学生军随着悄悄跟进,党组织一致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党员兵分两路,一路撤至淮北新四军四师根据地;另一路撤至淮南新四军二师根据地,由易林、甘怀勋同志率领。

1940年3月8日,天刚亮,易林、甘怀勋率领的撤离队伍走出立煌,大家翻山越岭,经过130里路的急行军,于3月9日来到一个深谷小山村里停下稍作休息。到了3月11日,当队伍越过最后一道封锁线就将进入新四军防区时,被驻守在此的广西军拦住了去路。这时,易林不慌不忙,大方的用桂林话同敌哨兵搭腔,并拿出广西学生军胸章,摆弄着腰间的左轮小手枪,要求见他的长官。哨兵长官是位连长,见状后,对易林所带领的学生军非常客气,命令放行这些“太子兵”。离开哨卡后,易林他们一阵急行军,迅速离开敌占区。

三)情系盐阜

1940年3月10日后,战斗在大别山区的广西学生军地下党员干部以及进步群众3000多人,安全撤至新四军根据地。时任中共淮南津浦路东省委书记刘顺元热情地会见了他们,并作了重要讲话:“你们回到家了,还协助党组织掩护大别山地下党几千名党员干部、进步群众安全地撤回新四军根据地。真是不简单!你们将迎接新的战斗,所有撤退到根据地的同志,省委会根据你们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分配工作。有的同志要到县委、区委担任领导,多数同志要到基层去。”

1940年5月~10月,撤至淮南根据地的所有人员,统一由淮南津浦路东省委重新分配工作,易林同志被分配到筹备路东妇女联合会任主任工作。

根据《赖传珠日记》记载:1940年10月18日“下午易林来此”。10月21日,易林、陈振东随刘少奇、赖传珠率领的“乌江大队”从淮南半塔集出发东进盐阜区。10月31日,上午7时半出发,半途遇见黄克诚、韩振纪、韦国清。下午到达东沟宿营。黄克诚等是专程前来迎接化名胡服的刘少奇及赖传珠一行的。11月1日晨,赖传珠集合大队长以上干部,到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部驻地大东庄集合,2日在此听胡服作政治报告,听了报告,190名与会人员思想豁然开朗,斗志大增。

11月4日,黄克诚、韩振纪陪同胡服等由大东庄出发,乘船渡河行30里至建阳宿营,胡服及黄克诚先行到胡垛。5日晨,赖传珠、韩振纪也赶到胡垛与胡、黄会合。11月6日晨,部队出发,易林他们同大家经冈门步行至盐城,在此听胡服同志讲关于东攻西防战略的重要性,他说:“当前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建设苏北根据地,而盐城又是苏北的中心,因此,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及中原局都准备迁到盐城来。”

1940年11月7日,胡服等驻在盐城城南孔子庙里,大家不顾天气寒冷,连夜召开会议,听取各部队及地方领导汇报,了解当地情况。不久易林同志便被分配到阜宁县委工作。

1940年11月初,易林同志来到阜宁县。据原阜宁县东北行署办事处工委书记邹屏回忆,本年11月初阜宁县政府派顾光明(1927年加入共产党,1943年牺牲于阜宁)等人来到东坎组建东北行署。行署下设秘书、民政、教育等科。行署驻东坎西院馆,下辖阜宁县二(东坎)、三(八滩)、六(五汛)、十一(六套)、十二(獐沟)五个区委、区公所。各区设中共区委书记、区长,计有380个乡镇建置。易林同志作为部队骨干,被派到中共阜宁县二区(东坎)工作,任区委书记,兼任中心区委书记,组成民运工作队,在东坎镇及其西南方向的大套、外套、辛荡、夹河等地开展党建工作。

据宋义回忆,1940年11月初,阜宁东北行署建立后,第一任主任顾光明,没几天调阜宁县当科长,由王伯谦兼任。这时,华中局(中原局)与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已进驻盐城,并带来一批干部。易林被分配到东北行署工作,为加强地方党和政权建设,易林还带来其他一些人,有何焕文、谢荣等。易林来东北行署前就已任阜宁县委委员、阜宁东北地区中心区委书记。宋义也是阜宁县县委委员,分管东北行署政府工作,对外仍是政治秘书(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西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1940年12月上旬,土匪顾豹岑在三区八滩暴乱,徐锐区长壮烈牺牲,损失惨重。叛乱发生后,宋义写信给王凤余、易林、王伯谦等领导人,汇报了情况。王凤余和易林等领导随即写了回信,鼓励大家要在八滩坚持下去,做好善后工作,继续烈士们未完成的事业。

1941年初,阜宁县委派邹屏任阜宁东北地区办事处主任,易林和宋义调至阜宁县另行分配工作,3月份,易林任十三区区委书记,宋义任沟墩粮食分局局长。

1940年12月上旬的“八滩惨案”后,阜宁县委调陈振东到八滩三区任区委书记。陈振东的工作非常积极,又任修筑宋公堤工程指挥,但到1941年7月29日不幸遇难,史称“二次八滩惨案”。惨案发生后,易林同志正在阜宁十三区任职,闻讯后非常悲恸,亲赴陈振东遇难处,进行悼念。

易林是陈振东的入党介绍人,他们在广西学生军时期是亲密战友,一起来到阜宁县东北行署地域任职,易林又是陈振东的直接领导。据当年有关同志回忆,易林、陈振东在以往的战斗历程中,曾结下深厚的战斗情谊,并有着较长时间的恋情史。当陈振东英勇就义的消息传至易林处时,面对战友、恋人的不幸遇难,心情无比痛楚。但易林并没有被击倒,而是擦干悲恸的泪水,怀着对遇难战友、恋人的无比怀念之情,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陈振东的遇难地,毅然回到十三区工作岗位。在后来的工作中,易林更加出色地完成了阜宁县委交给自己的各项战斗任务,用饱满的革命热情来悼念离去的战友和恋人。

滨海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易林、陈振东这对革命战友对滨海革命老区作出的贡献,他们令人扼腕痛惜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滨海人民的记忆里!

