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决战后,新四军在苏北的部队已经成为苏北抗日的主要力量,对日军威胁很大。为此日军加紧对我进攻,不断对我刚刚建立的根据地进行“清乡”“扫荡”。并且将在江南“扫荡”“有功”的南浦旅团调往苏北,增强“扫荡”力量。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重建。1941年2月28日,苏北指挥部二纵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长王必成、政委刘培善、参谋长杜屏、政治部主任陈时夫。原第二、第六、第九团,分别改编为第四、第五、第六团。第四团团长段焕竞(1941年7月调华中党校学习,由刘别生接任团长),政委郭猛;第五团团长池义标,政委吴嘉民;第六团团长李忠民,政委罗维道。第二旅担任苏北机动作战任务。1941年5月,为执行军部提出的“保卫军部,保卫盐城”的方针,我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调归军部直接指挥,执行保卫军部的任务。
裕华镇,位于盐城东南方向约50公里,虽是一个小镇,但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它南连南通,北接连云港,关系到我苏中、盐阜两个根据地的南北交通。
1941年6月,日寇占领了裕华镇,直接威胁我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盐城。日军为防止新四军的袭击,控制了裕华镇周围的交通,并强迫老百姓在裕华镇的裕华公司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公司周边的围墙四角各筑有一个碉堡;围墙四面墙上开有机枪、步枪射击孔;围墙内的高墩上还筑有一个三层高的大炮楼,每层都设有轻、重机枪射击孔,炮楼顶层可以投掷手榴弹;围墙周边建有铁丝网;四周地形平坦,易守难攻。该据点由日军一个加强小队约40余人驻守。在镇东北的龙王庙,还驻有一个伪军大队约100多人,可以与裕华镇日军相互策应。
距裕华镇西面9公里的大中集,驻扎着日军 1 个中队(欠一个小队)和伪军1 个团,与裕华镇成遥相呼应之势。
为打击日寇,保卫军部,二旅首长决定采取攻城打援的战术,拔除裕华镇敌据点。王必成旅长认为当时新四军主力都在盐阜地区,敌人没有估计到我军会长途奔袭裕华。除大中集外,其余刘庄、东台、盐城据点距离较远,而且敌伪主力大部调到苏中三、四分区。较近的可能增援的敌人只有大中集据点之敌。大中集至裕华镇的运河两岸一线,是必经之路,是良好的设伏地形,便于我军伏击阻援。参战部队是二旅四团和六团一营。任务下达后,四团团长刘别生决定以三营和团特务连攻打裕华镇的日军据点;二营消灭龙王庙的伪军;一营与六团一营打援,阻击大中集增援的日伪军,趁机攻入大中集,消灭大中集的敌人。
1941年8月13至14日,部队对裕华镇日伪据点的敌情、地形、地物进行了详细勘察,制定了作战方案。15日晚9时,参战各部准时到达指定位置,并作最后的进攻准备。10时,指挥部一声令下,发起了对裕华镇敌人的攻击。
四团二营分三路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向驻守龙王庙的伪军发起攻击。战士们将密集的手榴弹投向伪军的战壕和碉堡,在手榴弹爆炸的瞬间发起冲锋,迅速攻占了土围子,并利用土围子打垮了伪军的反冲锋,顺利地攻占了龙王庙,肃清了残敌。用时仅3个小时。
四团三营和特务连同时向裕华公司日军据点进攻。破坏组悄悄接近铁丝网剪断铁丝,突击排迅速通过铁丝网向围墙四角的碉堡展开进攻。有的战士翻过围墙从碉堡背后进攻,不到1小时,就占领了围墙和四角的碉堡,击毙日军20余人。其余日军在我军强大攻击下,全部退守高墩上的大碉堡进行顽抗,妄图等待大中集的援军。
为迅速解决战斗,三营先后多次向大碉堡进行攻击,终因敌人居高临下,火力密集均未成功,并且给部队造成很大伤亡。此间,日军也多次施放催泪弹企图掩护其突围,但均被我击退,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
天亮后,王必成旅长亲临前线询问战斗情况,决定白天停止攻击,晚上继续战斗,务必全歼日军。
当时我军装备差,没有大炮、炸药,仅靠机枪、手榴弹是打不开坚固的碉堡的,必须另想办法。刘别生团长决定发扬军事民主,请全团指战员出主意想办法。会议开得很好,发言十分踊跃。有的说:“敌人有催泪弹,我们就搞个烟幕弹(将棉花捆在竹竿一头,浇上煤油,燃烧时产生大量黑烟)熏熏他们”;有的提出搞土坦克(桌子上包裹浸透了水的棉被)接近碉堡;还有的提出:接近碉堡后,采用集束手榴弹炸开碉堡门;采用火攻等等。团长看到战士们提出这么多好方法甭提多高兴,吩咐各连回去实验并做好战斗准备,同时要求各突击连组织“敢死队”带头突击。各突击连的连、排、班长和共产党员带头踊跃报名。
