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陈敏”

  • 时间:   2021-11-17      
  • 作者:   史晓波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军部分会     
  • 浏览人数:  332

    2021年3月25日,午后的北京,春和景明,一树一树的杏花、桃花、梨花、玉兰花正竞相绽放,唱着春天的歌。中国共产党100华诞前夕,我应约去访问了93岁高龄的新四军女兵陈敏老人。

    这位世纪老人尽管被癌症、肺栓塞等疾病缠绕,但精神状态甚好,慈爱温暖又健谈。

一、“我要上学”

    陈敏原姓王,安徽省滁州人。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家里穷啊,出去要饭吃的妈妈怎么能把小小的女儿拉扯大?小姑妈做主,才6个月的小姑娘就被送给了来安县大英镇陈家一位寡妇做女儿,从此,小姑娘改姓陈,单名一个字。新妈妈家还有一位从陈家伯伯那里过继的小哥哥。他们一起上学,读到小学五年级时,陈家妈妈不幸因病也走了。陈敏辍学了,陈家把读书的机会留给了男孩子。

     “我要上学!希望继续上学的小姑娘与封建家庭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1945年春,心心念念要上学的陈敏迎来了最难得的机会,淮南中学的郅主任来大英镇招生,陈敏第一个去报了名,实现了要继续读书的愿望。

二、在新四军的抗战岁月

     “淮南中学是新四军二师办的学校,陈敏入学就领到了军装,她参加了新四军。

    淮南中学实为新四军培养各种技能型干部的学校,设有医务、会计、电报、民运(群众工作)等六七个系; 陈敏分到了医务系,根据文化程度的高低,医务系分甲、乙、丙班,陈敏在乙班。除了上医学课外,要将抗日救亡进行到底是陈敏初到新四军时政治课上最直接的授课内容。

陈敏回忆说,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没有教室和课桌,我们每天拿个小马扎坐在树林里、杏树下,认真听老师讲课,偶尔会有杏子从树上掉下来砸到我们的脑袋上,也不敢分神,依然紧张地做着笔记。当时正是抗日战争中敌我胶着时期,我们学了几个月的医护知识就上战场去救护伤员了。

    陈敏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分配我去换药,连镊子都还不会拿。面对医务护理中的道道难题,聪颖果敢的陈敏并不怯场,认真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很快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样板,每次老师都招呼她去做示范动作,如换药、包扎、灌肠等。陈敏在老师的带领下,很快胜任了战场救护的任务。

在二师战地救护三所,从战场上下来的伤员,不仅有新四军战士,还有很多日本俘虏伤兵。伤兵们全是打地铺,给他们换药和输液只能跪在地上操作。一天,陈敏准备给一个日本伤兵换药,当她揭开日本兵身上的布单时,发现他竟然全身赤裸,陈敏对侵略者的愤怒顷刻爆发了,将换药的盆子和器械扔了过去,疼得日本伤兵哇哇大叫。在场的所领导告诉年轻的陈敏,不能这样做,我军的政策是优待俘虏,我们不仅要治好他的伤病,还要改造他……

三、经历解放战争的战火洗礼

    不久,新四军军部直属卫生所从二师抽调30名骨干,充实军部的医务力量,陈敏也在其中,于是陈敏到了淮阴的新四军军部直属所。

1947年5月,在山东临沂蒙阴县打响的孟良崮战役,是一场山地运动歼灭战,全歼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七十四师,一举扭转了我华东战局。

这时候的陈敏,在战争艰苦环境的淬炼下已经成长为一名中共党员,要起带头作用。她说:“一个命令下来,要我们卫生所转移,那时候我是个大组长,带领四个医务兵,每个兵照看着10~20个人的担架,每个担架由四个农民工抬着。我绑着绑腿,拎个马灯,在泥泞的山路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行军。为转移伤员我们女兵即使来例假血流了一腿,也全然不顾。”

