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一张珍贵的结婚证明书 ——记父亲郭云山和母亲郑英的爱情故事

  • 时间:   2023-05-17      
  • 作者:   郭晓梅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军部分会     
  • 浏览人数:  624


这件红色文物是当今罕见的战争时期的新四军结婚证明书,我母亲郑英珍藏了76年。

 

志同道合结连理,

血雨腥风革命花。

桐柏山上云飞扬,

江淮两岸是故乡。

母亲生前一直珍藏着她和父亲1946年4月结婚时的证明书,证明书由“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二师政治部”签发,一张竖排版的信笺上,遒劲有力的毛笔字工工整整地书写着“兹批准郭云山同志与郑英同志结为正式夫妇,希今后努力为党工作,力求进步是勉。”签发者是时任二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肖望东。这张结婚证书保存完好、内容完整,清晰地显示了被批准结婚者的姓名,同时也热烈地表达了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对革命战士走入婚姻殿堂的最美好祝福和寄语。

我母亲的这份结婚证书,曾参加了2017年11月3日,在民族文化宫举办的全国红色文物巡展。从战争年代一路走来的革命父辈们戎马一生,几乎无人能将他们人生最初的爱情见证书保存下来,虽然未经正式鉴定,但多位中共党史研究单位负责人都表示至今只见过这一份,没有听说还有第二份。这是迄今为止,世所仅见的一份由新四军签发的结婚证明书。

    母亲郑英珍藏了整整76年的这份爱情信物,曾随她一起经历了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硝烟烽火和“文化大革命”中的风风雨雨,能保存得这样完好无损非常不易!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和竹沟革命纪念馆的两位馆长,希望我们捐赠展出。而北京九公山铁军纪念园是我父母的安葬地,是他们最后的家。2021年9月国家公祭日,我们将这份应该属于共和国的珍贵文物——父母郭云山与郑英的结婚证明书,捐赠给北京九公山铁军纪念园的铁军纪念馆珍藏,以激励更多人了解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铁军精神永世长存。

 一、参加红军闹革命

我的父亲郭云山,1916年12月出生在河南省泌阳县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桐柏山红军游击队,一同被编入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即老八团。1939年按照中央军委指示东进,奔赴皖东抗日前线。由于他作战勇敢顽强,在新四军四支队老八团和后来的新四军第二师,屡屡担任主攻任务,参加过合(肥)安(庆)公路破击战、小关伏击战、巢县夏阁伏击战、舒桐公路伏击战、蒋家河口战斗、津浦路东路西反扫荡战斗、定远自卫反击战役、半塔集保卫战役、三打来安城战役、淮宝战役、大桥战役、桂子山战斗、谢家集战斗、山子头战役、占鸡岗战役和1941年“九月反扫荡”等大大小小20多场战役。饱经硝烟战火的洗礼和无数次生死的考验,让父亲更加沉稳和刚毅,逐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员。

他不仅是个钢铁战士,而且也有着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其爱与恨同样强烈。他对党和革命事业有着炽热的爱,对人民有着深厚的爱,对战友有着真挚的爱,对妻子有着情真意切浓烈的爱。

二、小丫参军致青春

   母亲郑英,原名郑桂清。1927年11月,出生在江苏盐城一个大户家庭,12岁即投身革命。1941年5月只有13岁的她,在张茜(陈毅代军长的夫人)和陆力行(抗大五分校政治部主任余立金的夫人)的教育引导下参加了新四军,在新四军军部工作。加入新四军后陈毅代军长亲自为她改名字叫郑英,意为参加革命的小英雄。

    1941年7月因盐城反“扫荡”斗争的需要,新四军军部从盐城泰山庙,经多次转移到阜宁县的停翅港,又于1942年底迁至淮南盱眙黄花塘。母亲郑英由军部调入二师师部工作,并随师部迁至半塔集大刘郢。她性格爽朗,聪慧敏锐,机智勇敢,当过通信兵、侦察兵、医务兵,16岁就破格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参加新四军进行抗日游击战争起,她参加过的战斗有阜宁战役、涟水战役、两淮战役等,在战火中成长为一名勇敢坚强的新四军女战士。

三、军中相见结姻缘

1944年,28岁的郭云山已是团级干部,仍未取妻虽说在新四军队伍中,这个年龄尚未结婚的指战员并不在少数,但频繁参加一线作战,他内心确实憧憬着家庭的温暖。因为早年投身革命,父母被日寇杀害,胞弟郭运才也牺牲于1940年“三打来安城”的对日作战中。失去亲人的郭云山多年来孑然一身,现又腿部负重伤,生活多有不便。当时在战争环境下,新四军有“二八五团”的规定,郭云山正符合这些条件。组织上了解到这一情况便十分关心他,经新四军二师卫生部部长宫乃泉介绍,郭云山认识了在师部工作的女兵排长郑英。

