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彭雪枫将军的榜样力量

  • 时间:   2023-01-18      
  • 作者:   马东方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四师分会     
  • 浏览人数:  1776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四军重建8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共同回顾彭雪枫将军一生所走过的道路,从中寻找穿越时空的精神价值。彭雪枫将军是新四军第四师师长、我军著名将领,是中国革命史上36位军事家之一 。

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率第四师主力部队发动军事攻势时,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不幸牺牲,享年37岁。他是我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他的牺牲震惊了党中央、毛泽东主席。

1945年2月7日,在中共淮北区党委为彭雪枫举行的追悼会上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共同致挽联词写到:“二十年艰苦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明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我军将领成百上千,为什么毛泽东称彭雪枫“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呢?要从彭雪枫的一生经历中寻找答案。

一、追求知识,学以致用的榜样

1907年9月9日,彭雪枫生于河南省镇平县安子营乡七里庄。乳名 “隆兴”,又名“隆成”,学名“修道”。家人对他的出生寄予厚望,希望他通过“修道” 来实现家族隆兴的目标。

5岁时,彭雪枫跟着教过私塾的祖父彭汝澜学习识字、习武。6至8岁时在伯父陈延庆教私塾的学堂里给富家子弟当伴读。9岁到县城仓房街初级小学读书。12岁那年到镇平县察院模范高等小学就读。

1919年5月4日,12岁的彭雪枫就投入到“五四运动”的洪流中,走上街头,宣传爱国思想,动员同胞抵制日货。

1921年秋,彭雪枫投奔天津到伯父彭延庆处,在南开中学做了一名旁听生,继续追求他的学习知识的梦想。一年后,又投奔到在冯玉祥西北军第一师任秘书的族叔彭禹廷处,在彭禹廷的帮助下,进入冯玉祥西北军 “第16混成旅官佐子弟学校”读书 。

1924年春夏之交,学校迁址到北京南郊团河(学校易名为“育德中学”),他就像蜜蜂追花一样依然跟随到了北京。那年秋季,彭禹廷中断了资助。在校长余心清的照顾下,彭雪枫在学校的附属小学教国文,半工半读得以继续上学。12月31日,以育德中学学生代表的身份前往北京前门火车站,欢迎孙中山抵达北京。

1925年 “五卅惨案”发生后,彭雪枫组织同学与校方斗争并取得胜利,建立了育德中学学生自治会,被推举为会长。在爱国教师的影响下,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 》《 新青年》《独秀文存》等进步刊物。6月下旬,经共青团北京地委书记唐从周的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投入到革命生涯。

1926年9月2日,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10月下旬,任北京汇文中学党支部书记,并负责北京东城区的学生运动工作。

1927年3月,由汇文中学转入冯玉祥开办的专为收容被反动当局开除进步学生的今是中学,任今是中学党支部书记。1928年10月,为适应地下秘密工作的需要改名为彭雪枫。

彭雪枫从5岁到18岁13年间,一直对文化知识学习求之若渴,并把学习文化知识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其思想能力和行为能力互促互进,快速提升,为他后来投入革命生涯,逐步成为军事家、政治家奠定了扎实基础。他在青少年时期追求知识的经历,对今天青少年的学习成才之路,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从一个青少年学习成才的角度来看,彭雪枫是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榜样。

二、斩关夺隘,英勇善战的榜样

彭雪枫在革命队伍中是一个快速成长、 智勇双全的猛将 。1930年他到上海中共中央军委工作。同年5月,派到湖北任红五军第五纵队三大队政委、红八军一纵队政委。6月任红三军团八军团一纵队政委,7月在攻打长沙战役中,率领一中队三大队首先攻入城区,直抵湘江岸边。1931年底,任红三军二师政委。1933年任红三军团四师政委。是年11月11至12日,在江西省金溪县西八角亭等地反击国民党军队第三师、第五师和第三十六师的“围剿”战斗中,彭雪枫亲率师通讯排反冲锋打垮了敌人的进攻,迫敌向抚州方面撤退,稳定了战局。

1934年,先后任江西军区政委、红军大学政委、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一局局长、第一野战纵队一梯队队长,红三军团五师师长。 1935年2月,部队在扎西地区缩编,五师缩编为十三团,彭雪枫任团长。2月19日,红军回师遵义在二郎滩二渡赤水河。十三团为先头部队,架设浮桥强渡,将敌击退,保证了大军安全渡江。25日拂晓,攻占贵州桐梓城 。当天,接受夺取娄山关任务。第二天,率领十三团先于主力向娄山关急进 。当日17时,攻占娄山关制高点——点金山。晚20点攻占娄山关。

1935年9月,任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司令员。到陕甘后,任红一军团四师政委,参加直罗镇、东征等战役。红军长征一直受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险象环生,彭雪枫一直担任艰难险重的任务。邓子恢著文感慨地说:“在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中,条件艰苦卓绝,彭雪枫常被派任前卫,英勇善战,屡次完成艰巨任务,为人表率”。英勇顽强,敢战善战,向死而生,不辱使命的作风一直贯穿彭雪枫的整个革命生涯 。

