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对一师分会初期阶段的回忆

  • 时间:   2018-05-23      
  • 作者:   叶春荣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      
  • 浏览人数:  2677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成立的头四年左右,遵照分会领导的指示,我参加了分会的筹备和分会成立后领导机构工作班子的工作。我把这段时间所了解的情况和一些感受,写了这份回忆,以纪念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成立20周年。

1997 年初,原军委工程兵副司令马苏政同志,遵照粟裕老首长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要很好地宣传新四军的倡议,考虑成立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并向平时联系比较多的老战友鲁冰、徐超、叶藻、恽前程等同志提出建议。几位老同志都非常赞同,并积极分头与在京的原新四军老同志联系,大家都非常赞同,热情支持。

199755日,在全国总工会老干部活动室召开了筹备会,有25位老同志参加。经过充分讨论协商,一致赞同成立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下设军部、一师、二师、三师、四师、五师、六师、七师、浙东纵队、东江纵队10个分会。并确定成立筹备委员会,负责指导各师分会落实各项准备工作。

多位原新四军一师的老首长、老领导对一师分会的成立都很关心。彭德清、杜屏和楚青等同志,対一师分会多位同志说,成立新四军研究会很有意义。无论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新四军都作出很大贡献。过去对新四军宣传不够,今后应多宣传。希望老同志们把研究会的活动很好地开展起来,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搞得很好。

原新四军的老同志,对成立一师分会非常高兴,热情支持。经过多次协商,确定了分会领导机构。名誉会长彭德清(原交通部部长)、杜屏(原总参装备部部长),会长马苏政(原军委工程兵副司令员),副会长徐超(原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姜习(原国内贸易部副部长),顾问黄玉章(原国防大学副校长)、叶藻(原军委装甲兵参谋长)、恽前程(原福州军区空军参谋长)、郭建(女,原交通部副部长)、陶涛(女,原化工部副部长)、茅林(原冶金部副部长)、周密(原农业部政治部主任)、林平(原外交部大使),秘书长章立人(女,原中国建设银行人教局局长),副秘书长叶春荣(原总参工程兵部纪委副军职专职委员)。

1998年增补张仲彬、崔平两位同志任副秘书长。张仲彬同志负责学术研究。崔平同志负责对内对外宣传、报道、展览等方面的工作。

老同志们积极申请报名入会。经过几个月的联系,收集到申请参加一师分会的老同志共406人,还有解放战争时期入伍、参加过新四军史料丛书、图片、书编写工作的同志1人,老同志子女5人,共计412人。其中男同志270人,女同志142人。原在部队的168人,地方工作的244人。年令最大的86岁,最小的64岁。特别应该提到的,在入会的同志中,有不少政治、军事、教育、科研、医学、新闻、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共编17个小组,每组聘选联络员2人。

1997108日,在玉泉路国防大学礼堂举办了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成立大会。叶飞、张劲夫、任质斌、钱正英、王光美、林佳楣、陈兰、周克玉、朱训等领导同志到会。与会的新四军老战士有2000多人。一师分会的有302人。老同志们情绪非常热烈,气氛感人。

大会结束后,一师分会利用这个机会,要一师分会全体同志留下继续开会。马苏政会长讲话,宣布一师分会正式成立,并介绍了分会筹备工作的情况,宣布了分会领导成员,要求全体会员积极参加今后的各种活动,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大力支持分会的工作。一师分会成立大会结束后,全体同志合影留念。

一师分会成立后,遵照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的指示和部署,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一、最重要的中心工作是学术研究。分会成立不久,就建立了学术研究小组。分会顾问黄玉章同志分管这项工作。推选了张仲彬、洪炉两位同志,既为上级学术委员会的成员,又具体负责一师分会的学术研究工作。规划研究课题,把老同志充分发动起来,建立骨干队伍,收集整理历史资料,撰写革命回忆录。

经过大家三年多的积极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于2000年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铁军第一师》,登载了粟裕等32位原新四军第一师的老首长老前辈的回忆文章、新四军一师历史沿革、战斗序列表、一师主要领导人简历。再一本《战斗在大江南北》,登载了46位老同志撰写的回忆录。一师分会老同志撰写的文章,有的经过研究小组修改,推荐到《铁流》《大江南北》杂志,被登载《铁流》第一集的有6篇。

