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秦晋寻根之旅,传承红色基因 ——新四军三师后代秦晋寻访团纪行

  • 时间:   2019-12-23      
  • 作者:   王克西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3师分会     
  • 浏览人数:  1051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为研究三师历史,学习前辈革命精神,组织了部分会员及全国十多个省市近百名的三师后代在顾问黄晴,团长李永平,副团长朱宏佑,秘书长蒋继宁带领下于2019年5月10日汇聚西安,开启了陕西、山西追忆寻根活动。江苏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会长成芳带领4位副会长,两位副秘书长;胡建中代表广州新四军研究会参加了寻访活动。

    新四军三师是一支有红军传统和血脉的光荣老部队:三师七旅前身是参加南昌起义的叶挺独立团和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组成的红四军,长征时是红二师。三师八旅的前身是鄂豫皖苏区徐海东、吴焕先率领的红二十五军。三师十旅的前身是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

    黄克诚之子黄晴、李雪三之子李永平、邓子恢之子邓建生、韦国清之子韦肖毅、龙飞虎女儿龙錚、张震球之子张建华等参加了寻访活动。杨虎城外孙陈效峰、成普的女儿成曦参加了欢迎会。

李永平满怀激情的致“秦晋寻根之旅”开团词。

西安延安保育院联谊会会长张树荣连续两天陪同寻访团参观西安红色景点。新四军后代、美籍华人曹鸣归国探亲期内,带着儿子来参加寻根之旅,让第三代也体验前辈们革命之艰辛。来自绵阳的王新利、李玉川夫妇是红军后代。他们赠送全体团员每人一顶红军帽,他们说:我们寻根来到红军战斗过的地方,戴上红军帽,队伍更精神。有寻访团员也表示:戴上红军帽,追寻红军前辈的足迹,心和红军更贴近了,更有助于学习红军前辈的革命精神。

 

三师子弟聚西安

己亥年、孟夏天,承父志,了心愿。

追寻前辈漫漫路,神州各地汇西安。

三师子弟是一家,红色基因要承传。

卢沟枪响三七年,抗日誓师在三原。

红军改编称八路,首战成名平型关。

三师出自一一五,转战晋冀豫鲁皖。

苏北大地五年整,三师威名敌胆寒。

抗战胜利到东北,再度出征路八千。

三年解放黑土地,金戈铁马入雄关。

从北到南如卷席,红旗直下五指山。

前辈功绩血凝成,三师风采代代传。

 

5月11号,刘志丹的八妹刘玉兰与张树荣一起,陪同寻访团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和八路军办事处。陕西省政府为寻访团开放了在政府大院的“黄楼”、“红楼”,并安排了工作人员讲解服务。这里过去是杨虎城的公馆,是西安事变关押蒋介石的地方。蒋介石被关押后,国民党内亲日派何应钦调动军队向西安进发“讨伐张、杨”,宋美龄等英美派则主张和平营救蒋介石回南京。关键时刻周恩来副主席代表中共中央来西安协同张学良、杨虎城同蒋介石谈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逼蒋抗日。红军主力部队也紧急从宁夏、甘肃驻地向西安附近靠拢,为张学良、杨虎城站台。红二师从甘肃宁县调到陕西三原驻防。在多方力量影响下,蒋介石同意了共同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开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局面。

在留言簿上,朱宏佑副团长代表寻访团为纪念馆写下了留言:

 

西安事变

东北陷,华北危。日凶残,国欲摧。

国势累卵内战烈,岂顾国土沦丧中。

红军义释东北俘,阋墙兄弟同御侮。

华清池畔起枪声,张杨壮举史留名。

中华民族多苦难,全民抗战自此宣。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从红军时期的联络处到1946年撤销,共延续了十年,是全国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办事处,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寻访团和八办纪念馆互赠了书籍字画。李永平向纪念馆赠送“长风破浪”字幅;黄晴向纪念馆赠送《黄克诚年谱》书籍;李娅向纪念馆赠送《李雪三将军》书籍;朱宏佑向纪念馆赠送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书籍;胡建忠向纪念馆赠送广州新四军研究会书籍。纪念馆袁副馆长也向寻访团赠送了书籍资料,并介绍纪念馆情况,希望得到老同志后代支持,协助收集更多革命历史文物资料。