三、披肝沥胆,无限忠诚的榜样

1932年8月,彭雪枫任红一方面军第五军第二师政委。部队在江西宜黄、乐安地区驻扎。第二师师长郭炳生思想畏敌发生动摇,私自率红二师五团去抚州附近企图叛逃投敌。彭雪枫得悉后,立即率通讯班15名战士,日夜兼程,不避困苦,终于赶上了红二师五团,大义凛然将部队带回苏区。郭炳生仅带随身警卫人员仓皇叛逃。对他这种赤胆忠心和大无畏精神,1934年1月31日,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授奖典礼上,彭雪枫被授予“红星奖章 ”。

1939年10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在安徽涡阳新兴集村修建祠堂供军民开会使用,彭雪枫把祠堂命名为“精忠堂 ”,取岳飞精忠报国之意。还把岳飞“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做成匾额,悬挂在祠堂上方,以表达他带领豫皖苏边区军民抗击日寇、救亡图存的宏伟抱负。彭雪枫忠于民族、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事例不胜枚举,以上两例足以体现他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邓子恢《在彭故师长墓前的演说 》中说: “彭师长是一个保卫国家的民族英雄,是国家忠臣。” “彭师长只知有国家民族利益,只知有人民利益与党的利益,而不知有个人利益 ”,“为了人民的革命事业彭师长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这就是彭师长之所以成为布尔什维克的最高尚的品质 ”。邓子恢对彭雪枫的评价犹如金石铁铸,无以撼动。

四、国难当头,勇于担当的榜样

在日本侵华,民族危亡的关头, 如果说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旗帜,彭雪枫就是这面旗帜下的开路先锋 。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了争取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 ,7月18日,毛泽东在延安召见彭雪枫,命令他速赴太原开设驻晋办事处 。8月10日,毛泽东致电彭雪枫: “太原公开办事处,立即开设,你为主任 ”,要求彭雪枫做阎锡山的统战工作,交涉红军东出山西后的线路 。8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彭雪枫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 。在这期间,彭雪枫与山西军阀、社会各界广泛接触,宣传共产党抗日主张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宣传共产党不计前嫌愿与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组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御外辱。他上下游走,在折冲樽俎之间,广泛团结各界人士,为打开华北发展局面,推动团结抗战起到了很大作用。11月初,太原沦陷前夕,他保护周恩来并将八路军驻晋办事处迁往临汾八路军总部。

“七七”事变后,华北五省市大面积沦陷。日军继而攻陷上海、南京,顺津浦铁路南下、北上,形势十分危机。1937年12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了形势, 做出了保卫中原的部署。 1938年1月中旬,毛主席电示彭雪枫:“立即前往河南,利用与西北军的关系到豫西开展工作 ”。2月2日,安徽蚌埠沦陷,日军继续向北攻占徐州。2月13日, 中共长江局致电党中央、八路军总部,“建议彭雪枫去河南确山竹沟,负责鲁、豫、苏、皖四省的军事工作。 豫鲁战况紧急, 雪枫拟明日赴豫”。2月17日,彭雪枫带领10余名红军干部,从武汉赴河南确山竹沟,与新四军四支队第八团留守处会合,并电示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张震率驻晋办事处31名干部从速南下确山竹沟。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关于开展华中游击战争的指示, 周恩来副主席赋予彭雪枫的任务:“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积蓄力量, 发动与领导鲁豫皖苏敌后区域之游击战争,并以八路军总部少将参谋处长的名义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广泛联系友军及地方实力派,争取共同抗日。积极培训干部,组织武装,积蓄力量,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做准备 ”。中共中央长江局决定:彭雪枫、朱理治、陈少敏组成河南省常务委员会,全面领导河南省的抗日工作。彭雪枫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 。

彭雪枫临危受命,到达确山竹沟后,首先与张震一起开展抗日武装的整编工作,协助中共豫南特委将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整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并收编了豫南山区两股最大的民间武装力量,将其编成2个营补入八团,使之齐装满员,立达1300人。3月底,八团奉中央及长江局之命,东征敌后,到皖中、皖东部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八团东征后在竹沟设立了留守处 。彭雪枫以八团留守处的名义创办了“军政教导大队”,为组织抗日武装,创建敌后根据地培养人才。到8月,半年时间“军政教导大队”开办了两期,培养了800多名军政人才。同年还开办了“医训班”,培养医护骨干。彭雪枫对人才培养充满热情,他勉励学员说:“你们任重而道远,是党和人民的希望所在”。培养这两批学员,为组建军队、创建根据地提供了急需的人才,后来成长为新四军四师各级中坚力量。

1938年5月上旬,日军围堵徐州,国民党45万军队溃退。徐州周边江苏、河南、安徽的一些县相继沦陷,徐州、蚌埠津浦铁路两侧大面积的地区沦为敌后方。5月19日徐州沦陷后,日军大举进犯中原。5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徐州失陷后华中工作的指示 》,根据中央的精神,长江局决定彭雪枫组建一支抗日武装进入豫东、陇海路南、津浦路西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辟豫鲁皖苏边敌后抗日根据地。彭雪枫认真分析了抗日严峻形势,在《 新华日报 》发表了《目前河南应该做什么》的文章,提出了发动武装群众、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由豫西发展转向豫东发展转移的战略思想。

