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携手鏖战十数载 军政团结好搭档 ——记赵启民与成均的故事

  • 时间:   2021-01-15      
  • 作者:   赵金川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二师分会     
  • 浏览人数:  2250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授衔的海军中将赵启民(1910-1997)和空军中将成钧(1911-1988),是携手并肩十数载,军政团结好搭档。 

他二人,一个是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人,来自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红26军,一个是湖北省石首市人,来自贺龙、任弼时等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同为红军的正团职干部。1937年他们在抗大一起学习,1938年1月分配到新四军又同在4支队老8团任职,赵任参谋长,成任1营营长。1939年7月成立新四军5支队,赵任参谋长,成任10团团长。皖南事变后的1942年2月,五支队改编为新四军2师五旅,成钧任旅长,赵启民任政委,从此两个人在同一个部队分任军、政主官,成为搭挡,一直的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7纵队(军),成任司令员,赵是政委,前后算起来他们做搭挡7年,同在一个部队做战友计有十数年。

   在长期的战斗中,他们不仅相互之间携手并肩能够在战斗工作中默契配合、政治思想上彼此支持、生活方面互相关心,更能团结带领领导班子一班人和衷共济,共渡时艰。他们的团结,是一个“大团结”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既有坚定不移正确执行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共同对敌;又有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建立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斗争策略,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壮大人民武装,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所拥护。坚持长期持久战;还有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尊干爱兵,尊重领导,服从统帅,发扬民主,体恤下士,并且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带头冲锋陷阵,英勇杀敌(成钧在战争中多次负伤。他曾亲自持刀杀敌,甚至亲自担任敢死队队长;解放战争中作为纵队司令员作战身负重伤也是非常少有的。赵启民也经常直接带部队在一线战斗,红军时期也曾经身负重伤)。

    他们所在的2师和淮南抗日根据地直抵日伪政权的首都南京市,可谓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之地,在八年抗战与”日、伪、顽“的复杂斗争中能够屹立不倒,这个大概念的团结,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坚强如钢的团结,5旅和所在的根据地才能不断巩固发展,表现在军事斗争方面的情况主要是:

   抗日战争时期2师5旅及前身新四军5支队主要战场在津浦路东西两侧(赵启民在不同时期曾以5旅政委的身份分别兼任津浦路东和津浦路西的地委书记,成钧同时兼任津浦路东(西)的军分区司令员),也时有在军、师统一指挥调度下跨区域配合兄弟部队作战。在对日、伪军的”三打来安城“、“桂子山”战斗、”张楼战斗“、谢家集战斗”、殷家涧战斗“、“金牛山”战斗、以及历次反扫荡、特别是抗日战争后期面对”日、伪、顽“公开以合击形式的扫荡等战役战斗;在对顽固派的反摩擦战斗如,“半塔保卫战”、“占鸡岗战斗”、“程道口战役”、“黄瞳庙战役”、 ”山子头战役“等战役战斗,很多都取得了重大胜利。多次受到陈毅等军领导的表扬。

   抗日战争时期5旅共作战440余次,歼灭日、伪、顽军22900余人,缴获各种枪、炮9千5百余件。在长期的浴血奋战中五旅及根据地也发展成为拥有7千多人正规部队加5千地方部队加6万民兵的规模,5旅成为新四军的主力旅之一。5旅的传承部队(第20师、74师)解放战争歼敌9.2万,抗美援朝歼敌1.1万。

    解放战争时期成钧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赵启民任纵队政治委员,他们及其部队在战争中的突出表现是与国民党军队号称“五大主力”的整编74师、新5军和第18军都正面交锋过,并且均战而胜之。

   与整编74师交锋是第一次涟水保卫战:1946年国民党军队调动大军,包括整编74师、新5军等王牌主力,进攻新四军及根据地,10月19日全副美械装备,四万余人又配属了192旅的整编74师进攻涟水,守城的则是仅7000余人的5旅及其配属的淮南独立团(临时称第十一纵队),实力相差悬殊显而易见,当时甚至被认为是准备打光了算,是要放弃的部队。可是经过十昼夜反复拼杀的恶战,敌军甚至攻入城内,战斗激烈时,一边是成钧司令员坚守指挥,寸步不让,一边是赵启民政委亲自带领部分警卫部队在城区街头巷尾收集被打散的部队和人员,组织巷战进行反击。终于,临时编成的11纵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歼敌4000余人(此役包括兄弟部队外围的战果共歼敌9000人),击退了气焰极其嚣张不可一世的整编74师。

