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东南局、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电告中共江苏省委:“现为加强东路工作,已定谭震林同志去负责组织军政会,以统一党政军指挥,不日出发。”
4月23日,谭震林到达后,经过几天与东路领导同志谈话,了解情况,在常熟徐市附近,主持召开了东路地区部队与地方党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即徐市会议)。谭震林传达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新四军发展方向和对江南东路地区抗日斗争的有关指示,宣布中共中央东南局和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决定成立新四军东路军政委员会,由谭震林任书记,决定成立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仍称”新江抗”),谭震林以林俊的化名任司令兼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何克希任副司令,吴仲超任政治部副主任,张开荆任参谋长,统一领导东路部队。会议指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武装和培养军政干部,确定以苏(州)常(熟)太(仓)为基地,东出昆(山)嘉(定)青(浦),西进澄(江阴)锡(无锡)虞(常熟),使东路和西路打成一片,尔后再向东、向南发展的方针。
谭震林着重抓干部的培训,5月就组建了“江抗”教导队,8月,扩大为教导大队,下属四个分队,每队学员120人,每学期学习四个月。谭震林亲自到大队作报告,及时听取汇报,作出指示。教导大队培养了一大批军政干部和地方干部。
1941年1月6日,发生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2月初新四军军部命令将江南抗日人民救国军队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谭震林任司令兼政委。2月4日,新三支队成立宣言正式发布。2月18日,中央军委发布新四军整编为七个师,第六个师由在苏南活动的部队编成,任命谭震林为第六师师长兼政委,下辖十六、十八两个旅,以新四军新第二支队编为十六旅,新成立的新三支队为十八旅,江谓清任十八旅旅长、温玉成任政委。
我十八旅在6月中下旬,动员和部署反“清乡”,组成东路军政委员会苏常太分会,以600人兵力组成东路大队,坚持内线作战,对日伪据点展开了主动攻击,但由于兵力悬殊,成效甚小,反而屡受损失。十八旅主力在“清乡”区外围连续出击。日伪虽然受到打击,他们宁可从受到打击和威胁的据点撤退,也不肯从“清乡”区调出兵力,因此在“清乡”区外的作战并未收到牵制作用。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公然勾结日伪,配合“清乡”,使我处境更加困难。5月下旬,忠义救国军连续挑起五次摩擦战斗,影响了我反“清乡”斗争的准备。日伪“清乡”开始后,又在江阴、武进交界处设立前进指挥所,继续向新四军进攻,牵制了十八旅反“清乡”斗争的力量。在“清乡”区内线坚持斗争困难的情况下,7月下旬,200余名干部战士分批突围在澄锡虞地区。党政干部分别转移。
8月下旬,谭震林在六师师部锡北驻地召开党政军领导干部会议,总结苏常太地区反“清乡”斗争经验教训,提出了以分区转移对付分区“清乡”的基本方针,确定部队以保存有生力量为主,地方采取“避开强敌,分散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策略。新四军军部批准了这一基本方针。8月23日,谭震林率师部和十八旅从澄锡虞地区转移到丹北地区。
10月28日,遵照军部指示,谭震林率六师师部及十八旅向长江以北转移,开辟江(都)高(邮)宝(应)地区。
1941年11月28日发生塘马战斗。六师参谋长兼十六旅旅长罗忠毅、十六旅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廖海涛壮烈牺牲。正在江高宝地区领导反“扫荡”斗争的谭震林接到罗、廖牺牲的消息后,非常悲痛。罗、廖是他在福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时的老战友、老部下,突然同日牺牲。他不禁潸然泪下。他说:“十六旅发生这么大的事情,没有了领导人,我要立即去茅山整顿部队。”他立即电令十六旅部归四十六团团长、政委指挥,随后,经军部批准,只带两名警卫员,化装渡过长江,穿过宁沪铁路和溧武路,来到在溧水的十六旅旅部。谭师长到来使十六旅有了主心骨。
1942年5月底,谭震林渡江北上,结束了他在苏南两年多的艰苦斗争。
抗战八年,谭震林同志先后肩负重任,领导和指挥过几个部队,功勋卓著。这在新四军高级将领中是不多见的。
最后,以我六师分会首任会长乐时鸣2001年10月12日所作《纪念谭震林同志诞辰100周年》一诗作为我发言的结束。诗曰:
罗霄耸翠育豪雄,开府当家第一宗。
闽赣万山鲜血碧,江淮千里战旗红。
辛勤策划司农政,慷慨陈言斥佞凶。
刚正不阿声誉播,人民怀念颂高风。
六师分会
摘自:《谭震林传》乐时鸣“谭震林在新四军”
上一篇: “虎啸生风撼山林”的谭震林
下一篇: 深切缅怀老首长谭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