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18日上海复兴西路寓所
今天上午到上海,下午采访徐玉兰老师,请她谈一下当年参加军委总政文工团的往事。
徐玉兰穿上了解放装
徐老师说,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上海成立了华东越剧实验剧团,我们玉兰剧团没有参加,当时我们在长江剧院演出。1952年,军委总政文工团要搞大剧院模式,下设10个剧团,其中有一个越剧团。后来在浙江文化局当领导的史行同志,当时是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他和黄宗江和兰茜同志到上海物色一家越剧团,感到我们团各方面的条件不错,就动员我们参加解放军。从开始谈到我们离开上海,前后一共不到十天,整个剧团就拉到了北京。多年后史行同志见到我说,玉兰啊,这一段历史你要写出来,当时真是不容易呀。我说确实不容易,你也真有本事,把我们实力雄厚的剧团一下子就拉到北京去了。当时的困难很大,我的母亲不同意我参军,还有过房娘徐家姆妈,她们都拉我的后腿,还把我关在家里不让出去。
徐玉兰30岁生日时和过房娘合影
我说剧团我是第一个举手同意参军的,大家都表示愿意参加,我怎么能不去呢?王文娟的父母到我家来商量,我说你们就放心好了。我当时已经下定决心,不管她们如何,我是一定要走的。史行同志说,玉兰剧团的所有灯光道具都留给上海,我们就是要人,当时买这些器材是花了好多钱的。史行同志还说,徐玉兰家人无非就是不放心。不放心不要紧,叫她一起去北京吧。所以文革时有大字报说,徐玉兰参军还带着过房娘,这也是一条新闻。当时是史行同志做的决定,他是很有魄力的。
1952年总政文工团越剧队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我们剧团大队人7月25号出发,我和王文娟7月27号离开上海。到北京后住在部队包的一个旅馆,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他们叫我们上海小姐。没过几天就是八一建军节,总政领导在主席台上检阅部队。我们军装还没有发下来,大家都是白衬衣、蓝裤子、白球鞋,领子上还打了一个蝴蝶结。总政文工团的陈其通团长举着红旗走在前面,后面是我们这支特殊的部队。不知道内情的领导看了都在问,这是什么部队?有几个首长是了解一些情况的,说她们是上海小姐,刚参军到部队,军装还没有发下来,当年我们就是这样参军的。
2003年1月8日浙江省艺术学校
下午采访吴兆千老师,吴老师是浙江第一批男女合演的主要演员,后来在省艺术学校担任教学工作。1979年9月,浙江电视台拍摄第一部戏曲电视剧《红莲与白莲》,我是摄像师之一,他和夫人何雅都在戏中扮演角色,我们就这样熟悉了。
吴老师回忆起往事:“1949年5月杭州解放时,我正在杭州第六中学读高中,那时杭六中叫安徽中学。我参加了共青团杭州市委领导下的文工团,以后这个团升格为浙江省青年文工团。乔石同志当时是团省委宣传部部长,是我们的直接领导。前些年青年文工团老同志欢聚时,乔石同志还写信表示祝贺。
50年代《风雪摆渡》吴兆千饰老艄公(左一)
1952年5月,全省文工团整编,我们青年文工团并入浙江省文工团,我分配到歌剧队。歌剧队不仅有歌剧,有越剧,还有婺剧,后来婺剧演员回到金华,组建了浙江婺剧团。从那时开始,我们这些载歌载舞的文工团员,投身于越剧男女合演的探索与改革,一干就是一辈子。回忆我们的老师,他们对艺术非常严谨,可以说一丝不苟,昆曲的沈传锟先生对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有几十种设计。作为演员,我们也会根据剧情和角色,按照现代戏的表演设计创新。在《风雪摆渡》《抢伞》中,我们对雨伞和船橹等主要道具进行了舞蹈动作设计,使这些道具鲜活起来,使现代戏更具有可看性,人物的表演更为生动。那些年我先后在《罗汉钱》中扮演区长,《未婚妻》中扮演村长,《风雪摆渡》中扮演老艄公,《抢伞》中扮演田公公,演出后很快就被观众所熟悉,在艺术上得到了很大提高。回想那时我们的创作状态,始终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每一场演出结束,导演和演员都要集中开会,对演出效果和观众反映进行分析,对演员表演和一些舞台动作进行调整,所以当年这些小戏后来都成为经典剧目。尹桂芳大姐亲自到浙江来学习《风雪摆渡》《抢伞》,学习我们演出现代戏的经验。
浙江越剧二团赴京演出现代戏《风雪摆渡》,受到周总理接见。图为演员王媛(左)于上世纪80年代辅导浙江艺校越剧班演员陈辉玲排演《风雪摆渡》
我认为越剧要表现当代人民的生活及思想感情,越剧男女合演一定要坚持发展下去,这样才能使观众产生一种情感共鸣。同时还要对生活进行提升和艺术创作,要用心打造精品,只有这样才能使越剧走近人民,贴近生活。现在浙江越剧团培养的一批男演员,综合素质比我们那时要好,都是大学毕业生,文化程度高,是很有希望的一代。现在我给一些年轻演员辅导唱腔,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浙江越剧团是我的家,家里的事情我是义不容辞的。
