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缅怀前辈丰功伟绩 锻造铁军精神传人

  • 时间:   2020-11-30      
  • 作者:   七师分会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七师分会     
  • 浏览人数:  1620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芳菲三月枝,吹醒百花时。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神圣战争中,我们的前辈,无数志士仁人顽强拼搏,浴血奋战,终于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胜利之日人民喜庆欢腾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就是要把侵略者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牢记历史,无论国际国内风云如何变幻,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决不动摇。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温前辈所走过的革命道路,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的崇高思想,传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做合格的铁军精神传人,是我们新四军后代的勇敢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

今天,我们隆重纪念六位新四军老战士的百年诞辰,他们是:

原中顾委委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和7师分会首任会长——张铚秀将军;

原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党委第一副书记、副院长、北京新四军研究会7师分会第二任会长——时生同志;

原上海市人大市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后奕斋同志;

原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刘芳同志;

原中共安徽省党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陈力生同志;

原江西省纺织工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瑞英同志。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他们的生平事迹。

张铚秀 1915年7月15日出生,江西省永新县人。他1928年10月参加革命,1929年参加虹桥村农民暴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中队长等职。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第三、四、五次反围剿。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抗日军政大学学员、新四军中队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支队参谋长兼军分区参谋长等职。参加了“皖南事变”突围作战,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他带领新1团奋勇作战,辗转月余,最后率余部200多人从皖南突围到江北。他先后参加了卫岗、苏南、丹阳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新四军副旅长兼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副师长兼参谋长、师长等职,先后参加了涟水、新泰、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和解放上海等战役战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建立了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副军长、军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共山东省委常务副书记、昆明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长、昆明军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他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军政军民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铚秀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是中共九大代表、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张铚秀2009年8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张铚秀将军戎马一生,转战南北,身经百战,功勋卓著。所带领的部队纪律严明,战无不胜。辉煌事迹举不胜举,只讲一件平凡小事。大家都知道,解放上海,有一张解放军不入民宅,露宿南京路街头的照片,这一举动不仅感动了上海市民,也震动了海内外。照片在美国刊出,美国《生活》杂志发出感慨:“各项消息指出一个历史性的事实,即是国民党的时代已经结束。”这张感动无数人的照片,记录的就是张铚秀将军任师长的27军80师。这张照片已光荣的载入军史,这不仅是张铚秀将军的荣耀,我们新四军研究会也为此感到荣耀。

时生同志1915年4月14日出生于安徽省全椒县一个农民家庭。14岁前读私塾,后在全椒中学、蚌埠乡师学习。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革命书籍,参加了学校进步组织“读书会”和“现实社”。并参加由薛暮桥、孙冶芳等人主办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36年夏,受到国民党特务肃反专员的迫害。

1937年8月,他奔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三期7队学习,随即加入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2月抗大政治部副主任胡耀邦亲自主持了他的入党宣誓仪式。

1938年6月至1943年,他一直转战在皖东地区,先后担任巢县特支书记、和含全县委书记、合肥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凤阳县委书记、定远县委书记兼县总队政委、江和全县委书记兼江全大队政委等职。

1945年11月起,他先后在21旅61团、19旅57团、6纵17师49团副政委、政委、政治部主任,24军71师、70师副政委、政委等职,参加了泗水、涟水、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

1952年9月,24军奉命入朝作战,参加金城反击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国家二级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勋章。

1957年,转业到中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任副所长兼分党组书记;1958年调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1960年到北京工业学院任党委副书记,1982年离休。

离休后,他曾任北京工业学院老年教育协会会长,北京新四军研究会7师分会会长。80年代后期,他还积极参与苏皖两省部分地方党史征集部门的资料审编工作,参与了24军军史编写工作,编撰了多篇反映他革命战斗生涯的文章,出版了反映新四军战斗史的《皖江劲旅》和《皖江雄狮征程》等书。

时生2013年6月2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8岁。

时生同志在战争年代,转战皖东,动员群众,发展党员,壮大抗日武装力量,为皖江劲旅增添光彩;解放战争,经历了华东野战军的诸多著名战役,孟良崮一战,6纵更是名扬天下;参加抗美援朝,金城反击战,将美军最终赶回到三八线以南,为和平谈判铺平道路。转业到地方工作后,遭遇文革磨难,平反后在教育战线领导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为编写党史军史,传承铁军精神不遗余力,展现了一名老战士坚定的信念和宽广的胸怀。

