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奋战在江海之浜

  • 时间:   2018-11-12      
  • 作者:   王瑜源      
  • 来源:   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     
  • 浏览人数:  1414

王瑜源

苏中九分区辖(南)通、如(东)、海(门)、啓(东)四县,地处江海之浜,人口稠密,物产丰盛,是一块不亚于江南的富庶之地。沿海盛产棉花,人人纺纱,家家织布,是闻名全国的南通土布之乡,也是华东军民被服供应的主要来源。该地区抗战时期属苏中四分区,抗战胜利后与一分区合并。解放战争时期,苏中战役开始不久,如皋、海安、李堡、角斜等地已被敌人占领,这一地区遂被分割成敌后。华中局于1946年8月决定将它划分为九分区。

(一) 返回南线

1946年9月,华中野战军主力离开苏中北上作战,国民党军集中8万余兵力,将苏中分割为数块,疯狂地进行全面清剿。尤以栟茶、李堡、海安、姜埝、泰州一线以南至长江北岸沿线地区为重点,进行全面封锁。他们每到一地即利用“还乡团”组织起区、乡、保等各级地主政权和武装,实行法西斯统治。还乡团怀着刻骨的阶级仇恨,疯狂地进行阶级报复。我们的干部、党员和积极分子被杀的杀、逃的逃,还有少数自首了,当地被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1947年1月,苏中军区率十一纵队通过盐城、东台之浜海荒滩隐蔽南下,重返苏中。2月首战海(安)栟(茶)线,打开封锁线的缺口,又迫使敌人在九分区境内撤走扫荡的部队和20余处据点。第九军分区领导机关率七团重返南线。3月军区主力93团深入南线作战,首克通中要点三余镇。分区部队配合作战,并乘势挥戈啓海,攻克聚星镇、滥港镇。

从此,九分区在如东、通中之沿海地区长沙、苴镇、兵房一带,有了一小块根据地。并且打开了进入通中、啓海地区的通道,为坚持原地斗争立定了脚跟。

东台弶港有我一个海防大队,他们利用若干条木质海船,来往于苏北沿海,掌握着一条由上海至苏北的秘密海上交通线。3月份我随叶胥朝专员从这里避开敌人的封锁线潜入入九分区。傍晚由弶港涉水从海滩上船,经过一夜的晕船之苦,第二天到达长沙登岸。翻过高高的海堤便是一片绿色世界,映入眼帘的是稠密的村庄,葱茏的树木和茂盛的庄稼,条条河水也是清亮甘甜的。这景象与盐城、东台的盐碱荒滩、地广人稀成了鲜明的对照。不禁感叹美好的家园,我们久违了!

(二) 敌后游击

进入南线后形势相当险恶。敌人重兵压境,不时四出扫荡,不容我武装力量存在。起初我们只能以游击战与敌人周旋。好在九分区以梁灵光司令为首的部队、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有八年抗战的光荣传统,积累了游击战的丰富经验。这里没有山区可隐蔽,但稠密的村庄、纵横的河沟也是打游击的好地方。我们发动群众改造地形,把河上的桥梁拆掉,在另一地点打上暗坝;把大路挖断,改行另一小道,使敌人寸步难行。河边的芦苇、田间的庄稼是掩护我们的青纱帐。有一次我们遭遇敌人,因中间隔着一条小河,芦苇遮挡视线,双方都以为是自己人,各走各的。偶然有位同志绑腿散了,当他蹲下来扎带子时,从芦苇缝隙中发现对面是穿黄衣服的,连忙轻声招呼“河那边是敌人”,大家随即钻进苞谷地避开了。

为了对应敌人的扫荡,有时我们将部队化整为零,短小精干、灵活机动。分区部队两个营,随机关前指和后方分开行动。县团机关十分精干,党、政、军加在一起连同电台、机要员在内也不过二三十人。县团部队随机关行动两个连,其余都分散到各区活动。

我们十分注意隐蔽自己。经常转移,从不在一处久待。晚上隐蔽行军,天明以前宿营。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村中,村外放上便衣哨,封锁消息(行人只准进,不准出,等部队转移后才予放行)。有时我们就隐蔽在敌人据点附近,他们也没有发觉。

另一方面,我们还非常重视掌握敌情。据点里的敌人何时增兵,何时出动?都有谍报员及时送来情报。特别一提的是侦听,它起的作用很大。当时司令部弄来一部高级收音机,几个人整天守着。敌人的正规军出动时,频频使用无线电报话机相互联络,他们使用的密语也被我们掌握了。敌人在报话机里什么都讲,我们从收音机里什么都知道。敌人的行动路线标在他们指挥部的地图上,同样也标在我们指挥员的地图上。这样敌人寻找我们很不容易,我们避开敌人就比较方便。