在这其间,为了促进学术研究工作,还将粟裕同志的遗作《抒怀》和刘华清、张震同志的《追忆粟裕同志》,《百年潮》发表的《粟裕大将蒙冤与平反》汇编成册,发给每位同志。后来又购买了《粟裕研究文萃》第一集、《淮海战役的运筹谋划》两本书发给每位同志。

特别应该提到的,原新四军一师的老领导管文蔚同志的夫人朱竹雯同志(管新凯同志的母亲)及子女,将管文蔚老首长的《回忆录》、《回忆录续编》、《纪念文集》各400册,从南京运到北京,赠送给一师分会。朱竹雯同志在给管新凯同志的信中深情地表示,送给您们的书,如果对一师分会老战友们研究新四军一师、苏中军区及抗日根据地的历史有所帮助的话,我就非常高兴了。分会给朱竹雯同志回了信,向她和子女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开展学术研究中,许多老同志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撰写回忆文章。分会领导在19997月召开了一次表彰会,凡写过文章的同志均到会。分会购买了一部分《新四军发展史》新书,凡撰写了回忆文章的,不论已经发表或尚未发表的,赠送每人一本。在《铁流》第一集发表文章的,每人赠送《铁流》4本。以致鼓励和表彰。希望老同志们积极拿起笔来,把学术研究和撰写回忆文章的工作,进一步开展下去,取得更好的成绩。

许多老同志读了这些书,都感到十分亲切感人。有的老同志说,这些回忆文章,是新四军一师光辉历史的真实记录。当年陈军长、粟师长带领我们战胜千难万险,打日本鬼子,打蒋介石,冲锋陷阵,去夺取胜利,为的是救中国、救百姓。今天我们虽是老骥伏枥,但仍要志在千里,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宗旨,一定要带头弘扬革命传统,坚决反对腐败,教育后代,为党为国家建设作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组织老同志子女参加研究会活动,使他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父辈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同时要他们积极参加研究会的具体工作,使研究会工作后继有人。一师分会老同志们和下一代年轻人都表示欢迎和支持。

199926日,在太平路46号原工程兵机关会议室,召开了一师分会下一代联谊会成立大会。分会领导马苏政会长、徐超副会长、恽前程和叶藻顾问、章立人秘书长和42名下一代年轻同志到会。因多数年轻同志是第一次见面,彼此之间不了解。分会领导推荐管新凯(管文蔚同志的儿子)任下一代联谊会会长,刘晓星(刘炎同志的女儿)任副会长,李炎星任秘书长。大家热烈鼓掌一致通过。

分会顾问恽前程同志分管这项工作。他代表分会领导讲话,希望下一代年轻同志要认真学习,了解新四军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积极参加研究会和下一代联谊会的各项活动,以先辈为榜样,继承和发扬新四军的光荣传统,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他说,你们的父辈,许多是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人,是我们革命的引路人,你们的父辈为党为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你们有责任把父辈在枪林弹雨中的光辉业绩写成文章或者出书。

管新凯、刘晓星、李炎星等同志怀着激动的心情讲了话:我们回忆自己出身在烽火连天的战争环境里,父母无法抚养我们,只好寄养在农村群众家里,有的是放在箩筐里跟着队伍行动。新四军的血脉在我们身上流动,是人民群众把我们养大,参加今天的会,可以说热血沸腾。我们是新四军的后代,我们不会忘记过去,我们要向先辈学习。我们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我们一定以先辈为榜样,继承发扬新四军的光荣传统,尽自己的力量,把工作做好,为党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联谊会建立后,积极开展各方面的有益活动。召开了学术研讨会,举办了电脑和网络专题讲座。特别是20009月,下一代联谊会组织部分会员和部分老同志40多人,赴江苏革命老区回访。由管新凯同志率领,先后参观访问了南京梅园新村、茅山、黄桥、盐城等新四军纪念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和故居、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等。在参观访问期间,受到当地领导同志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使大家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教育。全体同志对这次组团活动非常满意,感到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为加强一师分会的领导和工作机构,逐步接班,经商量研究,推选管新凯同志任一师分会副会长(仍兼任下一代联谊会会长),刘晓星同志任一师分会副秘书长(仍兼任下一代联谊会副会长),黄寒冰、陈军两位同志,参加分会工作班子的工作。

