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解放以前,在江苏沿海活跃着一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的海上武装。从1941年起到1948年底,这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由最初的海防团扩充到海防纵队,再到壮大的海防总队。其间,组织或参加了数十次海上战斗,令日伪军、蒋匪军闻风丧胆;这支武装还以运输民用物资作掩护,源源不断地为苏中根据地运输药品、汽油、枪支弹药、无缝钢管等重要的军需物品。这支队伍创始人之一孙二富的传奇故事在苏中沿海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渔家苦娃
孙二富,又名孙仲明、孙二虎。1908年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弶港镇的一个渔民家庭,家境贫寒。父亲孙一俊在他很小的的时候离他而去,母亲带着他改嫁。继父长年生病,母亲整日劳作,生活仍然是那么清苦。孙二富6、7岁的时候见别人出海挣钱,也提出要去赶小海(退潮后在浅海捞些海货)挣钱。海边的人都知道,赶小海很危险,只有识得潮汛,在涨潮之前往回赶才能避免危险,等看到潮水,想跑就来不及了,许多赶小海的人都因此丧命。母亲和继父怕他年纪太小,不放心。倔强的孙二富说跟着大人一起去,别人跑得出来他也能跑得出来。孙二富再三恳求,父母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维持生计,只好同意了。从此孙二富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搬个小板凳站在灶台旁往锅里放水加粮,“呼哧、呼哧”拉风箱,心急慌忙喝过半生半熟的粥就坐在门口等待大人们一起去赶海。每天捞到点鱼、虾什么的就拿到市场去换点玉米面回来,多少还能为家里减轻一点负担。觉得自己能为家里挣钱了,孙二富心里很高兴,越发干得起劲,左邻右舍无不夸奖孙二富从小就懂事。孙二富就这样开始养家了。孙二富14岁那年,父母为了让他学到更多的本领,送他到渔船上去当帮工(最低级别的海员)。虽然工钱很少,但从此孙二富不仅能吃饱饭,还有了固定的工作,也有了学习和施展能力的地方。每当收工后,他最高兴的事就是唱小调、爬桅杆和潜水。
渐渐地,孙二富不仅学会了出海打鱼的本领,学会了钩蛏(钩蛏是海里最有技术的活计,赚钱多),炼就了过硬的潜水本领,更让人惊叹的是他发明了好多船上用具。如钩蛏用的钩子历来只有一个钩,他研究出了两个钩到三四个钩,大大提高了捕捞速度,家里的生活也随之得到了改善,尽管年龄不大却得到大家的敬佩。因为小有名气了,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他那里拜师学技术。那时侯,徒弟向师傅交学费也只是给点茶食,给点玉米面或给点花生果之类的东西就可以了,因为大家都是穷人,穷帮穷而已。
有一个叫吴道生的船主见孙二富年轻能干,便请孙二富到他的船上去当“船老大(船长)”。于是,年仅17岁的孙二富带着徒弟们独当一面, 开始施展他从小炼就的海上本领,能够很好地奉养家人了。这么小的“船老大”在苏中沿海地区是绝无仅有的。
海上霸主
孙二富的本领非同凡响,人称“海里蛟龙”。他能蹦船,在惊涛骇浪里,无论船开得多快,他甩一根绳子搭到别人船上,一蹦就过去了;他枪法很准,海上战斗的时候,敌船上面拉帆的滑轮,他不用瞄准,手一挥枪响滑轮碎,帆就落下来了,船就走不了了;他对苏中沿海一带的地理与海况了如指掌,海上航行的时候,他睡在船舱里耳听海浪击打船身的声音,就知道到了哪一段海面;他力大无比,当时渔船上最小的锚大约有200斤左右,他一只手便举了起来。他潜水的本领更是超人,一次,孙二富一个猛子扎下去就不见了,大家在船上焦急地等待,以为他出了什么问题,准备去救助的时候,孙二富从很远的地方冒出头来向船上的人打招呼,这就是所谓的“海底行走”。据说练就这种功夫不仅要有雄健的体魄和足够的意志、坚韧的耐力,还要有与生俱来对水的驾驭能力,在水中能够灵巧运动,不是一般人能练成功的。
孙二富精通海性,熟悉沙头、港汊,尤其对一些活沙浅滩了如指掌。为了更好地抵御外来侵略,维持地方治安,孙二富牵头成立“海上自卫队”,自任队长。自卫队的经费来源一开始由各家船主以赞助形式出,但每家的赞助多少不均,有的船主确实拿不出钱来,所以经费成了自卫队的问题。大家出主意说,既然是咱自己的自卫队,不如用“放旗子”的方式,就是渔船出海时向自卫队买小旗子,上面有自卫队的标识,有了这面小旗子出海打鱼就可以受到自卫队的保护。这样一来,自卫队有了收入,可以招兵买马,扩大队伍;渔民们也就就安心出海了。当时,自卫队在真正起到了保护渔民的作用,以至于一些赶小海的渔民也去纷纷去买旗子。