也有偶然与敌人遭遇的时候,那就比较惊险了。这时候全凭部队的勇敢,一阵猛打猛冲,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等他清醒过来时,我们已经转过几个村落,不知去向了。

敌后斗争保守秘密非常重要,若稍有疏忽便会暴露自己,势必引起很大麻烦。有一次分区王治平付司令率七团一个营深入到通海地区活动,晚上我们穿过封锁线隐蔽在村里封锁消息。第二天司务长化装去买豆腐,敌特发现陌生人来买几十人吃的豆腐,肯定是新四军来了,立即向上报告。敌人根据豆腐的数量判断我是小股武装,立即出动两个中队分别从东西两边夹击我们。不意遇到我分区主力,已经反击即狼狈逃窜。部队求战心切,一路猛追下去。目标已暴露,此地不宜久待,王付司令命司号员调回部队准备撤离。正当我们准备向路北转移时,公路上又有一股敌人封锁了去路,警卫员、通讯员和少数机关干部提着短枪与敌人对峙着,情况十分危急。幸好身边还有一个小炮班,向敌人开了几炮,把敌人打跑了。

(三) 夺回阵地

1947年上半年九分区的斗争形势最为严重,绝大部分地区都在敌人的控制下。这次和抗战时期大不相同,敌人不但占领城镇和交通线,还利用还乡团控制了广大农村。部队一进去他们就四处鸣枪,并胁迫群众敲锣点火把,高喊捉匪。必须首先消灭还乡团,夺回农村阵地。

我们的县区武装组织精干的小分队和众多的武工队,潜入敌区专门捕杀还乡团。懾于我武工队的威力,还乡团不敢盘踞在农村,迫使他们集中到小集镇上构筑据点,并以据点为依托妄图继续控制周围农村。为此我们也相应地改变战术,适当集中兵力攻打力量薄弱的小据点。敌人在小据点也待不住了,又以区或小区为单位,龟缩到较大的集镇上,构筑坚固的工事,增派兵力,加强防守。

就这样我们逐步把敌人挤出农村,压缩到点和线上。农村的敌人被赶走,便立即将基层政权恢复起来。大家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都有切身的体会,十分重视武装建设。村有民兵、乡有基干队,区有区中队,各级都有武装。大家都千方百计搞枪。开始个别乡经济条件好,就凑钱买机枪,有机枪的乡基干队实力强,还乡团害怕,尝到这个甜头,大家都争着买了。部队攻打据点时,周围各乡民兵都争先恐后地去助战。据点拿下后还乡团都躲藏起来,只有当地民兵能识别。还乡团不但有枪且大多有血债,民兵不肯放过他们,一为缴枪,二为讨还血债。

这里是老解放区,群众基础较好,兵源充足,饱受敌人摧残的贫苦农民,纷纷拿起武器,保卫胜利果实。

(四) 扭转局面

1947年下半年开始,九分区逐步扭转被动局面。一方面军区主力部队在外围向海安—栟茶和海安—东台线频频出击,吸引住敌人的主力,并不时深入我区内攻打三余、掘港等重要据点,给我们以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分区武装力量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了。

我们建立起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和民兵三结合的武装体系。由乡基干民兵到区中队,县警卫团、再到分区主力部队逐级上升。部队发展很快。1947年上半年七团充实到三个营,11月又组建八团,从此。分区武装就有两个主力团。各县团也充实到七至九个连。分区部队配合所在地区的县团,可集中两三个团的力量,进行一些较大规模的战斗。

1947年5月,分区率七团和东南警卫团,在夜幕掩护下直插长江岸边,进攻灵甸港。该据点处于敌之心腹地带,敌人很麻痹。我军猛扑上去,迅即攻下街区,于临晨时即将守敌保安大队一个连,及还乡团共200余人全部歼灭。

第二天上午敌八十三师、五十五团一个加强营,由海门来援。他们凭老经验以为我们打了就跑,故大摇大摆地想灵甸港开来。不料想我们早已腾出手来,正在附近张网以待。敌人一头闯入我伏击阵地,我正面阻击部队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出击部队从侧面一阵猛冲。打得敌人蒙头转向,乱作一团。当地村落都是芦笆作墙无以据守,敌人站不住脚,值得落荒而逃,扑过几条河就毫无战斗力了。我七团一路追杀,一路缴枪,把敌人大部都给收拾了。残敌100余人被赶到一条大河边,在其指挥官的组织下企图冲过河去。但对面岸上早有我东南警卫团在那里守着,敌人几次从河里爬上来都被刺刀捅下去。堂堂正规军在我地方武装面前,也只得乖乖地举手投降。

