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开辟宝应是很重要的” ——重温粟裕同志关于开辟宝应根据地的论述

  • 时间:   2020-04-22      
  • 作者:   王万里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     
  • 浏览人数:  1494

江苏宝应在抗日战争期间属苏中抗日根据地,位于京杭大运河东岸,在淮安之南、高邮之北,西邻淮南根据地和淮北根据地,东与本地区的兴化县和苏北的盐城县接壤。新四军根据党中央关于“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渡江北上打了黄桥战役以后,节节向前推进。据《中国共产党宝应地方史》(第一卷)《序言》载:为了适应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开辟宝应势在必行。粟裕同志从战略高度对开辟宝应作了精辟的分析,他指出:“开辟宝应是很重要的。它重要在哪里呢?当时,国民党韩德勤盘踞在曹甸、车桥一带,这对抗日的破坏作用是不小的。使我们的一师、二师、三师不能连成一片,而开辟宝应以后,新四军这三个师就可以连成一片,互相策应,抗日斗争的形势就会向前发展了。”

宝应是我的家乡,我于1944年在当地入党参加革命,先在区里工作,后在县里工作,1950年5月调离宝应。参阅宝应党史资料,回顾历史,回首故乡,重温粟裕同志这段论述,感慨尤深。

看到了曙光——向往新四军

上世纪40年代左右,那是日寇对我国大举侵犯,国民党兵节节败退,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

  1.日寇暴行。1939年10月2日,日寇占领宝应城。在此前后,日本飞机先对宝应多个村镇狂轰滥炸,接着是鬼子兵占领,然后是日伪军对广大乡镇村庄反复扫荡,无恶不作。我家射阳镇遭日机两次轰炸,日军占领两年又9个月,人民遍受蹂躏,数十户人家家毁人亡。日机第一次轰炸是1940年1月10日(农历腊月初二),我家三间草房和我大伯家四间草房被烧毁一空。第二次日机轰炸是1941年2月18日(农历正月二十三),我大妈被日机低空机枪扫射当时丧命,我母亲被炸弹炸得两处重伤,无钱医治,忍受剧痛半个月离开人世,我未满周岁的小妹也跟着饿死。日军接着占领我镇,经常四出扫荡,几次抓人回来杀死。有一次,从荡东扫荡抓回11人,先是惨无人道地折磨,然后将人绑在木桩上当“靶子”,由多名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枪轮番练习把人活活刺死。

2.国民党作孽。民间流传:“天上有个扫帚星,地下有个韩德勤”。“老蒋部下韩德勤,手中掌握十几万兵,不打鬼子害好人”。人们常看到国民党兵在镇上驻扎,有时说某某部队开赴“前线”了,过不了多久又转了回来,根本就没有打过鬼子。倒是常有国民党溃逃的败兵流窜到镇上抢劫掳掠,祸害百姓。老百姓是又愁又恨,“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到头”!

3.传来了曙光。宝应农村的乡亲们传说:“天长(淮南)那边新四军好,专为穷苦人打天下”茅山(苏南)那边新四军跟老百姓是一家人,好几个地方把鬼子打得哇哇叫”。新四军在江北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我们镇一夜之间就被打下来了。在那短暂的日子里,老百姓亲眼看到果然是这么好的军队。只是曹甸战役以后,宝应东部的新四军撤走了。后来国民党军又回来了,鬼子来占领他们又跑了。老百姓心里惦记着,“新四军什么时候再回来,我们就能过上好日子”。

(二)新四军来了,武装开辟宝应

1941年和1942年,粟裕同志和苏中区党委苏中军区决定开辟宝应。在此前后,新四军多次派部队进入宝应。新四军一师一旅六团一营“淮宝支队”和“挺进支队”(一师一旅=团),六师十八旅五十四团,一师一团和七团,还有一师一团一营“龙潭大队”和高宝独立团的短枪队等,接连武装进——开辟宝应根据地。