海上自卫队有严格的纪律和公平的分配制度。有了收入之后首先考虑的是买武器,如枪、子弹等等,剩下的钱才能分配。自卫队收入分配实行的是绝对的平均主义,队长、副队长与自卫队员们的“薪水”一样多,大家同样清贫,再加上大家目标共同,打击海匪,保卫家园,所以队伍团结,战斗力强。
抗战前夕,北方曾有一股海匪来到弶港一带抢劫作恶,孙二富亲自驾船迎敌。当发现海匪有十余条船的兵力后,他觉得只能智取,不能强攻。于是,他凭着娴熟的驾船技艺和渊博的水文知识,与匪船捉起了迷藏。先是将敌船从浅水引向深水,又从深水引往活沙浅滩。经过几个回合,敌船队战线拉长,相互不能照应,有的晕头转向不知东西南北,有的搁浅翻船不能动弹。孙二富带领自卫队将匪船一一击退或击破,击毙海匪十多名,缴获匪船一条。这一事件发生后,他的名声大振,前来投靠他的人很多,加上他好讲义气,顽强勇猛,在二、三年里便聚集有三、四百人枪。在船老板吴道生的撮合与支持下,其他几股武装也加盟联合组成“弶港自卫队”,推举孙二富任队长,力量更加壮大,成为当时苏中沿海最具机动能力的武装力量。渔民们视为“海上霸主”。
浴火重生
就在孙二富名头响亮、被称为海上霸主之时。1939年3月,一支日军乘20多艘汽艇,在海军第四舰队掩护下,从位于陈家港蟒牛村的灌河口登陆。由于我国长期有海无防,日军轻易地侵入江北腹地,在我千里海疆自由来去,成为国人的奇耻大辱。1941年3月,遵照党中央关于“背靠大海,发展抗日根据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的指示,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在上级指示下决定组建海上部队,把与敌人的争夺扩展到海上。领衔组建海上部队的是新四军苏中四分区司令员陶勇。
陶勇司令员对苏中沿海几支地方武装作了一番调查研究,了解到孙二富出身贫苦,熟悉海性,海上作战经验丰富。虽然帮会习气浓,好讲义气,但还有一些民族气节,在旧社会里没有复杂的政治背景,是有可能争取教育过来的对象。于是,陶勇同志作出了争取孙二富、建立新四军“土”海军的决策。一次,孙二富在陆上骚扰我苏中根据地被新四军设计捉住押往掘港旅部见陶勇司令。陶勇司令先是让警卫员给孙二富松了绑,接着对他说:“听说你是船老大出身,从小也是靠打渔维持生活的,后来才为非作歹,做了海霸子(如东方言,即海盗)的头目”,他告诉孙二富,自己是安徽人,家里穷得三天两头揭不开锅,出来闹革命为自己也是为更多的穷人翻身过好日子。陶勇司令员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孙二富:“国难当头,抗日人人有责,只有以民族大义为重与我军合作,一同走抗日的道路才是唯一的光明前途。”孙二富起初一脸惊恐,认定一死。后来,看到陶司令还给他倒茶,留他吃饭并特意加了几个菜,又听到陶司令亲切地跟自己讲一些抗日的道理,感到陶司令和霭可亲,深明大义,说话算数,十分令人钦佩。为报不杀之恩,他欣然答应回去后召集部队跟陶司令打鬼子。陶司令随即叫人把缴来孙二富等人的驳壳枪还给了他,看到他的子弹很少,又从警卫员身上抽了一条“403”子弹送给他,并指示通知各部队不要阻拦,让孙二富等人返回环港一带海边。孙二富如同醍醐灌顶,回去后马上令人送来“学生帖子”,甘愿拜陶勇为师。以后不但不再骚扰我抗日根据地,而且实现了与我方信息的沟通。
这样又过了些日子,一次,孙二虎见日军公然殴打码头工人,气愤之下,拔抢将其击毙,带着上百人枪和船只,投奔新四军,接受我军指挥。随后,孙二富部在主力配合下几次同日寇交战,都取得了胜利。遗憾的是,其部下一时积习难改,因多次违反军纪而受到整顿。看重江湖义气的孙二富一时想不开,趁陶勇到华中党校学习时,跑到掘港伪自卫常备团另寻出路。
一时意气用事的孙二富“身在曹营心在汉”,骨子里的民族气节没有泯灭,看到伪自卫团为非作歹、鱼肉人民,他开始后悔当时的选择。就在此时,陶勇、姬鹏飞以民族大义为重,不计前嫌,又派人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1943年春,孙二富率部数百人再次回到新四军根据地接受改编,并举家迁至如东县栟茶镇居住,改名孙仲明,以示跟共产党、新四军革命到底的决心。
1943年6月下旬,陶勇司令员派袁士进同志到孙部任作战参谋,7月3日,又派柴加奎和陈尔胜同志去做政治工作。孙二富按照司令部要求对部队进行组织整编,将四个连合并为一个连,由他的亲信安维高任连长,陈尔胜任政治指导员;将警卫排扩编为一个连,陶勇司令员调给两门八二迫击炮和两挺重机枪,派出沈宗洪同志任政治导员。柴加奎和陈尔胜同志在孙二富支持下培养骨干、发展党员,建立了党支部和战士俱乐部,组织土乐队活跃士兵政治文化生活,召开军民联欢大会密切军民关系,展开了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些工作的逐步到位,孙二富觉得肩上的担子轻多了,他高兴得每天晚上让副官拉京胡伴他唱京戏,士兵们也安心了部队生活。1944年,孙二富经柴如奎、何振声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这支部队在浴火重生的孙二富领导下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海上主力部队,越战越强,直发展到48条船,1000多人。
