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英是广东澄海人,1933年就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九·一八事变”后,他更是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活动,张贴抗日标语,联络青少年宣传抗日道理,发展组织,参加抗日筹款等。1933年为了免遭通缉,14岁的他去了泰国,为了生计开始做苦力、当店员。当他偶遇家乡乡校的老师杨瑞旭(李华)后,动员他读书,于是穷苦的他便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先后在新民学校、启明学校上学,1935年张汉英终于和当地党组织接上关系,恢复了共青团组织关系,在组织领导下,参加了抗日宣传、散发传单、抵制日货、组织工会,募捐支援国内绥远抗战、长城抗战。这时,张汉英更多地阅读进步书刊,深受教育,开始萌生回国抗战奔赴延安的念头。1937年“七七事变”后,经侨党组织安排,张汉英回国了。他持介绍信先找到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后转赴延安,在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大毕业后他就走上了军工生产的道路。
1939年,张汉英随抗大一分校东迁山西省屯留县故县村,后被分配到山西省平顺县西安村八路军军工部兵工二所分厂,任政治指导员、特派员。工厂生产步枪、手榴弹、地雷、小炮等。生产条件很差,他们艰苦创业,克服困难。没有钢材,总部就组织地方民工拆铁路道轨。有时派人到敌占区去买,千方百计组织生产,以供应前线的需要。面对敌人常常出来“扫荡”的情况。兵工厂自有办法对付:敌人来,就把机器就地埋藏起来,人到山上打游击;敌人退,就回来组织生产。张汉英所在的工厂的工作受到朱总司令的表扬,左权副参谋长到工厂给职工讲话,动员大家,要坚持持久抗战,多造武器,支援前方,消灭敌人。1945年底,该厂迁至长治市南石槽村(淮海机械厂前身),张汉英任副监理。日本投降后军工部组织所属工厂开展劳动生产竞赛,张汉英担任厂长的工厂被评为“刘伯承工厂”,由八路军第129师刘伯承师长亲自题写厂名。这个荣誉使张汉英声名远扬,1947年他荣立一等功,荣获银质奖章。1948年10月底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成立后,将原晋冀鲁豫军工部所辖兵工厂,按生产专业化和大厂制统一整编为华北兵工局第一兵工厂一分厂,厂长为韩忠武,张汉英为副厂长。期间张汉英先后兼任潞城县参议员、长治市参议员。正是由于一位山西的红色历史研究者林卫国的发掘,我们得到了当年的照片和资料。山西的李潞玉在长治城隍庙旧书摊上,淘到一册延安在民国27年(1938年)11月出版的《解放》周刊第57期。他发现该刊内文的字里行间和横眉边框,遗留下多处抗战人士(或当事人)写下的字迹,其中就有张汉英的名字,想必是张汉英曾经拥有、阅读过本期刊物。李潞玉经多方考证,在《华北解放区军工史料》上也看到张汉英的名字,于是将张汉英的经历简介写成文章,并附上当年的照片(多人合影中第二排左三是张汉英)、在刘伯承工厂前的二人合影中左边是张汉英,将其公布于世。文章刊登在山西省党史期刊《党史文汇》2012年第7期上,名为《一份珍贵的延安<解放>周刊——经考证为抗大学员在故县用过的文献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张汉英继续在军工战线上奋斗,他奉调北京,接管原国民党七十兵工厂,任厂长。在短时间内就使工厂生产走上正轨,圆满完成生产“五一”式手枪的任务,受到上级奖励。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前期,苏联援助建设我国军工项目156个,张汉英以其丰富经验和负责精神被选派参与重要项目。先是调到847厂(航空炮厂)筹备组,他与苏联专家配合得好,受到重工业部的好评,被任命为847厂厂长,并由他率领二批学员,到苏联学习一年,学员包括工人、工段长、车间主任、总工程师,全套人马36人学习航空炮生产的全过程。他率领大家认真学习,遵守外事纪律,回国后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作用,使工厂很顺利地进行了试生产。同年,产品全部达到苏联标准,为壮大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张汉英具有多年军工工作的经验,又有勇于承担的胆识以及科研创新的精神,组织上在军工飞速发展的时期,便赋予他更重的责任。1960年张汉英被调到三机部任技术司副司长,1963年又调任六机部计划司任司长。1965年七机部开始组建,时任七机部(现航天部)副部长刘秉彦少将建议调张汉英到七机部任职,他服从党的分配调到七机部,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贡献。他先后担任生产技术司司长、外事经济局局长。在任职生产技术司司长期间,他主要负责航天型号产品的生产工艺与质量管理工作,主持制定了工艺技术发展规划和加强工艺控制的规章制度等文件,从一开始就为视质量为生命的航天工业打下了夯实的基础,这个贡献非同一般。据当年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介绍,张汉英解决了当时技术上的几个难题,如旋压技术、低压铸造技术、无损检测技术、伽马射线技术、金工外热成像技术等。其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加强,对解决发动机关键部位关键技术的质量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航天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他还倡议并组织在长沙工学院(现国防科技大学)设立了复合材料、精密加工与测量两个专业,培养了无数航天工业专业人才,为我国今天航天事业在国际取得骄人业绩打下了产品质量保障制度和人力资源供应的好基础。张汉英对中国航天工业的发展殚精竭虑,作出了很大贡献。不愧为我国军工领域的英才。
张汉英在七机部外事经济局工作期间,还制定了航天技术引进规划,并多次带团出国考察学习,三次出任团长。在完成对苏联、日本、美国、英国、德国、荷兰、丹麦等国的考察访问之后,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武装了新中国的航天工业,为航天工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工作。在国外工作期间,他力求节约,给国家节省了不少外汇,回国后受到陈云同志和财政部的表扬。他对公家的钱非常“抠门”,但也有不抠门的时候,比如在西安任厂长期间,他曾不止一次在家中设宴自掏腰包招待苏联专家,有一次花费近200元,那时这笔钱几乎相当于他一个月的工资。这又表现了张汉英的高风亮节,和从延安带来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作风。这与他忠于祖国热爱党、兢兢业业为人民的革命精神相辅相成,与他在名利面前从容淡定、只谈付出不计名利的高尚品德高度一致。我们永远怀念这位“八路军工好汉”、“新中国军工事业精英”----张汉英同志。
编者按:张汉英是我会创会成员之一,曾历任我会副会长、常务副会长、顾问等职,为我会发展做了许多贡献,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长者。
石苏苏
下一篇: 祖父曾昌明的革命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