这一仗歼敌全部日式装备的正规军500余人,缴获三八式重机枪三挺、轻机枪34挺、步枪255支。

东南警卫团在这次战斗中缴获颇丰,他们用全新的日式武器装备了一个连。打起仗来首先把他拉上去,敌人一见到这支部队,一律头戴钢盔,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枪,在机枪大力掩护下猛冲猛打,就惊呼“新四军主力部队来啦!”吓得魂飞魄散败下阵去。

灵甸港一战,我地方部队打出了士气,打出了军威,是我九分区敌后斗争的转折点。从此,我们转为主动出击,基本上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1947年7月配合军区主力三余战斗,七团攻克骑岸镇,逼退新街据点的敌人。八、九月间,再次南下啓、海,攻克三阳镇,歼敌490余人。接着又连克新港、北新、新安三镇,解放啓海大片地区。

(五)反复争夺

九分区敌后斗争的关键是争夺要点。敌我双方反复争夺的要点有李堡、掘港、三余、石港等处。

李堡为海栟线上的中心据点,是敌封锁九分区的一把大锁。敌军以重兵把守,周围驻有正规军一个团。我军区主力于47年2月、4月、11月先后三次攻打李堡,屡屡打开封锁九分区的缺口。在九分区外围频繁作战,吸引了敌军的主力,减轻了内线的压力。李堡解放,九分区解除了北侧的封锁,敞开了通向军区根据地的大门。

掘港为如东重镇,是突出于我九分区沿海根据地的一颗钉子。敌人在此驻有如皋机动纵队一个大队及丰利、马塘等九个区中队,另有14个乡公所和第四三六团留守部队等共2400余人(其中包括正规军300余人)。当地有座土山,敌人利用土山修筑地下堡垒,工事相当坚固。我军区主力于47年4月、12月曾先后两次攻打,皆因缺乏重炮,久攻不下,敌援军将至故被迫撤围。自农村阵地被我夺取后,周围各区乡的还乡团都猬集在这里。我军两次攻打均未得手,他们十分猖狂,如东人民恨之入骨。日日盼望我们端掉这个匪巢。

1948年3月,军区主力31旅再次攻打掘港,分区部队同时攻打石港,并负责南线打援。31旅刚学了炸药爆破,运用此法炸开了土山,全歼守敌。掘港解放后,周围群众纷纷涌入市内,愤怒地平毁土山,并四处寻找被还乡团抓走的亲人。他们从据点周围挖掘埋人坑数处,只见坑里被捆绑着的尸体,像沙丁鱼罐头那样码着,已经腐烂发黑,臭不可闻。人们正在一具具的往外拉,有几位妇女掩鼻含泪在那里辨认自己的亲人。还乡团血债累累,罄竹难书。

三余镇是突出于我通中沿海根据地的一个据点,为我由如东根据地通向海门、啓东及通南地区的门户,也是我军区部队深入南线活动,调动敌人的一个支点。军区部队曾于47年3月、7月和48年3月三次攻克三余。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并为九分区打开东南方向的通道创造了有利条件。

石港是通如地区的一个要点。敌人从南京国防部请来专家,专门指导修筑工事。以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四层洋楼为核心,四周筑以夹墙、暗堡,工事坚固,火力较强。敌人吹嘘是“万年桩”,故尔有恃无恐,负隅顽抗。

1948年1月,分区集中七团、八团及南通、如东两个警卫团共四个团的兵力,发动全面战役。22日组建不久的八团经一夜激战,顺利攻下岔河。25日七团对石港发起攻击。当时我们没有平射炮,就将迫击炮改装成平射。利用夜幕掩护,迫近敌人,等天亮时就在密集火力掩护下进行炮火抵近射击,将敌人的机枪火力点打塌。战士们再猛打猛冲,就打进去了。

岔石战斗歼敌26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32挺,长短枪800余支。这是分区部队独立进行攻坚的最大一次战斗。因为石港地位重要,敌人不肯轻易放弃,遂于不久又重新占领。1948年3月为配合31旅掘港战斗,分区部队再次攻克石港。石港解放后,如东、南通两地连成一片。

为了掩护31旅退回两台地区休整,分区部队由石港向南推进,一路虚张声势威逼金沙,意图将敌主力吸引过来。石港以南紧靠(南)通、如(皋)公路一带,我们称为通如地区。至今仍是一片“白区”,那里还是“还乡团”的天下。分区部队两个团加上南通警卫团,以连为单位齐头并进,扫荡还乡团。吓得“还乡团”鸡飞狗跳,四处鸣枪,但又不见人影。他们在暗处,我们在明处,反倒和我们打起游击战来了。我们毫无斩获,无非是顺带震慑他们一下而已。

