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对父亲姚进的回忆与纪念

  • 时间:   2020-04-25      
  • 作者:   姚江明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二师分会     
  • 浏览人数:  942


亲爱的父亲于2018年3月20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9周岁。值父100周岁纪念日,特写此文以表达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父亲在离休前是个难得休闲的人,感觉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工作和单位。小时候因父母各自忙工作,我和妺妺的生活主要由外婆照顾,那时父亲在部队工作,很少见到他的面。1964年父亲由部队转业到财政部工作后,一人只身去了北京,我们和妈妈当时仍留在上海。记得1966年暑假,我们一起去北京探望父亲,当时恰逢文化大革命开始,我们在财政部食堂吃饭时看到墙上悬挂了许多大字报,其中父亲的名字赫然在列:“打倒财政部的保皇派××”,名字被红笔打了大×。后来听父亲谈起此事得知,当时财政部部长由李先念副总理兼任,文化大革命初期父亲在财政部文革小组负责办公室工作时,分管部直属院校中央财经学院即现中央财经大学的文革工作,因对学生要打倒李先念部长的言行表达了明确的反对意见,而被学生们打成了保皇派,并关进了学校的弹药库里。我们抵京时,父亲已经被放了出来,造反派令他停职改造,反省自己的错误言行。难得赋闲在家的父亲,终于可以有空每天带我一起去家附近的八一湖游泳了。出生在江南水乡的父亲熟悉水性,很喜欢游泳。这是特殊年代我与父亲之间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在我心里留下了难忘而美好的回忆。没过多久,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我父亲就被要求边工作边接受改造和学习,很快回到了工作岗位。

1968年至1972年间,我母亲及我和我妺妺、外婆都先后从上海到北京与父亲共同生活。之后,只要我有空都会陪父亲一起去游泳。父亲的游泳习惯自1987年离休后一直坚持了16年,直到2003年他85周岁才停止了游泳。

父亲是个清廉律己的人。他出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1938年抗战爆发,他便义无反顾地放弃了正在就读的学业参加革命。1964年他又根据国家的需要脱下军装转业到了国家财政部工作。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职务高低,父亲一生都保持着生活简朴、清廉律己的作风。他的不少内衣裤都洗得发白甚至破了打上补丁,仍然穿在身上。父母家中的沙发、桌椅、床柜都是他转业进京后公家配给的,有的已经多次修理。1987年父亲离休时,便立即将公家配给的办公室和汽车待遇还给了单位,旧家具也按折价的钱交与单位结清。2003年搬新房子时我们子女都提出要帮父母更新一下旧家具,父亲却执意不肯,直到他去世也没有更换。当时家人对他退掉专车待遇尤其不理解,对于离休老同志而言,专车待遇正是年老体弱时看病外出所需要的,但父亲说单位车辆不多,自己平时用车不多,待用时再请单位派车即可。实际上,离休后相当一段时间他外出都常常是乘坐公交车的。正是这一桩桩身教重于言传的小事,让我们从小就深受教育,看到了这样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革命本色。

父亲是个谦和重情义的人。他原来部队有许多战友分布在祖国的天南海北,但相互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时有互动。父亲每次去外地出差时顺道就去探望他们,平时信来信往、逢年过节贺卡问候。有些战友过世了,父亲就会叫我陪他一起去看望慰问战友家人。记得一次有位外地老战友来京治病,父亲为了让他能顺利入院治疗,还专门去找了一位现任军队领导帮助,他平时很少求人,但为战友亦有例外。有时遇到生活困难的战友家人,他也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战争年代结下的友谊,父亲是格外珍惜。

父亲还是个高尚博学的人。他生前身体允许时一直坚持读书看报写日记,尤其爱读文史类书籍,写日记一直坚持到2016年7月,因手抖得厉害才不得不放弃。他离休后,我经常陪他去书店或者书市,他有时在那儿一呆就是半天,静静地看书挑书。有时他也会询问我最近在读什么书。父亲曾自嘲自己是家里文化程度最低的人,国难来临他师范未毕业就弃笔从军了,可他在我的心里却是一位博学的人,我问什么他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天文地理世间事,似乎无所不知。记得有一次国家博物馆举办改革开放20周年大型展览活动,我陪父母亲一起去参观展览。中央电视台记者在现场采访我父亲,问他如何看待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变化?父亲面对镜头,引用了毛主席诗词中的一句话作答:“天翻地覆慨而慷”!道出了中国百姓的心声,并于当晚的新闻联播节目录用播出。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时年90岁高龄的父亲向他所在的党支部捐赠了数千元特殊党费,表达了一位老干部老党员对灾区人民的牵挂慰问之情。

父亲的言传身教、高尚的人品,我们会永远铭记在心。我们永远想念您!


                  姚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