1999年,下一代会员增加到110人。

三、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种活动。几年来,一师分会全体同志积极参加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统一组织的各种重大集体活动和纪念活动,如建国50周年、澳门回归、新四军军歌首唱60 周年、皖南事变6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新四军林植树活动等,大家都踊跃参加。    

一师分会召开了3次大会,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

1998116日上午,一师分会在太平路 46号原工程兵大院,举办春节联欢会。到会的有200多人。会场大门口挂着热烈欢迎新四军老战士的醒目横标,主席台上方挂着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春节联欢会的会标。联欢会在老战士们高唱《新四军军歌》声中开始。马苏政会长讲话:向一师分会的全体老同志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在一师工作过的老首长、老领导、老战友致以亲切的慰问。要求分会全体同志要发挥余热,积极工作,为宣传新四军、宣传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为促进国家建设作贡献。工程兵长城艺术团为联欢会慰问演出。在联欢会上,朗读并展示了马苏政会长为纪念粟裕师长九十诞辰,用左手挥毫书写的粟裕师长诗词《抒怀》,朗读了汪洋、邱祖余同志为联欢会送来的两首诗。老战友平时难得相见,今天有机会相聚一堂,亲切拥抱,紧握双手,关心问候,促膝谈心,欢声笑语,热泪盈眶,倍感亲切,场面十分感人。

199910月,召开一师分会成立两周年纪念大会300多人到会。徐超副会长讲了话,对两年来的工作作了小结,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会后看了一场新电影。

20009月,隆重纪念黄桥决战胜利60周年,参加大会的有200多人。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张銍秀会长到会并讲了话,副会长万海峰、鲁冰,六师分会副会长孙德芳等同志也参加了大会。当年参加黄桥决战的主力团,现北京卫戌区警卫三师十三团政委苗连成同志到会,并向一师分会当年参加黄桥决战的28位老战士赠送了纪念品。国防大学老干部合唱团到会表演了精彩节目。

充分发挥各小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广泛地开展各种活动。1998225日,第11小组联络员汪子珍同志在自己家里会客室召集全组同志开会,讨论今后怎样开展好活动。大家热情很高,有的同志说,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的成立,使我们新四军老战士有了自己的组织,深感庆幸,愿为研究会出智出力,把研究会办好。经大家商量,根据每位同志的实际情况和特长,进行了分工。有七位同志报名撰写根据地斗争的稿件,有四位同志组成了书画组,有四位同志组成了写作组。因小组人数较多,全组有34人,住地分散,确定划分四个联络点,每个点推选联系人一名,加强会员之间的友谊和联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组完成回忆文章5篇,画5幅。大家感到很高兴。经过研究,全组决定下半年召开一次全组会,庆祝建国50周年和澳门回归的活动。为此又充实了写作、书画两个专业组,还成立了一个歌咏组,负责纪念活动时的文艺节目。

830日,庆祝会在汪子珍家里召开。把餐厅作为展览室,纪念文章和诗词共11篇,书法12幅,国画12幅。使人感到充满着喜庆祥和气氛,感到美的享受和节日的教益。墙壁上挂着国旗,使人感到会场的庄严。上午9时,庆祝会隆重开始,全体起立,唱国歌,向新四军已故战友默哀。一师分会顾问茅林、秘书长章立人到会并讲话。小组有四位同志发言。最后唱《新四军军歌》后闭幕。

2001422日,第11小组27名老同志在汪子珍同志家集会,纪念建党80周年。主席台中央挂着鲜红的党旗 ,两侧张贴着大会议程和同志们自己创作的诗词书画作品。纪念会在《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的歌声中开始。同志们为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默哀致敬。茅林、汪子珍等同志发言说,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经过艰难困苦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共产党把我们从水深火热中救出来的,把我们培养成一个革命战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共产党是我们的大救星,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党的恩情。