6月中旬,中共河南省委在豫东地区先后组建了萧望东领导的抗日游击先遣大队沈东平领导的西华县抗日自卫军和吴芝圃领导的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3支抗日武装。随之与山东省境内的八路军徐向前、陈再道部队建立的联系,形成了南北呼应的局面。

1938年10月12日,在河南省华县杜岗召开东征部队、萧望东先遣大队、吴芝圃豫东游击队会师大会,彭雪枫宣布了中央关于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的命令。彭雪枫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吴芝圃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萧望东任政治部主任。合编后,游击支队除司、政机关外,下辖三个大队与一个警卫连人员共计1020人。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举行,会议作出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华南 ”的战略决定。9月29日,周恩来急电彭雪枫:“情况紧急,你宜速去豫东发展游击”。

9月30日,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誓师大会在竹沟召开,彭雪枫率全体指战员宣誓:“犯境,大敌当前,我新四军游击支队全体指战员,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赴前线,英勇杀敌,开展游击战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团结友军,唤起民众,不复失地,誓不生还”。其慷慨悲壮,犹如黄钟大吕,响彻云端,撼人肺腑!

10月1日,彭雪枫带领着游击支队机关及警卫部队373名指战员,告别竹沟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豫东敌后抗战的艰难征程。

邓子恢在《哭彭雪枫同志》一文中说,彭雪枫“从竹沟出发,与睢、杞、太,夏、萧、永间地方党所组织的武装相汇合,转战于豫皖苏边区,仅只一年之间,队伍由1000余人发展到20000余人,开辟了豫皖苏根据地。当时部队发展之速,地区开辟之大,兴奋了华中全党同志,成为推动华中各根据地建立与发展之榜样 ”。

1940年4月,毛泽东致彭雪枫信说:“一年来,豫皖苏地区迅速得到发展,队伍和地方武装不断扩大,你们的工作很有起色,中央对你取得的成绩深表满意 ”。彭雪枫是国家民族危难时最勇敢的战士,担当我党革命道路上开疆拓土的急先锋。

五、厉兵秣马,英勇杀敌的榜样

首战日军,窦楼获捷。1938年10月26日,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队东渡新黄河、跨越日伪重要封锁线淮太公路,在敌战区淮阳县窦楼附近宿营。第二天早晨9时,部队正集合准备出发时,驻扎在河南淮阳东戴集的日军骑兵百余人向游击支队驻地突然发起进攻。这是新四军游击队成立以来首次与日军交战。彭雪枫亲自指挥布阵,经过2个小时的战斗,击毙日军林津少尉以下十余人,其余日军溃退。此战规模不大,但意义重大。新四军首战日军胜利,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激励了游击支队指战员杀敌勇气和必胜信心,鼓舞了敌占区人民群众的斗志。

1938年10月27日,日本占领武汉后侵华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对国民党政府以军事斗争为主转为以政治拉拢为主;把军事斗争的主要力量转向八路军、新四军。而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龟缩于重庆,却避开日军锋芒转而与八路军、新四军搞摩擦,企图借日本侵略者之手置死八路军、新四军于沙场。这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方向都指向共产党,在顽军、地方反动武装多重包围之中,生存环境极速恶化。

1938年11月26日,彭雪枫致电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及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分析了豫皖苏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情况,报告了新四军游击支队拟在该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豫皖苏根据地的设想。于是游击支队回师睢杞太,先后在睢县榆厢铺、西陵寺、邢口,杞县李庄、宋庄歼灭伪军、汉奸、土匪武装力量600多人。随后又粉碎了睢杞太日伪2000余人的“扫荡”。初步打开了睢杞太地区的局面。我军威大震,民心深受鼓舞,当地民间抗日力量先后1300余人加入了新四军游击支队。爱国知识青年积极报名参军,仅杞县一地就有100多人报名。至12月中旬,新四军游击支队作战20余次,歼灭伪军、地方反动武装2500余人。

12月24日,彭雪枫向党中央、毛主席、王稼祥、朱德、彭德怀汇报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之后的作战和发展情况:“新四军游击支队现已有第一团之一二营,第二团之一二营,和直属队及随营学校,共1735人。步马枪 1020支、短枪90支、花机枪10挺、轻重机枪34挺。现在活动于太康、淮阳、拓城之间,主力在鹿邑,拟稍作休整,度过新年,即东进皖北 ”。党中央、毛主席对彭雪枫取得的成绩倍加赞赏。12月30日复电:“你在豫皖苏边区发展游击战争,创立根据地的计划是对的,并已开始获得成绩,望放手去做,必获大胜”!彭雪枫的战略思想和实际成果获得党中央、毛主席的肯定,新四军游击支队指战员深受鼓舞。

