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高邮战役胜利暨高邮受降80周年。11月19日至24日,一师分会28名会员在会长尤京和常务副会长吴刚带领下,赴江苏扬州一带开展党建寻访活动。
苏中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这里东濒黄海,南邻长江,与日军占领的南京、上海隔江对峙,是连接苏南、苏北、淮南、淮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日、 伪、顽、我必争之地。抗战初期,陈毅根据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坚持敌后抗战的指示和东进北上的方针,率领新四军挥戈北渡,开辟了苏中抗日根据地。当年,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侵华日军和伪军集重兵于苏中主要城镇,反复进行残酷的“扫荡”“清剿”“清乡”,妄图围歼我军主力,彻底摧毁苏中根据地。国民党顽固派武装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制造摩擦。苏中抗日根据地长期处于尖锐复杂的三角斗争之中。
20日早上,寻访团成员下火车之后,就驱车两小时,直接来到位于宝应县西安丰镇的新四军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会员们看到了陈列的大量抗战史料,进一步了解了抗战时期苏中军民与十数倍于我的强大敌人进行长期的殊死搏斗,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应有贡献。在史料陈列馆里,二代会 员唐文一、唐晓音看到父母亲捐赠的图片、文物等。新四军后代朱宏佑向陈列馆捐赠了父亲朱鸿抗战时期的珍贵文物和照片,出生在宝应的二代会员徐训古即席发表感言。在纪念馆参观期间,年近耄耋的陈以和老馆长全程陪同。
紧接着,大家来到苏中公学纪念馆和纪念园,重温从抗大五分校苏中大队到抗大九分校,再到苏中公学的历史沿革。当年,苏中公学先后为新四军和苏中根据地培训了4000多名学员,寻访团不少成员在苏中公学学员名单里,找到了自己的父母和他们的战友。
曹甸战役是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苏北打破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东西夹击企图的重要战役。历时18天,歼敌8000余人,我方伤亡2000余人。会员们来到曹甸四零烈士陵园,看到陈毅为烈士墓亲笔题写的碑文:“在曹甸战役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你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大家感慨万千。
11月21日,在郭村保卫战纪念馆,大家重温了1940年6月28日发生在扬州江都那场特殊的战斗。新四军在地方党组织和郭村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奇人、奇胆、奇术、奇迹迭出,取得了政治、军事双重胜利。“郭村保卫战”打出了铁军的军威,鼓舞了士气,争取了中间势力,揭开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序曲。随着电影《东进序曲》的音乐,大家齐声高唱《新四军军歌》。在烈士陵园的雕塑群像前合影留念。大家还寻访了塘头于家花园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参观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纪念馆。
寻访团同志来到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的沿湖村,以“重走先辈之路,赓续红色血脉”为题,听取方巷镇党史办的同志讲述从1939年至1943年间,粟裕、叶飞、梅嘉生、陶勇等率领新四军先后五次从黄珏渡口乘船过邵伯湖,深受百姓爱戴的故事,并到黄珏渡口参观。
22日,寻访团来到高邮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邮是这次党建活动的重点之一,抗日战争最后一役发生在这里。分会秘书长章兰云主持祭奠仪式,会长尤京在讲话中回顾了新四军在抗战最后一役大量消灭日寇的重要胜利和伟大的意义,表示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弘扬铁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强大繁荣,人民享受美好生活继续努力奋斗。接着大家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行三鞠躬礼。会员们环绕瞻仰烈士墓。在墓碑中,大家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二代会员顾国樑还找到了父亲革命的引路人,献上鲜花。
接着,会员们沿着锈红色耐合钢材质的抗日甬道进入胜利广场。甬道125米长,分十四个单元,用简练震撼的文字和生动的造型刻画出自九一八事变到“高邮战役”,“新四军受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谱写了感天动地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在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寻访团成员详细了解了高邮战役的战前形势,战略布局以及战斗过程,1945年12月26日迫使日军向新四军缴械投降。
寻访期间,扬州、宝应和高邮新四军研究会的同志先后陪同并给予方便,分会向当地新四军研究会、纪念馆、党史办等部门赠送了书籍、画册、纪念封,并建立了工作联系。
寻访期间,大家还参观了世界文化遗产高邮盂城驿、邵伯古镇和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
几天的寻访参观活动,大家感到内容丰富,收获颇丰。对于新四军在苏中地区的战斗、战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寻找到父辈的足迹,也使大家对养育新四军的这片红色热土更增添了亲切感。纷纷表示要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牢记使命,为弘扬铁军精神而不懈努力。
一师分会 唐晓音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