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爷爷徐万安(1903年~1975年),江苏省滨海县天场镇徐丹村人,曾是乡村私塾老师,抗日战争时期任阜东县(今滨海县)潘荡区徐丹村、徐丹乡财粮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徐丹乡财粮员,1957年撤区并乡时回乡务农。
爷爷告诉我,抗日战争时期, 他的老领导新四军三师八旅首任旅长田守尧和妻子陈洛涟经常住在我们的家乡,后来赴延安学习途中在海上与日军战斗中双双牺牲。1974年清明节, 13岁的我随全班同学,坐着拖拉机到50公里外的江苏省阜宁县芦蒲镇的“新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扫墓。那里烈士墓碑如林,带着爷爷和乡亲的嘱托,我寻找到了田守尧的名字,却没找到陈洛涟。
我从小听着田守尧和陈洛涟夫妇以及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和家乡民众抗日故事长大的。2011年秋天,我向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文史部主任陈宗彪求证田守尧和妻子陈洛涟的信息,他告诉我田守尧和妻子陈洛涟的双方家乡和亲人情况,陈洛涟的四妹陈克秋,新四军军部财务部总金库主任兼江淮银行金库主任,离休后住南京。
2013年2月27日,我邀请江苏省档案馆专家一起拜访了时年93岁的陈克秋老人,并且做了口述历史信息采集,重点考证了田守尧和妻子陈洛涟的抗战历史。
那是1943年3月16日晚,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彭雄和三师八旅旅长田守尧率领新四军三师赴延安学习干部队51人,由阜东县废黄河入海口出海出征,计划转道山东赴延安。次日航行到赣榆县九里乡小沙东黄海海面与日军汽艇遭遇,展开激战。彭雄负重伤后,田守尧果断指挥,涉水上岸,并以重伤之躯为战友开路,最后与妻子陈洛涟深陷海漕,双双壮烈牺牲。
田守尧时年28岁,陈洛涟年仅24岁。
田守尧,原名田作龙,1915年生于安徽省六安县新安集(今六安市裕安区新安镇)田家墩一个佃农家庭。少时参加少年先锋队,1932年加入红军,参加过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师长,先后率部参加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西征回师途中,他抓住战机,指挥部队攻克安边、盐池两县城,受到彭德怀的嘉奖。
1941年“皖南事变”后,田守尧任支队长的八路军五纵队二支队,在盐阜天赐场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田守尧任旅长,率部在盐阜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多次打击海盗、土匪、伪军和封建会道门,成功指挥了郑潭口和响水口战斗,表现出一名高级指挥员的优良素质。
对我来说,田守尧与陈洛涟不只是两个名字,我更想知道他们的故事。2011年11月,我曾到滨海县辛荡村考证。据一些老人讲,田守尧第一次来村里,是在1941年重阳节前,先是住在村东庄李士多家。田守尧非常爱干净,每天早晨都打扫卫生。
那时,为防止日伪军偷袭,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的首长、机关、部队居住地是分散的,地点经常变换的。1942年秋, 田守尧第二次来辛荡村,住在李育湖家。
我也曾拜访了李育湖的妻子李钱氏。李钱氏,1919年出生,2015年病故。据介绍,当年她家有堂屋、偏房、伙房,有围墙、大门,东南角还有一座角楼。田守尧、陈洛涟夫妇到来后,她和丈夫主动把堂屋房间让给出来,自己住偏房。大门口卫兵全天站岗,夜晚还增派人手到角楼瞭望。田守尧他们开会,有时候在屋里,大多数是在田野里。他有时候戴眼镜,大多数时候穿百姓服装。陈洛涟主要做农会、妇女、民兵等地方工作,平时穿百姓服装,只是比其他人显得更干净、整洁、利爽些。
1943年春节, 田守尧、陈洛涟夫妇还给了李家长子李航民1万元压岁钱(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后的1元),这在村里传为美谈。时至今日,年过80的李航民告诉我:母亲在世时,常常念叨着田守尧、陈洛涟夫妇的好。
久经沙场的战将田守尧也有着柔情的一面。我的堂兄徐振东今年86多岁,抗日烈士后人、扬州卫生学校退休干部。他回忆说:“因为民运工作需要,陈洛涟同志当年曾住在我伯父家里。伯父邦森、父亲邦杰、姑姑邦莉受其影响与感召,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事业,从事宣传抗日、发展民兵,减租减息、反扫荡、锄汉奸、建立地方人民民主政权等革命工作。为了统一战线工作,有时她也住在地主徐秀佳家里。那时,田守尧经常骑着一匹黑马,来到伯父家看望陈洛涟。村庄上的孩子们看到黑马很好奇,追着马屁股,拽下马尾巴毛,拿去做二胡弦。怕孩子被黑马踢伤,田守尧总是和警卫员一起帮助拽马尾巴毛。”