2003年3月28日上海市威海路
尹小芳,1931年10月出生,上海虹口越剧团原团长。她13岁在沪学艺,后师承尹桂芳。她完美地体现与发展了尹派演艺特色,并博采众长,凝聚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她既是尹派艺术的王子,又是播种尹派艺术的园丁。
下午采访尹小芳老师,她是越剧宗师尹桂芳的得意门生。小芳老师谦虚地说,自己永远是一个小学生,“承上启下”是尹桂芳老师给她的重托,深感自己的担子很重。因为老师对她非常信任,但总感到有一些吃力。老师对她的要求是相当严的,所以一直到现在她还没有毕业。因为艺术是无止境的,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
▲《张羽煮海》尹小芳饰张羽
▼《沙漠王子》尹小芳饰罗兰
小芳老师告诉我:“小时候根本不懂什么越剧,是因为生活所迫才去学戏的。1946年春节我被招进芳华剧团,第一眼看到尹老师时,她的形象唱腔和表演,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那时我就下定决心要把一生奉献给越剧。当时到广播电台去演唱越剧,是剧团自我宣传的一个重要手段。尹老师她们这些主要演员一天到晚忙于舞台演出,就叫我和筱水招到广播电台演唱。听众听后都说我唱得有一点像老师的味道,所以点播电话越来越多,并且强烈要求我改名在尹老师门下。广播电台的报告小姐也就是今天的节目主持人,自作主张地为我改名叫尹小芳。后来征得尹老师的同意,一副香烛,三鞠躬,当众行礼拜师。1979年10月组建虹口区越剧团,我被聘为艺术顾问。打炮戏是20世纪40年代的尹派名剧《沙漠王子》,重塑罗兰王子的英俊形象,再唱“自己的命儿我自己算”脍炙人口的旧曲,创下了每一场都要加座、演出爆满三个月还欲罢不能的票房记录。
尹桂芳和尹小芳饰演的何文秀
1980年芳华越剧团从福建要回上海娘家演出,我又奉尹老师之命到福州,复排老师名剧《何文秀》。上海徐汇剧场经理和职工告诉我,《何文秀》的演出非常成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盛况,一票难求,戏票都买不到。《张羽煮海》《浪子成龙》这些原创剧目广为传唱,常演不衰,足以看出尹派艺术的无穷魅力。
小芳老师说:“我对尹派艺术是特别钟爱的,专心致志为尹派艺术做一点奉献,有生之年更感到任重道远。一代胜过一代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大家对我承上启下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认可,我已经非常满足了。”告别时,小芳老师把新出版的录音带和画册送给我作为纪念。
2007年末、2008年初,《承上启下——一代传人尹小芳艺术专场》在杭州、上海两地先后举办, 来自浙、沪、闽7家越剧院团的尹派名家、新秀几乎全部亮相, 演出了《浪荡子》、《何文秀》、《汉文皇后》、《张羽煮海》、《浪子成龙》、《沙漠王子》等十几出尹派经典折子戏, 为冬季的两地戏曲舞台增添了尊师爱幼的浓情暖意。
钟冶平
2022-08-07
作者介绍
钟冶平,国家一级导演,越剧史学家,曾任职于浙江电视台文艺部、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四十年来,执导的纪录片、电视剧、大型综艺晚会,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他对越剧的突出贡献,是在历经六年创作的10集纪录片《百年越剧》中担任总导演。该纪录片荣获 “中国广播电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第20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奖•一等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摄影奖”;浙江省广播电视文艺奖•文艺专题一等奖;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浙江省电视文艺牡丹奖•一等奖。出版百年越剧文集《万紫千红总是春》。在20集越剧名人纪录片《舞台姐妹》中担任总导演,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在13集纪录片《浙江戏曲名人》中担任总导演。在国内首家影像越剧馆担任馆长。
上一篇: 《百年越剧》导演日记(七)
下一篇: 《百年越剧》导演日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