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按照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的训令,结合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两次大规模开展了以思想政治教育、军事训练、编制整顿和规章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整训来加强部队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研究新四军军政整训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认知新四军发展壮大的历史,在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都有很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新四军;军政整训;经验;启示
整训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构成我军以弱胜强战胜装备精良的日军,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党在战略相持阶段扩大、巩固和建设人民军队的根本途径。1937年10月新四军成立后,针对抗战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环境,在组织部队挺进敌后和抗日前线作战的同时,遵照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的训令,于1939年春至1940年底、1944年冬至1945年夏分别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军事、政治整训工作,大大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和技术、战术水平,探索出了一条特点鲜明、符合实际的质量建军之路。梳理和研究新四军军政整训的思想和经验,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快实现强军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新四军重视军政整训的背景及原因
全国抗战开始后,经过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和新四军军部及各游击区的共同努力,到1938年4月,新四军的整编胜利完成。由于全军主要是由红军游击队编成,所以还存在军政干部思想觉悟低、军事技战术素养落后、政治工作不健全、游击主义习气重等许多弱点和不良现象,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新四军执行抗战任务的需要。为此,时任新四军副军长、军分会书记的项英1938年3月16日在《巩固部队提高战斗力准备胜利的战斗》中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要求:“为了完成我们在抗战中的伟大任务,必须以最大努力和斗争,迅速的克服我们的弱点”。在向皖南、皖西集结过程中,军部立即进行了部署,对部队政治、军事和后勤工作进行了短暂的整训,新四军在克服自身弱点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到1938年底,新四军的抗日武装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成立时的1.03万人发展到了2.5万人,胜利负担起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国民党军作战和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在新四军挺进敌后作战期间,中央军委出于战局形势和部队发展考虑,决定对全军各部队进行普遍整训。一方面,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处在敌顽两面夹击的态势下,作战条件十分艰苦。另一方面,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部队中工人、农民、手工业者及其他新成分大量增加,影响了军政素质的提高;部队长期分散,作战频繁,教育和训练不正规不系统;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难以适应持久的敌后游击战争需要;受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影响,部队中新军阀主义、游击主义和散漫现象等不良倾向有所滋长;新组建的部队成分比较复杂,还不巩固;某些部队指导思想上的右倾错误思想还没有完全消除。这些问题的产生,迫切要求全军必须从政治、组织、思想、技术、战术和纪律等方面巩固部队,提高质量。否则,将难以经受战争中恶劣条件和严酷斗争的考验,会严重影响部队的建设和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为总结全国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制定抗战新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统一全党全军的认识和步调,1938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报告和结论中明确提出了人民军队的发展和建设任务:目前应“提高主力军的战斗力”,“整理现有军队,补充缺额,同时增编新的军队,加紧教育训练,以利持久作战”。这一具有前瞻性的指示,为新四军大规模开展整训提供了理论依据。1939年2月,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出训令,除要求各部队在战争中随着部队的发展及时利用战斗间隙整训外,还决定从1939年初至1940年底全军分期分批集中进行整训,每期3至4个月。训令要求各部队通过整训,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在部队中的绝对领导,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加强内部团结,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克服军阀主义和游击习气,使部队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起来。并要求在政治整训的基础上,加强军事整训,即加强游击战的战术和射击、投弹、刺杀等技术训练。同时,进行组织编制整顿,健全各种规章制度。1939年6月,为进一步加强新组建部队的整顿与建设,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又发出训令指出:整理与巩固新部队及地方武装具有重要意义,主力兵团应组织考查团、巡视团等到新部队帮助工作,协同其军事政治机关,规定整理计划,严格审查内部成份,整理组织,培养干部能力,传达经验,加强各级的领导及其政治基础。根据中共中央的上述指示,新四军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即时进行了必要的整理工作,开展了以思想政治教育、军事训练、编制整顿和规章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整训,达到了适应形势发展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目的,保卫和巩固了挺进敌后以来大发展的胜利果实。