17组有90多位老同志,都是原苏中公学的校友。校长是粟裕师长兼任的。一师分会成立时,他们集体申请入会,既参加一师分会的各项活动,仍继续保持原来的各项活动。1999717日,他们举办了庆祝苏中公学建校55周年。既邀请了分会马苏政会长、章立人秘书长和下一代代表管新凯、梅丹波等同志,还邀请了原苏中公学驻地大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翠萍、大丰市政协副主席王立功等老区来宾出席参加。马苏政会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王立功向大家介绍了大丰市的今昔变化和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次聚会气氛非常热烈,尽情畅谈。许多同志发言中说,我们当年从长江南北,从沪、宁、杭、锡等敌战区聚集到黄海之滨,党培养我们走上了革命之路。今天我们离休了,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老战士的正气没有变,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要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保持晚节,教育后代,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力所能及地为两个文明建设作一点微薄的贡献。

1999年末,17组的老女战士相约,召开了一次迎龙年座谈会,在钟青同志家里欢聚。从国内到国外,从政治到经济,畅所欲言,说了许多心里话,既喜又忧,感慨万千。他们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方针。她们还谈到自己,都说我们托党、国家、人民的福,给了我们很好的生活。身体也很好,我们要读书看报,了解国内外大事,认清形势,坚定信念,作一个弘扬革命正气的人。要教育培养好下一代,继承革命传统接好班,使自己的家庭成为一个优良的社会细胞。要坚持锻炼身体,合理安排生活,保持身心健康。虽然人已离休,但心要和党、国家、人民连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发挥余热,为国分忧,承担各种繁难责任,成为一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坚挺基石。

2001626日,河北省任丘市星火中学校长刘海泉、副校长刘胜林、教师刘天基和学生代表、任丘市电视台记者,一行六人,为纪念七一,从160公里外到北京,和新四军老战士张德惠同志一道,拜谒粟裕故居。楚青同志以抱病之身热情接待了他们说,您们都是生长在农村的人,粟裕同志并没有在这一带战斗过、生活过,可你们却对他有那么深的敬仰,我真没有想到。我以为,这不仅是对粟裕个人的尊敬,也是对老一代革命家的尊敬。学生代表陈二艳、边向平向楚青同志献花,向楚青奶奶问好,祝奶奶健康长寿,安享晚年。楚青同志非常高兴地与他们合影,引他们到书房粟裕遗像前,学生献上花篮。缎带上写着粟裕大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河北省任丘县星火集团、星火中学全体师生员工敬献。校长敬香,大家深深地三鞠躬。接着学生陈二艳宣读献词缅怀粟裕爷爷:我们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缅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粟裕将军,粟裕爷爷。在我们青少年的心中,您是一位胸襟坦荡、戎马一生、战功卓著、正直无私的英雄。粟裕爷爷虽百战百胜,功高盖世,却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在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仍然胸怀大局,为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操劳,对党对人民忠心赤胆。您的形象犹如挺立在云间的苍松,永远辉耀人间。粟裕爷爷,您虽然走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难于计算的巨大精神财富,您的宏愿像青山一样屹立在我们心中。

南京军区刘川、胡植松二位作家恰好在这一天来访,目睹了这个场面。他们说,如果这是出在华东地区某个地方,倒也不足为奇,出在华北的农村学校师生里,真使人感到意外。这说明粟裕司令员的功绩更得到新一代人的崇敬,继承粟裕将军的功业自有后来人。楚青同志看到洋溢虔诚的敬意,又懂文明礼貌,表现了新一代人文化素质的师生,十分兴奋,忘记了体弱疲倦,和大家亲切交谈,当场签名题字,赠送《粟裕传》给师生们。最后拉着学生的手一直送到门口,目送师生离去。

为充分发挥老同志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优势,贡献社会。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成立了宣讲团,到大、中、小学和企业、厂矿、农村进行政治思想宣传。一师分会第7组王遐芳同志参加了宣讲团,他工作得很好,被称为老有所为的典范,获得了好评。

