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是一场中美双方都不愿意回忆的战役。
美军不愿意提及的原因很简单:这一战,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王牌部队丢尽了面子,这支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美军陆战一师作战处长鲍泽上校回忆说:“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中方不愿意提及的原因很复杂,其中就有这么一条:战役极其残酷,惨烈程度堪比人类战争史上任何一场战役。
70年前的冬天,15万名华东子弟兵身着轻薄的棉服,在冰天雪地的盖马高原打响了著名的长津湖战役。长津湖战役,志愿军战斗伤亡14000人,冻伤减员近30000人,冻伤减员达兵团总数的32%,严重冻伤达22%。
美国海军陆战队最精锐的陆战一师在长津湖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根据美国提供的资料,在这场战役中,美军伤亡7000多人,其中阵亡及失踪2500多人,冻伤减员为7300人。
长津湖战役中中国派出的是第九兵团,第九兵团司令员是宋时轮,全兵团共有15万人。战前九兵团一直驻扎在东南沿海地区,准备随时解放台湾,但是抗美援朝爆发后,九兵团接到命令立刻开赴朝鲜前线,很多战士还穿着单衣就匆匆入朝。
这场改变历史格局的战役就是长津湖战役。长津湖战役究竟有多惨烈?
时任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二三五团三营教导员的迟浩田将军归纳了四个字——刻骨铭心!
志愿军第九兵团原来驻扎在中国华东地区,战士大都来自江南水乡的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地,根本就没有高寒地区生活经验。
他们面前的敌人是美军的第十军以及韩军的第一军,师级单位有美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海军陆战队陆战第一师,韩国陆军的首都师和第三师,总兵力约10万人左右。
由于事态紧急,这批来不及更换冬装的南方部队,将士们穿着薄棉衣便踏出国门,奔袭分割包围美军王牌陆战一师的战场。这场王牌对王牌的角逐,即将在东线的长津湖地区展开。长津湖,源于朝鲜半岛的长津江,是朝鲜北部最大的蓄水湖。11月14日,美军的王牌部队陆战一师向朝鲜北长津湖进发,兵团指挥部向各军下达作战命令,要求各部26日到达集结位置,围歼这一美军精锐。此时,突降暴雪,寒流来袭,气温骤降至零下40摄氏度,给第九兵团各路部队带来极大困难。
各部没有御寒装备,后勤运输跟不上。时任志愿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二营教导员谢立杰回忆到:11月25日,我所在的二十六军作为战役总预备队奉命于中江镇地区迅速南下,攻击下碣隅里的美军陆战一师主力。部队刚行动就遭遇到寒流,这支南方开过来部队没有棉帽、棉鞋,只有一身薄棉衣,顶着暴风雪向指挥部指定位置前进。每个人携带的炒面、干馒头、土豆,仅够7天食用。美军似乎也担心这支部队加入战斗,利用自己的先进武器优势,对二十六军展开狂轰滥炸式的封锁。1950年11月25日,肃清长津湖至元山一线敌人后,中朝军队在东海岸会师。6天6夜,将士们每天踏着厚厚的雪、顶着寒风急行军,没有喝过一口热水,饿了就吃一把炒面、一把雪,或啃几块冻得发硬的馒头干、啃两个冻硬的土豆。有些战士因疲劳,坐下休息,就再也没能起来,成了雪雕。
当时,全营上下没有一个人不被冻伤,我双脚的10个脚趾盖全部冻掉,行走困难。全营从雪盲眼到四肢冻伤达100%,重武器均被敌机炸掉。12月1日,部队到达盛下里阻击阵地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等待接防的部队,整整一个连呈战斗队形埋伏在雪地中,冻成了冰雕。长津湖战役,成为我们第九兵团每个人心中永远的痛。将士们愤怒极了!远远望着美军逃出的踪迹,我和营长商量后立即请示团领导,想带领全营剩下的180人追击。经历了寒冻、饥饿和美军轰炸,二十六军损失惨重。在二十六军受阻未到达战役指定位置参战,在寒冷、饥饿、武器差异悬殊的情况下,二十军、二十七军勇猛穿插,分割包围美军。我所在的二十六军八十八师彻底丧失了战斗力,八十八师被裁编,我与幸存人员编为一个营;七十七师二三〇团在战役中打剩下的一个营,编为七十七师二三〇团二营,我仍是教导员。