 后奕斋同志1915年9月12日出生于安徽芜湖的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家庭,自少年时代起就接受进步思想,参加革命活动。1934年进入南京中央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在校期间因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被警方通缉,被迫离校。

1936年至1938年,他在上海、南京、北平、安庆等地积极参加并领导抗日救亡运动,担任全国学联共青团小组成员,是南京学联负责人之一。193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7月至1942年3月,先后任安徽霍山县委书记、巢湖地委委员、行政办事处主任、皖中财经委副主任。此后,任新四军七师联络部部长、皖湖东行政办事处主任。

解放战争期间以商人的身份和妻子刘芳到上海做地下工作,任上海蒋管区党务工作负责人。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先后任上海公用局秘书主任、上海市城市建设委员会秘书长、沪南水电公司经理;接管美商电话公司、法商电车公司;后任上海市杨浦区委第二书记、城建局、规划局党委书记兼局长。为上海解放后的开发建设作出贡献。1983年任市人大市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12月离职休养。

后奕斋同志2006年11月4日在上海病逝,享年91岁。

刘芳同志是安徽省安庆市人,1915年1月15日出生。她自幼丧父,在逆境中自强自力。学生时代接受“五·四”运动及大革命的影响,在安徽大学就读及任教期间,参加了进步青年组织的秘密读书会,投身抗日宣传工作和救亡活动。1937年12月,她舍弃了优厚的大学教师工作,告别母亲,带着年幼的弟妹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加了安徽省民众抗敌后援会流动工作队,从事群众抗日宣传动员工作。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皖西救亡工作团及安徽省动员委员会直属19、20工作团团员、团长,中共鄂豫皖边区党委妇委常委,省动员委员会妇工委常委,和含县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苏皖边区政府各县联中教导主任,巢无县委宣传部长、民运部长、无为县总队政治处主任,皖江各县联合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是苏皖边区根据地第一位女中学校长。1946年9月,由中共华东局党产部派往上海,在艰苦环境下,完成了地下工作及筹募经费的任务。

上海解放后,她先后担任上海军管会公用事业管理处驻英商煤气公司军事联络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普通学校教育处副处长、师范教育处副处长,华东教育局办公室主任,上海师范专科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上海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党委书记等职。

文革中,刘芳同志遭受迫害,但她始终对党坚贞不移。1972年10月重新工作后,任上海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

刘芳同志1998年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3岁。

后奕斋和刘芳都是大学生,三十年代相继投身革命,是一对生死相依的革命伉俪。解放战争期间,党组织派遣他们到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滩从事地下工作,为解放区筹集资金,购买急需用品。在上海,他们手中掌握大量钱物,表面是老板,西装革履、珠光宝气,周旋于十里洋场,回到家中,关起门来,却省吃俭用,为解放区节省每一块铜板;为了掩护工作,还要经常搬家,变换身份,以至于孩子们也要跟着一起粗茶淡饭,流离颠沛。在当年那种特殊环境下,这种舍己为公,廉洁自律的精神更是难能可贵,也正说明,他们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是我们永远的楷模。

 陈力生同志1915年12yue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东乡陈家湾。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11月任无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他与县委书记胡德荣一起负责组织,营救、接应、安置皖南事变突围过江的人员,总计约700余人。此后,任临江县委书记、县总队政委,该县斗争环境极为艰苦,经受严峻考验,发展武装,保证我军主力随时来去渡过大江,保持长江两岸军事交通畅通。1943年8月任皖南地委组织部副部长、抗联主任、7师区域江流地区工委书记兼办事处主任。1945年10月北撤,在淮阴七师留守处,从淮阴撤山东时任运输公司经理;1947年8月南下皖西,任巢县工委书记、中共皖西四地委委员、副专员;1949年任安庆地委军管会交通部长,负责征集渡江船舶及水手工作,确保部队供需,支援配合大军渡江。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皖北行署交通处副处长、治淮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安徽省水利厅副厅长、中共马鞍山市委书记处书记、安徽省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安徽省水产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共安徽省党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95年12月24日陈力生因病在合肥逝世,享年80岁。