1998年,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以纪念新四军成立60周年和周恩来、项英、刘少奇同志百年诞辰为中心内容,举办一次书画展。整个展厅参展的作品共273幅,一师分会入选参展的有35幅,取得较好的成绩。

从一师分会成立到2001年,新四军原一师的老领导叶飞、姬鹏飞、彭徳清及分会顾问周密、郭建5位同志不幸先后逝世,分会有35位老同志也不幸先后逝世,还有老首长、老前辈逝世纪念日,分会领导和各小组同志都到八宝山或故居沉痛哀悼,向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四、1997年底,一师分会领导同志和许多老同志提出,应和有关的革命老区和老部队进行联系,互相交流情况,互相学习。1999年初,我们给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下属的一师(苏中)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羔萍同志和第23军(在沪)分会秘书长顾桂龙同志写信,表达了我们向他们学习并建立联系的愿望。 羔萍、顾桂龙同志回信,他们向两个分会的领导同志作了汇报,对我们的建议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深情地说,我们彼此原来是一家人,现在虽然相距千里之遥,仍是一家人。希望今后经常联系,互相通气,互相交流。经协商,目前主要通过信函和简报资料进行联系,今后再视进展情况商量新的联系办法。时隔不久,他们寄来三封信和三期简讯。从这几封信和简讯看,他们有许多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后来我们又和南京、杭州及第20军新四军研究会取得了联系,并经常互寄简讯和历史资料。

2000年一师分会《铁军第一师》和《战斗在大江南北》两本书出版后,赠送给新四军一师的老部队20军、23军、24军、警卫3师、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江苏新四军研究会、浙江新四军研究会、六师研究会等有关单位的老同志。他们反映都很好。扩大了宣传效果。

17组凌霄云同志,一直牵挂着哺育他成长的老区。1997年他用自己的工资和为母亲百岁纪念出书储存的二万元,妻子积存的六千元,还动员孩子们拿出存折,到书市购书一万多册。同时他向北京的老战友和国家机关发出一千多封信,请求大家捐书。很多老同志给予大力支持,积极热情地买书捐书,送到凌霄云同志家中。共计收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图书六万多册。凌霄云和老伴不辞辛苦,白天黑夜分类整理,捆扎包装,四次自费把图书送到苏北的泰兴、东台、大丰、姜堰的四个乡镇,建立了四个图书馆。并为盐城、泰兴及上述四个市的图书馆各补充了二千本新书,为苏北老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很好的贡献。

199912月,江苏省泰州市委几位领导同志来京说,2000年是黄桥决战胜利60周年,市委、市政府准备举行纪念活动,修缮黄桥纪念馆,但经费不足,请求新四军一师的老同志帮助解决部分经费。

马苏政会长是参加黄桥决战的老战士,他对黄桥决战的感情很深,一辈子也忘不了。对泰州市委、市政府要修缮纪念馆,非常高兴,对他们的困难很着急。他找同时参加黄桥决战的徐超、叶藻、恽前程和黄玉章等同志,多次商量如何帮助解决。最后确定向国家计委副主任郝建秀同志反映情况,恳请她想办法给予支持。国家计委批准500万元,解决了他们的困难。

2000104日,应江苏省委党史办、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泰州市委等单位的邀请,马苏政会长和徐超、叶藻、恽前程等同志,前往江苏省泰州市参加纪念活动。108纪念黄桥战役胜利60周年大会在泰州市隆重举行。纪念会结束后,又参观了黄桥纪念馆,向烈士敬献了花篮。黄桥镇的人民群众对新四军老战士的到来,表示极大的热情,自发地聚集在街道两旁,热烈夹道欢迎、欢送老战士。

在此期间,马苏政会长等几位老同志,还到南京、姜堰、兴化、高邮、淮安、涟水、盐城、白驹、江阴等当年战斗过的革命老区进行回访,了解了当地的生产情况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各级领导的热烈欢迎,他们一致表示,革命老区就是革命老前辈的老家,欢迎各位老前辈经常回家看看。在活动过程中,和多位久别重逢的老同志欢聚一堂,畅谈久别之情,心情格外激动,互相问候,互祝保重,战友情深,依依惜别。