大自然是严酷的,美军的战斗力也不是泥捏的,九兵团最初的进攻虽然成功将美军分割包围,但由于美军火力过于猛烈,我军除全歼了新兴里的美七师第三十一团级战斗队外,对其他被围美军只予以了重创而未能全歼。遭到重大伤亡的美军通过航空运输后送了伤员,通过空投补给来恢复元气,而我志愿军是靠着几个土豆来充饥,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当美军开着坦克突围的时候,只要是能动的志愿军都蹒跚着开始追击。当后续部队开上阵地时发现,阻击部队其实已经都冻成冰雕了。
1950年12月3日,在下碣隅里志愿军二十军五十九师师部。师长戴克林在地图前反复看了好几遍,和几个师领导说:“人家一个松骨峰,三十八军都万岁了,咱们打得怎么样,怎么死鹰峰一七七团那边一点动静也没有?”这时一个参谋跑来报告,美军陆战一师的大队人马已经通过了死鹰岭,正在向下碣隅里而去。戴克林一听勃然大怒:“给我接一七七团,把这个连长给我毙了!”电话线还没接通,电话铃先响了,戴克林听到一半,扔下电话嚎啕大哭……
电话是一七七团政委胡益打回来的,防守死鹰峰两个山头的一营只剩下60多人,全部冻伤失去战斗力,不要说开枪,就是爬也爬不下来,已经派人把他们背下来。坚守1519高地的一七七团二营六连更惨烈,全连125名战士除了1名通信员和1名掉队的战士,全部冻死在雪地里。
1950年11月下旬,朝鲜战场长津湖战役中,美军南逃沿途被这样的情景震惊: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40摄氏度的阵地上,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仿佛是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他们就那么趴在地上,手里握着步枪,眼睛盯着山下,远看是一个静悄悄的阻击阵地,走近看,人却都已经不在了。二十军五十九师一七七团二营六连、二十军六十师一八〇团一营二连和二十七军八十师二四二团二营五连,成为了此战中打出来的3个冰雕连。从此,“冰雕连”成为一座精神丰碑、一种文化符号,被载入军史。
是什么力量让“冰雕连”不惧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长津湖地区海拔1000至2000米之间,当年是50年不遇的严冬,夜间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0摄氏度。官兵向美军后方穿插行军时,寒冷比敌人的子弹、炮弹更可怕。有的战士脚冻肿了,脱了鞋再也穿不上,干脆光着脚在雪里奔跑;有的战士又冷又饿,只能抓把雪往肚子里咽。
“冰雕连”没向严寒屈服,按时埋伏在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可是,战斗命令下达后,却没有人站起来冲锋,全部冻死在露天掩体里。当美军军官里兹伯格向这些“冰雕”致敬时,心中疑惑,他们为何宁愿冻死也决不放弃自己的阵地?里兹伯格没看到、也读不懂一七七团六连上海籍战士宋阿毛身上留下的一首绝笔诗:“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一场血战尘埃落定,两个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民族之间的惨烈交手,让我们感受到人性深处散发的光辉与卑微。美军在战后的评价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获胜,“联合国军”成功撤退。后来,美国西点军校将长津湖战役编成教材,好莱坞在2013年耗资1.3亿美元拍摄了一部影片《严寒17日》。
中国最权威的抗美援朝史料《抗美援朝战争史》这样评价长津湖战役:“九兵团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发扬人民军队英勇顽强,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同美军浴血奋战十余个昼夜,……予美陆战一师和步兵第七师一部歼灭性打击,打开了东线战局,并有力保障了志愿军西线兵团的侧后安全,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艰巨的战略任务。”最后一句是毛泽东对长津湖之战的评价。