二
陈克秋老人向我详细介绍了她和三姐陈洛涟参加新四军的故事。
陈洛涟原名陈乐琏,1919年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县。父亲陈星楙是当地有名的乡绅,陈洛涟是陈家三小姐。她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和四妹陈克秋考入浙江省立温州中学,参加了革命读书会接受先进思想,并加入了中华民族先锋队。抗日战争爆发后,陈洛涟、陈克秋姐妹毅然投身革命。
陈克秋回忆道:“1938年临冬的一个晚上,姐姐对我说:‘我与几个同学要去皖南参加新四军……’突如其来的消息使我一惊,继而热泪夺眶而出。我毫不犹豫地说:‘我也要去……’姐妹情深,我们自幼从没有分离过,都是同校同宿,家里人说我们俩一粒米都要分两半吃。姐姐与同学一起商量后,才答应了我的请求。
我们向在温州的二姐要了20块银元做路费。12月中旬的一个夜晚,我跟着姐姐和她的几位同学,悄悄地从学校后门围墙偷越出去。那时,我只有14岁。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们5人:姚瑾春(瑞安人)、宋素蝶(平阳人)、王以映(瑞安人)、姐姐和我,在瓯江边乘上一只去青田的小船,一路歌唱,多么高兴、多么自在。
经过一天的水路,黄昏时分才抵达一个集镇码头。找到旅社住下后,大家便开始商讨下一步的计划。姚瑾春说:‘旅社可不像学校,宪兵和警察随时可能来查夜。’我们一个个目瞪口呆,互相对视,内心都沉甸甸地说不出话来。考虑到没有其他什么问题,只有一张新四军驻温州办事处给我们开的介绍信有危险。因为我年纪最小,不会引起注意,最后决定将介绍信藏在我的内衣里。大家还商量好,如果来检查,一定要装着睡着的样子,千万不能惊慌,由姚来应答。因姚曾去南京读过书,见过世面、比较老练,且会说普通话。
果然,夜深时来检查了,我在被窝里吓得不敢钻出来。虽然一路上都顺利地通过了,但被搜查时的恐惧直到了新四军兵站还没消失。
经过新四军兵站同志们的热情接送,行程数百里,12月28日我们终于抵达安徽泾县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第八中队驻地——中村。半年多的学习结束后,我和8名学员到云岭军部军需处学习财会。6个月后,我被派到军教导总队队务处担任会计工作,姐姐调军参谋处任职。
‘皖南事变’前,姐姐和我分两条线路随军转移盐城。我在盐城重建的新四军军部任财务部总金库主任兼江淮银行金库主任,姐姐坚决要求到基层锻炼。我在盐城送她乘船去阜宁、阜东。之后,我寄信给她的地址是‘阜东县东坎阜东商店’转陈洛涟收。1943年春夏之际,我一直收不到回信,最后收到的退信上写着‘此人已牺牲了’。后来,从报刊上读到刘白羽等人写的《海上的遭遇》,才知道姐姐牺牲的详情,我悲痛欲绝。”
三
时任八旅供给部部长的伍瑞卿等人是这次海战的幸存者,他的夫人赵鹤英,阜东县东坎镇人,八旅政治部干部,海战中壮烈殉国。他的马夫老黄(查不到名字)海战中幸存,后复员回到家乡滨海,到赵鹤英家中讲过这段壮烈往事。海战之初,伍瑞卿就被一颗子弹打中了右眼下部,血流不止,简单包扎后,继续坚持战斗。下午3时多,战斗更为激烈,伍瑞卿头部又一次负伤,昏迷过去。当干部队弃船涉水上岸后,警卫员杜文仲找了回来,发现他未牺牲,就冒着枪林弹雨找到一个散盘子(救生小舟),把伍瑞卿抱上去,用力推向岸边,一个浪头涌来,小杜被卷入海里……黄昏时,潮水把小舟浮到岸边,搁浅在沙滩上,苏醒过来的伍瑞卿被转运到后方医院。伤愈后,伍瑞卿作为七大的候补代表,赴延安参加了党的七大。
赵鹤英哥哥赵鹤楼得到老黄转达的信息,专程到北京找到伍瑞卿,部队总部机关开具了证明,赵鹤英母亲赵陈氏才享受烈士家属待遇,《江苏省烈士英名录》《滨海县志》都记载有赵鹤英的英名。
1943年初,中央军委指示,从盐阜抗日根据地抽调一批团以上干部到延安学习深造。3月16日晚,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彭雄和三师八旅旅长田守尧率领部队共51人,化装成商船由阜东县废黄河入海口出海出征,计划转道山东赴延安学习。次日7点多钟,在海上和日军的巡逻艇遭遇。干部队机智地与敌人周旋,顽强地与日寇拼搏,以木船对铁甲、以短枪顶机枪,从凌晨到日斜,未让敌人靠近。
起风后,面对敌人三艘汽艇的围追堵截,干部队边行边打。三师参谋长、赴延安学习干部队队长彭雄负伤,副队长田守尧端起枪把敌艇上几个鬼子打倒,然后叫大家下到二层舱里,严肃地说:“同志们,我们决不能让敌人得到我们一点东西,现在,大家把带的秘密文件撕掉,扔到海里!”
