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张怀旗:苦娘的长子

  • 时间:   2022-07-11      
  • 作者:   铁军杂志      
  • 来源:   铁军杂志      
  • 浏览人数:  2259

微信图片_20220711211806.jpg

   

   1963年新年刚过,遭受大饥荒的皖西大地还没有完全缓过劲儿来。此时,已有身孕的娘跟随在淮南八公山瓷器厂工作的丈夫从城市举家下放寿县的一个贫困村,从此成了土里刨食的农民。

几个月后,张怀旗作为长子呱呱坠地。这,并未给父母带来多少欢乐。因为贫困,这对年轻的夫妻经常为生活伤透脑筋;因为艰难,苦娘的坚强与不屈,打从有记忆起就让张怀旗刻骨铭心。

年复一年,张怀旗有了4个弟弟1个幺妹,1口锅,8张嘴,家里日子过得太苦。然而,谁家有个难事,即使自家再苦,娘总是鼎力相助。纵使吃糠咽菜,家里来亲戚,娘依然喜笑颜开,忙得满屋生辉。为了招待体面一点,娘经常穿着大围裙借机溜出门借米借油,回来时把东西掩在围裙里,趁人不注意快闪进门,为的是不让客人尴尬。

微信图片_20220711210632.jpg

                             ▲ 张怀旗与父母在一起

逢年过节,娘杀一只鸡红烧一大盆,笑眯眯地望着儿女们吃得欢,自己却始终不动筷子。有时,懂事的孩子夹一块给娘,她马上又挡了回来,说:“娘不喜欢吃鸡。”慢慢地,儿子真的以为娘是不吃鸡的。那年,穿着军装的长子回来了,娘欣喜万分,忙不迭杀鸡备酒备菜,请队干部和乡邻一起过来热闹热闹。送走客人后,张怀旗见忙完了的娘吃鸡时的那个高兴劲儿,忍不住问父亲。“你娘从小爱吃鸡,你当兵前家里 8口人,6个孩子都是正在长身体的,杀一只鸡就那么几块肉,你娘能下得去筷子吗?”父亲的回答让张怀旗泪目。

 

    泪目的长子不仅记住了娘的大爱,而且永远记住了父母在他当兵离家时叮嘱他的那段话“,那年,爷爷死在矿上,无钱收尸,是工友们用芦席卷了埋葬的。后来,奶奶也离开了。当时,你爸6岁你姑3岁,两人相依为命,靠吃百家饭长大。没有共产党、毛主席,哪有我们一家人!我们家连祖坟都没有,上坟只能去烈士陵园。记住,你是长子啊!”1980年10月,正读高中的张怀旗带着长子的责任来到二十军六〇师当兵。

 微信图片_20220711210847.jpg

           ▲张怀旗(右3)将油画《长津湖冰雕连》捐赠给老部队旅史馆

六〇师,是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冰雕连的所在部队。在冰雕连精神的熏陶下,张怀旗渐渐懂得,母亲要他做个好长子,不仅是为家庭,为父母,更要为国家,为人民,只有把长子做好了,苦娘才开心。为此,他坚守对娘的孝心,处处争取优秀。1年后,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保送到武汉军区后勤训练大队学习。在这里,这个为娘争光的长子刻苦学习,凭着掌握部队后勤修理所的各项专业本领,返回部队担任了技师。

 1986年,因公负伤被评为6级伤残的张怀旗,退役回寿县当了粮食部门的一名粮管员。是金子总会发光,由于工作出色,他不久被选调省财政厅工作,之后又晋升为厅直单位的副处长。

 后来,因为伤痛他不得不离开了岗位。尽管按国家规定可以每月领取略低于在职的薪金福利,但这个苦娘教出来的长子,理解党和国家的难处,做出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薪金福利全部捐给社会,以伤残之躯尽力拼搏,自己养活自己。

 

微信图片_20220711211000.jpg

▲ 张怀旗副秘书长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原主任乔晓阳,空军后勤部原副部长、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顾问乔泰阳将军在画作前

2015年春节前,张怀旗在合肥的家里来了两个农民,一个拎着一条大草鱼,一个扛着一袋米,一脸汗珠。张怀旗一眼认出了拎鱼的是寿县安丰镇龙塘村的生产队长汪士社,扛米的是队里的村民李银生。两人一进门就说:“自从你为生产队开挖了‘救命塘’,乡亲们年年丰收,大伙儿托我俩来给你拜年啦!”头一年,张怀旗听说寿县有个叫龙塘的自然村,地貌特殊,洪水一来受大涝,水一退又滴水贵如油,龙塘乡亲眼巴巴盼着有一口真正的“龙塘”。回到省城第2天,他自掏8万元雇了挖掘机到村里不仅开挖了一口蓄水塘,还重建了排水蓄水系统,龙塘从此变成了鱼米之乡。心怀感恩的张怀旗收下鱼和米,不仅热情招待来人,还给乡亲们回赠了拜年礼物。

