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缅怀挚友崔义田 ——被誉为战伤外科学家、医学教育学家当之无愧

  • 时间:   2023-01-30      
  • 作者:   姬鹏飞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军部分会     
  • 浏览人数:  718

姬鹏飞

崔义田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六年多了(1995年),卫生战线的老同志都很怀念他,1996年是崔义田同志诞辰90周年,由左英、王聿先、张祥、吴之理等同志发起编写《崔义田纪念文集》。我作为他多年的老同志,有许多话要说。

    我们认识是在新四军创建初期。1938年夏,新四军军部移驻安徽泾县,这位1935年毕业于辽宁医学院并有数年实践经验的外科医师,奉命在小河口偏僻山村建立新四军后方医院,并被委任为第一任院长。就在这个时候,中共中央派我到新四军工作,在马岭坑建立新四军留守处(与小河口仅一河之隔),从此,我们之间有了工作联系和个人接触,并在风风雨雨的几十年里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这所医院很快建立起来,虽然条件简陋,但各种制度健全,医护技术正规,工作井然有序,医务人员和伤病员关系融洽。周恩来总理1939年3月到医院慰问伤病员时高兴地说:“你们在战时,在山沟里能建成这样一个医院,很不容易啊!”叶挺、罗炳辉、粟裕等领导同志来医院视察时,都给予热情鼓励。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在看了这个医院以后说:“这是我在中国各战区看到的最好最正规的伤病医院。”

    1939年11月,新四军一、二支队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根据陈毅、粟裕同志建议,崔义田同志被任命为江南指挥部军医处处长。短短半年时间,建立了军医处工作机构,充实了社渚后方医院,新建了神塘圩前方医院,使新四军茅山抗日根据地的伤员得到就近的收容、治疗,免除了伤病员长途送军部的诸多不便。

    1940年6月,陈毅、粟裕率新四军江南主力渡江北上,军医处及医院暂留江南待命。7月,陈丕显接到陈毅、粟裕同志电令渡江北上抗日,即带朱毅、崔义田、张茜先期到泰州汤头镇苏北指挥部报到。他们一行十余人,换上便衣,通过道道封锁线,克服重重困难,到达目的地。陈毅同志高兴地说:“我们的医生和‘财神’来了,好嘛,好嘛!你们要做好准备,部队马上要向黄桥挺进,要打仗,正需要你们。”不久,黄桥决战开始了,前线各团把伤员送来。三天三夜的战斗,收治伤员千余人。崔义田同志夜以继日地工作,由于他出色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精湛的医术,在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伤员救治工作做得非常好,为决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0年11月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崔义田同志任军医处处长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处于重建时期。崔义田同志先任新四军卫生部副部长,1943年任军卫生部部长,为我军的卫生勤务建设和伤员救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适应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的卫生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然,这首先应归功于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广大医务卫生人员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精神。

    现在,我想简要谈谈崔义田同志的高尚品德和光辉业绩。

     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一切为了伤病员的利益,一切为了争取战争胜利的指导思想下,作为一位外科医师,他不因担任行政领导而脱离医疗技术工作。多数情况下,他在部署了战役或战斗的伤员救治工作后,就亲率手术队(或手术组)直接参加救治工作,抢救了许多危重伤员。例如:1940年黄桥战役,他夜以继日地为重伤员施行手术。1944年底,他带一个手术队,经过一昼夜急行军赶到津浦路西前线,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1946年8月泗县战役,他带了一个加强手术组随部队行动,并以第四野战军医院为基地,抢救了许多危重伤员。华东部队有不少老同志回忆说:“是崔部长给我动的手术。”他曾说:“作为一个医师,要敢于担风险,如果我们及时抢救,伤员的生命就可能得到挽救。”他就是以这种精神对待伤病员,对待救死扶伤的工作。不论对高级领导或是普通战士,他都是满腔热情地、认真精心地治疗,这是多么崇高的胸怀。

    二、坚决贯彻陈毅同志的“一面打仗,一面建设”的方针。在战争环境里新四军和华东部队各级卫生部门都重视办学,培养新生力量,提高老卫生人员水平,上行下效,蔚成风气,形成大家动手办学的局面。这与崔义田及其他领导同志的重视、倡导是分不开的。新四军组建集中时,卫生人员只有几百人,而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华东部队的卫生人员已发展到4万多人。单是在3年解放战争中就培养出3万多名各类卫生技术人员,轮训了6000多名卫生干部,基本上保障了战争需要,也为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准备了卫生骨干力量。

    三、新四军和华东部队卫生工作的领导干部,都是出类拔萃的,每个人都在特定的条件下,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我认为崔义田同志能从全局战略出发,对待工作和处理问题,为部队卫勤建设和伤员救治工作服务。1947年1月,陈毅、粟裕同志指示,卫生部要分为前方卫生部(华东野战军卫生部)和后方卫生部(华东军区卫生部)。当时,华东野战军卫生部由崔义田任部长,李振湘任副部长;华东军区卫生部由崔义田任部长,宫乃泉、齐仲桓、李振湘、白备伍任副部长。也就是由崔义田协调前后方卫生工作。这是由于他宽容大度,谦虚谨慎,组织观念强,民主作风好,爱护下级,团结同志。他的言行,成为华东卫生战线团结奋斗的核心以及各项工作的带头人,起到凝聚力的作用。

    四、1954年4月,由周恩来总理提名,调崔义田同志到北京,担任国家卫生部保健局局长,负责中央领导同志的医疗保健工作。他埋头苦干,做了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致工作。同年10月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分管科技、教育外事、高干保健等工作。肩上担子加重了,但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奋发工作,卓有成效。文化大革命期间,其蒙受迫害摧残。粉碎“四人帮”后,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并被任命为卫生部顾问。他怀着深厚的感情主编《白衣战士忆陈总》,撰写《永存的回忆——回忆刘少奇对卫生工作的关怀》《粟裕同志关怀部队卫生建设》。还写了一些史料价值很高的回忆录,如《新四军的卫生工作》《重建军部以后的卫生工作》等等。虽年老体弱,仍笔耕不辍。晚节飘香,难能可贵。

    他是为我党、我军和我们国家作出卓越贡献的卫生工作领导人。深得军政领导的信任;更赢得广大干部和同志们的尊敬和爱戴,被誉为杰出的战伤外科学家、卫生勤务学家、医学教育学家,是当之无愧的。

    我认为,崔义田同志应该受到赞扬的是他的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坚持原则、遵守纪律的优秀品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老黄牛”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并借鉴其精神力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积极作贡献。

 于1995年8月15日为《崔义田纪念文集》作序

                                           姬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