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抗战精神的当代践行与文化回响 江苏老兵徐振理上海科技大学开讲

  • 时间:   2025-11-19      
  • 作者:   徐振理      
  • 来源:   徐振理     
  • 浏览人数:  130

微信图片_20251119082831.jpg

每一次为英烈寻亲成功,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更是抗战精神的当代延续。” 11月18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江苏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老兵徐振理走进上海科技大学讲述家乡抗战历史。

讲座由陈茂华教授主持,朱明轩、王瑞川、宋伊三位大学生,从五个环节访谈徐振理

讲座伊始,徐振理深情回顾了新四军与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峥嵘岁月。他结合史料与亲身感悟,详细阐述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抗战时期的重要作用。

在 “初心与根源” 交流环节,面对同学们关于英烈寻亲初心的提问,徐振理坦言:“红色家乡情缘、军旅生涯情缘,一生民政优抚工作情缘,让我对烈士有着特殊的情感,总想着为他们做些什么。”

谈及与烈士的情感联结,徐振理动情地说:“每一份烈士资料都承载着一段厚重历史,仿佛历史正固执地从岁月中走出,指引我们走进英烈的内心深处。” 他以新四军敌工英雄解舜臣为例,讲述了烈士在隐蔽战线的英勇事迹,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的忠诚与无畏。

在 “艰难历程与坚持交流环节,徐振理分享了四十余年寻亲路上的艰辛与感动。寻亲过程中,他曾遭遇线索中断、环境恶劣等诸多困难,甚至有过想放弃的念头,但 “不能让烈士无名无姓、魂归无处” 的信念始终支撑着他一次次背起行囊出发。

他讲述了今年 98 岁新四军老战士王玉恩的寻亲故事:从 2014 年开始,老人便渴望找到战友烈士墓,徐振理历经七年不懈努力,终于通过央视《等着我》栏目帮助老人实现心愿。还有为秦桥乡妇救会长卢岁平烈士寻亲的经历,从 1983 年参加第一次革命烈士换证补证开始,到 2021 年成功找到烈士抚恤粮发放存根,再到法院判处杀害烈士凶手卷宗,38 年的坚守终得圆满。

当被问及寻亲成功后的感受时,徐振理眼眶泛红:“为英烈寻亲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尽了百分之一百的努力。每当看到烈士亲人团聚的场景,听到他们的感谢,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只剩下满满的欣慰。”

在“历史考证与记录交流环节,徐振理说:“历史考证纷繁复杂,我们用客观完整的视角和语言, 在澎湃的感情与历史的理智间做平衡,通过抽丝剥茧,形成完整证据链”。

他的田野红色文化研究成果令人感动。徐振理五上央视《等着我》为邯郸新四军后人许院文找到父亲救命恩人,在上海科技大学陈茂华教授赴滨海考察抖音点评 “徐大哥您在红色历史材料挖掘,帮助军、烈属寻亲方面成了专家了,有自己的方法论了!真牛!谢谢您!最牛的当属宋公碑的挖掘、考证、整理和宣传!”徐振理的推动下,宋公堤和解舜臣烈士文物,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作为基本陈列长期展出。

  在“传承与意义” 交流环节,面对同学们关于青年一代如何传承抗战精神的提问,徐振理寄语道:“抗战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要融入当代青年的血脉。希望大家铭记历史、坚守初心,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他还把两个进行中的英烈士寻亲案例分享同学们,欢迎大家参与。

在“升华总结”交流环节,面对42年来,您为为210位烈士找到亲人,为270位烈士修墓立碑刻名,还为15位被遗漏的烈士补发了证书...如果让您用自己的话说说,您觉得这42年,您到底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徐振理说:“做了一件平常事、应该做的事“!徐振理说:“每当站在烈士墓前,心里默默告词,您的业绩知之甚少,您的英名永留人间”!

 整场讲座氛围庄重而热烈,徐振理的讲述生动感人,让在场师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红色教育。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徐振理为榜样,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以青春之力践行初心使命,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5111908303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