2001年初,我的朋友,国防大学李钢林教授曾在加拿大偶遇一个洋人老头,他给李钢林讲了一个“原木在移动”的故事,把他强烈震撼了。于是他就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了,题目叫《原木在移动》,以下是该文的部分摘录:
“50年了,我一直想再见到你们。我非常敬佩你们。”“不,也许您记错了,那不是我。”这老头儿怎么啦?我更疑惑了。
约翰说:“不,我没记错,那是你们。”“这……从何说起呢?”我问。约翰开始讲述他毕生难忘的亲身经历——
“那是1950年12月,很快就要过新年了。当时,我是美军某连的一名士兵,我们已经打到离鸭绿江只有几十公里远的地方,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 “北朝鲜的冬天太可怕了,山里的风非常大,夹着大雪,整天下个不停,整个世界都被冻住了,我们只有待在屋里才能活下来。”
“一天晚上,我们的连队住在一个叫××××的小山村里(他说了一个很奇怪的地名,我没记住)。寒冷冻得我怎么也睡不着。我刚刚躺下一会儿,突然,屋外响起了激烈的枪声和爆炸声。
“我从窗口向外看去,天上有照明弹,前方有你们的中国士兵在冲锋,他们一群一群地从树林里冲出来,他们在树林里不知躲藏了多长时间,他们像僵硬的原木在移动……您知道什么是原木吗?log,log,原木,僵硬的,unprocessed wood,被采伐成一节一节的木头。”约翰不断地在重复着。 “小山村的前面有条小河,十多米宽,河水不深,河上的冰已经被我们的炮火炸碎了,河水冒着水汽在缓缓地流淌;你们的中国士兵正在淌水过河;上岸后,他们的两条裤腿很快就被冻住了,他们跑得很慢,因为他们的裤腿被冻住了不能弯曲。我们的火力很猛,他们的火力很弱,而且没有炮火掩护,枪好像也被冻住了。他们像僵硬的原木在移……”
约翰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他接着说——
“我们的火力很猛,我们有坦克、大炮,我们用卡宾枪、机关枪和大炮向他们射击,他们一个一个像原木一样地倒下,可他们总是不断地又有人冲向前、冲过河;然后,他们一个一个地又像原木一样地倒下,然后他们又不断地有人冲向前、冲过河;炮火中,你们的士兵仍然在冲锋。我们的火力很强,但无法阻止他们,他们像僵硬的原木在移动……不断地涌过河,冲上岸,扑向我们。小河里,河岸上,躺满了一片一片的尸体,那些尸体像满地的原木一样横七竖八着,是僵硬的……”
“冻得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骤然破碎了,大地在震动,河水在跳跃,硝烟染黑了白色的世界。雪夜中,火光一片,枪声一片,喊声一片,血光一片;空气中也弥漫着硝烟的味道,冰雪在燃烧,河水红了,洁白的冰雪也红了……他们像僵硬的原木在移动……”
我被约翰不断重复的这句话惊呆了,也被他说的这种场景惊呆了。约翰的眼神发直,手在颤抖,两眼紧紧地盯着我,一张僵硬扭曲的脸。
约翰说不下去了,他低下了头。好一会儿,他抬起头,两眼直勾勾地盯着我。须臾,他喝了一大口酒,说,“那天晚上,我被那个像僵硬的原木在移动的场面惊呆了,被那些不畏死亡的士兵的灵魂震撼了,这,太可怕了。”稍停片刻,约翰说:“我当时就知道,这是一场没有胜利希望的战争。”
约翰告诉我,后来,他们被包围了,再后来,他们就逃出去了,只逃出来十几个人,逃到了几十公里之外的冰雪世界中去了。他说:“那天晚上,我冻掉了7个脚指头。”
我这才明白他走路时,为什么一副怪怪的样子。
他说,后来,他被送到了东京,再后来,他被送回了美国,再再后来,他来到了加拿大……
我仔细地听着,每一个单词,我都听懂了;每一个句子,我都记住了:“天上有照明弹,前方有你们的中国士兵在冲锋,他们一群一群地从树林里冲出来,他们在树林里不知躲藏了多长时间,他们像僵硬的原木在移动……他们像原木一样倒下,然后他们又有人冲上来了,他们的裤腿冻得像原木一样不能弯曲,他们不断地涌过河,冲上岸,扑向我们。他们像僵硬的原木在移动。”约翰十分不解:“他们为什么会毫不畏惧地去选择死亡?他们都很年轻呵。50年了,我一直不明白。”约翰问我,也像是在问他自己。接着,他又说:“50年了,我一直不明白,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一种不畏死亡的精神?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一群勇敢的灵魂?你们的军队究竟凭什么呢?”
