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浙东“刘胡兰”——李敏

  • 时间:   2022-09-15      
  • 作者:   薛鲁光      
  • 来源:   薛鲁光     
  • 浏览人数:  2188


在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笔者随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同志登上了浙东名岳——四明山。四明山又名句(音gōu)余山,分布在宁波市西部的余姚、鄞州西南和奉化。在层峦叠嶂、山险岭深的四明山麓,群山环抱着一条狭长的溪谷——鄞县樟村,在腥风血雨的民族解放的战争年代,这里是敌我双方反复拉锯的战场。“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就坐落在苍松翠柏之间。期间矗立一座雄伟庄严的白塔,这就是“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馆内,笔者听到这们一个感人的故事。

纪念塔落成后好几年,每年清明,工作人员总会收到从云南寄来一张给“李敏”的卡片,寄信人还委托老馆长崔春利在李敏墓碑前焚烧卡片。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寄信人是谁?而李敏是怎样一个人呢?

陵园第二排居中的位置有一位年轻帅气的女子照片。她,一头齐耳短发,清秀、白皙的鹅蛋形圆脸,眼睫毛下扑闪着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她,就是李敏烈士。她把自己年仅21岁的生命献给了四明山。与其他156位革命烈士一起长眠于此。

1924130日,李敏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小港乡青峙李隘村——一个背山临海的村庄,它的对岸就是星罗棋布的舟山群岛,风景秀丽。李敏原名李雅琴。12岁那年,她跟着母亲到日本人办的纱厂当童工。李敏和许多童工一样,过着非人的生活,每天干活12小时,还经常遭受日本人、工头的辱骂与殴打。两年半苦难的童工生活使阶级仇、民族恨的种子,在李敏的心田里逐斩萌发。

1937,父母把上代遗留下的仅有的一小块山地变卖后作为学费,李敏终于重新进入家乡的延陵小学读四年级。李敏纯洁、热情、好学,富有正义感。对于在上海日本纱厂做童工的经历,李敏记忆犹新,听了《长征》的故事后,受到极大的鼓舞,她感到有这样英勇顽强的军队,中国就不会亡。地理课上,她听了对延安的介绍,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向延安。在学校的宣传队中,有她嘹亮激昂的歌声;在墙报上,有她“联合起来,一致抗日”的豪言;在家境比她家更穷困的儿童身上,有她赠送的旧衣服。李敏的出色表现,赢得党组织的赞许。

1942年春,她被介绍到长山桥方沿小学教书,这所学校也是地下党设置的情报联络点。8月间,李敏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春,李敏接任中共樟水区区委书记。她奔走许家等村,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李敏与工作队一起深入蜜岩,分析研究情况,很快打开局面,发展了党员,建立了党支部。为了做好后勤供应工作,李敏多次发动妇女及高年级女学生做军鞋慰问二五支队。她又发动妇女做军鞋,献鸡蛋去慰问观顶岗镬底里战地医院的伤员。在李敏的努力下,鄞江新区的局面逐渐打开。

1944221日,国民党"浙保"二团从杖锡乡李家坑村翻山偷袭。当时,李敏正在后隆陈贵清家里。一个妇女急忙跑来告诉她,叫她赶快躲避,但已经来不及了。李敏装作乡村姑娘,顺手拿起一只鞋底纳起来。还没等她纳上几针,五六个穿便衣的敌人已跑到面前,用枪口对准她的胸脯,大声吆喝。顽军营长见抓到了李敏,如获珍宝,连忙审问。

"你叫李敏,搞民运工作的吗?"

"知道了还问什么!"李敏大声回答。

"这样说来,你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有多少共产党员?多少武装?快说!"

"共产党员就是我一个,别的什么也不告诉你! "

顽军营长忍住气,和缓一下口气,接着又说"你年纪轻轻,又长得漂亮,要为你自己的前途想一想,硬到底是没有好处的!到底有多少共产党员,快点说呀!”

“共产党员遍地都是!整个四明山区除了汉奸卖国贼,都拥护共产党!"

顽军营长火冒三丈,恶狠狠地说"限你十分钟,再不说,就叫你吃刺刀!"

李敏毫不畏惧地回答"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要命有一条,要口供,半句也没有!"

面对无畏的共产党员,敌人只好暂时罢休,把李敏关在崔述阳家中。不一会,崔岙自卫队中队长老石匠的老婆也被押进来与李敏关在一起。李敏唯恐她经不起敌人的诱逼,就对她说"我们情愿牺牲自己,千万不要讲害人的话。牙齿咬一咬,许多人性命就保住了。"石匠的老婆昕了她的话,也在敌人面前显示了一个革命群众可贵的坚强品质。

当天下午4时左右,天色阴沉,寒风怒啸。敌人竟将李敏等三人剥去外衣,只剩一件衬衣和一条短裤,押到樟村街十字路上,绑在还未造好的店屋的木柱子上。旁边站着一群满脸横肉、紧握刺刀的刽子手杀气腾腾。顽军头目满以为以死相逼,不怕李敏不招,他恶狠狠地逼问: "嘿,你到底说不说?现在说出来还来得及!"