经过对这些要点一次次的反复争夺,还乡团基本上被我一网打尽。国民党正规军只能防守重要县城及其交通线,其他地方再也无力顾及了。对要点争夺战的结果,意味着敌我双方力量的消长和攻防态势的转化。黎明的曙光在望了。

(六)黎明之前

1948年,解放战争已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九分区敌后斗争总的来说也是形势大好。通如海啓沿海一带包括栟茶、掘港、石港、吕四等重要集镇都在我控制之下,我们有了相对巩固的后方。分区部队不断壮大,11月,七团随梁司令上升到军区主力33旅后,又组建了九团,分区主力仍保有两个团的兵力。

但就局部而言,九分区仍处于敌后,敌强我弱的态势并未改变,斗争依然艰苦。当时的情况是正面战场大反攻,敌后战场反扫荡。48年上半年,我解放掘港、三余、岔河、石港等地后,敌人不甘心死亡,调集五个团的正规军对我进行扫荡。围堵31旅未成,便转过头来打我们。我们隐蔽在啓东、吕四、海复镇一带,敌人从西面压过来逼近吕四。这里东、北两边靠海,往南便是长江,若吕四被占我们便没有退路了。故不待天黑便仓促转移,前面的部队已与敌人接火,枪声大作。我们以一个营在吕四阻击,其余部队和机关人员从海堤外滩突围。炎炎烈日下一路奔跑,因有苞谷、海堤阻挡没有被打着,但沿途却因中暑倒下几个。

当晚我们沿着沙滩向西北方向转移。苏北的海滩很宽阔,潮涨潮落之间,水际线有数华里之差,有丰富的海产资源。往日这里有很多渔民下海拾贝,晚上,远处星火点点,宛若一座城市,因为敌人来了人们不敢下海,故今晚这壮观的景色不见了。我们急行80余里,于翌日上午回到如东根据地。

正当我军在淮海战场围歼国民党军主力之际,南通地区敌军乘我军主力北上参加淮海战役之机,集中兵力对我九分区进行扫荡,要欲将我分区部队驱除,以便其布置江防巩固桥头阵地。除夕之夜我们避开敌人锋芒,在金沙附近隐蔽,半夜被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惊醒,这才意识到已经过年了。第二天部队改善伙食,伙房做了红烧肉,正准备美餐一顿时敌人来了,部队立刻向北转移。敌人紧追不舍,我们马不停蹄。尽管每人脖子上都套着足够吃三天的米袋,炊事员的肩上还挑着烧好的红烧肉,可就是吃不成。大家饿着肚子走路,两腿越来越沉。天黑以后敌人怕遭我军袭击,不敢靠近,被我们甩掉了。当晚我们越过如(皋)、掘(港)公路,到达如东根据地。通过公路时,原以为东边比较安全,就让政治部随九团走东路,司令部率八团走西路。不料却在东路碰上马塘出来的敌人,打了一仗。

部队回到苴镇地区就像回到老家,老乡对我们很热情。过年时各乡群众纷纷前来慰问子弟兵,送来许多猪肉、香烟、布鞋等,这些都是当时最受指战员欢迎的东西。学校老师们 还组织起来演出了话剧“枯井沉冤”。我们在这里过了一个欢乐的大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话剧“枯井沉冤”。这是学校的老师们根据当地发生地真人真事,自编自演的一部话剧。讲的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被地主霸占,残害而死。为了掩人耳目,地主将其抛尸枯井。故事生动,演出逼真,台上声泪俱下,台下义愤填膺,感人至深。战士们群情激昂,不断高呼口号:打到地主恶霸!为阶级姐妹报仇!甚至个别战士激动得拉起枪栓要打台上的恶霸。这场演出给战士们上了一场生动的阶级教育课。南通解放后,分区文工团将“枯井沉冤”和歌剧“白毛女”在南通更俗剧场演出,也引起了轰动效应,人们反映:真不知道原来解放区还有这样好的文化。

1949年2月,蒋介石80万大军在淮海战场被我歼灭,南通敌人沉不住气,准备逃跑。为防止敌人破坏这一工业城市,分区首长率八、九两团向南通逼近。当我们到达城郊时,得到情报,敌人已从天生港上船走了,我们随即进入南通城。

九分区完全解放了,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任务又摆在面前。我们无心观看南通的繁华街道和狼山风景。都在为准备渡江而繁忙着。周一峯政委组建新的党、政、军干部班子,准备接管苏州。王治平副司令率领八、九团组建警备旅,准备担负苏南各大城市的警卫。三月份我也调往苏北军区,从此告别了富饶美丽的南通地区,这个我们曾浴血奋战的地方。


                                                              (一师分会  王瑜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