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信仰的力量

  • 时间:   2020-10-27      
  • 作者:   朱英凯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     
  • 浏览人数:  608


历史的车轮总是不断地在前行。我们也必须向前走,可是不管如何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纵观淮海战役的整个过程,可以发现它是体现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一个重要缩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60万人民解放军面对装备优于自己的80万国民党大军时,取得了歼灭敌人55.5万余人辉煌胜利的同时,自身也付出了13.4万人伤亡的代价,这个数字超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总和。

我的爷爷朱涛烈士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一位烈士。牺牲时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师三十一团副团长的他是淮海战役中我人民解放军第一位牺牲的团级干部,他是淮海战役中最为惨烈的碾庄主战场我军牲的最高级别的指挥员。他是淮海战役中的49位团级以上干部乃至3万多英烈中参加革命最早、革命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

可能是家庭的缘故吧,每年的“七一”建党节对我来说都有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感受。我的爷爷1929年加入少先队开始了革命的生涯,是1931年加入红军、同年入党的老党员。我的奶奶是1939年入伍、同年入党的老党员。我从小就是听着许许多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经历长大的。每当我听到我爷爷奶奶等诸多革命老前辈们感人的革命故事,我内心总是充满着感动。感动之余,有许多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

在我的太爷爷于1929年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中牺牲的时候,我15岁的爷爷能擦拭着自己的眼泪、抚慰着心灵上的伤口、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在身为无锡县委书记的太外公在1931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的8年,15岁的奶奶也毅然地加入了革命的队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1934年身为一名红军连长的爷爷在与大部队打散、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带领着全连官兵躲在长期无人居住的深山老林里长达一年之久,靠着吃野果、啃树皮充饥,还要时刻在山里与国民党军周旋,最后还带领着大家找到了大部队。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在红军长征时期,爷爷能在长征中三爬雪山、四过草地,在冲出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封锁、一次又一次的包围并最终胜利地抵达陕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1941年1月,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突然对皖南新四军9千余人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皖南事变,当时爷爷血战7昼夜,最终带着不到20人成功突围。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1947年1月的鲁南战役中,爷爷所在的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活捉了包括国民党整编五十一师中将师长周毓英、敌二十六师中将师长马励武及以下7千多人。在战斗中,爷爷不顾个人安危,端起机关枪向国民党战斗机射击。虽然爷爷身负重伤,但他成功地击落了一架敌机,挽救了无数战友的生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1947年2月,爷爷所在的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以下简称华野四纵)与友邻纵队组成东突击团参加了莱芜战役。莱芜战役一举全歼李仙洲集团,首创了解放战争中我党我军一次歼敌两个军7个师,共5.6万余人的光辉范例。要知道,爷爷是在伤未痊愈的情况下主动重返部队参加的战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1947年4月的孟良崮战役中,华野四纵是担负中央突破的主力之一,爷爷所在的三十一团为正面主攻团,担负着从正面阻击国民党五大主力的头号王牌主力敌整编七十四师。战斗打响后,爷爷奋不顾身、冒着枪林弹雨,指挥部队顽强冲击。经过第四、第九两纵队彻夜猛攻和全军将士浴血奋战,全歼号称蒋介石“王牌军”的七十四师,击毙师长张灵甫。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1948年7月为策应刘邓大军,爷爷所在的华野四纵攻占邹、滕二县,切断津浦路,吸引了蒋介石的20多万追兵从南、北、东三面压来。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必须抢渡南沙河,当听到纵队司令员陶勇喊了一声:“会水的同志站出来”时,爷爷第一个跑到陶勇司令员面前。30人的“泅水队”组成,爷爷任队长,每个队员腰系一根电话线过河,到对岸后将30 根电话线拧成一条粗绳。绳贴水面,两边系在岸边的杨树上,全纵队人员抓绳强渡。爷爷带领的泅渡队员一直浸泡在水里四个多小时,直到纵队2万多人马安全渡过了南沙河后,他是整个纵队最后一个上岸。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1948年11月震惊中外、决定中国命运的淮海战役爆发,在围歼黄伯韬兵团时,身为副团长的爷爷在碾庄战场连续激战七天七夜没合眼、牺牲前一天一夜没吃没喝,在11月18日的作战中被敌机的一块弹片击中头部,终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成为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第一位团级军事指挥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在我爷爷牺牲后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的父亲来到了人世。可是就在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的时候,以及11月11日我华东野战军五个纵队把黄伯韬兵团的四个军围困在碾庄的时候,我奶奶还多次主动向上级党组织请示、主动要求去淮海前线。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革命过程中,我爷爷、我奶奶两个家庭一共牺牲了17位亲人。面对着失去亲人的痛苦,爷爷奶奶从来没有动摇过,始终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这究竟是为什么?

其实,类似这样的疑问还有很多很多。长期以来,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然而在今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96周岁的伟大时刻,我初步地找到了答案——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员怀着要打倒军阀、要推翻压在人民群众身上的三座大山、要让人民当家作主、要让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一定要建立面貌焕然一新的新中国等伟大而崇高的理想,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做努力且做好了牺牲自己一切的准备。正是信仰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念孕育了 “一往无前、决战决胜”淮海战役精神。正是在“一往无前、决战决胜”淮海战役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和战胜一切困难的磅礴气势、坚定不移地、矢志不渝地朝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目标奋勇前进,打败了在人数和装备上都胜过自己的国民党军队。

我爷爷有着太多的遗憾:他没能亲眼看到手上沾染着他和奶奶6位亲人鲜血的黄伯韬被击毙的那一刻,他没能成功地为逝去的亲人报仇,他没有看过一眼在自己牺牲后不到20天就出生的儿子,他没有看到在华东战场与四纵多次交手的邱清泉被击毙,他没有亲眼看到他所在的华野四纵十一师活捉淮海战役中国民党最高指挥官杜聿明,他没有看到他的老战友淮海战役华野四纵十一师政治部主任陈茂辉如何第一个识别出杜聿明真实身份的全过程,他没有看到淮海战役辉煌的胜利,他没有看到新中国的诞生。我爷爷的生命是短暂的,他永远定格在了34岁,但他的青春是永恒的。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什么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什么是一个共产党员最辉煌的归宿。他的实际行动,也是“一往无前、决战决胜”淮海战役精神最好的注解和诠释。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信仰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保证思想不变质、信念不动摇,激发灵魂深处的伟力,用行动践行理想信念,我们党才能具备强大的真理力量与道义力量,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建立更大功勋。

从中国共产党96年来不断壮大、波澜壮阔的光辉奋斗历程中不难发现,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现在,与爷爷奶奶同一时代的老党员、老一辈革命家已经越来越少,他们也终将会离我们远去。但他们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中,闪烁着光彩夺目的万丈光芒。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党性原则,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们永载史册的光辉业绩、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艰苦卓越的伟大付出、史无前例的千古传奇,永远值得被感人的革命故事、传奇的革命经历、高尚的人格品格,永远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不可缺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作为一名青年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作为一名淮海战役英烈后人的我,要自觉主动地传承和发扬“英勇无畏、英勇善战”淮海战役英烈精神,大力弘扬“一往无前、决战决胜”淮海战役精神。以决战全胜的担当、决战能胜的素质和决战必胜的决心,做一个像朱涛一样的英雄凯旋而归,做一个像朱涛一样的英雄奏出英雄凯歌,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


                        朱英凯  一师分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