追溯历史,1928年周恩来同志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会议上所作的组织状况的报告中讲到的,全国有138个特别支部,其中就包括宝应特别支部。在那漫长的岁月里,宝应一直有党的组织活动。1939年中秋节后,苏北特委书记派两位在苏北特委党校学习结束的同志回乡,宝应城建立地下党组织,开展工作,迎接新四军东进。是年,在宝应北部曹甸地区、南部临北地区也都有经上级党组织派遣的党员来建立地下党组织,在新四军进入宝应武装开辟以后,他们都取得了联系,统一开展工作。

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1943年5月在安丰成立了中共宝应县委和宝应县政府(原湖东工委和湖东行署、运东工委及盐淮宝边区办事处等组织都相继撤销)实现了对全县的统一领导。是时,全县除原已建立的临泽、范水、大望3个区,又建立了安丰曹甸、张桥、黄浦、石塘5个区。这8个区都建立了区委、区公所。

在起初开辟宝应根据地的时候,不少随军进入宝应的民运工作同志,深入地方工作第一线,联系群众,发动群众,为开辟根据地打开了局面,功不可没。在建立县区党、政领导机构以后,他们也都列入了县区领导班子队伍,按照县、区组织系统继续工作。

那时开辟根据地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改造刀会,组织基干民兵,打鬼子,保家乡;

——破路拆桥,打坝筑堤,便利我军行动阻止鬼子汽艇进入;

——发动群众,减租减息,锄奸反霸;

——发动大生产运动,开展对敌经济斗争;

——农民直接选举乡长、村长,建立“三三制”(共产党员、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抗日民主政权;

——县、区、乡建立司法系统、依法办事;

——建立工、农、青、妇各抗日协会和儿童团,开展群众性抗日活动;

——利用冬闲办冬学,运用民歌小调形式广泛教育农民明理识字,提高觉悟;

——县里办安宜师范,组织三期培养本地(区乡)干部500余人;

——做好统战工作,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为爱国抗日作出贡献;

——发展党员,建立乡党支部,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全县已有党员2921人。

新四军开辟宝应根据地的过程,是不断开展武装斗争的过程。经过适时地拔除据点,接连地反“扫荡”,逐步扩大和巩固根据地。单是宝应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就经历了曹甸、郭氏桥、大官庄、王营、望直港等近百次战斗。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粟裕同志经过深入实地调查勘察, 充分周密地深思熟虑和研究部署,出敌不意地发动了车桥战役,采取“掏心”战术,取得攻坚打援的双胜利。是役,歼灭一名大佐以下日军460人,其中生俘一名中尉以下日军24人,歼灭伪军副团长以下500余人。这是抗战以来华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是苏中抗战的创举,揭开了苏中战略反攻的序幕。

车桥战役的胜利,收复了日伪军据点12处。至此,淮安、宝应以东地区纵横百余里全部解放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个根据地连成一片。如果说,苏中是“汉高祖的关中”,宝应则是苏中的可靠后方。苏中党政军领导机关可以移驻到宝应这片百里湖荡地区谱写新篇章了。

1944年3月中旬,新四军一师暨苏中军区司令部、苏中区党委、苏中行署正式决定迁入宝应。随后,苏中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及其附属学校、工厂和后方医院等机关单位,都陆续移驻到这里。苏中地区干部有3000多人在这里参加了不同形式的整风学习,单是苏中党校就有1500余名干部在这里完成了学业,他们在政治素质上都得到了提高;苏中主力部队也在这里得到整训, 为迎接以后的新战略任务进行了从容的准备;苏中的各兵工厂每月生产数以万计的各种子弹、手榴弹、炮弹、地雷以及其它武器装备,从这里送到战略反攻的前线;有多少伤兵病员在后方医院治愈康复,从这里返回部队,重新拿起武器奔赴杀敌的战场。由此深切地感到,是新四军开辟了根据地,才有“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是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又有了新四军的充实和发展,承担起越来越重大的战略任务。

