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之所以风清气正,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级领导人以身作则。打开华中抗日斗争史,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新四军将领和各个根据地绝大多数党政领导都是清正廉洁的,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共苏北区委书记黄克诚更是完美的典型。
黄克诚师长指挥新四军第三师、领导苏北人民抗战5年之久,他和师部住阜宁农村将近5年,苏北抗日根据地盐阜区9个县的干部、党员、子弟兵以及阜宁县“老百姓”(人民群众),对黄师长关注民生、珍惜民力、处处为人民群众作想的优良作风和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高贵品质,耳熟能详,有些九旬老人至今记忆犹新。
黄克诚同志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风范是留给当年苏北抗日根据地盐阜区、今日江苏省盐城市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最好的营养剂”①,我们应十分珍惜、永远传承并发扬光大。全国8000多万共产党员,特别是担任各级党政领导职务的党员,应以黄克诚同志为楷模,保持两袖清风,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做人民大众的勤务员,团结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不忘本,位高情更浓
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的黄克诚,农民情结根深蒂固,当了师长还像个农民。一早起来,先到田野拾粪,拾完了倒进农民的粪坑让农民肥田。他住过阜宁县许多村庄,许多农民都认得黄师长背的粪兜子。
1942年春耕时节,三师师部驻阜宁县孙何庄。当地一户农民没有牛,地耕不出来,急得团团转,黄师长叫警卫员把他的枣红马牵给
注①: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参观时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这户农民耕地。警卫员担心黄师长的战马累坏了,黄师长说:“农时节令耽误不得!马,以后可以复膘。”
一天夜里,狂风暴雨,玉米大面积倒伏,黄师长彻夜难眠,他忧虑:玉米减产,农民生活怎么办?军粮从何而来?黎明,警卫员好不容易才找到师长,他正蹲在田头扶起一棵又一棵倒伏的玉米,已扶起一大片。
农民的生产、生活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通过革命斗争实践,黄克诚的农民情结升华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时时刻刻关注民生的优良作风。
他关心农民的疾苦。那年头,苏北流行黑热病,虽然三师卫生部人手少,药物匮乏,救治部队伤员的任务又比较繁重,仍然在陈徐村办了个黑热病休养所,免费为群众治疗,治好患者近千人。
关注民生,不一定都要办大事,关键在于实实在在。70年前的那个黑热病休养所非常简陋,陈徐村及周边的农民却十分珍惜,时至今日,还打算恢复旧址,教育后代继承新四军关心人民疾苦的光荣传统。
黄克诚十分珍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三师指战员回忆说:1943年春天,日军对盐阜区第二次大“扫荡”,部队转移,日军在后面追赶。在废黄河边,黄克诚发现部队和“跑反”的老百姓挤在浮桥上,他立即下令:让老百姓先过河。他身为部队一号首长,反而最后过河,这时,敌人已离得很近了。他常对部队干部说:“要把老百姓和战士们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老阜宁人都说:海边那个防海堤是黄师长、新四军和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功德碑。那是1941年的事,当时阜宁县面积很大,濒临黄海(不久以后,新建阜东县即现在的滨海县,又建射阳县,阜宁县面积缩小,不再濒临黄海)。黄克诚通过调查,知道黄海经常闹海啸,毁坏民房、盐灶和农田,淹死不少灶民、渔民和农民。于是,他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粮草,让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组织民工修筑了一条挡海啸的长堤。阜宁的老百姓说:国民党政府不管人民死活,共产党、新四军一来就修堤,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的。盐阜地区士绅们也为之折服,主动提出为海堤立碑,在碑文中竭力赞颂“永兴黄公”(黄克诚当时住在阜宁县永兴区,他的籍贯又是湖南省永兴县)。
身为一级首长、一方当局,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自然会赞扬你、拥护你。如果你劳民伤财,搞一些于民无益、于国无补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尽管大会、小会吹嘘,利用媒体造势,往自己脸上贴金,不但“政绩”不会被人民群众承认,还会在一方留下不好的“形象”。