1939年,新四军游击支队计作战78次,击毙日伪军1368人(其中日军联队长、中佐、少佐各1人),击伤日伪军3487人,俘虏日伪军1200人。缴获各种枪支1600余支,各种弹药40000余发,骡马429匹。

1940年,作战263次,毙伤日官兵161人,毙伤伪军3627人,俘虏日伪官兵1902人;缴获步马枪3524支,驳壳枪75 支,手枪46支,轻重机枪41挺,迫击炮5门,各种弹药 11000余发,骡马325匹 。我军牺牲1208人,负伤1931人。

尤其1940年11月17日,安徽蒙城板桥集战斗,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击落日军“八九式”轻型轰炸机1架、击毁敌汽车、坦克十余辆,收复蒙城、涡阳失地。这是四师首次击落日军飞机。

1941年,作战191次, 毙伤日伪军3628人,俘虏日伪军3203人,缴获轻重机枪60挺,高射机枪1挺,其他各种枪支3800余支,各种枪炮弹70000发。

1941年10月12日,彭雪枫、邓子恢为纪念新四军成立4周年暨四师东征3周年,发表《告父老同胞书》。呼吁:国难当头,内患堪忧之际,全民奋起,抵抗日军侵略,反对枪口对内不对外、只“反共” 不“反攻”的倒行逆施行径。

为纪念四师东征敌后3周年,《拂晓报》发表四师司令部公布的3年战绩:计作战601次,毙伤日伪军12489人,俘虏日伪军7959人,击毙日军军官少尉至中佐联队长15人,伪军营长至旅长军官21人;缴获步马枪8915支,轻重机枪162挺,迫击炮13门。我军伤亡 6601人,损失各种武器2629支。

1942年,日伪军集中兵力对我四师进行围剿。11月份,日伪集中军事力量对我根据地实施为期33天的大“扫荡”,先后两次出动兵力达11000余人,其中骑兵600余人,汽车120余辆 ,坦克6辆,飞机8架,汽艇19艘。企图聚歼四师主力及淮北党政机关,摧毁淮北抗日根据地。淮北党政军民在四师的统一部署指挥下开展了顽强的反“扫荡”斗争。在33天的反“扫荡” 斗争中,四师先后在朱家港、小蚌埠、青阳、泗县、马公店等地进行了37次战斗,毙伤日伪军700余人,俘虏270余人,缴获了大批的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打击了日伪军扫荡目的嚣张气焰,保住了我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成果。

1943年夏秋之间,四师总结了各地作战经验,组织武工队深入敌占区开展游击活动,全面进行反“蚕食”、反伪化斗争,有效地巩固发展了淮北抗日根据地。同时开展整风和大生产运动,进行军政训练,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1943年前11个月,作战1571次,毙伤日伪军3983人,俘虏5724人 缴获步马枪5415支,冲锋枪10支,驳壳枪229支,手枪107只支,轻重机枪70挺,迫击炮5门,掷弹筒10具,子弹154782发。

1943年底,四师发展壮大,下辖九旅、十一旅,及宿东游击支队、骑兵团、特务团、3个军分区,主力部队16518人。地方武装4225人,基干民兵53277人,普通民兵173442人 。四师进入津浦路东后,发展了宿东、邳睢铜、海郑公路沿线地区根据地,巩固了洪泽湖周边地区,使淮北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战略反攻的重要基地。

1944年1至3月,四师展开了春季攻势。在宿县、灵璧、盐阜、泗阳等地,歼灭日伪军2000多人,攻破日伪据点50余处,解放了16个乡,使群众摆脱了日伪统治。

在睢宁魏集、泗县张楼、孟庄3次战斗,毙伤日伪军3500余人,俘虏28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72挺,步枪4960余支,子弹56000余发,炮3门,炮弹700余发, 掷弹筒32个。拔除了睢宁、泗县、灵璧、宿县日伪占领区的据点,扩大了新四军的控制范围。

8月23日,首战萧县西南小朱庄,毙伤顽敌纵队司令王传授及官兵300余人,俘虏1300余人。

9月11日,在河南省夏邑县围剿李光明顽军一个支队,俘虏支队司令李光明等官兵1000多人 。

春季攻势以来,经过多月的奋战相继取得萧县小朱庄、夏邑县八里庄、永城县保安山等战斗胜利,歼灭日伪军合计13000余人,基本上恢复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

9月11日,在八里庄战斗中彭雪枫不幸中弹牺牲。他的牺牲激励四师部队和淮北根据地人民英勇杀敌,继续完成彭雪枫“还我河山”的未竟事业。

在彭雪枫的领导下,新四军第四师在抗日战争中,共毙伤日伪军60000余人,四师部队发展到32000余人,组建地方武装力量32000余人。在根据地及周边牵制了日伪军10余万兵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其他抗日战场、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彭雪枫和新四军第四师的名字将永彪史册。

