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侵占华北的日军向我守卫卢沟桥的二十九军寻衅,并借机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在这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了《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的抗日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坚决抵抗日寇的侵略。至此,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实行联合一致,全面抗战,同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威海卫特别行政区,为了团结和联合当地国民党军政当局及各界人士共同对敌,中共胶东特委继1937年12月24日成功发动了天福山起义、建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后,又通过山东省“民先”、“学联”派来的代表孙明光(威海卫行政管理公署专员孙玺凤的胞弟)和威海卫保安部队政训处总干事孙正谊(又名孙端夫,民先队员)、威海卫公立中学教师袁时若、赵野民(均民先队员)、海军教导队中队长郝道逵、周军需官(均系民先队员)等人,加紧做好了孙玺凤、政训处、海军教导队等方面的工作,于1938年1月15日胜利地举行了威海卫抗日武装起义,拉出人枪百余,这是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威海卫特区取得的第一次胜利。1938年2月5日,日军占领牟平县城。为了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2月13日,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员理琪率三军一大队解放牟平城,捉伪县长宋健吾和警察局长以下百余人。战后部队转移至雷神庙。中午,从烟台的日海军陆战队百余人包围了雷神庙。我一大队二十余人坚守庙舍,顽强抵抗数倍于己的日军,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战斗中,胶东特委书记理琪同志、特务队队长杜梓林同志牺牲,林一山、宋澄、张玉华等同志负伤,血战雷神庙打响了胶东抗日战争的第一枪。
1938年3月,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路指挥部成立,统一领导所属部队在文(登)荣(成)威(海)边区,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曾与国民党文登县的丛镜月部、驻荣成的盐务警察王兴仁部组成抗日联军,形成松散的抗日统一战线,并与从威海卫市内撤出的郑维屏部和海军教导队安廷赓部,保持着互不干扰、互不侵犯的局面。这对于发展和坚持文荣威三县市的抗日活动,起过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这一期间,在上述诸多因素影响下,经过三军三路指挥部的广泛宣传发动,青年救国会和民众抗日自卫队组织在威海区的东南乡——原桥头区(八区)一带村庄陆续建立并迅速发展起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威海卫特区队部也相继恢复。1938年10月,中共威海卫特区支部重建。1939年1月,中共威海卫特区委员会正式成立,殷少欣同志担任特区委书记,我担任特区委青年委员。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共产党,拥护八路军,抗日的热情很高。威海卫特别行政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中共威海卫特区委以及后来的威海卫工委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起来。
中共威海卫特区委从成立那天起,就非常重视对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和贯彻执行,注意争取团结各阶层社会人士,联合国民党威海地方当局和其他地方实力派共同抗日。1939年4、5月间,特区委决定:由在大林格庄(港西区)当小学教员的夏基赠同志(即林乔,特区委委员)、在雅格庄当小学教员的梁学张同志(即张言,特区委委员)和在墩前村当小学教员的梁春万同志(即王兵,特区委委员)等出面发起组织小学教师抗日救国会。不料组织有所发展后,被国民党郑维屏部觉察。为了争取主动,特区委研究决定由夏基增、梁学张、梁春万等人,向郑部一团团长兼温泉汤警察分局局长石兆麟呈请备案,使其组织合法化。这样一来更引起他们的疑惧,声言要追究发起人的责任。迫使夏基增同志不得不撤离威海,小学教师救国会的活动也被迫停顿。这是我们特区委对当时形势判断有误,对国民党地方当局的反共顽固性估计不足,对我们几个年轻的共产党员教师在当地教育界的声望和影响估计过高造成的。