现在的领导干部,大部分是农民子弟,一部分是工人子弟,即使你祖上是地主、资本家吧,土地改革已60多年,社会主义改造已50多年,你的父辈早已成为农民、工人。可是,有些干部已经忘本,对工人、农民的感情荡然无存,成为骑在工农头上的贵族。他们与黄克诚同志恰恰相反,不是“位高情更浓”,而是官越大,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越远。严重脱离群众的人,当然不会真心诚意关注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铁算盘”,财大气不粗
1941年5月,新四军军部在盐城召开各师供给部长会议,刘少奇在会上说:“全军7个师,三师人最多,花钱却最少,应该学习他们的经验。”
经验只有一条,就是三师指战员说的:黄师长是“铁算盘”。
黄克诚住阜宁期间,多次深入调查苏北人民在国民党统治下所受的压迫和剥削,我党建立政权后群众承受的负担。他不断教育部队,人民是我们的父母,吃的穿的都是人民的血汗,一定要精打细算,不能铺张浪费。他经常把群众承受的军政负担一笔账一笔账地报给大家听,要大家节约开支,珍惜民力。
黄克诚为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费尽了心思。他把三师军服的上衣去掉翻领改成直领,又去掉口袋;帽子去掉围圈;裤子由宽大的中式裤腰改为西式小裤腰。这样,积少成多,节约了不少布匹。
他发现,打篮球在场上奔跑,鞋子容易坏,于是号召全师干部、战士,打篮球时脱掉鞋子,赤脚上场。有一次,师政治部主任吴法宪穿着布鞋打球,黄师长看到了,当场叫他脱下鞋子。阜宁县至今还流传一句歇后语:“黄三师”打篮球——赤脚奔(盐阜人民将黄克诚领导的新四军第三师亲切地称为“黄三师”)。
黄克诚在阜宁盘算如何减轻苏北人民的负担,毛泽东在延安也在盘算如何减轻全国各个抗日根据地人民的负担。毛泽东制定了两大政策,一是精兵简政,二是开展大生产运动。黄克诚在苏北雷厉风行,精兵简政扎扎实实,大幅度减少了军政开支;大生产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党政军机关利用工作之余、部队利用战斗间隙,不但帮助农民耕地、栽种、收割,还自己开荒长粮食,养猪、种菜、磨豆腐,纺纱织布。在机关和部队带动下,苏北抗日根据地盐阜区、淮海区500多万农民掀起开垦荒地、多长粮食和家家纺纱、户户织布的热潮。工商业迅速发展,阜宁县益林镇的民营企业产值、营业额成倍增长,新四军第三师、盐阜行署、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等军政机关兴办的公营企业如利民公司、丰民公司、大和公司、东海卷烟厂、军工被服装备厂、和济公司、大明公司和裕民商行等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益林市场空前繁荣,被誉为“苏北的小上海”,创造了烽火弥漫下的经济奇迹。益林镇每天的税收足够新四军第三师每天的军需,人们称益林为“三师供给部”。
经济发展了,人民群众的负担减轻了、生活改善了,部队、机关供给好转了,尽管如此,黄克诚师长那把“铁算盘”没有丢,三师部队和苏北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没有丢。黄克诚规定,苏北的党政军机关人员在苏北各县开会、出差,自带口粮,一律不予招待或另行报销。他提倡吃糙米、杂粮,以瓜菜代口粮。他指示各部门,一切军需物资、生活资料、卫生用品的发放,都要有严格限制。对违反者,必加追究。人民群众看在眼里,深受感动。阜东县著名士绅庞友兰是清朝举人,当过民国政府官员,政治阅历颇深,他感慨地说:“新四军上上下下都爱国爱民!”
正因为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各级党政机关勤俭节约,尽量减轻人民负担,和国民党官员发国难财、“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成鲜明对照,所以八路军、新四军受到亿万人民群众的爱戴。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不但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且为抗战后应对国民党发动的内战,最终推翻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克诚同志终其一生,“铁算盘”一直未丢。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持全军后勤工作,被周恩来总理称为“理财的行家”,周总理说:“他这个人我了解,你给他一万块钱,他能当十万块钱用。”
今天,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已达小康。尽管如此,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仍然要传承当年黄师长的“铁算盘”精神和八路军、新四军的艰苦朴素优良作风。其道理是浅显的:一、你用的钱都是人民群众的血汗,你铺张浪费,甚至将民脂民膏揣进腰包,人民群众还拥护你吗?二、振兴中华任重道远,万里征途才迈出几步,现在就贪图享受,还有什么斗志?大业半途而废,千百万革命烈士的鲜血岂不白流?几代仁人志士的心血岂不白费?三、列强环视,反共反华野心家们亡我之心不死,如果我们执政党脱离群众,我们的政府骄奢淫逸,全国一盘散沙,还有什么抗风险能力?可见,“铁算盘”系着中华民族的命运,艰苦朴素是共产党人之魂。我们要像黄克诚同志那样,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父母,在行使权力和动用财力、物力时要衡量衡量,老百姓同意不同意?“父母”伤心不伤心?
