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纪念“江抗”成立85周年/ 2024浙东分会红色之旅

  • 时间:   2024-10-22      
  • 作者:   盖若梅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     
  • 浏览人数:  318

    金秋十月中旬,我们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一行13人在杨小峰名誉会长、何晓东会长及洪晓达秘书长的带领下开启了为期五天的纪念“江抗”成立85周年红色之旅。

    15日一早我们乘坐G 113次高铁于下午到达南京,之后我们立即乘车前往南京雨花台。雨花台是南京城南一座山冈,从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此传礼授农,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了。明清两代,雨花台的“雨花说法”和“木末风高”分别被列入“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成了旅游胜地。每年的二月初二社日节,南京城南雨花台就是游人最多的地方。因为地势特殊,雨花台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晋豫章太守梅赜在此抵抗外族入侵,抗金名将岳飞在此痛击金兵,抗日战争“南京保卫战”,都曾在此掀起连天烽火。

    民国十六年(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 一二”政变叛变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雨花台是国民党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爱国人士的刑场。这22年中,约有近10万共产党人、革命志士、爱国人士在此被杀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市成立“雨花台人民革命烈士陵园筹建委员会”,划定陵园范围,征收土地并进行绿化,着手制定陵园整体规划建设方案。19836月,邓小平同志亲笔为“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题字,表达了党中央对陵园建设的关切和期望。至二十世纪末,中国全国规模最大的烈士纪念建筑群正式落成。

    在烈士陵园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是:忠魂亭、纪念浮雕、纪念馆、纪念桥、革命烈士纪念碑、九烈士雕像等。我们来到雨花台,从北大门进入,首先看到的就是九烈士雕像。这组雕像人物有着不同身份、性别和年龄,再现了先烈们就义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继续向南前行可以看到前方高高矗立的巍峨的纪念碑,通往纪念碑的台阶中间是由红黄两色鲜花组成的大大的“信仰”二字。烈士纪念碑建于雨花台海拔60米的制高点上,纪念碑高42.3米,寓意1949423日南京解放。碑前还立有一尊5米多高“宁死不屈”革命志士青铜塑像。我们一行人在何晓东会长带领下向烈士纪念碑躹躬、默哀并敬献了鲜花。没有革命烈士的献身换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哪有中国人民今天幸福安宁的小康生活。                   

    行程第二天16日我们驱车来到坐落在江苏句容城东南25公里处茅山镇的“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馆长杨玉秀已在门口等候,将我们带入纪念馆内,一进馆首先见到的就是一组新四军战士战斗在苏南抗日根据地的群雕。杨馆长向我们介绍了纪念馆的基本情况。纪念馆建于上世纪的1985年,当时只有3个人、3万元办公经费、3间破旧的办公室,520平方米展览面积,建筑面积只有800平方米,馆藏文物只有几十件,可以说是无影响力、无足轻重的一个地方小馆。经过老馆长带领全体纪念馆人的努力,得到了省委及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才有了今天这占地250亩,两万多平方米的建筑规模,不仅具有了现代化的展馆,还建了宾馆,建成了纪念碑、综合楼、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心等,现在馆藏文物近2万件,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今年纪念馆已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杨馆长亲自为我们讲解了新四军苏南抗日战争的历史。

    193777日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日战争由此开端。上海失守后,苏南各地即相继沦陷,苏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0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下山整编,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1938年夏,新四军先遣支队和第1、第2支队奉中共中央之命,先后从皖南出发,东进茅山。首战苇岗、整编地方武装、筹建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四县抗敌总会,新四军依靠一系列胜利的战斗、模范的群众纪律和广泛的统一战线,获得了茅山人民的积极拥护和广泛支持,在茅山地区取得了立足点,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1939年,遵循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关于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指示精神,茅山新四军巩固现有阵地,建立北渡桥头堡,展开攻势作战,开辟东路,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和中共苏皖区党委,统一领导苏南敌后抗日斗争。