屡立战功
关于孙二富指挥作战的智慧和能力在苏中地区家喻户晓。“丰利之战”就是他非常得意的一仗。当时驻扎在如东县丰利刘家园的分区司令部忽然得到情报,说是日军要以强大的兵力与我军抢夺丰利。陶勇司令员权衡了我军的兵力和所处的地形,考虑到驻军总部的安全之后,决定撤出丰利。孙二富知道后却提出由他来对付这些日寇。由于他谙熟丰利地形和海上的情况,采用迂回作战方案,声东击西,使日军在海上晕头转向,一头钻进我军设置的包围圈遭受灭顶之灾。孙二富手下有一猛士,也是与他从小练功的兄弟叫安维高,练得一手好枪法,所以每次作战都冲在最前沿,这次也不例外,一枪就把冲在最前面的日军指挥官击毙,其他鬼子纷纷作鸟兽散。原本准备放弃丰利的陶勇得到战报也放弃了转移的打算。日军这一仗惨败之后,很久很久都不敢到丰利来侵扰。
1944年春,海防纵队成立,陶勇、吉洛分别兼任司令、政委,吴福海任副司令,孙二富任副参谋长兼海防二团团长。从此,江苏沿海数百里海岸线和近海控制权都在我新四军掌握之中,打通了上海、浙江、江南、山东、盐阜等地的海上交通线,保护了苏中后方基地与渔盐民生产,多次粉碎敌伪军对我根据地的扫荡。
敌人恼羞成怒,7月上旬的一天,几百名鬼子和上千名伪军对海防纵队驻地如东何家灶进行三路合击。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孙二富吸引敌人注意力率海防二团登船退到海上。第二天中午,日寇从南通专门派了两架轰炸机在海防二团哨船上空投下数十颗炸弹,并用机枪反复扫射,机炮连最大的一条船不幸被击中,有6人死伤。孙二富冒着枪林弹雨冲在最前头,号召大家“不畏强敌,突破重围”。在他的号召下,战士们奋勇杀敌,最后全部安全转移到东台弶港海面,在主力部队接应下安全脱险。为此,孙二富和他的海防二团得到上级嘉奖。
在党的旗帜下,孙二富率部驱日寇、打海匪,在苏中沿海进行了大小数十次战斗,多次缴获日军运输船、击退(击沉)日军汽艇、歼灭日军官兵,威震黄海。日本东京的《朝日新闻》曾惊呼:“华东沿海从连云港起到上海止,有游移不定的新四军水兵,神出鬼没,难以侦察”。在战争最残酷最艰难的时期,新四军的兵工厂、后方医院、军需被服等物资,就是靠了海防团的大船,在茫茫黄海上隐蔽坚持下来的,孙二富率领海防团的干部战士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战以后,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人民解放军的力量不断增强,苏中海防纵队也升格为华中海防纵队,浙东海防大队、苏北盐阜海防大队也先后归华中海防纵队领导。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在南京以东长江下游一线以海防纵队汽艇大队为突击队,冲破敌人的江上防线首先渡江,为大部队渡江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训练大队指战员驾驶着木帆船奋力帮助陆军部队渡江,他们在船上当舵手,当骨干,冒着敌人的炮火往返长江两岸几十次,运送成千上万的陆军指战员过江。海防纵队为渡江战役和全国解放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渡江胜利后,海防纵队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为全国解放和新中国海军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人才和干部。
解放初期,孙二富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防团团长,1953年经组织批准到泰州市休养,1956年1月英年早逝,安葬在泰州烈士陵园。
孙二富曲折战斗的一生,向世人倾诉了我苏中沿海贫苦渔民特殊的辛酸,反映了千千万万个像孙二富这样的英雄艰难探索追求光明的历程,体现了民族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孙二富所率海防二团,实际就是新中国海军的前身。作为这位传奇英雄的故乡人,我们因为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同时,我们更也应该大力挖掘关于孙二富的历史资料,以丰富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典。
(江苏省海安县老坝港滨海新区教育办公室 申承银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