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澉浦战斗的意义

  • 时间:   2018-05-18      
  • 作者:   陈晓光      
  • 来源: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东浙南分会      
  • 浏览人数:  1792

翻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辉煌战斗史,从19415月到19458月底,大小战斗共643。其中,最著名的战役有:第一、二次反顽自卫战争,以及与日寇遭遇的横河血战,被敌伪顽联合围攻的后杜桥战斗,孤军挺进舟山海岛的大鱼山战斗。显然,1945103发生在浙江海盐的那场背水而战的澉浦战斗并没有记录在内,可是,澉浦战斗的突发性、危险性、重要性不同于上述任何一场战斗,国民党出动兵力多达4个师,我方猝不及防,仅以一个支队的疲惫之师抵抗十倍于我的以逸待劳的敌军,造成第五支队伤亡223人,整个西路纵队共付出了伤亡与失踪多达400余人的重大代价,战斗极其壮烈,历史功绩、社会影响和政治意义深远。因此,我们认为,澉浦战斗应该是浙东游击纵队的战斗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场战斗,是值得后人纪念、回味、研究、探讨、借鉴的。

我们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东浙南分会中有不少当年亲身参加澉浦战斗的老战士,也有许多亲身参加澉浦战斗老战士的后代,在纪念澉浦战斗65周年之际,我们非常振奋和感慨万千。我们在翻阅了有关史料,与亲历澉浦战斗的老同志进行了回忆和座谈,并进行了归纳整理、研究和探讨,对澉浦战斗的重大意义有了如下一些粗浅的体会和认识,与各位老同志、专家学者和后代们共同探讨。

第一、澉浦战斗突围成功,证明了正义的战争是无敌的。浙东游击纵队是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而建立的正义之师,正义之师必胜,正义战争无敌。正如谭启龙政委在总结浙东游击纵队四年取得胜利的原因时归结的一句话:正义的战争是无敌的这也是四年浙东游击的战争实践中得出的真理:

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941年前,浙东地区我地方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是很薄弱、分散的,几乎没有一支全浙东地区统一的抗日武装力量。19417月后,我党领导的淞沪游击队到浙东,总的兵力也不过几百人。可是我们打的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是拯救人民脱离水深火热的解放战争,所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经过4年多艰苦斗争,浙东游击纵队成为浙东地区抗日的最主要力量,到1945年北撤时总兵力(包括地方党政干部)发展到15千人,根据地人口228万,面积1.4万平方公里;

二、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浙东地区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初期虽然比较弱小,人数和装备都不如日伪顽军,但是我们是正义战争,战士作战都很勇敢、战斗力很强,常常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例如19448月大鱼山战斗,我浙东纵队海防大队一中队,顽强抗击8倍于我的日寇陆海空军的联合进攻,日寇伤亡惨重;又如浦东支队的朱亚民,19429月,他只带了11位战士从浙东返回浦东搞抗日武装斗争,到194411月,已发展了抗日武装300多人;

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由于浙东游击纵队的一切战斗都是为国而战、为民而战,毫无一党一派私利,所以是完全正义的。这次浙东游击纵队北撤,完全表现了我党的和平诚意。正如浙东党政军9位领导人联名发出的《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姐妹书》中指出的:中共中央与本军军部,为避免内战,力求全国和平建国的新时期早日到来,乃毅然作最大的忍耐与让步,命令我浙东新四军与抗日民主政府即日起全部退出浙东所以,我军北撤是正义行动,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同情,得道多助。而国民党军队对我军的围追堵截完全是在挑起内战、破坏和平,他们在澉浦围攻我军更是一种不得人心、背信弃义、卑鄙无耻的罪恶行为,失道寡助,所以注定要失败的。

第二、澉浦战斗突围成功,是忠实执行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澉浦战斗的我方将士,背后有强大的支持力。新四军北撤是党中央的决策,不仅服从了世界和平大局,顺应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后渴望和平、不愿意打内战的愿望,而且是一次有利于我军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战略行动。我们的理由如下:

一、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为了制止内战,争取和平,作出了撤出浙江、苏南、皖南、皖中等8个解放区的重大让步,战略方针作了重大转变,即由主要向南发展转变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1945819,中共中央在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和指示中指出:浙东我军即向苏南撤退

二、部队北撤,越快越好。1945920,中共中央指示华中局:浙东、苏南、皖中、皖南部队北撤,越快越好。据谭启龙同志的回忆,当时,党中央命令很紧急,要求浙东游击纵队在7天内必须离开浙江。同年922日上午11和晚上8时,华中局连续两次根据中央20日指示对浙东部队和地方党北撤又作了详细、具体的指示。因为如果不迅速北撤,浙东游击纵队很有可能被国民党军队围困在浙东地区,被分割包围,前途难料;