5月12日寻访团离开西安,奔赴被称为红军到达陕北后“胜利奠基礼”的直罗战役发生地——直罗镇。

习近平主席在陕西视察时指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寻访行程中路过黄陵县,团员们冒着小雨顺路祭拜了黄帝陵,大家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自己生为华夏子孙的自豪,决心努力进取,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使全体人民都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到达直罗镇时,小雨停了。直罗战役烈士陵园里已经挂上横幅,上百名身穿红军服的红军小学校小学生列队站立,镇领导、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红军小学校长及部分工作人员也早早来到这里等候。地方政府对参加直罗战役红军部队后代到来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纪念碑前摆放三个花篮,中间花篮挽联上书“直罗镇战役烈士永垂不朽”,落款“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红色之旅全体成员敬挽”。左边花篮挽联上书“红二团团长李英华烈士永垂不朽”,落款是“红二团所在部队新四军三师后代寻访团敬挽”。右边花篮挽联上书“红四团政委黄甦烈士永垂不朽”,落款是“红四团所在部队新四军三师后代寻访团敬挽”。直罗镇战役牺牲的两位团级干部所在部队,红四团前身是叶挺独立团,在新四军时是三师十九团,后来的一二七师三七九团。红二团前身是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新四军时是三师二十团,后来的一二七师三八〇团。

富县红军小学校长刘杰平主持了祭拜活动。全体向烈士致哀,黄晴致祭文。红军小学学生讲述黄甦烈士的故事。李永平向陵园捐赠字幅;成芳、董涛向陵园捐赠董涛创作的字幅;朱宏佑、高辛茂向陵园捐赠高辛茂的画作;张建华向陵园捐赠其父“ 张震球”书册;李永平、李娅向陵园捐赠其父“李雪三将军”书册;张矛捐赠其父张克辛抗战时期老照片。

王大齐的父亲王凤余就是直罗战役中诱敌深入的二二五团三营九连连长。他代表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给陵园书写留言:

 

直罗镇大捷

一面水,三面山。状似袋、好围歼。

红军设伏直罗镇,诱敌深入把其歼。

三军合编第一战,凯歌高奏如云天,

敌人围剿被瓦解,革命形势大改观。

发展陕甘奠基礼,历史翻开新一篇。


5月13日上午寻访团奔赴离县城35公里的永宁山。1928年刘志丹在这里建立了游击队,发展武装,建立了陕甘边根据地。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离开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开始长征,1935年9月进入陕甘根据地,9月9日,习仲勋、刘景范来到永宁山与红二十五军接头,这一天被定为红二十五军长征胜利结束日。

    志丹县文化旅游公司的宿平同志现场为寻访团讲述了永宁山人文地理及革命斗争史。    下午寻访团参观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窑洞是学员们自己在红砂岩上开凿的,1063名学员曾在这里学习。在周恩来旧居,看到与周爸爸相关的场景,在总理家长大的龙铮大姐都非常激动,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刘志丹烈士

黄埔学,渭华举。真壮烈,死猶生。

陕甘出了刘志丹,领导乡亲把身翻。

西北建立根据地,迎接中央到延安。

东征路上冲在前,三十四岁热血溅。

高风亮节人敬仰,保安从此改志丹。

 

    5月14日,寻访团来到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和红十五军团诞生地——延川县永坪镇。1935年9月16日,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胜利会师。随后合编组建了红十五军团,由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高岗任政治部主任。红军力量大大加强,为以后的三军大会师拉开了帷幕。

在延川县永坪镇红色文化产业园区广场,文化园经理刘辉致欢迎词。黄晴向永坪镇红色文化产业园区赠送图册书籍;李永平向园区赠送“李雪三将军”书;朱宏佑、王文京代表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向园区赠送书法作品“铁流会师,红军万岁”;成芳、董涛代表江苏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向园区赠送董涛书写的“南北红军大会师 掀起革命新篇章”字幅;高辛茂捐赠自己创作的“群英会”画作,寓意红军会师是一群英雄的聚会;张道明现场题写“永坪会师 壮我红军”。 仪式结束后,园区工作人员唱起了民歌,跳起了舞蹈,部分寻访团员也情不自禁的加入了舞群。联欢互动的节目有:《黄河大合唱》《映山红》《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拥军花鼓》《为你跑成罗圈圈腿》等,一次次把活动推向高潮。

    晁立华代表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写下了一首小诗作为留言。

 

永坪会师

手枪团,司号连。徐海东,走在前。

二十五军声势壮,征尘未洗到永坪。

大军远征八千里,西北红军夹道迎。

两股红军合一路,十五军团组成编。

巩固陕甘根据地,迎接中央有先声。

 