我说:“约翰先生,您可能很难理解,这支军队生来如此。”我思索片刻,说:“这支军队刚诞生的时候甚至连枪都没有,他们的第一支枪是拿着自己的刀和棍棒从敌人手里夺来的,他们的敌人有枪和大炮,有飞机,他们没有这些。不但没有,他们还经常吃不饱,常常被冻死。该有的,他们几乎都没有。但是,他们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那夜,我一个人在夜茫茫的雪夜中走着。我听得见冰雪严寒发出的“喀嚓”、“喀嚓”的声音。我看得见“天上有照明弹,他们像原木在移动。他们像原木一样倒下,他们又有人冲上来了。他们的裤腿冻得像原木一样。他们在强大的火力下冲锋……”我知道,那就是我们的脉,那就是我们的灵魂。
我回到了北京。我在玉泉路的书摊上找到一本英文版的《毛泽东选集》,用特快专递给约翰寄去了。
大约3个月以后,约翰给我发来E-mail说,这是一个从未见过的灵魂,读完了,但还是不懂。
我给约翰回了信:“尊敬的约翰先生:我非常感谢您给了我那个永生难忘的晚上。其实,中国军队真的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就是那种不怕死的精神是独一无二的。
“‘天上有照明弹。他们像原木在移动……’那就是我们中国军队的精神,那就是我们中国军队的灵魂。您都亲眼看见了,真的。我非常感谢您。”
生命力的信号,中国称之为脉。灵魂是一个西方概念。外国人不懂我们的脉也就罢了,因为西方没有这个概念。
这回,我摸到了我自己的脉。这回,我知道自己的脉在哪里了。真的。
从“冰雕连”到“原木在移动”,使我们看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党和毛主席发出的号召,党领导下的忠诚战士就要为祖国而战,为信仰而战,我们的志愿军之所以在朝鲜战场上有如此举世无双的战斗精神,甚至冻死在战场上也要保持战斗姿态,就是为了我们的祖国母亲,再也不经受这样的苦难,再也不被任何人欺负。“冰雕连”官兵心中燃烧着信仰的火炬,何惧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
“冰雕连”官兵把身子死死地铆在阵地上,展开的战斗队形枪口一致朝着美军途经的方向,许多战士的手冻结在枪托上掰不开。整个阵地上,再怎么冷、再怎么痛,没有一个干部战士站起来活动一下,没有一个干部战士点把火烤烤身子,因为大家明白,任何一个动作都有可能暴露目标。“冰雕连”官兵如烈火中的“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宁死绝不脱离战位一步。从威严整齐的战斗姿态上可以看出,“冰雕连”官兵有钢铁铸就的身躯,有钢铁铸就的意志,不为任何艰难困苦动摇战斗决心,一息尚存就要冲锋。
克劳塞维茨说“勇气是军人应该具备的首要品质”。目睹“冰雕连”悲壮牺牲的场面,军人的士气和战斗精神扑面逼人,令美军生畏、起敬。一位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美军军官说:“他们冒着严寒和陆战队的炮火
源源而来,其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员们肃然起敬!”可见,“冰雕连”静默的阵地上,却有强大的心理“杀伤力”。
2019年11月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向老部队六十旅赠送冰雕连油画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军队的魂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冰雕连”和“原木在移动”的精神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而是在漫长的战斗岁月中历练的。这些英雄的连队,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战火硝烟锤炼出了这种“冰雪雄魂”。前几年,二十集团军的战士业余演出队就曾根据“冰雕连”史实创作出歌舞剧《冰雪雄魂》,每一场演出过后都点燃了沉积于官兵血脉中的战斗因子,给战士们极大的鼓舞。
今天,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我们更要弘扬“冰雕连”和“原木在移动”的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晓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