 阎维文的《母亲》,张怀旗最爱听。当年,苦娘虽然没能给过他一个新书包,但娘的善良却给了他受益一生的财富。张怀旗常想,如今苦娘早已苦尽甘来,得把对娘的尽孝之心,转化为给公益事业添砖加瓦的报恩之行。2009年,张怀旗携手富佑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怀德筹措50万元,为寿县建起了道涵怀德希望小学,帮助周边数百名失学儿童实现了求学的梦想。


    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四军研究会以后,张怀旗为革命先烈“做长子”的紧迫感越来越强。

 2003年5月,张怀旗听说合肥市新四军研究会在肥东县白龙镇褚老圩建设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遇到了人手少、经费缺的困难。他诚恳地对时任会长的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邹淦泉说:“邹主任,建纪念馆纪念先烈,是好事,也是难事,规划呀,土地呀,作为市里老领导您有办法,纪念园的几尊塑像就算我捐了,投资、跑腿全由我包了,有情况我及时向您汇报。”邹淦泉一把握住张怀旗的手:“雪中送炭啊!”当晚,张怀旗火速赶到北京的公司投入了建设塑像的筹划。沈阳的鲁迅艺术学院顶级大师创作烈士塑像在全国闻名,但收费不菲。张怀旗说,为先烈花再多的钱也是应该的,那么多人为革命丢了性命,多少钱能买来一条命?当时,通信不便,设计的一丁点改动也得当面说明。为了建好塑像,他以北京公司为大本营,白天忙经营,夜间忙塑像。几乎每次都是乘夜班车奔波于沈阳—北京—合肥之间,前后20多个来回“。七一”开园那一刻,望着满眼血丝的张怀旗,邹淦泉心疼地说“:你不仅出钱出力,还受了那么多苦,有你这样的人,先烈们欣慰了。”肃立先烈塑像前,张怀旗告诫自己,很多烈士无儿无女,作为红旗下长大的后来人,应当时刻不忘为他们做“长子”。这些年来,张怀旗为全国各地捐建的烈士塑像将近百尊。

 微信图片_20220711211143.jpg

      ▲张怀旗与夫人贾炳荣(左1)专程赴成都慰问志愿军老英雄

2010年8月,安徽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沈培新全景扫描皖南事变的《茂林悲歌》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问世的消息传开后,近200名专家学者和新四军后代要求参加首发式。这事让沈培新和他所在省新四军研究会犯难了,一笔数目不小的会务费哪来呢?正在一筹莫展时,张怀旗来了。他说:“我们是民营企业,规模不大,也有困难,但我们自己可以省一点,新书首发的事全由我包下来,你们只管指点我怎么搞就行了。”沈培新没吱声,他知道张怀旗是个说到做到的人,10年来已经为研究会花了很多钱,还一直为铁军书画社无偿提供办公场所,连水电费都包了,不忍心再让他破费。沈老面有难色,张怀旗知道他左右为难,只得诚恳地说:“在国民党顽固派一手策划的皖南事变中,新四军9000多将士,只有不到2000人突围成功,当年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今天我为他们做点事,您说应该不应该?”沈培新被说服了,只得点头同意。张怀旗不仅把北京的丰台宾馆全部包下一个星期,还自告奋勇地当了会务大管家,从会议日程安排到接站送站,从参观景点到纪念品分发,一项一项抓落实。公司员工被他感动了,纷纷把自己的私家车开过来保障会议,连同公司的车共有70多辆。首发式取得圆满成功,参会的中央国家机关领导和新四军后代给予高度评价。离开北京时,沈培新对前来送行的张怀旗说:“这次你付给宾馆的钱就达46万,怎么感谢你呢?”话还没说完,老人已哽咽。张怀旗淡然一笑:“要说感谢,应该感谢所有的先烈,没有他们,咋有我们的今天!”