1939年上半年,我们特区委专门组织了胶东区党委机关报《大众报》和文化供应社油印出版的《社会科学小丛书》等进步书报的发行推销工作,主要对象是各村小学教师和青年知识分子,大部分是免费赠阅的。通过这些进步书报,宣传我党我军抗日救国的各项主张,扩大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批判亡国论,坚定民众的抗战必胜信心,争取团结了不少的抗日进步人士和知识青年以及一部分开明士绅。进步书报很受大家的欢迎,发行量很快增加到几十份、几百份,这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郑维屏部的极大恐慌,公然声称要彻底追查雅格庄的书报转运站,通缉特区委书记殷少欣同志。在这个情况下,殷少欣同志被迫紧急撤离威海,由我接任特区委书记。
在开展广交朋友、争取顽固派军政人员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一定的效果。如王兴仁部某营三中队驻防在特区委机关驻地桥头墩前村,为了取得该中队对我党工作的掩护,决定由梁万春同志以他在本村的上层地位和小学教员身份,对中队长张文彬开展交朋友的工作,并与他结成干亲家。张自称早年是理琪同志的同乡同学,曾参加过共产党。他思想较进步,倾向于我党我军,对我党在该村的活动从不干扰过问。1942年2月,日军对东海区举行年关大“扫荡”,郑维屏、王兴仁等部溃散后,张文彬投奔到梁万春家中客居。在我们发动和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九军东海总队第三区队(即威海区队)时,由梁万春同志推荐,威海特区委任命他担任区队长职务。
随着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文登、荣成两县相继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7、8月间,威海特别行政区人民也开始了抗日民主政权的筹建工作。由威海工委统战部长梁宝瑚同志(现名刘玉林)和各救会长王甫同志(原名刘毓舟),分别担任临时参议会正副参议长,并吸收职工、农民、青年、妇女等救国会的代表人物和桥头、港西、草庙子等区的部分士绅名流为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威海人民临时参议会代表威海20多万人民的意志,行使临时立法机构的权利,罢免了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反人民的投降派头子郑维屏的威海卫管理专员职务,并一致选举了中共党员丛振东同志为威海卫行政办事处主任,组成了新的办事机构,建立了威海卫抗日民主政权。
威海卫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打破了威海人民特别是敌占区人民对投降派郑维屏的迷信,增强了对我党我军的信任和拥护。1940年底至1941年初,桥头区的知名教育家、兴隆山小学校长梁宗翰先生和孟格庄的士绅梁守真先生继任正副参议长后,我党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入人心。不仅得到了基层群众的支持,也得到了各界上层人士的拥护。人民群众中不再议论“这些青年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闲话了,而是认为有这些知名人士跟我们一起合作抗日,一定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
1941年春节,中共威海工委和威海卫行政办事处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威海区士绅名流座谈会。夏元绍(夏庄村小学校长)等二、三十名当地人士,应邀出席了座谈联谊活动。我作为威海工委书记,和行政办事处主任丛振东同志都在会上讲了话。这次活动对巩固和扩大威海区统一战线,争取团结联合各界上层人士共同抗日,起了很好的作用。由此形成惯例,每年春节都照例举行一次类似活动,以加强与各阶层人士的联系和友谊,增进统一战线内部的团结。
随着军队逐渐发展和政权日益巩固,威海特区的形势越来越有利于我们,我们的统战工作也越来越向敌占区延伸。从1943年初开始,我们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举办训练班,开展对伪保长(相当于村长)、伪联保主任(相当于乡长)的争取瓦解工作。这项工作主要是由威海卫办事处采取行政命令手段,有的甚至是武装强迫方式,通知一定数量的伪保长和伪联保主任到根据地接受训练。通过进行形势教育,使他们认清抗日形势,启发他们的民族觉悟,提高他们的抗日意识。同时讲清当汉奸的利害关系,争取建立革命的两面政权(两面政权即名义上是伪政权,实际为我军办事,对敌人虚与委蛇)开辟敌占区的各项工作和隐蔽斗争。实践证明,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反蚕食、反抢粮、反抓壮丁的斗争中,起到了打击日伪、保护人民、保护我党基层干部和党员的作用。