   与新5军(曾经的远征军)的交手是在徐东阻击战。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我华东野战军合围黄百韬兵团后,国民党徐州方面派出邱清泉、李弥两兵团支援解救,共5个军,由王牌新5军为先锋,以200师打头阵。华东野战军以7、10、11三个纵队打阻击,7纵居中,10、11纵分列北南两翼。在无险可守、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情况下,7纵所属部队斗志高昂,争相请战,战斗中7纵以品字形布阵、梯次迎敌、且战且退、坑道伏击、阵地对攻、正面反击、两翼夹击、利用一切地形地物,逐村逐户争夺等战法,仅敌军号称王牌中的王牌的200师就被我七纵歼灭6000人,被彻底打残,成为末流,从此一蹶不振。最后,敌军40多公里的目标自始至终无法抵达,直到黄百韬兵团被全歼。

   与敌第18军的战斗是在围歼黄维兵团的过程中进行的。1948年12月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我军包围黄维兵团后久攻不下,前指随即调动华东野战军7纵、3纵、13纵、鲁中南纵队、特纵等5个纵队编入兄弟部队担任主攻。此时国民党的这个王牌兵团尚有9.2万人,其王牌主力18军基本没有被触动,建制完整,齐装满员,全副美械武装。而7纵此前已经奉命将炮兵团和所有山炮以上的重炮悉数调给了装备短缺的中原野战军兄弟部队,手中的重武器仅剩下82、60迫击炮和汽油桶投掷炸药包等近距离射程的兵器。赵启民、成钧等纵队领导进行了艰苦的但又卓有成效的思想工作,对部队深入动员。指战员士气依然高昂。赵在20师动员时说:“我们当面之敌有18军的'老虎团',那么我们就是’武松师’,是专门打老虎的,老虎碰到武松,算他倒霉透了。战争初期我们重武器只有炸药包也能战胜敌人,现在各方面情况有了很大不同,我们一定依然能战胜他们”。7纵群情激昂投入攻击后,战斗在大小王庄、尖谷堆、双堆集等地段展开。敌18军动用了重炮、坦克车、火焰喷射器、甚至毒气等轻重武器。几个主战场的阵地血火交织,数度易手,反复冲杀、反复对攻、反复争夺。大王庄战斗成为淮海战役中最激烈、最血腥、最著名的战斗,双方各投入4个加强团全力对攻,都死战不退,杀了几进几出。我7纵20师(原5旅)在没有重炮掩护的情况下,以单独的步兵兵种和少量的迫击炮与敌军的飞机、坦克、重炮、化学武器等诸兵种作战,最终将敌王牌第18军打成了空架子,直至完全歼灭。战斗的最后阶段,黄维下令分散突围,而其兵团的剩余部队没有一个敢于从威风八面的7纵正面阵地突围的。

     7纵战斗序列表: 纵队司令员成钧,政委赵启民,副司令员詹化雨、副政委黄火星、参谋长冯文华、副参谋长张元培、政治部主任张崇文。 19师师长熊应堂、政委肖学林、副师长王培臣、参谋长周亚农、政治部主任王荣光,20师师长张怀忠、政委邓少东、副师长唐元田、政治部主任刘鹤孔,21师师长谢锐、政委何志远。

   赵启民、成钧在携手并肩战斗中,从合作到升华形成生死与共的情谊一直延续到建国后。离休后他们一同担任新四军的军史编审委员会顾问,一同撰写回忆录,一同考察回访老部队、老根据地。他们的战斗历程、战斗情谊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从不同地域,不同部队走到一起,他们同为军事干部出身,同为经过浴血奋战拔于卒伍的军队将领,他们又能在同一个部队分别担任军、政一把手,却能够如此地长时间默契配合,如此地团结与共,并且取得了如此的战绩,在我党我军传为佳话。他们的光荣传统和战斗精神更值得我们继承并且发扬光大。

 

                            2师分会 赵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