六、思想军事,两手都硬的榜样

(一)办报刊。彭雪枫从青少年时期对文化的孜孜追求到参加革命,深知思想、文化对革命斗争指导作用的重要性。1931年,彭雪枫任红六师政委。9月下旬,创办了《猛攻报 》。他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红军指战员乔装打扮智取地主山寨土围的战例,鼓舞了队伍士气,活跃了队伍的思想。他被红军战士指战员誉为“讲道理”的政委。

    1938年9月29日,彭雪枫创办了《拂晓报》。他在创刊词《拂晓报——我们的良友 》一文中开明宗义地说明了办报宗旨:“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迈进、有为,胜利要到来的意思。军人们在拂晓出发,要进攻敌人了。志士们在拂晓奋起,要闻鸡起舞了。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 ”“拂晓报的任务:第一,要和支队全体指战员、战斗员建立血肉相连的关系。第二,要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行为作无情的斗争。第三,要和广大群众、各个友军,亲密团结起来,坚持执行统一战线 ”“我们要做到,而且一定能做到。拂晓离不开我们;我们离不开拂晓。”

《拂晓报》主要宣传中共的抗日救国主张,反映和报道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斗争生活,深受豫皖苏边区和淮北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的欢迎,被誉为“人民的喉舌”“ 战斗的武器” “叫破五更的报晓鸡 ”。

彭雪枫非常注重报纸的文风建设,他曾严肃指出:“现在我们报上过多地追求所谓文艺性,描写不切实际,枉自多情,流于空泛的文章。有些文章写得半文半白,尾巴上还要拖‘云云’。文章还是朴实些好,少哗众取宠,多用事实教育群众,不要忘记了我们是在农村游击区办报”。彭雪枫狠抓严抓报风的严肃态度,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拂晓报》是新四军四师思想战线的一面旗帜,在淮北抗日根据地产生重要影响力,受到新四军总部、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在发行百期纪念刊时,刘少奇特为拂晓报题词:“为抗战的正确路线而斗争 ”1939年,毛泽东为拂晓报题词:“坚持游击战争”。 从第370期起,《拂晓报 》发行到延安、重庆、新县、西安、阜阳以及华北地区,得到全国报界的交口称赞。后来又发行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甚至远涉重洋发行到了纽约、旧金山、巴黎。并在莫斯科参加了报刊展览,其内容和印刷质量受到广泛好评。《拂晓报》在第一阶段出版了8年,发行 1159期。

彭雪枫先后在《拂晓报》发表社论、评论各类文章60余篇。《马列主义者要学习军事》《平原游击战争的实践经验》《游击战术》《战略战术讲授提纲》《论精兵主义》《迎接敌人春季”扫荡”》《告南阳同胞书》《宁可消灭敌人一个连,不愿击溃敌人一个团》《打仗第一,胜利第一,消灭敌人第一》《纪念七一要开展整风运动》。这些文章体现了彭雪枫的文韬武略和高超的战争实践经验,对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1945年10月15日成立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后,《拂晓报》为淮北路东、路西地委的机关报,其部队版为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的机关报。1953年,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赴朝。今为安徽省宿州市委机关报,也是全国唯一传承下来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报纸。

1939年6月,彭雪枫创办了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部 《军事杂志》。这是一本传授军事技战术经验、培养军事人才、指导战争实践的专业刊物。与《拂晓报》合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的文化双璧。

(二)办剧团。1933年,彭雪枫任红四师政委。创办了“火线剧团”,为红军最早的剧团之一。1938年5月4日,他在竹沟组建了“拂晓剧团”。在人才、物质条件极为稀缺的条件下,彭雪枫把剧团打造成淮北根据地唤醒民众抗战热情、鼓舞部队斗志的一面文化旗帜。以东北义勇军抗日题材编写的《放下你的鞭子》《新编九 一八小调》《松花江上》《三江好》等剧目,演出时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情感交融,悲愤交加,极大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日热情。部队走到哪里,剧团就演到哪里。拂晓剧团在淮北抗日根据地,是宣传抗战思想、激励抗战热情的号角,为淮北劳动人民和广大指战员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文化食粮。

(三)办教育。彭雪枫奉命赴河南开辟抗日根据地,深感人才的匮乏,在举办文化普及的识字班、军政干训班的同时,还办起来多种学习。

1.随营学校。1938年10月,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队到达豫东鹿邑县刘大庄一带。 10月22日途经河南省太康县砖角楼村时,彭雪枫把段佩明、钟志远叫到司令部驻地谈话说:在临汾时,我们办学兵队,到竹沟办的是教导队。延安办‘ 抗大’,现在我们要办随营学校 。相信你们会克服困难,办好学校”。

11月26日,随营学校在河南省杞县付集正式成立。开设了政治工作、平原游击战术原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群众运动等课程。彭雪枫兼任校长。新四军游击支队诸领导亲自担当教员,讲授课程。

在日伪夹攻下,随营学校坚持边打仗、边生产、边办学。仗打到哪里,学校就办到哪里。树阴下、打谷场、农舍、祠堂、寺庙都成为学员们的课堂。被人们称之为马背学校 ”。到1940年春,随营学校共办4期,培训学员1200多人。