三、周密部署,确保成功。党中央深知浙东部队北撤的难度很大,因为国民党的多支大部队已经预先对浙江的新四军北撤之路形成了包围,所以对浙东游击纵队的北撤作了周密的部署,早在1945916,中共中央就致电华中局称:浙东、苏南、皖南三地部队,有转移江北之可能,望立即注意控制北上道路,保证北上安全,准备于将来适当时机渡江北上。确定北撤后,据谭启龙同志回忆,中共中央华中局又从遥远的胶东、苏北派来了渡船,新四军部还指派陶勇同志带领部队在淀山湖附近接应浙东纵队北上

四、刚到苏北,立即整编。遵照中央指示,陈毅1945825乘飞机离开延安,拟返回苏北淮阴新四军军部;826,中央任命陈毅为新四军军长、中共中央华中局副书记;923,中央指示陈毅改赴山东;1020,陈毅兼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当浙东游击纵队北撤到苏北涟水后,就立即进行整编,进驻山东,接连打了大战役。设想一下,如果南方新四军不北撤,就无法集结成野战军,无法打大战役。所以,新四军北撤,是党中央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的决策;

第三,澉浦战斗成功突围,证明了正确运用战略战术非常重要。我军先是身陷险境、被迫仓促应战,后来变被动为主动、成功突围,并在突围中实现了巧突围,避免了强突围。何克希司令的指挥才能在战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四个当机立断:

一、当发现无我方部队接应时,当机立断抢占澉浦城。当时由于担任先头部队的张俊升二旅已自行撤离,何司令率部分队员上岸后,听见枪声却无人接应,他就已敏锐感地到情况不妙,进入澉浦城又遭遇小股敌军的攻击,这时五支队大部队还未进城,何司令当机立断,组织警卫人员和部分队员奋力击溃了敌军,迅速抢占了澉浦城,如果当时稍一犹豫,占领不了澉浦城,五支队便无立足之地,必将被敌人赶入大海;

二、当发现澉浦城三面环山时,当机立断夺取制高点。何司令抢占澉浦城后,发现这是一座土城,城墙仅两人高,而城外三面都是高山,一面靠海。敌人已占领山头,并在山上对我军开炮,炮弹不仅打到城里,还炮击到海滩,直接威胁五支队后续部队登陆。何司令当机立断,组织了主要兵力,全力以赴夺取制高点,经过多次残酷的拉锯战,终于夺取了扇子山和隐马山,掌握了战斗的主动权;

三、当发现敌指和炮兵阵地时,当机立断调重炮毁灭。何司令在北门城头上观察战况、指挥战斗时,他的警卫员陈建华突然发现在扇子山和翠苹山之间的突出部,隐蔽着敌军指挥所和炮兵阵地。何司令当机立断,亲自指挥机炮连,把从周巷伪中警团缴获来的两门日式曲射炮和八二迫击炮抬到城墙上,直接瞄准对准敌军指挥所轰击,不仅摧毁了敌军指挥所,还把敌军的大炮也打哑了,使战局起了决定性的变化。敌军乱作一团。何司令再命令炮火转向扇子山,支援一大队夺取扇子山,给敌军以沉重的打击;

四、当发现敌我力量太悬殊时,当机立断趁黑夜突围。夺取扇子山和隐马山后,何司令立即召开干部会议,研究下一步行动。当时有两种意见,主张突围的认为:我军伤亡很大、弹药消耗过半,敌军人数众多,很难坚守,既然控制了制高点,就打开了突围的缺口。主张固守的认为:我军伤员多、物资多,突围带不走;兵力少、弹药少,突围难度大;既然控制了制高点,就可以固守待援。何司令分析后,当机立断地说:敌众我寡,援军无望,固守不仅可能造成我全军覆没,还会危及整个纵队北撤任务的完成,所以,必须趁黑夜突围出去。后来的事实证明,何司令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

第四、澉浦战斗成功突围,证明了及时开展政治工作非常必要。何司令对政治工作非常重视,这是因为他深知政治工作在军事工作中的巨大威力,深知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何司令的政治工作有以下一些特色:

一、身先士卒,当好表率。何司令身为司令,却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最困难最危险的地方,他不顾安危、身先士卒,成为全军的榜样。榜样就是旗帜,榜样就是无声的命令,榜样就是最好的政治工作。当五支队的渡船靠近澉浦时,部队正忙于下船整队,何司令带了两个警卫员习惯性地先走了,侦察科长着了急,命令侦察班和通讯班紧随他,何司令等人最先进城后。当发现澉浦城内有小股敌军时,何司令