胜利的源泉—人民的支持

宝应根据地的开辟,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在党组织的发动和领导下,宝应人民斗志昂扬,倾尽全力支援新四军,打击日本侵略者。有两个突出的事例。

其一参军——这里是前方主力部队补充和发展源源不断的兵源。

国民党统治下,民间普遍流传“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国民党是抓兵、抓壮丁,年青人是东躲西逃。根据地则是反过来:“好人要当兵,好铁要打钉”。“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为了打鬼子,保家乡,保卫土改胜利果实,母亲送儿去当兵,妻子送郎上战场,还有和尚脱掉僧袍穿军装,拿起武器去打鬼子,感人事迹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从1944年到1949年,发动五次参军,就有4200多人参了军。还有地方部队上升为主力部队的。车桥战役后,宝应独立团发展为2300余人,加上各区队共3000余人,其中2000余人上升为主力部队。在解放战争期间,宝应团就有军分区的五团和六团上升为主力部队。工农子弟兵的优秀兵源正是从这里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发展的。

其二后勤——这里是前方作战部队人力物力支援的坚强后盾。

用兵历来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国民党对老百姓是封船、抓夫、抢钱、抢粮,人民只有以逃避来对抗。根据地人民对新四军从来都是踊跃支前。这里单讲车桥战役的后勤工作。时任宝应县委书记曾涛同志在车桥作战时,就一直跟着车桥战场指挥叶飞同志行动,叶飞同志到哪里他就到哪里,叶飞同志需要什么,县里就保证供应什么。

一是保证供应粮食、蔬菜、油盐、茶水和其它军用物资。安丰镇还从当时是日军占领的宝应城内弄到三大船煤油以及蜡烛、白纸等物资供应部队。

二是配合部队做好情报工作。敌工部门派人深入到据点里活动。车桥镇居民还配合侦察员摸清日伪军人数及土圩、碉堡等详情。

三是组织支前大军担任运输工作。有近千条船只并配备船工及时运送部队和担架队,运送云梯和攻坚器材到车桥前线。

四是组织3万多民兵基干队和农民破公路、平坟头、挖掩体、埋地雷,阻击逃敌。战斗打响前夕,组织150名基干民兵为一个连,把一门山炮拆散(零部件一个不缺)用船从水路准时运到前线安装好,在摧毁敌碉堡工事中发挥了巨大威力。组织民工开沟挖塘,切断淮安到宝应的公路,切断淮安到车桥、曹甸的大路,阻止敌人增援。此外,还捣毁了日军飞机场。

五是组织担架队到前沿阵地,随时把伤员抬到后方医院得到及时治疗。

六是战后还组织40多个乡3万多群众进车桥大破土圩子,拆除碉堡工事,彻底捣毁“鬼子窝”。

县委书记曾涛同志回顾宝应在车桥战役中的支前工作,深刻归结为“宝应县的人民确实是很好的”。宝应县在邵伯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的后勤工作做得也非常出色。都是倾全县之力支援前线,涌现出一幕幕动人心弦的场景,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由此深深地体会到陈老总的经典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从事的是人民战争,战争胜利的源泉是人民力量的支持。我们的铁军是战无不胜的。

永远的怀念——继续新的长征

方今,看全国,我们国家正奔着“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朝气蓬勃地奋发前进。看世界,我们国家正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以更加自信有为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引领世界潮流,朝着和平发展方向迈进。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深深地怀念陈毅同志、粟裕同志等老一辈的同志们为开辟东南半壁革命根据地而立下的丰功伟绩,深深地怀念陈毅同志、粟裕同志为新中国的建立、为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奋斗的光明正大的一生。我们衷心祝愿新四军的铁军精神世代相传,在新的长征路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兴国强军结出更加辉煌灿烂的硕果。


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