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简介】毛张苗,1925年出生,浙江奉化人。1943年8月参军,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1月入朝,时任二十军六十师一七八团五连连长。1951年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1985年逝世。
牺牲,在寻访父亲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同连战友时,毛战海对这个词生出了超过文献、音像资料的体悟。
他手中的名单并不完整。1985年,他的父亲,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毛张苗去世,生前未曾于私下对儿子提及过关于这场战争的只言片语。毛战海在档案馆、同团、同师甚至同军的战友口中寻迹,生生拼出一张来,零星的几个名字,即便如此,也已寻不得几个。
二十军六十师一七八团五连,1950年11月入朝,毛张苗是连长。
长津湖,古土里,一三五五点七高地,对手是美军陆战一师。山头烟火浓烈,美军40多辆战车攻向阵地.......没有人知道五连在这场阻击战中确切阵亡了多少战士;更无从知晓,又有多少人在战斗还未开始前,就已凝固在长津湖近乎零下40度的极限凛冽中。
一个连,三个排,百余人,往后寻找的艰难让毛战海自问,“这是多大的牺牲?”
这是感触,也是疑问——在反复查阅父亲事迹的过程中,曾经参军的毛战海越发关注一点,作为连长的父亲,是否曾通过战术或者智慧尽可能减少连队伤亡?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毛张苗,毛战海供图
御寒
1950年11月,一七八团五连急行军奔赴古土里。
古土里位于长津湖地区,苦寒。出于隐蔽,志愿军入夜在山区行军,气温逼近零下40度。这是逼近生理极限的体感,战士们喉咙底发出生理性的颤音,无法说话;手摸着枪栓,就被粘掉一层皮。
军令来得突然,加之秘密入朝的要求,五连的战士入朝前来不及换装。
单军装、单棉衣、大盖帽、跑鞋,如何御寒?
极苦之地本就人烟稀少,爬上高山更见不着当地百姓的人影儿。没有房子,战士们想到开挖防空洞,可是洋锹挖弯了,十字镐挖断了,还是挖不动。眼见连队越来越多的战士冻伤甚至冻死,毛张苗带着全连搭起了木棚。
木棚似乎抵住了丝许寒意。有不少战士发现,急行军把袜子走得酥掉了,鞋底单薄,几近赤脚。于是,毛张苗发动全连用被角做手套和棉袜。
凛冬夺命的气焰在毛张苗的御寒妙招里消减了几许,这几许意味着生机,意味着减少非战斗减员。
后来,毛战海在六十师的干部离休所向父亲的老战友们求证一七八团五连的冻伤、冻亡情况,数据无从考证,但他得知总体上因天气造成的伤亡,五连在全团甚至全军中都是属于极少的。
言及父亲利用被角的妙招,毛战海说,自己的爷爷是个裁缝,父亲或多或少耳濡目染,不曾想在异国的战场上派上了救命的用场。
存于北京军事博物馆的毛张苗立功奖状,毛战海供图
战术
美军的装备一直在变。
二次战役时,美军探照灯照得时间短;到了五次战役,探照灯上有降落伞,十几分钟,照得山沟如同白昼。机关炮的弹壳宛若胡萝卜。
制空上的火力越发猛烈,志愿军需要更加注意隐蔽以应对。
1951年4月,五次战役即将打响,部队南下。行军途中,毛张苗提出,连队作战时一定要挖好防空洞。
有一次,三排长认为已有的防空洞可以当宿营地,不想开挖。毛张苗发现后,立即督促另挖。夜里到达宿营地,他看到五班打着手电筒开挖工事,旋即上前阻止,要求他们养成在黑暗中构筑工事的习惯,以免暴露。
在战场上,战斗经验几乎直接决定着生死。
在五次战役的江口洞战斗中,毛张苗发现各排、班的指战员战斗经验不足。
他看到,新战士不懂得利用地形作战;二排攻打敌据点时队伍松散,出现危急情况难以收拢;三排出击时队形过于密集,容易遭敌杀伤。
毛张苗已经参军8年,打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几个月前的二次战役,他带领的五连在古土里一三五五点七高地阻击美军一师,极大提升了士气,个人荣立一等功。此刻,无论是作为连长还是老战士,他太明白这种经验的匮乏,在面对武器方面有着绝对优势的美军时,会付出怎样惨烈的代价。
于是,毛张苗利用空隙,用实际战例对排长、班长、小组长及战士进行指导。行军前后,他常让连队进行野外战斗演习,以提高战士的战术运用和作战技能,提升班、排长的指挥素养和战士的克敌本领。
战备细节的到位意味着战斗中的制胜。
毛张苗带领的五连,在五次战役奇袭五马峙之战中,由于前两个连跑错路,由预备队变成尖刀连。他们紧急受领任务,在离规定夺取五马峙只剩五个小时的时间内,一路上高山野岭,击敌却不恋战,敌后穿插30公里。
五马峙是汉城东面的一处要隘,亦是敌人汉江防线上的一处要点。
彼时,毛张苗发出的头一道命令便是“只要路,不要(敌)人”。由于前进得太快,五连竟跑到一小股溃散的敌军前面,敌人误把他们当作自己人,稀里糊涂跟在后面跑,最后被炊事班收拾干净。
天色大明时,他带领的五连从天而降追至五马峙。
经此一役,五连截断两师之敌的南逃之路,为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围歼南朝鲜军三万多人起到了关键的点睛作用,毛张苗也再次荣立一等功。
1952年5月23日,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接见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和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全体团员,范家乐摄
牺牲
然而,在武器装备有着天壤之别的战役里,巨大的牺牲是无可避免的。
活下来的人为相识的牺牲者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但没有人知道那样的惨烈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又是怎样发生。
在六十师的干部离休所,毛战海听闻父亲生前常念及的一个人,那是志愿军六十师一七九团一营二连副连长,寿志高。
1950年11月29日,在长津湖地区下碣里,寿志高带领主攻连共27名勇士携3挺机关枪,每人配备全自动冲锋枪,8颗手榴弹,2个小炸药包,200多发子弹,扼守在1236.5高地,堵截敌人。
下午3时左右,当美军再次聚集近百辆满载士兵的汽车和坦克向志愿军阵地冲击,妄图突破防线逃跑,眼看敌人冲到离志愿军前沿阵地一百米处,寿志高领着26名勇士跃出战壕,冲入敌群,用手雷加炸药包炸掉了一辆坦克。
事后,美军一名上校团长哀叹说:“我军所向无敌,这是第一次碰到硬对手。”
而在这场激战中,寿志高等27名勇士壮烈牺牲。
这是史料中的记载,而毛战海从父亲的老战友处听到了记载以外的故事。
寿志高等人的遗体是在第二天打扫战场的时候才被发现,也就是直到彼时,营部才知道副连长以及他带领的26名勇士都牺牲了。
“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没有人能够知道这是何时以及如何发生的。”毛战海说。
他曾经去过一次朝鲜,在位于平壤牡丹峰山麓的中朝友谊塔前,站立许久。
纪念碑内部圆形石室里摆放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烈士名册,上面收入了22700名烈士,毛战海看到了一些父亲的老战友们提到过的名字,还有一些从小就在记忆里的:邱少云、黄继光、毛岸英……
然而,还有更多的牺牲,我们只知道曾经发生。
作者:苏展
摄影:范家乐
上一篇: 王丰庆和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