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风雨“宋公碑”

  • 时间:   2024-01-07      
  • 作者:   徐振理      
  • 来源:   徐振理     
  • 浏览人数:  1182

     编者按: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四军纪念馆宋公碑前仔细阅读碑文,宋公碑引起广泛关注。我们特别邀请“宋公碑”捐赠牵线人、花甲老兵徐振理揭秘40多年的追寻历程,首次披露碑阴文字等鲜为人知的信息。

    “由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侵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这首传播八十多年的滨海民谣,歌颂的是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在滨海修筑捍海大堤,为民除患的功德和对主持修堤县长宋乃德的礼赞,民谣中颂扬的宋公正是宋乃德。

  1940年10月,八路军5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率部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委派5纵队供给部长宋乃德担任抗日民主政府阜宁县县长。上任伊始,宋县长问计于民,了解到本县沿海海啸频发,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数百年来,虽修堤无数,但屡修屡毁。

1941年2月,首届阜宁县参议会召开,宋县长把修堤治海列为第一议案,第一天在8个小时讨论中未能通过。第二天,议案重提,宋乃德力议:修堤治海,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并且承诺,修堤经费不用民众负担,发行公债,盐税作抵,治淮作为附则。终于感动参会议员,议案通过。1941年5月15日北堤开工,6月20日南堤开工,7月31日全线完工。

                                 

海堤筑成后,当地民众把新修海堤与“范公堤”相媲美,将新修海堤命名为“宋公堤”。当地士绅杨湘牵头筹资,派员到外地采购石料并撰文,书法家何冰生书丹,顾汝磥篆额、汪周刻石,于1941年仲冬,立“宋公纪功碑”于玉华村一组宋公堤南坡玉龙码头,俗称“宋公碑”。

“宋公碑”由碑额、碑身、碑槽、碑基四块汉白玉石组成。碑额宽80厘米、高50厘米、厚12厘米,顶部左右两小角被切成“帽”状,碑额正面将“宋公纪功碑”五个字刻成竖式三行,分别为二二一结构,直径为8-15厘米的篆字; 碑身宽60厘米,高130厘米,厚12厘米;碑槽宽80厘米,高28厘米,厚30厘米;原碑基下落不明,后制作大理石碑基,正方形,边长115厘米,厚28厘米,正面中间有凹槽,长56厘米,宽16厘米,深8厘米;碑的额、身、槽整体高196厘米,以榫衔接,浑然一体。

碑阳为竖式排列,碑文约572字(碑已残损,无法确认准确字数),刻有民国纪年年号。我请宋乃德之子宋齐生、管伯宁之子管湘生、江苏省委党校教授汪汉忠辨认残缺的碑阳文字如下:

            宋公

惟民国纪元二十九年庚辰之冬 沁(源)宋公乃德来宰吾阜宁 下车伊始 咨询民之疾苦 以为政之急 其修筑八滩东北之捍海堤乎 本邑地形 受黄河冲积 变迁靡宁 爰居爰处 悉依堤埝为障 自二十八年秋遭风涛冲(击) 沿海大堤荡为平地 淹死者万余人 损失财产无数 孑遗之民悚于危殆 迁徙流转 屋庐为墟 当经本地方人士呼吁 得更拨款修复 卒以经费减少 堤身低小 三年四溢 贻害弥滋 公有鉴于此 秋辛巳 具情呈准首长永兴黄公 乃集众议 排万难 征求地方人士谙通治水利工程者十余辈 朝夕研讨 计划兴建 乃运粮筹款 任职分工 征集民夫八千余人 历时二十余日 北堤筑成 继拟赓续 修复南堤 时已届季 初役有敌伪阻伺 连戕我监工主任陈公景石 区长陈公振东 公坚不为动 督励益急 适大雨时行 民夫裸体泥中 公为勤加循抚 己亦力疾 往来雨下 日以继夜梅雨节候 忽放晴十八日 方将南堤筑成 参加是役者莫不赞公之毅力 而为吾民也 劳瘁甚矣 据统计 筑成长堤 南起华成 北迄淮河 约十华里 底宽二十一公尺 顶宽三公尺五寸 高度七公尺八寸 动用现币粮食共五十一万六千三百八十四元有奇 核与历次修筑之经费 樽节盖多多也 既成 凡吾邑东北人民 居者宅安 亡者返处 开荒辟卤 以垦以盐 感公之德 颂公之功 公议勒 以垂久远 爰乃定名为宋公堤云 湘不文 不能表彰公之功德 仅就身经历 目亲见者 翔实志之 以抒其真 俾后世之人知公造福于吾邑也 如举之艰且困苦 后来子孙尸而祝焉可也 斯为记

民国纪元三十年岁次辛巳仲冬之月 邑人杨湘仅撰文 何冰生书丹 顾汝磥篆额 汪周刻石

我辨认碑阴文字如下:

                        碑阴(横式)

