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奔赴延安

  • 时间:   2021-04-26      
  • 作者:   钟戈平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     
  • 浏览人数:  533


image.png

                      刘挽澜在苏北抗日根据地

刘挽澜,原名刘惠诚,祖籍安徽歙县,1915年2月出生于江苏淮安。刘挽澜的祖父经商,父亲刘叔平为国民党保定军校少将教官。

1935年9月,刘挽澜和大妹妹刘惠馨以优异成绩分别考入南京中央大学理学院生物系与工学院的电机工程系。她们还未完成学业就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参加革命,奔赴延安。当时在延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队伍里,不仅仅有无数像钟伟(刘挽澜丈夫)这样的贫苦农民、工人,一群泥腿子、无产者,也有众多革命的知识分子与热血的青年学生,他们中间有很多像刘挽澜这样出身于地主、资本家甚至国民党官僚家庭的人。刘挽澜的中央大学同班同学张纲、杜永康等人也通过不同的渠道,历经艰难,先后辗转来到延安。在延安看到的一切事情都使她们感到无比的新奇和巨大的惊喜。像当时千千万万一批又一批奔赴延安爱国的进步学生,革命知识分子一样,在她们的心里中国共产党就是拯救国家,拯救中华民族,创建一个民主、富强新中国的领导核心。延安是中国革命的中心,是引导中国走向光明进步的一座灯塔,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众所周知,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维护国内反动统治的阶级基础。为什么那时有这么多出身于地主、资本家与国民党官僚家庭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心中向往的是延安,而不是重庆?投奔的是被政府称为“匪”,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共产党,而不是掌权当政的国民党?这实际上体现了一个重大的历史选择,中国人民的选择。

尽管刘挽澜、刘惠馨姐妹出身于国民党高官家庭,从小生活环境十分优裕,

将来也不存在一般人必须随时要考虑的个人生计问题。而且,她们已经考上了那时中国最好的大学,为什么不好好地读书而要毅然决然地中止自己的学业,投笔从戎?为什么抛弃自己舒适安逸的日子而要心甘情愿地到延安去过极其艰苦清贫的生活?为什么背叛自己的家庭,要冒着随时被杀头、流血牺牲的危险,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道路,走上抗日救亡的前线?

从中学起,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刘惠诚、刘惠馨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事情,

他们满耳听到的是中国自鸦片战争近100年来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到处看到的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剥削压迫下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极其艰难贫苦的悲惨情景。特别令她们感到无比震惊和气愤的是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纵容下,日本法西斯侵略军肆意横行,中国东三省、绥远、热河、华北等大片的国土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连沦丧,广大沦陷区的人民在侵略者铁蹄的摧残、蹂躏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在历史的启迪和现实的教育下,她们的思想受到一些进步刊物越来越大的影响,对世界的认识和人生的目的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一心向往民主、自由,迫切希望中国能走向繁荣富强,再也不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凌。姐妹俩抱着满腔爱国热情,积极地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12.9” 爱国学生运动,为抗日救亡,为争取人民民主、自由进行英勇斗争。

在蒋介石一再妥协退让下,日寇得寸进尺,步步紧逼,灭亡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侵略的战火很快地燃烧到了大半个中国,就连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包括南京中央大学也受到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刘惠诚姐妹亲眼目睹了无数中国人和青年学生在鬼子的炸弹中血肉横飞,死于非命!中国之大,江苏之大,早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他们切身感受到了要做亡国奴的危险。在这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她们强烈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时代重任。刘惠诚愤然改名为刘挽澜,决心要挽狂澜于既倒,要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挽救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中去。

出于对国民党政权的专制独裁、黑暗腐败的极度失望和强烈不满,特别是对蒋介石不顾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连连丧权辱国的深恶痛绝,1936年底,刘挽澜正式参加了中共领导的外围学生组织“中大农村服务团”,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7年5月到10月期间,刘挽澜、刘惠馨一直在南京郊区燕子矶附近的晓庄深入农村,满腔热血地广泛宣传动员,全力组织民众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南京沦陷前夕,刘挽澜、刘惠馨与中大服务团马识途等同学不得不一起转移到武汉。

1937年11月,刘挽澜接受共产党组织的派遣,到河南偃师积极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并于1938年2月28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5月,经组织安排,刘挽澜来到延安,被分配在抗大五大队学习,在那里与钟伟相识。刘挽澜一开始首先被钟伟的讲课所吸引的。她没有想到,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农民出身的钟伟说起革命道理与马列主义的理论知识竟然是一套一套的,而且还能够讲得那样的生动又切合实际。11月8日,刘挽澜学习结束后,任抗大五大队政治处技术书记,在钟伟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两人虽然出身不同,个人经历、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是都信仰马列主义,都要抗日打鬼子,都想创建一个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人生的理想这个总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可谓是志同道合。加之,两人在一起工作,比原来接触的机会多多了,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因此,双方很快地就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不久,他们经组织批准正式结婚了。从此刘挽澜始终与钟伟战斗、生活在一起,伴随钟伟走完了她风风雨雨的一生。

刘挽澜的妹妹刘惠馨在武汉与姐姐分别后,与马识途一起来到湖北鄂西地区做党的秘密工作,积极地宣传、组织民众参加抗日斗争。1938年3月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与马识途结婚。1940年8月,刘惠馨担任中共鄂西特委妇女部长。1941年1月,因叛徒的出卖,她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在各种野蛮残忍的刑罚拷打之下,刘惠馨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痛斥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严重罪行,并在狱中组织同志们起来进行坚决的斗争。

1941年11月,刘惠馨被国民党特务机关秘密杀害于湖北恩施。

image.png

1938年抗大第四期三大队政治处合影左五是钟伟,左四是刘挽澜

1942年初,刘挽澜在苏北从上级领导得知刘惠馨已经壮烈牺牲的消息。回想起自幼朝夕相处,后来与自己一同参加抗日救亡的爱国学生运动,又一起参加革命,刘挽澜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悲愤欲绝。钟伟陪同在她身边,坚定地对她说:“你有这样一个英雄的妹妹,这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蒋介石对日寇处处妥协退让,却一心打内战,要消灭共产党,这是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破坏抗日统一战线,欠下的又一笔血债,血债一定要用血来偿!这帮王八蛋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image.png

        1949年钟伟、刘挽澜于广西桂林李宗仁官邸

三师分会 钟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