抗日战争后期,新四军的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作战方式也开始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但其军事技术和战术主要依靠在战争实践中学习提高,“多年分散游击,极少训练,尚不巩固”。1944年7月1日,中共中央向全军发出《关于整训军队的指示》,指出:为“夺取大城市与交通要道,最后驱逐日寇出中国,并对付从国民党方面来的可能的国内突然事变(从背后来的袭击)”,“非有一倍至数倍于现有的军事力量不能胜任”。但受种种条件限制,当时不可能也不宜大量扩军,因此提出“今年秋冬两季,在不妨碍战斗与生产条件下”“利用一切可能间隙,轮番整训部队”,为将来的大发展与大反攻准备条件。不仅要整训全部主力军与游击队,而且要训练全部民兵与自卫军。7月20日,新华社全文广播了第358旅旅长张宗逊的《冬季练兵工作总结报告》,以供各部队参考。8月22日,毛泽东、刘少奇和陈毅致电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指出:“华中部队整训应着重练兵、带兵、养兵、用兵四大项,而以练兵为中心”,方法可采用“兵教兵、官教兵、兵教官”的群众运动练兵法;干部整训应以提高指挥艺术为中心,军部可办团级训练队,着重培养团级干部;战术学习,最好采取总结过去战例的办法,让大家讨论提高。10月1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强全党练兵与军队大整训之决定》,号召全党研究战争,学习军事,进行大练兵,要求在冬季4个月内至少整训主力军60%,游击队30%和轮训全部民兵。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在团以上机关深入学习中共中央的指示与决定,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规定从1944年冬季开始到1945年3月为第一期整训,并对整训的内容、重点、方法、步骤都作了具体安排。在整训全面展开前,新四军各部队先训练了一批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及武工队,以便坚持对敌斗争,再掩护其他部队分批整训。整训中,各部队积极深入进行动员,首长亲自组织,加强具体指导,掀起了1944年冬季整训的热潮。第一期整训结束后,新四军党的领导和部队的组织性、纪律性得到进一步加强,部队的阶级觉悟和战术技术水平普遍提高,奠定了更大规模对日寇的攻势作战的基础。
二、新四军两次大规模军政整训的成功经验
经过整训,新四军各部队军政素质和技术、战术水平大为提高,各级干部带兵、练兵、用兵、养兵的能力明显增强,司、政、后三大机关的各种规章制度得以健全完善,全面加强了部队建设,这是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期间得以大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
1.完善党的组织建设和巩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整训的灵魂
新四军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如何完善党的组织建设和巩固党对这支部队的绝对领导,是新四军各级领导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建军之初,党员的数量只占全军人数的25%,一些班排还没有党员,有的连队甚至没有党支部。因此,在整训中,新四军始终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放在首位。1939年6月,总政治部发出了《关于加强部队党内教育的训令》:“决定于三个月内将党龄一年及一年半以内之新党员,举行一个有计划大规模的训练”,“以提高军队中党的组织之质量”。6月22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又在《关于目前时局及八路军新四军之任务的指示》中强调:“新四军及华中部队应采取八路军之经验加强政治教育(除抗日教育外应加强阶级教育),加强党的工作”。7月10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工作的训令》,强调目前党的工作的基本方向,是“巩固党、强化党的工作,加紧党员教育工作。”7月16日,新四军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总结了新四军成立以来党的工作成绩和经验,讨论了在新四军中坚持党的领导的意义和特点,明确了新四军党组织在抗战新形势下的任务就是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大江南北的抗战,“提高党员质量,巩固党的组织,发挥党员在建军中的作用”。这次会议对进一步提高共产党在新四军中的威信,坚持党对新四军的绝对领导,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后,新四军各部队开始进一步严密与发展党的组织;普遍建立党的生活制度;进行党的新政策及组织原则教育;建立健全各级党的组织系统;培养和提高党的干部,军教导队开办了3期训练班培植了党的和非党的干部2000人以上;党内思想斗争进一步开展。这些措施的实施,使部队中党员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到1939年底,新四军中的党员已占全军总数的40%,每个班都有党员。到1940年底,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和党组织机构的健全,达到了连队有支部,营有分总支部、团有总支部,支队有党务委员会的要求,基本形成了党在新四军的组织系统。1944年的整训中,新四军继续在连以上单位建立健全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同时,通过健全党日制度,活跃了党内民主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强有力、不间断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整训的重要环节