当时郭云山级别高,年龄也比郑英大11岁。初次见面时,郭云山介绍了自己的身世和参加革命的情况,给郑英留下比较好的印象:为人真诚、朴实,指挥作战勇敢、坚强,对革命有功。但郑英觉得自己年龄还小,不想过早地谈个人问题。郭云山也感到郑英思想进步、是个清纯可爱的女兵,因此始终没有放弃对她的爱慕追求。

有一次郑英在女生班参加文体活动时,被不远处池塘边传来的二胡、口琴声吸引住了,《八路军军歌》《新四军军歌》、江南小调……这些简单乐器演奏出的动听音乐,是郭云山挥洒战斗激情的一种方式,更是他心底情思奔涌成绵绵长河的独特表达。郑英悄然来到池塘边,她对内向、忠厚的郭云山有了更多的好奇和好感。那晚霞迷人的池塘、那月上柳梢时的清新,那南归暂栖的飞雁,孕育出了革命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一天晚自习的时候,郑英收到一封信,上面写着:“您的意思如何?”郑英终于被郭云山率直、真挚、专一的性情打动了。她认定这样的男子汉品质超群,值得钟爱和信赖。从此,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论革命理想,分析革命形势。在艰苦卓绝的革命环境中,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不断地升华,两人商定等到抗战胜利就结婚。

他们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6年,女兵郑英年满18岁,不仅英姿飒爽而且亭亭玉立,郭云山也近30岁。这一年的4月10日,我的父亲母亲正式结为了夫妻。他们在大刘郢二师师部,由政治部主任肖望东证婚并颁证,在二师首长和战友们的祝福中,举办了简单而隆重的婚礼。

四、同舟共济迎解放

    婚后,他们相敬互爱、同甘共苦、并肩战斗,在二师、三野、华野南征北战。父亲郭云山在前线部队指挥作战,接连参加了界河战役、苏中围歼战、黄桥战役、淮阴保卫战、涟水保卫战、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济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战斗。

与此同时,母亲郑英先后参加了莱芜战役、柏山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斗,为了全力投入每一场战斗,她积极要求上前线战地救护,忍痛割舍亲情,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大儿子2岁,二儿子才满月)送给了老百姓。我的这两位哥哥直到现在也没能寻找回来,他们永远成为了百姓的孩子。

淮海战役中,母亲在前线冒死抢救伤员,端起牺牲战士手中的枪向冲上来的敌人猛烈开火;敌机轰炸我军伤员,她奋不顾身扑在伤员身上掩护,爆炸的弹片落在她身上。负伤后她独自拔出腿上弹片,不顾流淌的鲜血匍匐前进将伤员背下阵地。

他们就是这样为了革命为了党,将生死置之度外,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坚守信念,共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立,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父亲屡立战功,多次去抗大学习。母亲1947年也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还去延安见到了毛主席。

五、相濡以沫传奇人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父亲郭云山被国家评定为一等伤残军人,为了不给国家增加负担,他在母亲的支持下,将伤残证上交组织。他荣获三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1950年被评为“一等功臣”。工作期间父亲始终保持革命优良传统,积极努力、廉洁奉公,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他平易近人、关心群众、帮助百姓,深受同志们的信任和爱戴。父亲由于战争年代多次负重伤,身体伤残严重,积劳成疾,于1984年1月23日在南京病逝,享年69岁。

1949年后,母亲在华东第三野战军、华东军区等单位工作,她走到哪里,都保持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劲儿,对工作满腔热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一起工作的同事关心照顾。父亲去世后,她强忍悲痛,将全部心血和精力倾注于祖国的建设事业,获得很多荣誉,大家都很敬佩这位资深的革命老大姐。1985年母亲离休后,仍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种学习,经常给我们讲革命传统,教导我们要坚定跟党走,在工作中要争当模范。

母亲晚年滿头银发,却依然保持着革命军人的风采,坚强、自立、朴素,恰似那夕阳下的苍松,挺拔矗立。她微微下陷的眼窝里蕴含了多少沧桑,仿佛在凝视岁月,默默倾诉,在对爱人深沉的思念中回味传奇的一生。

母亲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军人的风骨。因战争的摧残使她身患多种疾病重病时,她总能以坚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昏迷抢救后在女儿播放的《新四军军歌》中苏醒,每一次高烧接近40度,舌唇烧裂也从不喊叫一声;三次重症感染败血症、五次下达病危通知书,都在与病魔的顽强战斗中一次次闯过鬼门关,被医务人员誉为“钢铁战士”。

母亲于2021年4月4日因病逝世,享年95岁。她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和平年代她都时刻牢记入党誓词,对党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尽瘁,她无愧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女儿。

志同道合结连理,血雨腥风革命花。作为夫妻战友,他们并肩作战,共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奉献了全部心血和生命,而伴随他们走过半个多世纪的结婚证明书,则无声地见证了两位革命爱侣相濡以沫、辉煌绚烂的一生。

                                                        军部分会 郭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