吃穿用,反映世界观
黄克诚同志言行一致,他要求部队珍惜民力,总是从自己做起,能为公家节省就尽量节省。
1940年10月,黄克诚初到阜宁,其职务是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二年5月,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治委员)。11月某日,下午两点多钟,黄克诚和警卫员路过王桥街,因为肚子饿了,看到一家烧饼店炉子上有冷烧饼,就下马买了几个蹲在路边吃。在路边开中药店兼行医的王右仁看在眼里,对邻居说:“你看,八路军啃冷烧饼充饥,连开水都不向老百姓要,真是纪律严明不扰民啊!”就从茶壶里倒了两碗水送过去。黄克诚连忙站起来说:“谢谢!谢谢!”吃完烧饼,警卫员把碗送还药店以后,请示黄克诚:“司令员,现在去益林呢?还是回大东庄呢?”(东沟镇东北的大东庄是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部驻地)黄克诚说:“去益林!”王右仁呆了:他就是八路军的黄司令?!于是,“八路军司令还啃冷烧饼”,很快传遍了四乡八舍。
黄克诚当然知道热饭热菜比冷烧饼好吃,王桥街有的是饭店,但他甘愿过苦日子,舍不得多花公家钱。
苏北抗日根据地开辟之初,黄克诚厉行节约,根据地巩固扩大、部队供给好转以后,黄克诚仍然艰苦朴素,爱护公家一钱一物,从不大手大脚。部队发给他的毛巾,他剪成两块,一条当成两条用;发给牙膏,他退回去,用廉价的牙粉刷牙。
那时候,新四军各级指挥员生活都很清苦。庞友兰对另一位士绅杨芷江说:“新四军首长吃穿还不如中等老百姓。古人云,‘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共产党大有前途啊!”杨芷江说:“共产党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胸襟之宽广,古今罕见!”
这两位老先生说到了点子上。艰苦朴素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一贯作风。革命先烈方志敏说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实事求是地说,那时候并不是所有干部都耐得住清贫。新四军个别将领有时候会到士绅家里“打打牙祭”。盐阜区有个别干部喜欢到地主士绅家里“谈谈抗战”,吃一顿饭。
若是只为统战不为解馋,是不需要地主士绅斟酒上菜的。刘少奇在盐阜区多次与士绅开会、交谈,但从不去士绅家吃饭。士绅们说:“听少奇政委讲话如醍醐灌顶”,对他们教育很深,鼓舞很大。黄海边有一个规模很大的华成公司,黄克诚从没有到华成吃过饭,凭着党的统战政策和他的诚实诚恳的作风,与公司老总张仲惠建立了深厚友谊,这位张老板为新四军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还穿上新四军军装,表示坚决跟着共产党。
建阳县(今建湖县)有一位县委书记收了大地主赠送的贵重的黑子羔皮袍子,穿在身上觉得很有派头。一位区委书记讽刺地说:“X政委①和我们这些穿旧棉袄、补丁裤子的站在一起,真是鹤立鸡群哪!”
注①:两战时期,人们习惯地称县委书记为县政委。
因为新四军和盐阜区干部队伍主流风清气正,少数不良现象难以存身,更不可能滋长蔓延。通过整风、党内生活的教育和革命斗争的磨炼,少数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同志除个别人以外,都改正了。
开明士绅杨芷江先生熟读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脱口而出。他不一定读过马克思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可能不了解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信条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封建士大夫心目中的“天下”是一代王朝的江山,他们“忧”的是江山不稳,一旦封建统治巩固了,他们就“乐”了。二中国共产党人心目中的“天下”是全中国人民的福祉和全人类的福祉。要使全中国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必须几代人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而要解放全人类,则需要奋斗几百年。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注定共产党人的一生只能是充满忧患和艰辛的一生,必要时还必须奉献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怕苦怕累怕牺牲,贪图安乐、享受、想发财,你就不要参加共产党。你是共产党员,就必须吃苦在前,勇于奉献,过一辈子“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
黄克诚同志吧盐阜区时期的清贫朴素的作风一直带到北京。他生命的最后10年,住在北京南池子一幢旧房子里,房子年久失修,漏风漏雨,下雨天,他在屋里放一个盆子,接屋顶流下来的雨水。管理部门曾提议他搬家住好房子,他不同意。后来,管理部门造预算,准备把这旧房子大修一下,他问:“要用多少钱?”回答说:“就几万块钱。”他说:“花那些钱去修,没有必要。哪里坏了就把那里修补一下就行了,能节省一点就节省一点,国家的钱要用在正当的地方。”