2.抗大四分校。随着抗日形势发展的需要,1940年2月,根据中央指示,新四军六支队党委决定,以随营学校为基础,扩建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 "。

1940年3月18日,在安徽省涡阳县新兴集“精忠堂”,举行了抗大四分校成立大会及第1期开学典礼,学员500多人。设置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中国革命问题等基本理论和游击战术、群众工作、步兵战术战略指导、兵器常识、射击投弹等军事技术,同时还设党课教育和形势教育。从1940年3月至1945年11月,抗大四分校历时5年零8个月,共举办7期,毕业学员近5000人,为部队输送了大批人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该学校为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的前身。

3.干训班。1939年,根据豫皖苏边区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除办随营学校外,彭雪枫与边区党委研究决定,开办党员干部训练班,即党校前身。到1941年,干训班共举办五期,培养了800多名党政干部,为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輸送了大批党政人才。

4.联合中学。1939年11月,在河南省永城县创办了“萧宿永夏抗日联合中学。历时1年半,举办2期,培养了800多名抗战人才。

5.淮北中学。1941年5月,四师东进驻洪泽湖畔半城。经彭雪枫提议,决定在苏皖边区创立一所延安抗大式的学校,以解决四师和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急需的干部问题。将校名定为“淮北苏皖边区公立淮北中学”办学方向是广泛吸收各阶层知识青年,把他们培养成党政军各条战线的后备干部。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淮北中学共向淮北党政军各条战线输送2000多名干部。

从1938年至1945年,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各类学校为部队和边区政府培养输送学员近万名,充实了抗战一线的骨干队伍,抗日战争的胜利,干部培养教育功不可没。

(四)建立骑兵团,打造军中利剑。彭雪枫在创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从1938年至1941期间,部队曾多次受到日本和国民党骑兵和摩托化部队的袭击,造成重大损失。彭雪枫与四师其他领导研究,决定成立骑兵团。1941年8月1日,四师骑兵团在淮宝县岔河镇成立。骑兵团在缺少马匹、装具、武器的条件下艰难起步,从挫折中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刚组建时的400人、马300匹,到鼎盛时期全团超过3000人、战马超过2000匹。骑兵团的发展过程中发生过很多典型战例,成为彭雪枫叱咤沙场的一张王牌。

1942年11月23日,日伪对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为期33天的大”扫荡”。骑兵团在簸箕窑战斗中击毙日军小队长平林及翻译官等15人、俘虏20余人,赢得了反“扫荡”斗争的第一仗。

在1943年3月至4月之间的“山子头战斗”“莫塘圩战斗”“朱集战斗”“阚堂战斗”中,骑兵团配合步兵部队取得了刀劈敌旅长等辉煌战绩。骑兵三大队奔袭百里,从凌晨到夜晚1天打3仗,以零伤亡战绩,歼敌死伤120多人、缴获长短枪83支、子弹3700余发。成为骑兵团的传颂佳话。

在1944年初四师发动的春季攻势中,四师骑兵团三大队在灵璧县城北围堵战斗中,俘虏日伪逃兵100余人。1944年8月23日,在萧县小朱庄战斗中,给养员王长金在肠子被敌人刺出的情况下,一刀劈死敌纵队司令王传授 。流传下《王长金盘肠大战 ”》的英雄故事。 从小朱庄逃出来的600余敌人,在四平方公里区域内,被骑兵团团团围住,歼灭或俘虏无一漏网。

1944年10月12日,国民党顽军暂编第一军军长王毓文,率骑兵第八师及3个陆军师北犯我根据地,四师以7个团的兵力在涡阳宝安山展开阻击战。骑兵团与敌骑八师正面交锋,集多方综合优势,完全击败敌骑八师,创造了以1个骑兵团击败敌1个骑兵师的典型战例。骑兵团的老战士说:“保安山一仗是骑兵团打得最痛快的一仗,真正打出了骑兵团的威风、打出了骑兵团的气势 。”

1947年1月8日,淮北根据地沦入敌手,骑兵团一大队、三大队为解救被困在洪泽湖的地方武装,遭十倍于我的敌军围剿。骑兵大队人不脱衣、马不卸鞍、手不离枪,在敌后坚持1年零2个月。特别是在最艰苦的103天,进行大小战斗60余次。与淮北挺进支队共牵制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80000余人,有力地配合了我军的正面作战。

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向国民党杜聿铭集团发起总攻。敌6辆坦克向驻马店方向溃逃。骑兵团一大队、三大队在夏邑县会亭集附近进行拦截,穷追近12个小时、行程100多里,终于将坦克及人员全部俘虏,创造了 “骑兵打坦克”的传奇战例。

骑兵团从1941年8月成立,到1952年5月改编为坦克部队之前,经历大小战斗数百场,歼敌逾万。为扭转敌我态势,打出了骑兵团的凛凛威风,杀出了骑兵团的辉煌战绩。骑兵团是新四军和华东野战军引以为傲的快速机动部队,是沙场攻难克艰的一把利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人民军队成长中的一段光辉历史。