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相结合、政治整训与军事整训相结合,是抗战时期新四军开展整训的一个重要特点。早在新四军组建之初,军部就把深入的政治思想教育作为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要求各级切实加强党内和部队中的思想教育。把提高全体指战员的政治觉悟,牢记自身职责,保持和发扬优良传统,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来抓。新四军分别于1938年6月和1939年2月召开政治工作会议,检查政治工作的成绩和缺点,确立战时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工作制度和工作系统,并着重研究和部署了敌后游击战争中的政治工作任务,形成了《新四军政治工作组织纲要》,推动了新四军政治工作的开展。1939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后,陈毅、粟裕等主要领导亲自给广大新四军指战员讲课,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群众路线教育,要求每个指战员不断夯实思想政治水平,模范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随着战事频繁进行,各部队虽然被敌人相对隔开在大江南北各单独地区,仍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保持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措施,要求部队在整训中:“提高政治教育,尤其阶级教育、优良传统教育”。
1944年的整训中,新四军各部队主要学习了古田会议决议和谭政《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对部队政治工作现状进行检查,既肯定成绩,又严肃批评了某些轻视或忽视政治工作和不愿做政治工作的错误倾向,进一步明确了政治工作的地位与作用,政治工作状况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动员管理教育方面存在缺点错误,存在军阀主义作风的干部在连队干部大会上作检查,接受干部战士的批评,同时也启发有缺点错误的战士做自我检查,以克服部队中的不良倾向。接着又进行拥政爱民、人民军队本质的教育,并广泛开展尊干爱兵活动,部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四军继承和发扬了红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依据共产党的理论、纲领、策略和口号,结合抗日战争的特点,把民族解放教育和阶级教育正确结合起来,以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育部队,有效克服了游击习气和军阀残余作风以及各种不良思想倾向,巩固了纪律,密切了官兵团结,形成了强大的政治优势,从而战胜了军事上强大的敌人。
3.注重部队技、战术提高和开展群众性大练兵是整训的主线
军事训练是军队的经常性中心工作,是提高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军事训练水平上不去,部队战斗力就很难提高,战时必然吃大亏。新四军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部队的军事训练,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陈毅在《茅山一年》中曾总结指出:“一年来的教训,本军应着重提高干部的战术素养,要改进和提高战术水平,记着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尤其部队经常分散作战,没有集中整训时间,新战士的战斗动作更不熟练,这些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虽然抓紧一面作战一面教育的原则,作了众多的努力,但所收效果仅能维持战局。站在开展战局的观点,我们必须更进一层”。为此,新四军在随后的整训中注重加强了技术、战术训练,“短平快”成为主要训练手段。以项英的《一年来作战经验与本军建军工作》,陈毅的《茅山一年》、《论游击战争》等讲话及著作作为部队训练的教材,部队利用行军和作战间隙,普遍进行了单兵到班的战术训练和射击、刺杀、投弹等技术训练。根据华中敌后地形特点和作战任务,重点进行了破坏交通、伏击反伏击、袭击反袭击、打敌据点等战术的研究和演练。并坚持贯彻“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方针,每打一仗,都进行检讨总结,运用实战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教育广大指战员努力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官教官的群众性练兵路线是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大新创造,是党的群众路线在训练领域的具体化,是建立在充分相信和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广大官兵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强烈的练兵热情条件之下的。由于实行这种全民式的大规模练兵运动,新四军广大指战员在懂得为什么打仗政治觉悟的激励下,把操场、课堂,变成军队锻炼本领和智慧的场所,提高兴趣,军营就成了学校。群众练兵热潮也辐射到民兵和自卫军,其军政素质有了提高,成为新四军强大的后备军和坚持对敌斗争的重要力量。
4.编制整顿和健全规章制度是整训的保证
在进行政治、军事整训的基础上,对所属部队尤其是新组建部队进行编制整顿,并相应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两次大规模整训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四军加强全面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共中央军委在整训之初就明确提出:“重新整理其编制,不足者扩大之,落后者提高之,缺乏干部者补充之”。据此,新四军把新组建的江北部队作为整顿的重点,开展了大规模整编,至1940年11月,新四军整顿后有52个团,约10万人,部队更加精干,战斗力更得到了加强。除根据中共中央军委下达的编制表进行整编调整外,新四军着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重视加强各级干部的训练和司政机关、技术部门的建设,除各师开办了干部轮训队外,各“抗大”分校接收受训的学员就达5000余人。此外,选调有一定实战经验和文化水平的干部充任参谋、干事,通过举办了参谋训练队,提高其业务水平,建立健全了机关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制度,克服首长包办代替现象,密切上下关系,使机关真正成为一个有效率的战斗指挥部。各师都开办了卫生、通信等专业训练班或学校,从敌占区购置了大量医疗、电讯器材和药品,为加强通信联络,保障作战指挥,提高医疗技术和野战救护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新四军整训的成功经验对当前加强军队全面建设的启示作用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也是建军治军的总方略。新四军两次大规模军政整训的成功经验,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1.必须始终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不断筑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思想基础