赞助者 永兴黄师长克诚 六安田旅长守尧 邑王绅瀚先 杨绅芷江

工程事务所所长 本邑田厚哉

工程师 本邑江擎宇 王玉书 裴国瑞 马国权 王克让

监工员 陈振东 陈景石 于欣 康克 高克明

工者 阜宁四区十七镇乡保长

者堤南各盐场

碑阴文字约102个。

最近,玉华村一组96岁老党员孙同付告诉我:“汪周先生住在村上刻制“宋公碑”约两个月,刻碑地点在后来的三组仓库,离我家约300米,那一年,我14岁,几乎天天到刻碑现场观看。”

                       

约1960年,黄克诚、宋乃德相继被贬,宋公碑碑身被6433部队驻滨某营的两名战士砸成两段,碑额、碑身、碑槽、基座散落一地。

2021年5月17日,滨海县文化馆原工作人员何明章、宋齐生、崔杭妹等在盐城市区相聚,何明章后来写下《宋公碑残碑的发现与收集的经过》:

约1977年,我和县民政局仇福桐、李绍华三人组成《滨海县地名录》筹备组,着手地名录的收集整理工作,宋公碑的寻找收集也在我们工作范围内。据了解,宋公碑原来竖立的地点在玉华村北堆口,因此我们就到玉华村访问。群众说宋公碑被推倒后残碑散失。经过访问寻找,发现在三处:(一)半块碑身在水塘边槌衣服多年,浸在水里的字迹已经很模糊了;(二)半块碑身在一户人家墙根,准备砌房子垫墙脚;(三)碑额在一户人家屋山头,用几块土脚垫着,老人放尿壶,上面用大篆刻着“宋公记功碑”,是顾汝磥写的。这样两块断碑,加上碑额,三块残碑收齐了。经做工作,说明这是文物,几户人家都愿意献出,于是我们即用面包车将三块残碑装到杨庄,由于县博物馆尚未成立,我们即装到杨湘小儿子杨午华家,在场上按顺序排列放好,从高处拍了一张照片,然后将三块残碑放在杨午华家丁头房的床肚里,嘱他说这是文物,要好好保管。后来我到大丰县开会,遇到当时刻碑人汪周先生,请他回忆,将残碑上缺的字补全,由书法家李敦甫先生在4尺宣纸上写了全文,和我拍的照片一起刊印在《滨海县地名录》上。另外,听老乡说,宋公碑原来还有底座,但我们未收到底座的任何残留物件。以上就是宋公碑残碑的收集过程,我对以后的事情就不清楚了。”

1995年春天,地方政府计划重竖“宋公碑”,宋公碑是榫卯结构,由于碑基失落,碑槽无处插入,地方政府派人到连云港定制碑基,“宋公碑”重竖在宋公堤南坡玉华村五组码头军事碉堡水泥平台上。(与原立碑处相距约9华里)。

近日,玉华村党支部书记黄金旗告诉我:“我的外甥女王婷,出生于1995年,也是那一年,宋公碑在我组重竖。几年后,我父亲黄跃东带着外孙女王婷,在宋公碑附近放羊,一群山羊在宋公碑碑身擦痒,导致宋公碑倒塌,塌落的碑石碰到了王婷腿部,形成腿骨裂缝”。头罾乡政府获悉宋公碑倒塌伤人后,于2003年,收藏了宋公碑。

2005年8月25日,盐城市举办“纪念宋乃德同志诞辰100周年”。27日,宋乃德女儿宋淮生、女婿郑全庆,儿子宋齐生、儿媳崔杭妹,孙女宋琪在新四军纪念馆邹其传、县委党史办主任周正新等领导陪同下首次踏访宋公堤,拜访杨午华,他们急切需要见到“宋公碑”,可惜,没有人知道宋公碑在哪里,大家失望而归。

2007年,“宋公碑”残碑从头罾乡政府运到滨海县水利局,鉴于当地相关人员没有修复能力,只好零散的放置在办公楼后檐。

1983年3月,我从北京退伍回乡,在滨海县天场乡民政办工作,有幸为本籍离休干部管伯宁服务,修筑宋公堤时管伯宁是会计,老前辈和我谈过一些宋乃德、宋公堤、宋公碑的历史,我还了解到宋乃德妻子陈宜方和两个女儿在他家打埋伏的情况。之后,我又从滨海县文献资料中看到“宋公碑”的照片和史料,从那时起,“宋公碑”成为我心中的神往之物,由于交通、信息不便,难睹芳容,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梦。

2010年,我参加革命遗址普查,和滨海县水利局原党委副书记陈其华同志相识,他带我首次看到残损的宋公碑”,我想应该找到修堤人员或后人,才能深入了解。于是,2011年9月30日,我通过《盐城晚报》找到在盐城的管伯宁之子管湘生。从此,步入系统研究宋公堤历史专题。

2012年3月25日,参与修堤将军之一、开国中将、新四军3师8旅首任政委吴信泉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安排我做大会发言。会议期间,我和宋淮生、宋齐生、崔杭妹首次见面相识,他们向我赠送《宋乃德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邮票册》一本。从此,我们结为朋友,一直保持交流探讨宋公堤历史至今。

    由于我没有能力考证“宋公碑”碑文,我即把收集的多个版本“宋公碑”碑文,寄给新四军后人、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教授。

徐兴无回复我。

振理叔:

这个李敦甫补正的文本还不如汪继光(汪周)的可靠。而《滨海县志》中的标点十分可笑。此事你们要么不做,要做就要认真。

第一,请将所有断碑残片收集齐,给每块都编好号。

第二,拼接断碑,尽可能接近原形。

第三,清理后请专业人员拓成拓片(要拓得好才行)。

第四,请专家在勘验原碑的基础上根据拓片校补出原文。

第五,请校补碑文的专家进行标点释读。

第六,这些事做好后再请专家审阅。至此才可商议重修石碑的事。

祝好!