    1940年夏,茅山新四军主力北渡,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第2支队新3团和第4团以及地方武装留守江南,继续坚持抗日斗争。何晓东会长是当年“江抗”何克希副总指挥的儿子,他也不时为我们补充讲解一些当年的情况,使我们对当年的历史了解的更加具体和生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南抗日根据地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前赴后继,长期坚持敌后斗争,直至取得抗战最后胜利。据不完全统计,苏南军民在敌后抗击和牵制了日伪军10万多兵力,其中日军3万,伪军7万,均占日伪军总兵力的半数以上。苏南新四军及地方武装对敌作战5000多次,共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苏南人民的5万子弟参加了新四军,7000多人为国捐躯。苏南军民的斗争从根本上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苏南变成以华治华、以战养战基地的计划,从而为夺取华中乃至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为赢得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展品中有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其中有几份“火线报”,引起了会员林海夫妇的关注,《火线报》是当年新四军第2支队的机关报,是新四军挺进苏南后为了宣传中共政策及新四军的抗日活动创办的系列报纸和刊物之一,林海的父亲谷力虹曾任《火线报》主编,但林海夫妇只闻其名,却从未见过这份报纸,此次得见心情十分激动,我们得知后也都十分开心,实乃此次寻访活动一大收获也。

    从纪念馆出来,杨馆长带我们来到了不远处的胜利广场,广场的尽头有一座高高矗立的纪念碑。杨馆长告诉我们为了祭奠和永志那些长眠地下的英烈,实现陈毅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夙愿,1995年值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镇江市31.3万名共产党员捐款于茅山镇南望母山之巅建立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碑建成后两年的1997年,一个举世瞩目永载史册的年份-香港回归、中共十五大召开。就在这年的新春伊始,茅山人民惊奇地发现在纪念碑下燃放鞭炮,纪念碑的上空就会回应高亢嘹亮绵绵不绝的军号声。为证明所言不虚,杨馆长让我们站在纪念碑的中轴线上,并让工作人员燃放鞭炮,我们都侧耳倾听,许多同志拿出手机准备录下这神奇的声音,鞭炮声响了,果然从空中传来声声清脆的嗒嗒嘀嘀嗒嗒极似军号的声音,真是太神奇了!茅山人民说那是新四军将士为茅山留下的清脆的号角声!是他们与苍茫茅山缘分未尽的声声倾诉!这神奇的军号声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回程的路上,大家仍在热烈地议论着,这神奇的军号声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我们的父辈当年在这片土地上战斗的身姿,这片神奇的土地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眷恋!

    18日我们来到位于无锡市新吴区梅村的“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一下车就看见一幢外观呈粉墙黛瓦马头墙的江南民居风貌的两层小楼,楼前国旗飘扬,后面影壁上一组红色的大字十分醒目:传承江抗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纪念馆白色的外墙上是前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的馆名: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旁边是英雄广场,有一组8名新四军战士的群雕,广场上矗立着一座纪念碑,上面是叶飞将军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苍劲有力的黑色大字。纪念馆的羊馆长为我们介绍了纪念馆的建设情况:江抗东进纪念馆是为铭记新四军江南抗日历史而建,2013年筹建,2014年建成开放。2021年梅村街道对纪念馆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后的纪念馆利用革命文物实物展品及VR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光影效果,生动展示了江抗东进艰难而辉煌的奋斗历程,成为弘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红色地标。目前纪念馆已纳入省级博物馆序列,并获批进入江苏省100个“红色地名”名单。

    羊馆长和何会长给我们讲了“江抗”名称的由来:193810月下旬,按照陈毅同志的要求,时任澄锡虞工委书记何克希将部队拉到茅山,他向陈毅同志提出要有新四军的番号,但陈毅同志说:怎么能用新四军的番号呢?这完全是自己限制自己,钱受限制,武器受限制,特别是地盘受限制。你们怎么能束缚自己呢?何克希书记想了想说:我党过去领导过东北的抗日义勇军,我们能不能称江南抗日义勇军?陈毅赞成说这个名字好!陈毅同志正式宣布了“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游击司令部”(简称“江抗三路”)的番号,“江抗”由此诞生。江抗东进是新四军历史上光辉的一页。19395月,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叶飞率领新四军第六团用江南抗日义勇军番号,挺进苏南东路,抵达无锡梅村,拉开了苏南抗战的序幕。纪念馆的一件件珍贵文物,诉说着新四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拼博,那些锈迹斑斑的枪械、破旧的军装,见证了他们在艰苦条件下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参观梅村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短短几天的红色之旅,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收获满满,不虚此行。让我们追寻父辈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在祖国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浙东分会 盖若梅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