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中原突围中的皮旅

  • 时间:   2018-05-23      
  • 作者:   许沪平      
  • 来源:   北京新四军五师分会      
  • 浏览人数:  17316

中原突围距今已有七十年了。中原突围打响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一枪,是中华民族史册上应当留下记载的重要事件。她是中国走向光明还是走向黑暗,是走民族复兴之路还是依附于各国列强之后的中华民族历史性选择的起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今天,作为中原突围参与者的后代纪念中原突围胜利七十周年,我们就是要继承父辈未竟的事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时期,发扬中原突围精神,不惧任何艰难险阻,开创我们事业新的篇章。

一、皮旅接到的任务是什么

皮旅是中原军区第一纵第一旅的别称,因其旅长皮定均而得名。

有的资料说中原突围皮旅的任务是先由皮定均同志率领一纵一旅向东佯动,掩护大部队向西突围,尔后转入华东解放区。也有的人说皮旅不厚道没有完成任务,不顾大局提前撤离。其实这些都是谬误。

1946624日下午3点,译电员跑到操场,气喘吁吁地递给皮定均一张译电文稿,内容是:特级电报限:皮定均、徐子荣6点前赶往泼陂河纵队司令部。皮徐纵马一气跑了50余里,提前赶到纵队司令部。司令员王树声从口袋里摸出一份电报递给他们,电报大意是: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殷切的和平愿望,决心挑起内战,下令于626日向我中原部队发动总攻。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歼阴谋,中原局根据中央指示,决定主力突围到陕甘宁边区,留下一支精干坚强的部队作掩护,以保障主力突围右侧安全。王树声说:你们一旅在豫西单独活动一年多,有独立作战经验,由你们来执行这一掩护任务是比较恰当的。经纵队党委讨论决定并经军区党委批准,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来完成。”“主力今晚开始行动,你们赶快回去布置,要用一切办法拖住敌人,使敌人在3天内找不到我们的主要行动方向。等主力越过平汉铁路,就是突出重围的初步胜利,你们的掩护任务就算完成了。以后你们按当时的情况选择突围方向……”。谈到掩护任务完成后的突围方向,王树声语气凝重,潜台词就是:丢卒保车。王树声对皮定均说:旅的几位领导干部,每人准备一套便装,关键时刻可以换装,并给了一些钱款。

皮定均在日记中写道:“628日,敌人连续不断地围攻我们。当日行动路程是很坏的,道路崎岖,羊肠小道,只有步兵可以勉强通过,当日只走50余里,本部直属队在田铺集宿营,房屋都很困难,有的没有饭吃,有的没有房子住,有的没有睡觉,部队特别疲劳。”“629日,中原军区规定我们在29日才能突围。为了完成党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一定要坚持到29日。这天我们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决定由南福田河,黄土岗之间,开始突围。本日行程五十里左右,宿营王家冲,我们就在河边大树下,有我,有老方等,不大自在地度过了一夜。本日在张家店附近战斗数小时,敌人伤亡十余名,伪乡公所被我全部解决,缴获了一批弹药,得到了一些补充,俘敌二十余名。

在这段记叙中,可以看出:皮旅接到的任务是掩护主力行动;从626日起,坚持三天,掩护任务就算完成;任务完成后按当时的情况自行选择突围方向。直到629日之前,皮旅一直在敌人包围圈里作战。结果是皮旅完成了阻击掩护任务才考虑突围的问题。可见,皮旅到苏北解放区并不是事先预定的行动方案。

二、皮旅突围的小数据

1.皮旅东路突围从626日打响阻击第一枪开始,到720日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盱眙根据地计24昼夜。在此期间经历大小战斗23次,路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四省。皮旅铁流千里行走了800多公里,是短时间内走的最远的行军,强度和艰难程度甚至超过了长征。

2.皮旅突围中的损失情况。根据记载,皮旅突围前有七千多人。在突围路上人员损失有以下几个方面:牺牲、负伤留下就地养伤;还有在磨子潭,三团一营三连被敌割断在大别山掉队后编入张体学鄂东独二旅五团部队等。皮旅到苏北后有五千多人,并保持建制完整。

3.皮旅随军行动的还有3位女同志。根据资料,跟随皮旅行军打仗有23位女同志。一路行军打仗中,还生下好几个孩子。如三团参谋长青雄虎女儿突突就生在青风岭战斗中。

 

三、东路突围的主要战斗经过

1.徐子荣政委最先提出部队收缩隐蔽后向东突围方案

在旅党委会上,皮定均分析了突围各方向的利弊,如果尾随主力西进,则不但不能分散敌人,相反势必把敌人全部都吸引过去,这对主力的行动是极端不利的,而且我们自己也有被敌人前后夹击的危险。南面不远就是长江天堑,临近武汉,在当时的条件下,以我们一个旅的力量突破敌人江防封锁,渡江南下,这是不可能成功的。向西北突围,我们可以重回豫西根据地,或者北渡黄河回华北老解放区,但是这个方向和主力突围方向基本上是相同的,很容易暴露我军总意图。向东北方向,黄淮平原河港纵横,正值梅雨季节,要渡河是个严重的问题。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决定穿过大别山向东突围。

