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至1937年,有一支具有战斗力的红色娘子军——岩南漳妇女游击队,驰骋于福建(龙)岩南(靖)漳(平)交界。她们在参与革命、支援红军、保卫红色政权斗争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29年秋,朱德军长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攻佔永福后,在永福市场召开万人群众大会。当时南福区(亦称岭下区)百余人队伍中有许多妇女背着婴孩,手擎小红旗,翻山越岭,星月兼程跋涉四十余里山路,奔赴永福圩迎接红四军,聆听朱总司令演说。
南福区的适榕、元沙、岭下、山坪、四旺等村妇女,有张瑞娘、林金銮、谢陈曲(土名)等20多人参加赤卫队。骨干游玉春、张瑞娘、林金銮等,还担任了岭下区苏维埃政府妇女主席和妇女委员会的领导工作。妇女赤卫队毅然与男赤卫队员一起前往华安马坑、南靖和溪、下窟盂、月水等地攻炮楼、打土豪、杀民团,表现了妇女赤卫队员的胆略和勇气。
南福区妇女赤卫队,装备甚差,仅有几支单响步枪,大部分人手持的武器是长刀、红缨枪。1929年冬,区妇女游击队配合其他游击队共百余人,攻打华安马坑一个土豪炮楼,俘获十个土豪、民团,缴得一批战利品。
1930年间,妇女赤卫队又配合红军攻打永福民团和南靖和溪“店仔隔”土豪,为部队缝军衣、军被、军鞋、子弹带、粮食袋,或站岗、放哨、送情报,或送饭、送菜、送水,或照顾伤员,与男游击队员并肩作战。
1932年4月初,闽西特委主要领导人邓子恢,参加了省委主持召开的东征漳州的军事会议。会后,中共闽西特委指示南福区委要全力配合做好接应中央红军东路军的各项准备工作,支援东征漳州的军事行动。
4月13日红军东路军主力部队从龙岩出发,到达中甲即分兵三路,其中有两路经过永福:一路从永福龙车红窟底行进,一路从永福朝天岭进军,经马坑、吕洲、三井等地进入南靖县境,直逼地方军阀张贞的老巢——漳州。
南福区委遵照红军东路军东征漳州的军事部署和闽西特委的指示精神,陈朝攀、陈庭良、李桂荣等区委领导组织发动沿途人民群众,积极做好各项支前准备工作,在永福四旺、岭下、元沙一带设立联络点、军需供应站,组织运输队、交通队、担架队,为接应和支援红军东路军攻打漳州提供物资供给和运输等方面保障。
在红军东征部队机关的具体指导下,南福区委、岭下区苏维埃政府决定改编妇女赤卫队(成员由岭下、元沙、山坪、四旺、下楼、内佳山、井口、竹下、下路坂等村庄妇女组成)。1932年4月中旬,在元沙万善庵正式宣告成立南福区妇女游击队。任命张瑞娘为队长,林金銮为副队长,队员30余人。其主要成员是张瑞娘、林金銮、谢陈曲、张桂娘、娇治、胡菽(土名)、游玉春、张春娣、兰凡(土名)、郑秀卿、周卡兰、李秀銮等。其中娇治是中甲(1942年划归龙岩县辖)村妇女领袖,她奉命抵元沙搞革命宣传活动,在组建妇女游击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组建的南福妇女游击队员们的装束同男游击队员一样,绑腿扎腰,头戴红军帽,身穿便服,臂佩红袖章,脚穿自制的草鞋。队长张瑞娘、副队长林金銮腰佩短枪,队员们肩荷长枪,展现巾帼游击队英姿飒爽的风采。游击队员们高唱《妇女歌》,投入到革命斗争大潮中。
想过去,黑暗天,我们妇女最受冤。
自从来了共产党,妇女受苦才能言。
如今解放翻了身,拿起枪杆去当兵。
同是国民一分子,打仗岂能让男人。
快起来呀妇女们,参加红军打敌人。
南福妇女游击队以山坪后厝楼作为队部驻地。同时为了适应游击战争的需要,还确定了红畲水木厝(南靖县界)、元沙下庵厝作为革命活动据点。
南福妇女游击队帮助驻扎当地的东征部队搞后勤工作,竭力安排红军驻军的生活。她们能听会讲闽南话,随后便奉命随东路东征部队一起行军,参加消灭南靖和溪的驻敌;继而随军开赴漳州,参加攻打漳州的战斗。红军东路军进驻漳州后,妇女游击队的指战员密切配合东征部队深入城乡,走村串户,用闽南话向当地妇女群众宣传党的政策、红军的宗旨,发动群众,当好宣传员和勤务员,发挥了妇女“半边天”的作用。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 卢如昌
上一篇: 突破重围渡大江 ——皖南事变突围纪实
下一篇: 父亲朱瑞在长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