                                     侄:兴无

                                  2012年10月10日

2013年11月13日下午,我邀请陈其华同志带我首次考察宋公堤。

2014年2月14日,我在“宋公堤”遗址拍下宋公碑碑基石照片。

2014年3月31日,《永远的丰碑》编辑部邀请陈其龙和我拍摄革命遗址、文物照片。一路拍摄,时至傍晚,我俩在滨海县水利局办公楼后檐和围墙夹巷里,拍下了一组残损“宋公碑”照片。

我看到“宋公碑”受此遭遇,多次向县文广局沈光祥局长推荐“宋公碑”应该作为文物收藏。2014年5月,县水利局将残碑送给县博物馆(由于没有馆舍,残碑存放在县文广局三楼文物仓库)。

    2023年12月6日,《铁军传媒网》发表原新四军纪念馆某同志“宋公碑归藏记”:“一位知情人悄悄告诉我,残碑在滨海县文物管理办公室……。2014年4月26日,我带着馆里几位同事,坐上租来的面包车,驱车来到了滨海,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3楼的文物管理办公室,我第一次见到了‘宋公碑’……我们将石碑装上车……在盐城安家。”

    2014年10月15日,新四军3师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空军首任宣传部长、《空军报》社首任社长97岁朱鸿和94岁妻子鲍虹,委派其子朱宏佑到苏北红色寻根,踏访宋公堤,寻找父母战斗足迹和战友。当天下午,他到滨海县文广局观摩了宋公碑,拍有照片。16日,我陪朱宏佑到阜宁红色寻访。

    本文写到这里, “宋公碑”在滨海县文广局的日期有差异?

    于是,2024年1月2日,我请宋公碑征集参与者、新四军纪念馆文史部主任周振华查文物入库记录,“2014年10月22日,发函滨海县人民政府征集宋公碑”。周主任说:“‘宋公碑’入库应该在10月底以后”。

    “宋公碑”入藏新四军纪念馆后,我问文史部副主任刘景女:“你们收藏‘宋公碑’,怎么不同时收藏碑基?” 刘主任说:“一是,展位在二楼,无法承载碑基重量;二是,楼层高度限制。”

    2014年18日下午,为了配合中央电视台、延安电视台、盐城电视台联合拍摄文献纪录片《铁军1941》,县博物馆副馆长周丰和我邀请陈其华同志来到宋公堤遗址,颇费周折找到“宋公碑”基座,当天夜里入藏县文广局。10月21日,《盐城晚报》头条“宋公碑”碑基重见天日,A5半版新闻配一张照片。

2014年11月15日,我和陈其华同志拜访淤尖乡双港村94岁宋公堤修堤民工朱学成。

    2015年9月13日, 我受邀赴京出席“宋乃德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

     2016年2月16日,到六合村拜访94岁当年修堤民工孙维新老人。之后,中央电视台、江苏省委党校《宋公堤》等节目、课程经常播放孙维新回忆修堤情景的感人画面。

2019年,我参与江苏省委党校主题课程《宋公堤》编辑拍摄。

2020年6月20日,我发起 “红色滨海行,重走宋公堤”活动。

2021年3月2日,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深情讲述新四军为民修筑拦海大堤—宋公堤的历史,3月15日,中共盐城市委中心组来到新四军纪念馆宋公碑前讲党课。

2021年5月15日,我建议滨海县委县政府举办纪念宋公堤修筑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2021年10月9日,宋齐生在宋公堤向“重走宋公堤—银晖志愿队” 队长的我授旗。

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四军纪念馆宋公碑前仔细阅读碑文时,我正带着宋齐生、崔杭妹夫妇和北京、南京、滨海新四军将士、烈士亲属,滨海县育才高级中学(新四军烈士王育才营长命名)师生、滨海县红色亲子家庭等重走宋公堤。

     近日,周振华主任对我说:“感谢您帮助我们征集到解舜臣烈士文物;征集到滨海县新四军老战士顾宝才骨灰里的弹片;征集到河北邯郸阜宁籍新四军战士蔡学良烈士抚恤证,将蔡学良烈士牺牲时间精确到‘小时’;征集宋公碑入藏,您更是牵线人!”

    目前,“宋公碑”的碑冠、碑身、碑槽组合一体,展览在新四军纪念馆, 1995年配制的碑基滨海县博物馆收藏。

                     

   徐振理 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