"要杀就杀,要我说出来办不到!杀了我一个,会有千千万万人站出来" ! 李敏斩钉截铁地回答。顽军头目夺过刺刀,向李敏的心脏刺去。李敏等被害后,敌人出告示,规定五天内不准任何人收尸埋葬。可是第二天晚上,群众就把烈士的遗体偷运出来装棺入殓,葬在鄞江与章水交界的山边上。

李敏/你的牺牲/像闪电一样/闪击着每个人的心/反动派把你刺了二十几下/你鲜红的血从创口喷出/淹没破碎的衬衫/蜿蜒流向湿汪汪的地上/反动派在每刀上寄托着贪婪的希望——要你口供和投降/你宁死不屈/用你最后的一口气/喊出:‘中华民族解放!’/然后/镇静地、悲壮地闭上了眼。”

这首悼念李敏烈士的诗,发表于1944年4月20日《新浙东报》上,作者是王甸,正是本文开头提到的委托四明山烈士陵园为李敏上坟的人。

当年,在李敏牺牲6天后,时任凤岙区区委书记的王甸听到噩耗,朝樟村狂奔,脚下这条由鹅卵石铺就的山路,他和李敏不知道走过多少次。当时,心如刀绞的王甸,与几个青年山民抬来了一口棺材,拿起山锄、铁镐,动手挖掘。大家铲去一层表土上的冰渣,王甸亟不可待地俯下身去,伸开十个指头,往外扒土。他轻轻地拂去她身上的泥土,已泣不成声。随后,他取出随身带着的一把剪刀,剪下一绺青丝,用红丝线扎好,夹进自己的本子里;又从腰间取下短枪,将一方包枪的红绸布盖在了李敏的胸前。他的滴滴泪珠,撒落在红绸布上。

王甸和李敏有着共同的信仰和追求,在开辟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抗日的工作中建立了革命友谊。王甸还是李敏的入党介绍人。他俩不仅是战友,还是恋人,只是在那动荡时期,他俩都还来不及表达对对方的爱慕,李敏就牺牲了。直到1945年,王甸从余姚海边上船,随部队渡海半月直抵山东半岛之时,才将这一缕寄托了无限哀思的青丝撒入了大海。

上个世纪80年代,他曾两度回到樟村,在革命烈士陵园,在李敏烈士陈列室,哭泣不已。最后,他在随身带的笔记本上写下了悼文:面向死亡,我们仰天大笑,我们像士敏土(指混凝土——笔者注)一样坚强!愿共勉之,介绍人甸。写完了,他撕下纸片,划上一根火柴,将它燃烧在李敏的灵前。这句铿锵誓言,成为李敏的墓志铭。那一年,王甸专程到宁波江东看望李敏的妈妈王姣香老人。当场吟诵他写的催人泪下的诗。如果不是这场惨无人道的战争,他和李敏的爱情之花一定能结成婚姻之果,然而战场无情,此刻李敏与他阴阳两隔:

      “妈妈,40年来,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你。女儿长得多么像你呵!一个含笑的侧影,墙上,挂着一幅放大了的女儿的照片,围着黑色的纱幔,那是她从樟村带来给我的,我羞涩地吻过,底片上印着泪痕。40年了,我们相聚,相别,女儿永远是这么一个笑容,留在人间。临别那天,山上正下着大雪,我送给她一首短诗,也是这么倔强而稚气地一笑,直到我用包枪的红布盖在她胸前。妈妈,你不认识我,但听过我的名字,你知道我和你女儿生前,是一个游击队里的同志。妈妈,对着一个陌生而多情的60岁的老人,你能叫一声孩子吗?会的,我相信,在你心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这首由王甸写得《妈妈》一诗在中国极具权威的诗歌杂志《诗刊》刊登了。新中国成立后,王甸担任云南日报总编辑、云南省委宣传部部长等要职,一直在党的宣传战线上工作。如今,耄耋之年的他在昆明颐养晚年。他深情地说:李敏朴素、纯洁,有着坚定的革命理想,她牺牲时只有21岁,她无愧于革命,无愧于国家。

这次来四明山,参观者驻足静听讲解员介绍李敏事迹,大家无不动容,从心底里佩服这位铁骨铮铮、永不叛党的女英雄。这位在人间只活了21个年头深深为这位怀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始终不渝为我党工作的前辈投以崇敬一瞥。当然,四明山人民没有忘记这位浙东“刘胡兰”——李敏此刻,我想起臧克家的一句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饮水思源,人民的江山是包括李敏烈士在内的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换来的。李敏烈士牺牲已整整77年,人们都还没有忘记她,人们还在言谈间、文章中深深缅怀她的不朽功绩。旋即,笔者朗诵了自创的缅怀诗篇《七律●李敏颂》。“苍翠丛荫一骄子,铁骨铮铮史耀芳。岂惧酷刑囚楚狱,笑谈孜读胜书堂。发动群众斗顽寇,制作军鞋正义张。缅怀先人承伟业, 浙东巾帼一星光。”

简   历

薛鲁光  啸岩(笔名)男 1954年7月出生,上海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上海曹行中学退休教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现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上海楹联学会会员、上海江南诗社成员。个人诗集<启航>,<闵行的春天>由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2008)出版。长诗《黄浦江,见证沧桑的岁月》载《诗意天空——历届上海市民诗歌大赛汇编》。获上海市民第二、三、五届诗歌大赛等第奖。获天津和平区2011年建党九十周年诗歌大赛一等奖。2014、2015、2016分别获上海市民文化节“百名市民作家”、“百个市民故事家”和“百名写作高手”的荣誉称号。


                作者  薛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