谈到她曾不顾一切救护过的一个才16岁的小战士,陈敏眼圈红了。这位小战士下身都被炸烂了,大小便完全失禁,陈敏就用双手随时去帮助清理,因为伤势太重,又加上雨中行军,随时都有可能遭遇敌军,小战士说“姐,撂下我吧,去救别人!”然后毅然向山下滚去……说到这里,陈敏已经泪流满面,几十年的和平岁月过去了,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还一直怀念着这位在残酷战争中失去年轻生命的小战士。

    陈敏告诉我: “济南战役时,我为牺牲的同志们掉了好多的泪呀!那时我虽然还是见习医务员,但已经是手术室的负责人,还具体做手术队的麻醉工作。

      “记得战斗期间,一天一夜,我就做了180台手术的麻醉,伤员太多了,他们都是我们的亲兄弟呀。每场战争的胜利,都是无数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今天的人们可要珍惜呀!”

谈起在军部卫生所的经历,陈敏讲了三个小故事:

    “糖开水大夫:战争年代伤员多啊,他们很多都断胳膊断腿,有时因为疼痛脾气就很暴躁,常常会用拐杖来“对付”给他们换药的医护人员。怎么办呢?陈敏说:“卫生所有一瓶糖精,我就试着在这些伤员情绪将要失控时,赶紧给他们冲上一杯糖水喝,好像止疼药一样,伤员们的怒气一下就被糖水化解了,由此我这个糖开水大夫的雅号就被叫开了。”

     “去疼片大夫”:陈敏那时已是见习医助,她回忆说,战争年代条件十分艰苦,当时我们手中的医疗器械就是“三把镊子、一个盆子、一个碗”,不像现在医院里应有尽有。那时不管你是头痛、胃痛还是哪里痛,只有去疼片、阿司匹林,所以伤员看到我们就会笑着说“去疼片大夫”来了。

     “接生陈小鲁”: “我第一次接生的孩子,是小鲁(陈毅的儿子)。”陈敏回忆说:“在山东临沂的时候,首长们住在临沂郊外的河湾村,陈毅军长住在村东,张云逸副军长住在村南。这一天,陈毅夫人张茜怀孕肚子疼,要生了,通知我们过去。那会儿我们没有妇产科,怎么接生?还是朱室长带着我连夜翻书学习的……

    凌晨三四点的时候,我们跑步赶到张茜的住处,做好迎接新生命的准备工作。清晨接生开始,我在朱室长的指挥下,做好她的助手,一招一式配合她,不多一会儿,哇哇的啼哭声响起,孩子降生了。张茜幽默地说:‘哎呀,女儿多好,干嘛又是个男孩儿!’那时他们的大儿子昊苏已经满地跑了,我们接生的这个孩子因为出生在山东,陈毅军长给他起名‘小鲁’。事后还吃了炊事员送来的几个红鸡蛋,心里美滋滋的。”

四、一位老党员的寄语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有着70多年党龄的新四军老兵、93岁的陈敏感慨万千:她说,当年我们一起从家乡走出来的几个小姐妹,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一切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是党让我衣食无忧,没有共产党哪儿有我陈敏的今天呀。

走过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陈敏老人心中依然澎拜着革命激情,她虽然疾病缠身,老迈体弱,但时刻都关心着国家大事,老人家和我谈起她最近在追的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时说:“多少中华儿女仁人志士在为中华的崛起艰难探索,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革命先辈在探索革命的路上前仆后继,千万人为了我们的今天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啊。”

陈敏说:“我们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的伟大就在于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奋斗,带领我们建设了这样一个富强伟大的中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她不住地叹道:“伟大、伟大呀!”

陈敏表示,我们无论什么时候,多大岁数都要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永葆革命者的本色,活到老学到老。我知道这是发自一位老党员心底里最真切的话。

陈敏老人已经四世同堂,她的小女儿阮伟民告诉我,妈妈也是时刻要求我们儿女并教育着孙辈,要我们世世代代永远跟党走。

可敬的老人家!这样的言传身教,留给后代的是一笔多么丰厚的精神财富!

 

                                       军部分会 史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