1942年4月,易林同志任二区(硕集、吉沟)区委书记,7月任阜城区委书记。1943年1月至1943年5月,易林同志任二区(硕集、吉沟、新沟)区委书记。此时期,新四军三师政治部宣教科副科长朱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空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空军报社社长)的爱人鲍虹也在硕集工作,她工作在新四军一师战地服务团绘画组、民运组,曾在硕集一带担任民运干事。她晚年回忆这段战斗岁月时深情地说,我们刚参加革命工作时没有经验,易林就像大姐一样热情关心我们这些年轻同志,并细心指点我们怎样做民运工作,怎样写好工作报告。当我感染疥疮生病时,易林急忙找来偏方,并请爱人沈铁兵(新四军三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找了些白糖送来配药。没想到这偏方草药还真灵验和及时,我患的疥疮很快就被治好了。

据王扶之将军(曾任新四军三师司令部参谋转战盐阜战场,1964年晋升少将)回忆,1943年6月以后,易林同志回到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并与时任二十四团政委沈铁兵结婚。从此调到部队工作,一直随部队行动。

1943年,日寇妄图用“三光”政策消灭我抗日根据地军民,强占苏北根据地。为了扩大和巩固苏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三师部分部队从盐阜区转战于淮海广大地区,对日寇进行反“扫荡”斗争。易林同志回到新四军后,在二十四团团部机关工作。据时任警卫排骑兵班长周仕明(离休前任三十九军一一五师师长)回忆,易林时任团部机关党支部书记,周仕明经常遇到易林。那时团里的同志都叫易林为嫂子。

1944年10月初,日寇抽调驻守河南开封地区的伪军孙良诚二方面军的主力17000多人南下进入苏北,以加强苏北地区的守备力量。11月下旬,孙良诚部准备进入阜宁、盐城地区。为了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三师决定收缩兵力,由张爱萍亲临指挥,八旅、十旅及师特务团部队,配合射阳、盐城、阜宁、阜东等独立团向敌人发起进攻。

10月25日午后3时左右,总攻阜宁城的战斗开始打响。二十四团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分别突击,勇猛攻城,守城之敌眼看大势已去,只好缴械投降,阜宁战役胜利结束。

1945年8月,新四军三师部分部队奉命南下,去皖江地区,不久又接命令北返,先后解放了溧阳、宿迁、泗阳、涟水、菁城镇。

1945年8月27日,新四军三师主力发动了“两淮”战役,全歼守敌伪军14000余人。“两淮”战役的伟大胜利,使我苏北、苏中、淮南、淮北打成一片,具有战略意义,是我军在苏北战场的辉煌胜利,也是向苏北老区人民告别的献礼。

(四)随队北上

1945年9月23日,即淮安战斗结束的第二天,新四军三师就接到中央军委北上电令,全师7万余人分为三个梯队,一二梯队为主力和师直机关,三梯队为后勤部门和随队家属。28日,八旅8000余人即从淮安出发进军东北。据沈穆(离休前任三十九军副军长)回忆,在团部机关工作的易林随八旅二十四团团机关一同北上。

11月初,三师八旅部队到达河北玉田,根据上级部署,准备同兄弟部队一同抗击侵犯山海关之敌。但情况发生急剧变化,11月16日山海关失守,我军已撤出。于是,上级命令三师主力从冷口、喜峰口出关。

1945年11月26日,我军主动撤出锦西时,三师部队才到达离锦西30公里的冮家屯。

1945年11月底,三师部队到达锦西以西地区,被编入以林彪为总司令、彭真为总政委的东北人民自治军序列。

1946年1月12日,三师八旅攻占了西北重镇通辽,歼敌1000余人。不久师部机关进驻通辽。

1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新四军三师八旅建制序列未变(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二纵四师),2月12日,三师八旅解放泰来县城,不久二十四团进驻泰来县城。

1946年大约2月底,易林同志随二十四团团机关行进到郑家屯附近时分娩。当时卫生条件极差,用马车搭成临时产房,易林由于难产,不幸病故,年仅31岁。沈铁兵于1955年病逝,曾任三十九军政治部主任,他的女儿沈洁、沈洋听母亲陈佩珍多次痛惜地说,易林生下了一个男婴。因易林去世,又处于战时,只好将婴儿送到郑家屯的耶稣教堂。从朝鲜战场回国后,沈铁兵曾亲自去郑家屯寻找未果。

据三师八旅二十四团老同志周东葵(副军职离休干部)回忆,在易林难产病故后不久,大约在3月中旬,三师八旅二十四团向四平进发,去参加第一次四平保卫战,当列车路过郑家屯时,沈铁兵政委想到刚离世的爱人易林,心中十分悲恸,于是请周东葵唱《夜半歌声》来表达哀思。当时正值晚上,凄伤的歌声在夜空中飘荡,同车的战友纷纷落泪。

《夜半歌声》是田汉、冼星海的词曲作品,在抗战期间十分流行,歌声呼唤人们冲破封建势力禁锢与扼杀,暗合民众抗日意识,鼓舞青年起来追求思想与婚姻的自由。易林和沈铁兵这对革命知识青年何尝不是那个时代的知音者?易林的人生短暂,但战斗历程光照人间,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激励着后人永远为民族复兴而战,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易林这个女英雄的名字!

 

          南敬生 金仁相 沈洁 朱宏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