整个下午和晚上一直没置一词的政委徐子荣说话了:来个回马枪,完成3天掩护任务后,我们全线出击,然后一收,在那儿藏起来,待敌人出击,他追过去,我们再往东插。皮定均立即想到了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方刘家冲。副旅长方升普指着地图补充说:由于主力突围的行动,敌人可能最不注意这个方向,我们一下子跳到他的后方,跟敌人捉迷藏,然后转身向东去。

2.皮旅顽强阻击敌人

皮旅受领的任务是从26日到29日阻击敌人3天。实际上我军主力部队24日夜里就突围走了,25日傍晚已冲破平汉铁路包围圈。但国民党军没有反应过来,以为是一小股部队,他们还以为我军主力仍在东面,所以按兵不动。从24日夜里大部队突围算起,到25日这一天,国民党大部队没有行动,给皮旅赢得了宝贵的一天时间。26日,皮旅顽强阻击了一天。626日,国民党武汉行营举行记者招待会,他们得意忘形地宣称:未来24小时内将发生惊人的奇迹26日上午,敌人被头天我军西面行动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不知道我军的主要意图是什么,西进的是多数还是少数,是主要的突围方向,还是佯攻方向。所以东线的敌人尚不敢轻举妄动,敌人的攻击是试探性的。到了下午,敌人对我军西进大概有所察觉,攻势骤然猛烈起来。皮旅是经过抗日战争磨炼,在战斗中成长的部队,因而在战斗中显得格外灵活机动,战士们利用工事、起伏地、山沟、稻田,河流等有利地形,步步阻敌。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

3.大雨帮了皮旅的忙,全旅隐蔽在刘家冲小山沟里

皮旅按照预案行动。皮定均写道:在这两天中,雨没有一刻停歇过,稻田一片沼泽,道路、田埂泥泞不堪。在这样的气候下作战,对于装备庞杂,纪律松驰的国民党军队,无疑是水牛掉进井里,有劲没法使。敌人时常被阻在稻田和烂泥地里,活像一群泥猪26日近午,突然出现转机,原来忽紧忽慢的阵雨骤然之间变成多日不见的急风暴雨,雷鸣电闪,一片混沌,几米之外不见人影。皮旅防守的20多里阵地上,全旅战士仅用半个小时,就全部收缩下来。26日傍晚,皮旅冒着急风暴雨,先向西,再向南转东,走了一夜,绕了一大圈,来到一个刘家冲小山沟里隐藏起来。同时,留一团三营阻击敌人。三营只留七连战斗,七连在主阵地上放一个排,一般阵地上只留一个班。剩下八连、九连作为预备队。就这样打了一个下午,半个夜晚,10小时阻击任务完成了。

傍晚,全部人员冒雨行军,夜晚宿在白雀园西南十五里地的刘家冲、刘家山、刘庄一带。27日夜,撤回了前线诱敌部队。28日清晨,皮旅从刘家冲出发,在敌人行军纵队的间隙,以神速的急行军,一下子楔入敌人后方,跳到了小界岭南面。

4.皮旅在敌包围圈中机动穿插,避强击弱

皮旅趁敌主力西移,决定跳出敌军合围,向东挺进。全旅于28日清晨从刘家冲出发,出其不意向南疾进,避开了敌新十三旅三十九团在沙窝至余集一线的堵击,于九龙山歼敌一个连,急行军50余里,跳到敌新十三旅的背后,当夜在扶经东南之田铺宿营。29日拂晓,敌整编七十二师得知共军第一旅4000余人由白雀园进抵易家田铺宿营,急令新十三旅三十九团一部沿宋家畈、周家河向西南追击;三十七团一部,由甘家塘、中途店向东南攻击,协同由福田河、大河铺南侧地区向西北进攻的三十四旅一零一团,合击我军于易家田铺地区。然而,我旅乘敌后方空虚,于29日凌晨,突然九十度大转弯,经张店直插正东黄土岗,福田河之间的潢(川)麻(城)公路,神速地突破了敌第一道封锁线,使敌人的合击计划落空。

皮旅虚张声势迷惑东线敌人,为主力部队西进突围赢得宝贵的一天。626日,皮旅节节抗击,一团三营部队仍在主阵地诱敌阻敌,抵御敌人一天进攻。旅主力利用大雨乘夜暗行军一夜,隐藏在刘家冲小山沟里。27日夜,一团三营部队撤回刘家冲。28日清晨,皮旅从刘家冲向南疾进,跳到新十三旅背后夜宿田铺集,到29日按中原军区规定已掩护主力三天后,才由南向东转九十度大弯,向东跃过潢麻公路,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挺进大别山。