立即率领警卫人员和侦察班、通讯班最先投入战斗、解决了敌军。领军人不怕死冲在前,士兵们谁能不奋勇向前;

二、大战临近,政治先行。当大队人马全部到达澉浦后,面临生死大战,何司令首先是召开动员大会。他向大家介绍了敌强我弱的严峻现状,然后用敌人的劝降信来揭露敌人的阴谋,用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来激励大家为人民立新功,使与会者明确目前部队身处险境、只有拼搏才有生路,人民军队以天下为己任,使每个人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念。何司令的动员报告结束后,各部队又作了一番动员,进一步增强了指战员与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三、重大决策,上下沟通。澉浦战斗打了一天,究竟是突围还是固守,对于这样一个决定全军生死存亡的重大决策,何司令模范执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先是充分让干部发表意见,然后经过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统一干部思想,形成决议。晚上9时,何司令又召开班长以上干部大会,再次说明突围的原因以及如何突围,让每个人都明白突围是唯一的自救路线。各位干部回去又作了动员,使部队上下都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人人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四、平易近人,关心战士。熟悉何司令的人都知道。他是浙东游击纵队的最高领导,作风却非常朴实,一点也没有大领导的架子,他对干部战士都和蔼可亲,有什么问题喜欢先倾听别人的意见,然后再谈自己看法,最后分析谁的办法好照谁的做。当警卫员陈建华发现敌人指挥所后,何司令用感激的眼光望了一下这可爱的警卫员

在晚上突围时,他让政治部的人员担任临时担架员,他自己也自告奋勇地与担架队一起抬着伤员走,让人非常感动。澉浦突围后,五支队与原来的先头部队二旅(原国民党投诚部队)会师时,何司令非常大度地没有批评和责怪二旅的负责人,反而热情赞扬二旅的官兵跟随共产党走的决心

第五、澉浦战斗成功突围,证明了人民战争离不开人民的支持。突围时,正当黑夜茫茫、细雨绵绵,伸手不见五指,而四处都是敌人岗哨,全靠当地的向导带路,让部队避开村庄、避开大路,走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避开了敌人的岗哨;当地妇女还组织起了担架队,她们不顾辛劳和路难行,抬着伤员与部队一起走;有一路部队几名战士因疲劳打瞌睡走错路,闯到了敌人的哨所旁,使后面的部队都跟着误入了险境,当大家发现后不知所措时,担架队里走出一位年轻妇女,主动勇敢地给部队当向导,带着部队在大山之间的小路上穿插前进,终于走出了山区,使惊心动魄的澉浦战斗突围成功。

澉浦战斗突围成功,证明了浙东游击纵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英雄部队;有力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丑恶嘴脸;澉浦战斗突围成功,保存了浙东游击纵队的有生力量,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纵队的北撤任务;澉浦战斗突围成功,牵制了一部分国民党兵力,减轻了新四军其他部队北撤的压力;澉浦战斗,为新四军战争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东浙南分会供稿)

 

注释:

1 见《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四年战绩》(原载1945101《新浙东报》终刊号)

2 见《浙东游击纵队的政治教育工作》(作者:江岚。原载《浙东抗日根据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6月第1版)

3 见《澉浦突围战》(作者:蔡子悟、姜宿、叶清达等。原载《回忆与研究》1988年第1辑。又载《战斗在沪杭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第1版)

4 见《浙东四年》(作者:谭启龙。原载《浙东抗日根据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6月第1版)

5 见《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姐妹书》1945930(作者:谭启龙等9人。原载《浙东抗日根据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6月第1版)

6 见《新四军辞典》277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6月第1

7 见《战斗在沪杭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第1157 (作者:叶清达)

8 见《惜别四明》(作者;谭启龙。原载《谭启龙纪念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9月第1版)

9 见《战斗在沪杭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第1157 (作者:叶清达)

10 见《战斗在沪杭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第1157 (作者:叶清达)

11 见《惜别四明》(作者;谭启龙。原载《谭启龙纪念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9月第1版)

12 见《新四军辞典》278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6月第1

13 见《澉浦战斗》(作者:何克希。原载《浙东抗日根据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6月第1版)

14 见《澉浦战斗》(作者:何克希。原载《浙东抗日根据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6月第1版)

15 见《澉浦战斗》(作者:何克希。原载《浙东抗日根据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6月第1版)

16 见《澉浦战斗》(作者:何克希。原载《浙东抗日根据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6月第1版)。又见《澉浦突围战》(作者:蔡子悟、姜宿、叶清达等。原载《回忆与研究》1988年第1辑。又载《战斗在沪杭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7 见《澉浦突围战》(作者:蔡子悟、姜宿、叶清达等。原载《回忆与研究》1988年第1辑。又载《战斗在沪杭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