当晚12时,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敢死队”的战士推着自制的土坦克冲向敌人的大碉堡。敌人的机枪、手榴弹像雨点一样向“敢死队”战士打来,他们毫不畏惧,继续推着土坦克前进。当接近大碉堡时,“敢死队”战士点燃了土烟幕弹,整个碉堡被笼罩在滚滚浓烟中。“敢死队”员们在浓烟的掩护下冲到碉堡的门口,拉响了集束手榴弹,随着一连串的巨响,大碉堡的门被炸开了,碉堡一层鬼子的机枪顿时成了哑巴。两名“敢死队”队员冲进碉堡,一层残余的鬼子负隅顽抗,两名“敢死队”队员高喊“同志们冲啊!”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1986年,王必成司令深情回忆当年裕华镇攻城打援时那两个舍身炸碉堡的敢死队员,他十分痛心地说:“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惜未能将两个同志的名字记住,他们的英雄事迹,比董存瑞早了7年。”战士们怀着极大的义愤端起刺刀冲进碉堡与鬼子拼刺刀。鬼子抵挡不住我们的刺刀和手榴弹,被迫退守碉堡二层。我们的战士多次向二层冲击,均被鬼子打了下来。“敢死队”的战士决定实施火攻,他们抱来许多麦秸堆放在碉堡底层,点火后,烈焰夹着浓烟直窜二楼、三楼。大火还引发了手榴弹和子弹爆炸,鬼子死伤累累。有9名鬼子不得已从碉堡的三层跳下,结果摔死6名,摔伤3名。激战1个多小时,裕华的鬼子全部被消灭。其中活捉7名鬼子。
大中集距裕华镇约9公里,两地之间有一条平行的大路和河流相接,是大中集增援裕华的必经之道。大路可通汽车,河可通行大帆船和汽艇。河南有一道沿河走向的高堤,是开挖河道时的堆积物,有利我军伏击敌汽艇,也有利阻击陆路增援的敌人。距裕华镇六七里的地方有一条南北向的小河,河的南端紧靠大路。六团一营的阻击阵地就设在这里。六团的部署如下:一、二连部署在河南的大堤上,伏击敌人的汽艇,并以火力支援三连作战;三连部署在河的北面,阻击敌人的陆路增援。四团一营在六团一营后面约1华里的位置布置了阻击敌汽艇的阵地,同时使用几条大帆船将航道堵死,防止敌汽艇冲向裕华镇。
我那时任六团一营副营长,我率一营三连在预定地点设伏。裕华战斗开始后,战士们听到枪声十分振奋。两小时后,大中集的敌人出来增援。我军隐约听到河中的汽艇声由远及近,随后又听到日军上岸搜索前进和用竹竿敲打棉田的声音,当敌人到达三连阵地前30至40米处时,副连长徐洪元一声令下,机枪、步枪、手榴弹将鬼子、伪军打得鬼哭狼嚎,徐洪元高喊“冲啊!”立即率部向敌发起冲锋,与鬼子和伪军进行白刃格斗,战斗十分激烈。由于我军十分勇猛,很快将敌人打垮。战斗中,徐洪元胸部被鬼子刺伤。就在三连阻击陆路之敌时,河面上的敌汽艇不顾我一、二连的拦阻火力加足马力向裕华镇方向猛冲,又遭四团一营的火力拦截和大帆船阻塞了河道,不得已丢下几具尸体退回了大中集。
16 日上午大中集的敌人又调遣伪军300余人、日军数十人组织第二次增援。11时左右,敌人接近六团一营三连阵地,我机、步枪一起开火,伪军顿时大乱,掉头就跑。我不失时机立即指挥部队实施追击,在大中集附近将伪军大部消灭,残余敌人逃向大中集。王必成旅长得知战事,立即命令四团一营协同六团一营乘胜追击,消灭大中集敌人。部队接到命令,指战员们个个摩拳擦掌,士气空前高涨。在旅首长的指挥下,一举攻入大中集,全歼大中集日伪军,俘敌100余人。当晚我军撤离大中集。
打援部队的胜利确保了主力全歼裕华日军战斗的顺利进行。
裕华镇战斗歼灭日军两个小队70余人,其中活捉7人。连同攻打大中集,歼灭伪军1个团俘敌数百人。缴获日式重机枪 2 挺、轻机枪 8 挺、长短枪 400 余支、电台 1 部及大量军需物资。
战斗结束的第二天,陈毅军长即来电传令嘉奖。
裕华镇战斗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扫荡”的气焰。保障了我苏中抗日根据地与盐阜抗日根据地的南北交通联系,极大地鼓舞了苏北军民的抗日斗志。
据原二旅参谋长杜屏将军讲,裕华战斗是我军进入苏北以来对日寇的一次最大的攻坚战,也是消灭和俘虏日军最多的一次战斗。
1986 年,参加大中集战斗的原六团一营二连连长项林荣(后任二十四军副军长)在与王必成司令谈起当年这场战斗时说:“裕华战斗原计划专打裕华据点,打援是为了保证裕华战斗的胜利。后来你一声令下:跟我来,再打一仗,消灭大中集的敌人。部队情绪高涨极了。”王司令说:“一个指挥员现场指挥必须要善于捕捉战机,尽可能扩大战果。”
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