5月15日寻访团在延安进行参观学习活动。李永平向纪念馆赠送书册;程都岭代表广州新四军研究会赠书;张道明代表寻访团为延安纪念馆现场题字。

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一面墙上镌刻着七大代表名单,寻访团员沈莉娜在名单上找到父亲沈东屏的名字,心情激动,她说:“站在大礼堂里,看着父亲曾经工作学习过的地方,心情非常激动。我用心体会着革命的艰辛,胜利的不易。76年后的今天,我站在这大会堂里默默告慰老父亲,我替你回到延安,这里仍旧是传承革命的教育基地。”

寻访团于5月16日奔赴黄河壶口,感受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博大与壮丽。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80年前诞生的黄河大合唱是鼓舞人民拿起武器保家卫国的战斗号角。我们的父辈曾经唱着“保卫黄河”同敌人战斗,更多的民众义无返顾的唱着这支歌牺牲在抗日战场。今天我们三师后代寻访团站在黄河最壮丽的河段唱响保卫黄河,是对我们父辈的思念,是对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军民最好的祭奠。

 壶口瀑布

 奔腾急,波浪卷。

涛声隆,现奇观。

大河两边是晋陕,

壶口瀑布天下传。

南北狭谷一千五,

黄水谣谣中华魂。

当年日军欲西犯,

岸高水重河底软。

蠢蠢出动二十次,

敌寇終未过河关。

 

5月17日寻访团来到阳城町店战斗纪念馆。

    1938年7月,在徐海东旅长、黄克诚政委的亲自指挥下,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在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和晋豫边游击支队的配合下,于阳城县町店镇伏击了日军25旅团工藤联队,歼敌1000余人,町店战斗作为八路军抗战史上一次成功的伏击战范例,被载入我军史册。

    上百名小学生手擎菊花在纪念碑广场列队站立。中共阳城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长王委彬,阳城县党史办主任卢剑锋,阳城县町店镇镇长李研斌,阳城县町店镇人大主席李和平,町店镇党政班子成员和机关全体人员,镇企业服务中心、镇中心小学等200余人参加了活动。阳城县党史办主任卢剑峰讲话。寻访团副团长朱宏佑代表三师后代讲话。黄晴向纪念馆赠送《黄克诚年谱》、黄克诚邮册;胡建忠代表广州新四军三师后代向纪念馆赠送书籍;田守尧亲属董涛代表江苏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向纪念馆赠送自己题写的字幅。董涛题写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赠送的留言

             町店战斗纪念

町店镇,芦苇河,敌洗澡,枪声起。

运动奔袭设伏击,倭虏惊慌未穿衣。

毙伤日寇千余众,枪炮弹药缴获多。

支援友军侯马战,鼓舞民众同抗敌,

徐黄二将指挥妙,战绩堪比平型关。

 

5月18日寻访团来到陵川县平城镇义汉村。义汉村原名秦寨村,因抗日区长任义汉在这里英勇牺牲,1945年12月由陵川县委、县政府报上级批准改为义汉村。陵川县党史办主任祁志平,平城镇书记吴春梅、镇长冯伟、副镇长赵永红,义汉村书记任和平、第一书记徐雪艳,山西千里平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黎苏参加了活动。赵永红主持活动并介绍了平城抗战历史,并特别讲述了“在太行山上”这首歌在这里产生并唱响了全中国的过程。随后在场所有人员齐声高唱“在太行山上”。

1938年八路军三四四旅来到陵川,发展太南(太行山南部)根据地。1940年2月6日,三四四旅与山西青抗及河北民军等部队组编成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左权,政委黄克诚。二纵成编后随即东进,南下与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0年10月第五纵队打进苏北,皖南事变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从此黄三师名号响遍苏北大地。到苏北走访,很多年长人只知道黄三师,还弄不清楚是新四军还是八路军。

 

陵川改编

打鬼子,斗顽军。敌后去,冀豫皖。

三四四旅健儿强,抗敌鏖战南太行。

平城领导十一县,太南豫北小延安。

秦寨(义汉)合编第二纵,兵锋直指淮水边。

东进汇合苏鲁豫,新四军三师威名扬。

 

寻访团历时9天,走访了近30个红色景点,胜利完成了这次寻根之旅,特别是在永宁山、永坪镇、直罗镇、町店镇、义汉村等父辈老部队经历过、战斗过的地方令人感触更深。我们将总结、收集整理团员们的感想体会,传播正能量。在践行习近平主席“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实践中谱写新篇章。

 

     王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