思想文化建设、打造军事技术王牌两手硬,是彭雪枫军事思想的鲜明特点,在今天打造世界一流的强军路上,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七、眼睛向内,自我批评的榜样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为继续消灭共产党的军事力量,1941年2月10日,国民党集中了九十二军、骑兵二军、八十三军、马彪骑兵八师等共7个师,以及地方反动武装共计14万人,分兵3路向四师发起猛烈进攻,史称“豫皖苏边区3个月反顽斗争”。在强敌的围剿下,造成我军伤亡4000余人的重大损失,迫使主力部队向津浦路东洪泽湖一带转移。

1941年7月19日,四师遵照华中局的指示,在淮宝县仁和集召开军政委员会(县团)扩大会议(史称仁和集会议)。在总结四师3年来开展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发展成绩的基础上,全面检查3个月反顽斗争中各方面的问题。彭雪枫代表军政委员会总结检查了建立根据地以来的工作和3个月反顽斗争中失利的经验教训,认真做了自我批评、诚恳地接受了同志们的意见。新四军政治部主任邓子恢的参加了会议,他在会上说:在反顽斗争中四师向路东转移了500多名党政干部、带回来8000多人的部队,这不能叫失败只能叫挫折。邓子恢的讲话客观地评价了四师在反顽斗争中的实际情况,给四师广大指战员很大的安慰和鼓舞。

邓子恢在《哭彭雪枫同志 》一文中说:“雪枫同志也与普通同志一样并不是没有缺点,并不是不犯错误。彭雪枫同志之所以伟大,所以能够成就布尔什维克的事业,正由于他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与错误,敢于纠正自己的缺点与错误。大家都公认到路东后3年来,雪枫同志在党的帮助下,在总结过去经验之后,已经大大不同于路西时期了......去年,我们同到华中局整风时,雪枫同志很坦白地检讨自己过去的缺点,也曾经很爽直地把自己的缺点向许多干部做检讨,这就是雪枫同志的伟大,也就是雪枫同志能够成就其伟大功绩的重要因素。我们今天追悼雪枫同志,学习雪枫同志的优良品质,应该特别学习他这种虚心学习,认真作自我批评的态度”。邓子恢还说,彭雪枫“对革命负责,对人民负责,不怕揭露自己的错误与缺点,不把自己看成高人一等的天生俊杰,而把自己看作一个普通的常人 ”。

彭雪枫不但有自我批评的胸怀和境界,而且具有昂扬向上的革命精神。在《我们将会被洗练得更出色些》一文中,他说:“在反共军队随时随刻有东逼我之情势下,更需要我们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纠正过去,努力将来,把这支仅有3年历史的部队迅速地壮大起来,坚强起来!我们是经过了3年的实际所考验过的。相信,今后我们将会被洗练得更出色。”

事实也正是如此,痛定思痛,彭雪枫在总结平原作战的特点和敌我双方装备差异化的基础上,决定组建骑兵团。一年以后,骑兵团就成为淮北抗日根据地平原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一支劲旅,在其后多年的战斗中发挥了尖刀的作用。

到1941年底,四师就形成了以师部所在地半城为中心,东抵运河、西越津浦路、南自淮河、北至陇海路,东西纵长400余里,南北横跨300余里,面积约8 .5万平方公里,域内人口约1000万的活动范围。

从80年后的历史角度去看,3个月反顽斗争的重大挫折,彭雪枫虽然检讨了自身的错误,但从客观看这场挫折是有它历史的必然性。因为当时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条件四师都处于不利地位。天时方面,时间处于青黄不接的冬春季节,春荒严重,老百姓和部队都发生了粮食危机,吃不饱肚子,部队武器差、弹药不足;地利方面,在百里平原作战,国民党顽军不但有摩托化、骑兵机动部队,而且军力7倍于我,四师部队靠两条腿作战,经常被敌军摩托化、骑兵部队包抄,劣势明显:人和方面,当时中央在政治上强调与国军搞团结,统战思想占支配地位,军事上主张自卫策略、避免与国军正面摩擦,希望委屈求全。同时,命令彭雪枫率部独挡局面、抵御敌军向津浦路以东进犯,且不予部队支援。但在总结教训时,彭雪枫不强调客观原因,却眼睛向内看,从自身找不足、吸取教训并从中获得成长。其胸怀之宽广、品格之非凡,令人敬仰。

八、为了人民,甘为孺子牛的榜样

彭雪枫党性纯粹而高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看作高于一切。他说:“新四军是老百姓的武装,是武装起来的老百姓。要真心诚意地听老百姓的呼唤,受老百姓的指使,为老百姓流血 ”。

