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画笔为我绘征程 ——访原八一厂特技美术师龚枚

  • 时间:   2019-10-23      
  • 作者:   刘苏阳 郑鲁南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2师分会     
  • 浏览人数:  805


1.jpg

                       相敬如宾的龚枚和李枚夫妇

    每当一部电影放映结束,总会在片尾打出长长的演职人员名单,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并记住特技美工的姓名。作为一部电影作品,特技美术虽然不显眼,却是不可或缺,就像一部机器上关键部位的一颗螺丝钉,没了它,影片就不完整。龚枚是八一厂资格最老的特技美术师之一,从建厂到1986年离休,他一直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地工作了三十多个年头。龚枚曾在八一厂拍摄的第一部军教片《河川进攻》中担任特技美术设计。1957年后任专职特技美工师,几十年来先后完成了30余部故事片和军教纪录片的特技设计任务,其中故事片有《柳堡的故事》(1957)、《东进序曲》(1962)、《激战无名川》(1973)、《今夜星光灿烂》(1981)等。其中《巍巍昆仑》曾获八一厂“小百花”优秀特技设计奖。

    问起龚枚如何走上美术创作道路,他说小时候上过几天私塾,自幼喜欢画画,没有老师教,只是照着《芥子园画谱》临摹启蒙。抗战爆发后,龚枚的学徒生活过不下去,到抗日民主政府做文书并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冬,新四军为加强根据地建设,开办淮南艺术专科学校、抗大八分校等培训班性质学校,因陋就简为部队和地方上培养急需的政工干部和文艺人才。艺专和抗大八分校文化大队还分别设有美术系,对学员进行美术基本功教学训练。龚枚因为有一些美术基础,就报名参加了艺专第一期培训,上素描课没有石膏像,他们就去画庙里的菩萨或干脆找来老乡的坛坛罐罐作练习,接受了比较正规的美术课教育。

     1941年8月下旬,淮南艺专第一期学员毕业归建到刚成立的淮南大众剧团,剧团有一个漫画流动队,龚枚便在其中。漫画流动队经常根据斗争需要,刷标语、画墙头画,还把抗日标语写在白布上面,巡回展出,向不识字的老百姓进行讲解,宣传抗日。在敌后农村十分简陋的条件下,漫画流动队自己动手为剧团演出打造舞台环境和人物造型。比如,他们就地取材制作道具,给演员化妆,在白布上绘制背景。为了适应斗争需要,他们几乎人人成了多面手,不但会画会做还会唱会演会伴奏。《淮南抗日根据地文艺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原来专攻美术的龚枚,剧团舞美设计自然少不了他,同时还掌握了三弦和二胡的演奏技巧,在话剧、 歌剧、戏曲之类的演出中他也能充当重要角色。”

    1942年毛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根据地的文艺工作按照座谈会精神,努力实践为工农兵服务的正确方向。原来大城市来的一些文艺工作者喜欢排练大型剧目,由于根据地条件太差,大型话剧换布景要很长时间,场地没有照明和扩音设备,后面的观众看不到听不清,演出效果不够理想。剧团深入村庄采集当地的民歌小调和民间表演形式,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把宣传抗日,团结民众,鼓舞杀敌的歌词和内容加进去。龚枚他们把民间常见的“旱船”改造成漂亮的“花船”,演员演得带劲,观众看着过瘾,连连叫好。这些节目对演出条件要求不高,锣鼓一敲,群众围拢起来就能演而且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简单易学,演出结束马上就能转移,因此很受群众欢迎。

    解放战争时期,新四军转战山东,大众剧团编入华东野战军文工团。龚枚早已是剧团的美术股长。在行军打仗过程中,文工团除了文艺演出还要承担抢救和护理伤员以及连队政治工作。有些文工团员就此转到部队,改做政工工作。龚枚他们在了解了幻灯这种放映手段后,自己动手,钉木盒作灯箱,到照相馆借凸镜,找来玻璃片和旧的底片画幻灯片。内容都是宣传解放军打胜仗,消灭敌军的战绩,以及表扬战斗英雄等。脚本自己编写,幻灯片自己创作,主要用墨笔,有时还要使用医用红汞当颜料。为了逼真,他们还把战斗英雄本人找来画肖像。经过一番努力,龚枚他们已经能够演出长达两个小时的幻灯,战士和群众都亲切地称之为“小电影”。在当时严酷的战争环境里,部队能够时常看到宣传自己,鼓舞斗志士气而且形式新颖的幻灯,反映非常热烈,受到一致好评。

新中国解放后,龚枚得到去中央美术学院专修班进修的宝贵机会,聆听过国画大师徐悲鸿等人的讲课。这次正规的学习培训,对龚枚在绘画艺术上提高十分重要。但是,由于 “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仅仅几个月过后,龚枚就被抽调到基层搞运动。1952年,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一电影制片厂,龚枚作为第一批人员,来到八一厂,担任美工车间主任,后来开始负责特技美术,直到离休。龚枚的夫人李枚也是江苏高邮金湖人,是同乡,又是淮南艺专同学(不同期)和大众剧团的战友。1948年龚枚和李枚在山东战场喜结良缘,他们互敬互爱、风雨与共、相濡以沫,共同生育了一对双胞胎男孩一对双胞胎女孩,在八一厂一时传为佳话。

    龚枚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革命文艺战士,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工作,从来不讲条件。他说,抗战期间,新四军淮南根据地基本能吃饱饭,还能穿上上海南京搞来的“洋布”军服,比起其他部队好得多。部队几次评军衔,龚枚都没赶上,是文职干部,他对此看得很淡,不去攀比。他说,现在离休后的生活待遇非常好,比地方上高很多,自己很知足。战争年代在山东,差点被国民党的飞机炸死,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自己是非常幸运的。离休后,龚枚参加老年大学,继续美术创作,成果颇丰。直到近年患眼疾,视力严重减退,才放下心爱的画笔。

    龚枚因为绘画参加了新四军,他的一生与革命美术事业结下不解之缘。他淡薄名利,默默无闻,就像一部电影作品里的特技美工不太显眼又不可或缺。回顾这位我军优秀美术工作者七十五年征程,处处闪耀着不那么眩目却依然灿烂的光芒。


                       2师分会刘苏阳  郑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