陈力生在皖南事变后接应突围部队的功劳值得介绍。皖南事变时他在无为县委,后在临江县委工作负责组织,营救、接应、安置皖南事变突围过江的人员突围人员七百余人,他参与接应的人员有李步新、梁金华、马长炎等同志,为铁军保留了火种,正是以这批骨干为主,组建了皖江劲旅----新四军7师。抗战期间,临江县委负责大江两岸的抗敌工作,面对日伪顽的夹击,斗争环境极为艰苦,陈力生带领临江县委经受了严峻考验,不但能保存自己发展武装,还保证我军主力,随时来去渡过大江,保持长江两岸军事交通畅通。抗战时期在临江打下的良好群众基础,在1949年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几千条船召之即来,保证了百万雄师顺利过江。应该说,陈力生和他的战友们功不可没。

    胡瑞英同志1915年10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一个工人家庭。8岁就在上海纱厂做童工。1933年10月,在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办的女工夜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白色恐怖下从事地下工作,1933年冬被捕,关押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的女牢里,她坚强不屈。1934年出狱后,先后担任上海沪西区团委组织委员、团委书记、虹口区团委书记、共青团江苏临时省委组织部长,1936年底,参与发起和组织领导了上海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运动。           

    1937年10月,受党派遣,参加了何香凝组织的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工作。1937年12月在南昌,经陈毅批准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战地服务团地下党支部书记。1940年秋服务团解散,辗转数年,1942年1月,到达延安,在中央党校五部学习,任支部委员。

抗战胜利后,调东北工作。先后任中共长春市委组织部长、吉林省军区后勤部新华纺织厂政治指导员、吉林省妇委会常委。1949年南下,先后任南昌市妇联主任、党组书记、江西省妇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省总工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等职。1975年11月,她重新工作,先后任江西省轻化工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纺织工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胡瑞英同志2003年7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这里我们还要提及胡瑞英同志的丈夫——原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黄霖同志。他是在1927年7月革命最低潮的时候,加入的中国共产党。他曾在贺龙身边任警卫连连长,在“八一”南昌起义中,担任起义总指挥部的警卫任务,并参加了攻占敌三军军部的战斗。

抗战时期,他因参加反日活动而被捕过,他还参加了远东反战大会的保卫工作。出狱后到延安,曾在中共中央机关、中央管理局工作。1949年后,历任江西省委委员、南昌市委书记、江西省委党校校长兼党委书记等职。他为江西省的经济振兴、文化繁荣,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胡瑞英的人生富有传奇色彩。她在敌人的牢房里坚贞不屈,她参与组织领导了上海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胡瑞英同志受党、团组织派遣,参加何香凝组织的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奔赴抗日前线,到国民党第19集团军开展战地宣传、伤兵救护、监督军纪、发动民众等工作。1937年12月随军开到南昌后,经陈毅同志介绍,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战地服务团地下党支部书记,由新四军军部党组织领导。战地服务团坚持三年,辗转于苏、浙、皖、赣、鄂、豫、桂七省,在叶剑英和邓颖超等同志的指导下,积极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在国民党部队中开展抗日工作。 由于国民党一再掀起反共浪潮,服务团解散,胡瑞英历时一年三个月, 克服无数困难,奔波八千里回到延安。这段不凡的经历,铸就了胡瑞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以后的生涯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高昂的革命精神,乐观自信,无所畏惧,最终取得胜利。

    对于六位老前辈的事迹,我们只能择其一点,希望从一滴水而知大海的浩瀚与宏伟。一百年,在人生的旅途中,是一段漫长的岁月,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是极其短暂的一瞬。从六位老前辈的革命生涯中,看到到他们各具特色,既多姿多彩,又跌宕起伏,充满精彩的人生。他们是党的优秀儿女,是我们爱戴、敬仰、怀念的那一代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中去,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人生才如此绚丽。

六位老前辈功勋卓著,波澜壮阔的人生让我们深思,也给予启示,更激励我们奋进。回溯他们的战斗历程,学习他们在混沌的旧中国,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命运、民族解放事业、为新生共和国的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激发我们向他们那样充满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情怀,锻造铁军精神,勇敢承担神圣的使命。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承载新的梦想。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一句话:“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来激励与鞭策我们——铁军精神的传人,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7师分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