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从359旅的南征 看抗日根据地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 时间:   2020-11-21      
  • 作者:   任全胜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五师分会     
  • 浏览人数:  1276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359旅南下支队和新四军5师中原会师70周年。70年前的116日,南下支队和新四军5师河南游击兵团在确山县的南河庄会师,128日在大悟县陈家大湾和新四军5师师部会师。

359旅的南征我们可以看到抗日根据地人民对子弟兵的情谊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时任359旅政委的王恩茂同志在南下日记中写到:

113日,南下支队从延安出发。1227日,南下支队南渡黄河,之后直到116日,二十多天的时间里,穿越日、伪、顽军的防地,一路征战,遇敌杀敌、逢顽扫顽,势如破竹。就是116日进入5师防地之后,依然是和敌、顽发生过多次战斗,天天行军,天天打仗,根本无暇休息和休整。直到127日到达513旅驻防的陈家大湾,才开始使部队得到休整……”

从上月27日到大悟山,到昨天止共休息了十七天,同志们都感到休息满足了”。

为什么南下支队到了大悟山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因为大悟山是5师建立的抗日根据地,5师司政后机关都在那里,那里是抗日武装部队的家。而人民群众则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是我们的亲人。少奇同志曾经说:抗日武装部队必须有自己的家,这个家就是抗日民主根据地。

王恩茂同志在日记中描绘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情况:“在陈家湾举行5师与我们会合大会,到会部队13000多人,为豫鄂皖湘赣边区空前大盛会。两军同志及边区群众欢欣鼓舞,庆祝胜利会师。”

“旧历1230日,我们住的一户人家,晚上,这家老板无论如何要请我们吃饭、喝酒。司令出去了,主人等到半夜,一直等到司令回来。”

“旧历大年初一,……到处爆竹噼噼啪啪。”“我们还未起床,几十个老百姓就来拜年了。”“新四军的旱船,高跷,白天、晚上都来演唱,锣鼓、小调不绝于耳。总之,一句话,到了根据地,就等于回到了自己的家。在家里休息、休整,才会感到舒服、惬意和安全。”

214日部队出发,218日又在黃岗14旅的根据地休息一天后,21日由浠水渡长江。”

“晚间,罗(厚福)、汪(乃贵)、苏(獒)、来电:郭鹏同志率四大队及支直一部分已安全渡江。”并说:“证明只要有根据地,那怕是很小的,地形熟悉,群众条件好,虽敌据点林立,如我通过也无危险。”

“三大队、支直、二大队……从20时渡起,到快天亮,都没有发生问题。一大队从马口渡江亦很安全。我们部队南进途中最大的,亦是最后的阻碍,已经渡过了,不禁感到很大的兴奋。  渡江分了三批,……三批都是胜利,实是值得大大的庆祝。”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长江是天堑,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中国历史上的兵家都把飞渡长江天堑看作是一大难题,无论是魏蜀吴的赤壁之战,还是祖逖的中流击揖在历史上都被称为千古奇迹。长江就是王恩茂所说的“南进途中最大的、亦是最后的阻碍”,在南进的计划中,事先考虑到的最困难的也是渡江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此时的长江上既有日本人的巡逻快艇,也有顽军巡防团的木船,长江两岸还有日伪军的沿江岗哨,顽军也时常有巡防队出没,在如此岗哨林立,巡防严密的长江上,一旦发生遭遇战,损失将是非常严重的。况且此时用于渡江的船只,都是渔民捕鱼的小船,每条船,最大的也仅能载渡20人左右,小的则也只能载渡78个人,马则根本不能上船,只能人在船上牵着泅水渡江。即使动员的船支都是可以乘坐20人的大渔船,也要200多条渔船,更何况此时能乘20人的大船还是为数不多的。退一步讲,一条船就是一夜间能往返三趟,恐怕也需要近百条渔船。每条船上即便只要二个船民,也要动员近300400名船民,加上地方组织、保障的干部,组织行动的党团骨干,这样重大的行动,知情者、参与者及他们的亲属等至少要有10002000人知道。光是保密工作,就是非常复杂的工作,更何况同时还要有警戒、敌情侦察、传递、事先船体的隐蔽、掩护,以及登船地点的集中等等。没有一支根据地强有力的党组织前期策划和策应,没有事先的各级组织先期严密地组织动员,要想悄无声息地在长江两岸组织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但是,南下支队两个团和一个独立营的兵力、随军南下开辟工作的3个干部大队,加上护送南下支队的鄂南部队,共4000多人,在14旅部队的掩护支援下,一夜之间,从两个渡江口,圆满渡江成功。

    当年护送南下支队过江的四分区副政委,41团政委罗通同志在《来自井冈山下》一书中也记录了抗战胜利后,1945924日南下支队北返撤回长江北岸再次与新四军5师汇合的历程。

924日,我们的人员和南下支队一起北撤,来到葛店北长江岸边,我和王胡子(王震)乘马走在前头。他在江边没有发现有船,问:‘船在哪里?’我说:‘早准备好了,哪能没船呢!’忽然间牛角号‘嘟、嘟’,一声又一声,江汊芦苇丛中,绿叶闪开,上百条船,几乎同时竖起了桅杆。原来船就在他脚下的江汊里。王震笑了,他高兴地说:‘有根据地真好啊!’”