新四军整训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保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服从共产党领导的独立性,克服一切模糊和淡化共产党领导的倾向,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获得重大发展的根本保证。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军队所处的社会环境、担负的使命任务、官兵情况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必须把听党指挥作为军队建设的首要任务,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才能保证一声令下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不动摇,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做到永远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基础。全面加强军队党的建设,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要端正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从政治上考察和使用干部,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
2.必须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大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新四军政治整训成功的经验证明,“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只有政治工作的建立,只有政治工作领导的坚强,只有政治工作的深入,才能启发革命军队全体指战员的政治觉悟、政治认识和政治的坚定性,才能应付艰苦复杂的政治环境,才能胜利担负起抗战建国、保国卫民的伟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实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保证了我军始终是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为我军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提供了不竭力量,使我军始终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和作风。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坚持把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组织官兵认真学习国史党史军史,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组织广大官兵认真学习党史军史,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3.必须始终坚持军事训练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新四军利用作战间隙整训部队的成功实践说明,即使在战争环境中也不能因作战而忽视部队的整训工作。军事训练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之一,更是部队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事训练是提高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抓手,要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深刻揭示了军事训练的根本价值、指导原则和标准要求。新形势下,必须始终坚持军事训练的战略地位,以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为强大武器破除阻力、攻坚克难,推动军队建设的所有资源向提高战斗力聚焦。坚决贯彻战训一致原则,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加强检验性、对抗性训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锻炼部队,使部队都练就过硬的打赢本领。坚决纠正军事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坚持环境求真、内容求难、考核求严、作风求实,不断提高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大力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教育引导广大官兵大力发扬军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4.必须牢牢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保证,自觉维护各项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凡兵,制必先定”。制度建设是军队各项建设的前提,关系到军队建设的质量。新四军的军政整训之所以成功,与其针对当时部队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配套可行的制度息息相关。制度建设是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过程,制度的制定和制度的执行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不去制定制度,执行就没有依据;没有执行力,制定的制度就没有生命力,就失去了存在价值。可以说,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效取决于制度的制定,更取决于制度的执行。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是广大官兵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保证军队正规的工作、训练、学习、生活秩序,提高战斗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保证,具有极强的约束力。因此,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必须从制度抓起,把制度建设作为贯穿国防和军队建设始终的重要方面,把开展建章立制的鲜活经验和管用的办法,及时上升为制度规范,固化制度建设成果,不断强化制度执行力,自觉维护各项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作者:黄治元
上一篇: 论黄克诚在盐阜区的精神风范及其传承价值
下一篇: 论彭雪枫平原游击战理论的形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