5.突围路上第一仗,强越松子关

皮旅越过敌人第一道封锁线潢麻公路,顺着大别山脊背飞兵东进。部队在忽晴忽雨的大别山高山峻岭中行军。71日来到河南商城县瓦西坪的小山村,刚要埋锅做饭休息,前方就响起了枪声。原来,商城保安团伙同金寨县保安团和国民党七十二军一个团占据了松子关前面的两个山头,恰似松子关的两颗门牙,紧锁住前进的道路。

旅首长决定要一团主攻前面右山头,像撕布一样把它撕开,动作要快要猛!指挥员下达了战斗命令。战士们冲进密林,飞上山岗,一霎间,枪炮声,喊杀声如巨雷滚动在山谷里。从组织战斗到攻上山顶不到两个小时,敌人就彻底垮下去了。全旅沿着这条撕开的血路强越过1900米高的松子关。

6.突围路上最险一仗,智取青风岭

皮旅在大别山腹地吴家店休息4天后,于78日继续踏上征程,沿漫流河向东挺进。10日中午,部队来到青风岭。青风岭是大别山的必经关口,是从湖北入安徽的最后一个茶店站,地形万分险要。它北麓紧靠淠河支流,河两岸都是陡直的峭壁,南面是天柱山,远远望去真像天柱直插云霄,青风岭就是它伸出来的一根横梁。青风岭仿佛一道巨墙挡在部队面前,山上林木茂盛,坡度很陡,中间唯一的石板道已被敌人轻重机枪封锁得水泄不通。要是冲不过这一关,后面追兵再堵住退路,皮旅就会陷入绝境。

旅首长决定二团前卫担任主攻,争取每一分钟,抢占青风岭。二团上山的地方是一片几丈高的峭壁,山上林木密如梳篦,根本无法插足。战士们用绑带、扁担和牲口身上的绳子攀上峭壁,然后用砍柴刀劈林开路。他们全身被树枝,荆棘,尖石割得皮破血流,登上了青风岭右翼主峰,出其不意地向敌人侧背发起了冲锋。几个机枪手平端机枪,迈着大步边走边扫射。另一路战士们同时甩出一排手榴弹。在硝烟滚滚,动地杀声中,与敌人展开肉搏战,一团也从正面顺石板道直冲山顶。

战斗结束后经审问俘虏才得知,他们是国民党安徽挺进纵队。两天前伪安徽省政府才命令他们从霍山出发抢占关口,截击皮旅。他们以为皮旅还离得很远,满可以不慌不忙到青风岭守候。哪知道皮旅来得这样快,敌主力离青风岭还有一天路程,就被皮旅迎头一棍打个稀烂。

7.突围路上最激烈的最后一仗

720日拂晓,皮旅冲过津浦铁路,在嘉山,明光车站以东和截击我军的桂系军一三八师作战。这一仗规模最大,也最激烈。国民党用装甲火车掩护,不断增援。我后卫部队一团过铁路时,正值敌装甲车从三界车站开来,我旅布置在铁路两侧担任掩护的二、三团部队以各种火器向敌装甲火车开火。旅工兵排长杨立德,把仅有的几块炸药全部埋在铁轨上,待装甲车进至爆破点后引爆炸药,吓得敌装甲车喘着粗气往后退,但由于炸药太少,铁轨没有炸断,敌装甲车又朝部队开来。与此同时,从明光、管店和滁县出动的敌人,分5路从两翼运动,构成了钳形攻势。我三团截住滁县的敌人,二团截住了明光、管店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已经过路的一团战士们,又回过身来配合部队,从两边向装甲车发起冲击。大家都明白,这是突围的最后一仗。

三团的战士冒着敌装甲火车上炽烈的机枪火力,挺身站在紧贴铁路东侧的崖顶上,把一批批集束手榴弹,投到敌人的装甲火车上,我掩护部队再次以猛烈的火力向敌装甲车射击。敌装甲火车上下左右一片火海,敌人见势不妙,一声哀嚎,夹起尾巴向明光东边逃去。

全旅胜利通过津浦铁路,到达苏皖解放区盱眙根据地。

在尔后解放战争的战场上,皮旅在全国五大战区打过华东、华北、西北、西南四个战区,进入过华东华北野战军、编入过三野、一野、二野的战斗序列,成为我军能征善战的一等主力。

四、对皮旅胜利突围的解读

1.皮旅能胜利突围是党中央和中原局的正确部署和领导的结果

中原突围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为了粉碎国民党围困我军中原部队的阴谋,党中央早在194651日就作出似应以一部向东、一部留在原地分散坚持游击,主力向西到鄂西、陕南豫西地区的战略部署。皮旅就担负了向东的任务。皮旅在行动方向不明、与纵队和军区联系中断的情况下,接到来自延安关机。快走、快走、快走的指示,说明中央一直在关注这支部队的生存。同时,还指示苏北的党组织和新四军部队派人寻找。听说淮南支队的负责人因寻找不力,被中央处分了。