可以想象那样一种画面,几百条大小渔船,数百名淳朴的渔民船工,站在船头带着真诚的微笑,在船上迎接历尽千辛万苦,征战万里,破衣烂衫,光脚赤足,却依然是英姿勃发,征战归来的勇士们,那是怎样一种感人肺腑的场景啊!

同时,也可以设想一下,我们的人民群众,我们的渔民兄弟,如果有一人透露他们所做的一切,他们将招来的是怎样的杀身之祸呀。但是没有一个人透露消息,他们义无反顾地为新四军5师、为八路军南下支队甘冒杀头殒命、毁家抒难的危险,他们是中国抗战的脊梁,他们是八路军、新四军争取抗日胜利的保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抗日根据地就是我们八路军、新四军的家,抗日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就是我们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其实早在“19425月,14旅(就)奉命进入鄂南。”

罗通同志回忆:“52日我和李平率西路部队从黃岗长圻寮分乘近百只木船,趁月色,穿波破浪,直取鄂城池湖港,进入麻洋垴,与先期到达的雷同,秦大进会合。”

“东路部队武力开道,打了一路。他们于514日从蕲春银山垅分两批过江,……头批部队一过江即碰上9战区挺进军程金门部的阻拦。他们将程部击溃,俘虏300多人,……后续部队过江时又碰上日军巡逻舰,于是实施强渡,我军一只木船被日军舰击中沉没,牺牲了一个班。”

7月初,张体学、刘西尧率41团、42团江北部队也过江进入龙角山,开辟了以龙角山、筠山为中心的沿江抗日根据地。”

11月,为避免损失,我沿江部队主力撤到江北。”

19436月、9月、11月,我军3次南渡长江反击马钦武、廖义华部的进攻,取得了较好的战绩。”

11月打上下仉村马钦武部,是4分区司令江洪岳组织的。集中4041团江北的主力共900余人。”“消灭了马钦武的一个大队,俘虏了敌大队长孟昭厚。”

这一时期,我新四军5师鄂东部队主力的作战特点就是江南江北来回跳跃,长途奔袭,打得主动、灵活。鄂南部队还一直深入到武汉南郊,曾两次打进武昌县日军据点油坊岭,并先后两次袭击敌重兵设防的武昌青山一带。

“鄂南部队58人,乘5只帆船,由江南扬帆江北,黑夜从江北向南,直趋白浒洲头,袭青山飞机场,捣毁警卫机场的伪保安大队部,不到20分钟就结束了战斗,伪保安大队副被打死,几个日军工程技术人员被打死了,缴获了十几支枪,自己无一伤亡,乘原船落帆荡桨,顺流而下。为此,日本侵略军在武汉戒严数日。”

正因为5师鄂东军区,14旅和鄂东、鄂南抗日根据地长期跨江战斗,与日寇、伪军和国民党顽军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成功地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敌情侦察、监视敌人、情报传递、紧急护送、组织船民、调运物资的工作渠道和网络,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组织成千上万的船工渔民确保359旅南下支队南下、北上渡江任务的圆满成功。

我根据地内的船民、渔民,在新四军5师抗日战争史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长江北岸、从黄岗至广济;长江南岸,从武昌县至阳新的湖滨,成百成千的船户,常常是全家出动,舍生忘死地支援我军。特别是黄岗长圻寮,鄂城池湖港等地的船民,无论酷暑寒冬,白天黑夜,无论大小部队渡江,只要我军一声召唤,即按时到指定水域待命,冒着危险,或送我军出征,或渡我军转移,或助我军征服长江天堑,与我军结下生死情谊,不少船民为抗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中国革命的历史决不单纯是革命领袖的历史;也不仅仅是将军们百战得胜凯旋而归的历史;历史应当同时也是千千万万抗日根据地人民支援抗战的历史;而且正是这千千万万人民抗战的历史才拱卫出将军们百战得胜的历史,也才体现出革命领袖们的卓越与辉煌。

我们永远不要忘掉那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中和我们共同战斗的根据地的人民。

  

            5师分会 任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