田守尧和伍瑞卿在上层舱抵抗敌人。不久,伍瑞卿负伤,田守尧就带着警卫员和敌人拼命。当船接近滨海军区根据地时,被海浪冲到岸边搁浅,不能靠岸。日军用机枪射击封锁,田守尧指挥大家涉水上岸。他和妻子陈洛涟带头跳到海滩探索道路,深陷海槽不能起身,壮烈牺牲。
后续人员改走浅海,凭着海水浮力向着海堤艰难行走,老黄和伍瑞卿的警卫员趁着海浪潮水把伍瑞卿推过越海河段,到达海岸脱离危险。大多数人也冲破日军机枪封锁,艰难上岸。
小沙东海战后,1943年 9月29日,新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落成。时任苏北区党委书记、新四军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为小沙东海战中遇难的彭雄、田守尧烈士题词:“彭雄、田守尧两同志均为我军优秀的青年高级指挥员,对党忠实,作战坚决勇敢,战争与工作经验均极丰富,此次于海上遇敌奋勇指挥作战,壮烈牺牲真是重大损失,而此次损失在军事上说是可避免的,完全由于我们对问题缺乏慎重考虑粗心大意的结果,这是我没齿难忘的血的教训,而彭(雄)、田(守尧)及遇难指战员英勇果敢、顽强作战的精神,永垂青史,作后死者之模范。”
新四军三师干部队登陆后,干部队队员、八旅供给部长伍瑞卿等伤员由当地军民护送到滨海军区后方医院医治(今山东省莒南县境);受轻伤和未负伤的干部在干部队队员、八旅政治部主任张池明同志率领下,由滨海军区负责派部队护送去延安;彭雄、田守尧、陈洛涟等烈士的遗体由赣榆芦阳区中队和当地干部群众在石桥村选择祠堂暂厝,后来临时安葬在地方墓地。1943年7月7日,滨海区召开大会,悼念小沙东海战烈士,决定将烈士遗体迁葬马鞍山烈士陵园。1944年7月7日小沙东海战新四军彭雄、田守尧、陈洛涟等16位烈士遗骸迁葬赣榆马鞍山烈士陵园“小沙东海战烈士冢”,船老大、水手和工作人员等28位烈士的遗骸迁葬陵园西墓区。
1944年7月7日,时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亲自主持5000多人的追悼会,悼念为国捐躯的彭雄、田守尧、符竹庭和国际友人汉斯·希伯、金野博等抗日烈士,山东滨海军区政治部在马鞍山上迁建了小沙东烈士墓并竖立烈士纪念碑,在烈士墓两侧,分别有时任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和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的题词“浩气长存”“英灵千古”。从此,马鞍山烈士陵园更名为抗日山烈士陵园。
让陈克秋老人感到安慰的是,在她和三姐当年翻墙而过的温州中学里,设了一个纪念馆,学校的孩子们告诉她: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一个叫陈洛涟的巾帼英雄!
令我欣慰的是:
第一,2013年3月,《滨海通讯》发表我撰写的“身经百战壮山河”纪念田守尧、陈洛涟夫妇海战殉国70周年。我把这篇文章寄给新四军三师八旅首任政治部主任、开国中将李雪三的夫人柏曼卿阿姨, 柏曼卿阿姨认真阅读了我撰写的纪念文章后,对女儿李娅说:“徐振理同志为难了,纪念田守尧旅长夫妇的文章,采用他们的单人照,在盐阜区他们赴延安学习前,我们家老爷子曾经为他们夫妇拍摄有合影照片,你把田守尧旅长夫妇的合影照片找出来,发给徐振理同志。”李娅很快找到了照片并且在QQ上发送给我。迄今为止,这张照片成为田守尧旅长夫妇的唯一合影,从1974年清明节到阜宁县芦蒲烈士塔寻找田守尧、陈洛涟烈士夫妇家乡和亲人,到2013年春天我获得田守尧、陈洛涟烈士夫妇合影照片,历经了40个年头。
第二,我用自己挖掘的大量史料,在我的家乡创办了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纪念馆,纪念馆展览的第一张题图照片就是田守尧、陈洛涟合影照片,已为海内外数万参观者做过讲解。
第三,2019年12月29日,我们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举办了“陈洛涟烈士诞辰100周年纪念会”。
田守尧、陈洛涟烈士夫妇壮烈殉国77年了,但是,他们的家乡和亲人没有忘记!曾经和他们共同抗战的苏北老区父老乡亲、新四军老兵和后人更没有忘记!
三师分会 徐振理
上一篇: 父亲张震母亲马龄松的抗战岁月
下一篇: 往事的回忆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