1939年2月,豫皖苏边区春荒极为严重,青黄不接,老百姓的生活极度困难。新四军游击支队粮食供应匮乏,一日三餐不能裹腹。有的战士没有鞋,只能赤脚行军,全支队只剩下了几块钱。在部队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彭雪枫仍然坚持不向贫苦农民伸手、不与民争粮,决定 “卖马度春荒”。他以身作则,先把自己的战马交给供給部卖掉以充军饷、维持部队的生活开支。先后卖掉了数十匹战马,解决了一部分部队生活资金,同时也解决了农民春耕对畜力的需求。彭将军卖马度春荒的事情,让当地老百姓感慨不已。书案店村的老百姓说:“有此仁义之师,何愁倭寇不败! ”之后,彭雪枫又带领军民先后奋战一个多月,开挖两条排水沟,使永南群众免除了多年的洪涝灾害。彭雪枫的爱民行为感动了当地的老百姓,书案店村的老百姓自筹资金,在村西口为彭雪枫树起了“政德碑”。背上篆刻对联:“救民涂炭恩泽同山河并寿,益国盤石功勋共日月齐光 ”,横额“民族长城 ”。碑文计700余言,盛赞彭雪枫及新四军游击支队的功德 。

1939年秋天,部队进驻安徽省涡阳县新兴集。当地地势低洼,十年九涝,群众想挖沟排水,遭到下游群众的反对。因此,经常引起纠纷,连绵械斗。彭雪枫派人为上下游群众调解,军民合作挖了一条10几里长的沟渠,解决了上下游排涝的问题。之后,年年丰收。群众为了纪念新四军为老百姓做的好事,把这条沟定名为“新四沟”。

1943年,部队所驻洪泽湖滨湖各县有许多河道,夏秋之间河水泛滥,淹没农田,秋禾欠收,百姓深以为苦。淮北行署发放贷款,淮北8县人民开展了水利建设。各地驻军冒着炎炎烈日,开入工地,帮助群众挖河修地整整3个月,共整修河道106条(段),使25000顷农田免受涝灾。这年8月8日淮河水位猛涨,泗南县大柳巷淮河大堤十多处决口,严重威胁到堤上村民的安危。正在召开军事会议的彭雪枫听到水情报告后,立即带领与会人员、师部的干部和附近的部队赶到现场,带头跳进洪水组成人墙拦截咆哮的洪水。当地群众纷纷从家中抬来木板和柴草,从白天一直干到天黑,连续抢修十多个小时。身患胃病的彭雪枫一直泡在水里与大家共同奋战洪水,终于堵住了决口,保住了千家万户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之后,为了加固这段河堤,彭雪枫带领部队干部战士和当地群众一道连续奋战20余天,终于修复了淮河大堤。事后,当地政府应村民的要求,把这段淮河大堤命名为“雪枫堤”。

1944年1月9日,在春节“拥政爱民周”中,彭雪枫在师直属队大会上作了《我们是政府的卫队,老百姓的护兵 》的讲话。他说:“我们的边区政府是抗日、锄奸、民主、建国、为老百姓办事的,是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机关;我们的军队是政府进行革命战争的工具, 是保卫政府的卫队。老百姓是我们军队的根,‘邦以民为本’,我们打仗就是为了老百姓,我们的军队就是老百姓的护兵”。他在总结拥政爱民工作时,对干部战士提出了“对敌人如猛虎,对群众如绵羊”的要求。干部战士还给抗日军人的家属代耕代种土地,修房垒圈,扫地挑水,无不尽力照顾。每年端午、中秋,干部登门慰问。春节村里耍花灯、划旱船,先给抗日家属演出、拜年。抗日家属受到优待尊重,前方战士没有了后顾之忧,个个英勇杀敌。通过拥政爱民、拥军优抗的运动,提高了部队的政治素质和人民群众的觉悟,军政军民关系更加亲密无间。彭雪枫带出部队良好的作风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当地民谣是这样唱的:

“彭司令,真正强,

谁提起来谁夸奖。

生活又朴素,

关心群众像爹娘。

你种地,他帮忙;

 你打麦子,他扬场。

日本鬼子来扫荡,

跟他拿起手中枪,

打跑鬼子保家乡” 。

由于军民关系融洽,政治热情高涨,极大地促进了抗日救国的热潮。1944年,淮北路东地区的群众积极报名参军,一次报名10000多人,组建了10个独立团,壮大了抗日队伍,增强了敌后抗日的力量。“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碗米做军粮,最后一个亲骨肉送战场”是当时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声音。在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曾不止一次地出现老百姓卖掉自己的土地捐作抗日经费的感人故事。新四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老百姓建立了生死相依的鱼水关系。

彭雪枫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的人格魅力是丰富多彩的。正如邓子恢在彭雪枫的墓前演说所说的那样:“首先就国家民族来说,彭师长是一个保卫国家的民族英雄;就对人民来说,彭师长是为人民服务而又为人民热情爱戴的群众领袖;就对我们部队来说,彭师长是一个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就党内来说,彭师长是一个模范党员、是一个布尔什维克 ”。此言如实如是。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四军重建80周年的时候,我们回顾彭雪枫一生所走过的道路,从中感悟、学习、汲取他的精神力量。彭雪枫是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是共产党思想优秀的传承人和实践者,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更需要彭雪枫精神,更需要千千万万个彭雪枫式的英雄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前仆后继。


    四师分会 马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