 微信图片_20220711211311.jpg

         张怀旗向休宁县图书馆捐赠红色书籍

2012年初,张怀旗去看望住院的沈培新。老人拉着他的手说:“怀旗啊,这些年你为宣传新四军做了很多贡献,实在不忍心再向你求援了,可是我来日无多,出版《巢湖抗日六名将》的事只能托付给你了……”张怀旗知道,由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编撰的这本书,除了中共将军李克农外,还涉及张治中等5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出版上卡了壳。明知事难办,他还是答应了。当天下午,张怀旗就赶回北京开始了新一轮奔波。按照省委原书记卢荣景等领导的意图,张怀旗向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原会长周克玉求援,终于拿到了序言。为了审稿,全国政协、中宣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党史研究室、总政治部、军事科学院,他一家一家登门汇报,来回跑了多少趟,早已记不清,唯一记住的就是,几个单位的警卫一见他就说,“你又来啦!”病危中的沈培新知道了这一情况,内疚地对前来看望他的张怀旗说,“不行就申请个准印证内部印发吧。”张怀旗若无其事地说:“您安心养病,等这本书正式出版后我第一个给您送过来。”苍天不负苦心人,《巢湖抗日六名将》最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拿到样书的那一刻已是晚上,张怀旗直奔车站,连夜赶回合肥,天亮才到家的他赶紧沐浴更衣,去了沈培新墓地,把书一页一页翻开“给沈部长过目”,尔后点火焚化……这一次,老人不知道张怀旗为出版印刷这2万册书自掏腰包15万,这些书将被6名将领的后人和全国各大图书馆和军事院校收藏。

 

 张怀旗为宣传新四军所做的好事说不尽,道不完。

 微信图片_20220711211439.jpg

       ▲陈昊苏(左4)与张怀旗(左6)共同为新四军老战士颁发纪念章

2017年,新四军成立80周年之际,他捐赠20余万元制作了数千枚“新四军成立80周年纪念章”,颁发给健在的新四军老战士。在北京召开的“新四军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上,陈毅元帅的长子、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第一副会长陈昊苏特意拽着张怀旗这个农民的长子一起登台,给新四军老战士代表颁发纪念章。

    新四军后代张卫民、李湘滨、蔡平、陈南欧、罗亚滨,历时5年搜集整理皖南事变中部分英烈和幸存者简历和照片,准备出版《浴血皖南》一书,张怀旗不仅慷慨捐赠8万多元,还制作了价值2万余元的精美纪念邮简。百岁新四军老战士万海峰上将深受感动,亲自为该书撰序。2021年,《浴血皖南》(第一部)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面世后,好评如潮,那些革命烈士能不欣慰么!

 为了居于江西深山、素不相识的新四军老兵陈问财的身份认定,张怀旗整整坚持了6年。他6下江西,数十次走进国家有关部门求助,在“新四军老战士”身份被确认的第一时间,又立即从北京直奔江西,翻山越岭向老人家报告。一个星期后,96岁高龄的陈问财带着“老兵归队”的满足感安详地走了。

微信图片_20220711211609.jpg

      ▲ 油画《长津湖冰雕连》(部分)

2021年,电影《长津湖》公映后,冰雕连英雄引起全社会强烈反响。可鲜为人知的是,早在2018年张怀旗就已自费数万元,委托鲁艺画家谢士宇创作了巨幅油画《长津湖冰雕连》。纪念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之际,中央广电总台拍摄大型纪录片《英雄儿女》需要冰雕连油画作品时,张怀旗又将这幅作品无偿提供给央视使用。如今,这幅作品已成网红图片被广泛使用。前不久,张怀旗将该画无偿捐赠给冰雕连老部队旅史馆。有人问他,这么做图什么?他笑言:“军人情怀。”

依照手头资料,我们粗略算了一笔账,这些年来,张怀旗在公益事业上的无偿投入数目惊人,便开玩笑地问他:“你这样不顾家行吗?”他报以一笑,回答非常坦诚:我们小家一家4口3个军人,家属是六十军临汾旅复员的,女儿可惜没当上兵,但我们对她的要求就是找个当兵的。天赐良缘,女婿是战略支援部队的研究生,专攻无人机专业。你说我家老人吧,父亲88,母亲83,我给他们在合肥买了一个带院落的居所养老,可他们苦日子过惯了,洗衣水用来拖地,连淘米水都要积起来浇花浇菜。最让人头疼的是每月给他们的钱,只花个零头,为这事我和他俩争了不知多少次,总是吵不赢他们。他们有他们的理由,“钱花在父母身上是尽孝,花在做善事上是积德,你是长子,要带头积大德!”

 微信图片_20220711211806.jpg

                    ▲沈培新向张怀旗赠匾

说到这里,张怀旗两手一摊,笑了,一口寿县方言:“你说,我是长子,咋搞呢?”共产党员,退役军人,父母长子,用什么去定位张怀旗?思索之中,忽然想起沈培新生前书赠张怀旗的那块匾额,老人以“怀旗印象”为题这样写道:“事业心强,责任心重,勤奋不知倦,事忙难顾家,乐于公益事业,积极参加文化建设,为宣传中华名人献计出力,为家乡修桥铺路办学校,不为金钱所俘,不为物欲乱行,党心为重,民心为先,真诚谦逊,可交。”

 


 本文源自《铁军》杂志 2022年7期 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