令人痛心的是,近几十年来,许多共产党员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价值观抛到了九霄云外,个人主义恶性膨胀,有些部门和单位奢侈浪费成风,乱花国家的钱,肆无忌惮。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寡廉鲜耻的家伙混进党内,爬上高位,他们结党营私,称霸一方,窃取国家巨额资财。令人欢迎鼓舞的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决惩办巨贪大鳄和“苍蝇、狐、鼠”,同时严肃整治党员、干部中的享乐主义倾向和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奢靡之风,并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所有这些举措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反贪反霸斗争和深入切实的反腐倡廉教育,一定能从组织上纯洁党的队伍,从思想上整顿好党的队伍,促进广大党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定远大立理想和信念,党的面貌必将焕然一新。
其身正,不令而行
反腐倡廉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党风能否切实改进?关键在于各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古代史学家司马迁在评论历史人物时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盐阜地区的老百姓常说:“上级迈什么步,下级走什么路。”“党员看书记,群众看干部。”
新四军第三师之所以纪律严明、军风整肃,之所以与苏北人民建立了深情厚谊、军民亲如一家,与师长黄克诚严于律己、处处为广大指战员和地方干部放好样子是分不开的。几十年来,阜宁县城乡一直传颂着黄师长许许多多小故事。
师长交房租 抗战时期,部队和机关经常转移,临时借住老百姓的房子。人民群众以此为荣,从不收房租。1943年4月,粉碎日军第二次大“扫荡”以后,阜宁县环境比较安定,三师师部在孙西庄驻了一年多。黄克诚师长住在一户老百姓两间房子里,一间堂屋是办公室,西厢房是卧室。黄师长用部队发给自己的津贴交房租,房东执意不收。师部转移之后,房东夫妇发现西厢房空小柜子里有一个红纸包,包着一张5元抗币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
房租5元请收下,少了一点,很抱歉。
黄克诚
房东夫妇四目相对,感动得久久说不出话来。
黄克诚赔钱 1945年春,三师师部驻南窑村。一天早晨,正在薄雾笼罩的田野上边散步边拾粪的黄克诚,突然在一棵柳树前停了下来,他透过深度近视眼镜,目不转睛地盯着树干,原来树干上少了一大块皮。他估计可能是战马啃的。回到师部一查,果然是战马啃的,而且是他的小红马啃的(这匹小红马是一位老战友刚从日军手里缴获过来赠送给黄克诚的,很调皮)。黄克诚历来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总是严肃处理,这次发生在自己身上,更是毫不含糊。他立即叫饲养员小李查明,那棵柳树是本村朱立殿老汉的,他拿出两块钱(部队发给他的津贴),叫小李赔给老乡,叮嘱小李“一定要给朱老汉赔礼道歉!”朱老汉不但不收赔款,还找黄师长说理:“新四军打日本鬼子,连命都不顾,我树上少一块树皮,算得了什么?日本鬼子杀人放火、抢东西,要不是你们来了,我这把老骨头早打鼓了……”老汉流泪了。黄克诚赔款不成,但一直记在心里。8月份,黄师长离开阜宁指挥两淮战役,临行时托南窑村村长把两块钱转交给朱立殿老汉,并附上一封亲笔信:
朱大伯:
新四军纪律严明,损坏老百姓一草一木都应赔偿。5个月前,
我的小红马啃了你的柳树皮,两块钱赔款请你务必收下。
黄克诚
……
阜宁人讲黄克诚的故事,恐怕一天一夜都说不完。笔者2011年6月,为庆祝建党90周年,曾到羊寨镇单家港村访问一位86岁老人孙其华,他说:
我是1942年参加新四军的,三师师部驻在我们羊寨的孙何庄,我帮助师部机关在废黄河大堆上开荒种地。师部干部分期分批来劳动,那天黄师长也来了,同志们个个劝他:师长,你很忙,体质又不太好,回去吧。师长说:“上自毛主席,下至炊事员,大家都劳动,我有什么理由不劳动呢?我号召你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反而不动手,坐享其成?”师长沉思了一会,又说:“自己说过的话,自己却带头违反,还像一个领导者吗?!”这句话说得很慢,声音很低,好似自言自语。因为黄师长是湖南省口音,我不大听得懂,问师部干部,他们告诉我,这是黄师长在自警自律。
孙老讲的故事,震撼了我,“自己说过的话,自己却带头违反,还像一个领导者吗?”黄克诚同志这句话,一直在我耳际回响。我们现在的领导干部,作报告都说得挺好,要是他们都像黄克诚那样,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就更好了。遗憾的是,有些领导干部把秘书写的稿子拿上台读一通,那是教育别人的,自己并没有受到教育;自己参与制定几个“不准”、几个“严格禁止”、几个“坚决反对”,那是让别人廉洁自律的,自己并不执行;叫别人警钟长鸣,自己却麻木不仁,甚至灵魂出窍了。我建议这些领导干部把黄克诚同志这句话写两个条幅,办公室挂一个,卧式挂一个。
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黄克诚同志1945年9月离开苏北,已经70年;1986年12月逝世,已经28年。斯人远去,风范长存。黄克诚同志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盐阜人民心中,永远活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心中。
把黄克诚同志那句话重复一遍,作为本文的结束语:“自己说过的话,自己却带头违反,还像一个领导者吗?!”
作者:咸国庆
2015年1月
上一篇: 论大别山新四军抗日根据地的地域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