五、积极筹措经费。北京新四军研究会被批准成立时,没有一分钱的经费来源,为召开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成立大会,马苏政会长到总参兵种部第三管理处借了5000元,才保证成立大会按时召开。后来研究会确定,入会的老战士每人每年缴会费10元。这也只是杯水车薪,而且按当时的规定,会费应上缴30%,分会只能留用70% 。无法保证研究会的工作需要,自筹经费是研究会初期的重要任务。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校长赵云宏,是马苏政会长的老战友,他与香港李锦先生合作在珠海办了一个公司,经济效益非常好。马苏政会长向赵云宏同志详细介绍了研究会的困难,请他想想办法,能否为研究会一师分会筹措一点经费。赵云宏校长认为,新四军研究会的活动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愿意帮助研究会。通过他的努力,李锦集团公司向一师分会赞助人民币10万元。这是一师分会得的最大一笔赞助,较好地保证了当时一师分会各项活动和工作的开展。

在这期间,姜习副会长联系到赞助2万元,茅林顾问联系到赞助1万元,黄玉章顾问写信给23军赞助1万元,北京卫戌区警卫三师(马苏政会长、恽前程顾问亲自送书去)赞助1万元,章立人秘书长联系到赞助5000元。

一师分会全体老同志,都积极热情地缴纳会费,表现出对研究会成立的热忱和支持。名誉会长彭徳清和老伴吴璇同志第一个带头缴纳会费。原分会顾问周密同志逝世后,他的夫人季燕同志在病重住院的情况下,仍惦念着新四军研究会的工作,责成子女向分会工作人员送来周密同志和她本人的会费50元。在举行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成立大会时,参加大会的全体同志都缴了会费。不少同志还超标准多缴。三年来共收会费26055元。出售《粟裕研究文萃》收款2590元。以上共计收入188645元,为分会工作提供了保证。

各小组联络员同志,不仅热情地做了大量工作,非常辛劳,而且还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互相交流打电话,每次发下来的书送到每位同志家里,有的徒步、有的骑自行车,有的则需要乘公交或者邮寄。有些学习资料需要复印,发给每位同志,这些都要花钱的。分会领导原确定給予少量补助,大家一致婉拒。分会领导感谢他们对分会工作的支持。

现有的经费是不敷应用的。分会领导向全体同志提出,除积极缴纳会费外,要想办法协助分会解决这个难题。但要谨慎稳妥,防止产生不良影响,损害新四军的声誉。

一师分会会员的会费由第2组孙博同志(女)负责收缴。一师分会的所有经费,均委托原工程兵机关大院第三管理处代管。费用的开支经由马苏政会长的秘书汪良学呈马苏政会长签批。到200110月底,剩余经费53824元。

六、分会领导多次指示,要把简报办好。每年出3—4期,每人一份。从199710月到200112月,共出简报20期,分会通讯一期。

许多同志对简报积极热心,大力支持。这几年向简报送稿的有夏介文、禾普、杜虹、朱建国、王玉生、黄连荣、汪子珍、叶云、黄寒冰、陈军、陈蝶华、钟青,尤云起、黄林、张德惠、唐纯共16位同志。送稿最多的是黄连荣同志,他一人送稿4篇。还有分会学术研究组、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送稿。写诗词的有裴济民、季平生、汪洋、王万里、谭清扬(他写得最多,投了三首诗稿)、冯卫平、季锡山、邱祖余八位同志。邱祖余同志还有篆刻一方。

简报及时传达领导的指示精神,沟通上下联系,互相交流情况,交流经验,宣传好人好事,对推动各项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简报编写好以后,由汪良学同志打印、邮寄。在工程兵大院召开的历次会议,会场布置等工作,也由汪良学同志负责,请第三管理处派人帮助。

综上所说,从一师分会成立以来,在分会各位领导带领下,一师分会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没有出现过明显的差错,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了基础 

 

                     叶春荣        

                   (一师分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