 

2、皮旅能胜利突围与兄弟部队的配合和党组织帮助支持分不开

表面上看,皮旅是孤军向东突围,如果没有主力部队向西挺进,把大批敌军引向西边,没有鄂东独二旅原地坚持斗争,牵住敌整编七十二师牛鼻子,皮旅想要胜利突围是相当困难的。在突围中,淮南地下党的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给皮旅送情报,当向导,热情为部队带路,冒着生命危险收养部队伤员,为部队提供了大量粮食,草鞋等物资,帮助部队克服了行军作战中许多料想不到的困难。

3、皮旅能胜利突围依靠的是部队的英勇顽强和灵活机动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是避强击弱,避实就虚,正确地选择了突围方向。皮旅在掩护主力西进后,突围方向选择在东面,就是分析各方面情况所做出的正确决定。皮旅从刘家冲出发,乘敌分路寻找我主力,后方空虚之机,从福田河南侧突破潢麻公路,从而顺利通过了敌人第一道封锁线;其次是声东击西,迷惑敌人,正确选择了突围路线。皮旅在突围前,白天故意向东佯动,造成主力向东突围假象,掩护主力西进。从实施突围起,先向西,再向南,再向东挺进,起到了迷惑与调动敌人的作用。再次是坚决勇敢地,实施高度的运动战。皮旅在向东突围过程中,按照党中央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边走边打,走打结合,保证了突围的胜利。面对数倍于我之敌的围追堵截,如果没有冲破一道道险关,就有被敌人歼灭的危险。同样,如果没有神速机动的走,抢在敌人前面,也不可能夺取突围战役的胜利。最后,就是坚强有力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旅党委一班人坚强团结,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从受领任务到突围过程中的每一个紧要关头,旅党委都及时召开党委会,沉着冷静地分析情况,准确地判断敌情,审时度势,制定符合实际的行动方案,把旅党委的决心变为全旅指战员的统一行动,激发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情绪,坚定突围的必胜信念。在突围中,各级政治干部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和部队的思想,及时提出简短有力的口号,统一全旅指战员的思想和行动,使部队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士气。共产党和各级指挥员在战斗中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模范地带领群众战胜一切困难,完成各项任务。

4、毛主席和党中央对皮旅突围充分肯定,厚爱有加

皮旅突围到解放区之后,受到张鼎丞、邓子恢、縢代远、张爱萍等军区领导的热烈欢迎和亲切接见。毛主席异常高兴地赞叹:真不简单。一个旅,还是一个旅。延安《解放日报》连续报道皮旅突围的消息,并发表《谨向皮定均将军所部致敬》的短评。1955年授衔时,毛主席批示皮有功,少晋中。解放后,周总理向皮定均说过:你带的那个旅打仗真行,虽然只是一个旅,中央可是当一个方面军使用的1988年授上将军衔时,十位上将中有两位出自于皮旅。

1969年党的九大会议期间,毛主席同皮定均谈话时说,他赞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句口号,特别强调说:干革命就要有你们皮旅那种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如果怕苦怕死,革命是搞不出什么名堂来的。干革命就要有像你们中原突围那样冲锋陷阵的拼命精神。

皮旅精神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冲锋陷阵的革命和拼命精神。不怕苦有时比不怕死更难做到。在突围路上,人的生理已经达到了极限。24昼夜,有时一天只有一顿饭。有时部队只能从老乡那里买些生瓜果玉米填肚子。除了打仗,就是强行军,特别是皖中平原55夜强行军,部队是边走路边睡觉休息的。在挑战人的生理极限的行军打仗中,许多干部战士宁可拼命牺牲也不想多走一步了。在这种情形下,不怕苦比不怕死更难。

皮定均对突围到苏皖解放区的皮旅战士有一段描述:我站在路旁,望着一行行队伍鱼贯而进,望着同志们的形象,心头涌起说不出的疼爱。他们的军帽大多破烂,露出蓬草似的长发,有的搞片大树叶戴在头上,遮遮强烈的阳光;他们的身上不只是衣衫褴褛简直是衣不蔽体,有的没有袖子,有的缺了下摆,长裤变成短裤;他们从衣服上撕下来的布片,都一层又一层裹在脚上,一双脚就像两个巨大的布锤子,上面凝满了血渍和污泥;他们眼窝深陷,眼珠布满了血丝,面孔又黑又瘦。但是,就是这样的人创造了惊人的奇迹!他们是真正经过千锤百炼的钢铁战士。

 

                                                                       五师分会 许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