二、是组织青年参观团,开展对市内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争取团结工作。1943和1944年中,中共威海县委多次组织市内威海中学、育华中学等学校的学生,利用暑假到东海区抗日根据地参观学习,每批一、二十人不等,有时多至三十人。每批时间长的十多天,短的一周左右。主要活动是听取东海军分区和地委负责同志的形势报告,参观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事业,从而提高了他们对共产党、八路军的认识,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扩大了我党我军在威海市区人民心目中的影响。
三、是对威海市区灾民、贫民发放救济粮款的工作,进一步争取团结了广大基本群众。1943年敌占区发生了春荒,越冬作物大面积减产,威海伪专员公署供应的三合面、橡子粉,老百姓根本不能下咽,贫苦市民纷纷逃荒到文荣威边区根据地,向抗日民主政府求援。这年正值威海区东南乡和文、荣两县农业大丰收,威海卫行政办事处根据东海专署的指示,给从威海市内逃荒来的灾民普遍发放了救济粮款。多者每人50市斤粮食,少的也有25市斤。愿意留在根据地的给予妥善安置,愿返回市内的也提供方便,准其带走所得全部粮款。此举在威海市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持观望态度的灾胞,相继来到根据地寻求帮助,抗日政府也都一一给予救济,帮助他们度过了生存难关,共产党、八路军和抗日民主政府,赢得了很高的声望。
这一年的统战工作,一方面由于战争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有利我们,另一方面是时任县委书记兼办事处主任刘锡荣同志,具有大胆泼辣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开拓的精神,敏锐抓住时机,放手开展工作而取得的。同时也是时任县委组织部长徐启明同志扎实深入的工作作风,在城市党群秘密组织的发展建设上卓有成效,巩固和发展了市区统战工作的结果,这是值得特别提及的。虽然刘锡荣、徐启明两位同志分别于1987年冬和1988年秋先后去世,但他们的功绩和精神是永存的,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这些战友和后人们的心中。
1944年2月底,我第三次回到威海任县委书记。威海县委组织威海独立营、青年中队(即东海武工队)和威海公安局特务队,开展了一次试探性的春季政治军事攻势,一举拔掉了张村、双岛西村、毛家口、里口和羊亭村共5个伪警和伪军据点,收复了羊亭区与里口区交界的文山前后一大片村庄。进入8月后,在东海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张少红同志的亲自指挥下,文东、文西、荣成三县独立营的各一部,配合威海独立营和广大民兵,又开展了一次规模宏大的秋季军事政治攻势,收复了威海卫的绝大部分国土,把日伪军孤立在田村以东,蒿泊以北的小片土地上。为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市区的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秋季攻势以后,我们派羊亭区区长高亮到廒上村及邻村,拜访并邀请王玉楷先生和徐惠卿先生参加抗日民主政府的工作。王玉楷抗战前曾任烟台八中校长(或教务主任),徐惠卿战前在国民党威海卫管理公署教育股任督学,后又任公立阮家寺初级蚕丝园艺科职业学校校长,都是当地很有名望的人士,他俩与我们合作共事的很好。后来,王玉楷又当选为威海市参议会会长,对于“三三制”民主政权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此间,我以个人名义给在育华中学任教的戚简候先生(城里东南隅人)写了一封信,争取他能在收复威海卫的斗争中,给予配合协助我军行动。戚先生长期在威海卫公立中学担任教务主任,为人正直,治学严谨,是我和同学们敬重的老师之一。威海沦陷后,他转到英国人办的一所教会学校育华中学,继续从事教理化教学工作。戚先生接信后很快就复了信,心中充满诚挚的感情,洋溢着师生的情谊,表示决不做背叛民族祖先的事情,决不当汉奸卖国贼。并表示对我给予厚望,使我受到鼓舞,感到慰藉。这一次联系成功,以及以后不断地互通信息,为后来我军收复威海市,争取团结文化界人士和接管好文化教育事业,开始了实际的准备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戚简候先生转到青岛市女子中学任教,在我军解放青岛接管青岛女中时,他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戚先生一直是我们党的好朋友,全国解放后他更加拥护共产党。在花甲之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终生的夙愿。
1939年10月,毛主席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写道:“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是依靠这三件法宝取得胜利的。威海人民抗战的胜利,就包括在这些伟大的胜利之中。今天回顾这一段难忘的历史,是非常值得怀念和值得自豪的。
注:钟冶平根据父亲章若明的回忆记成。
上一篇: 《章若明:回忆我的老师袁时若》
下一篇: 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