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采访原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参谋袁仲仁记

  • 时间:   2020-04-14      
  • 作者:   郜快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     
  • 浏览人数:  1443

2019年年底,因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草庙恢复原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筹建纪念馆事,我们赴京采访了淮海战役期间原华野指挥部作战参谋袁仲仁。这次采访不仅获得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更有许多镜头与细节,令人萦怀,值得回味,现将有关情况记录如下:

三个“没想到”

一、身体状况好

去之前,我们就了解到袁老是1927年生人,已经93岁了。虽然我们满怀希望,但内心也做好了他身体可能不是太好,白跑一趟的充分思想准备。一见到袁老时,我们感到之前的顾虑是多余的。袁老精神矍铄,脸色红润,身体状况很好,很健康,根本看不出已是93岁的老人。

二、待人很热情

来到袁老家后,我们立即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一方面是因为其家中的暖气使然,更重要的是袁老全家的热情接待。房门一开,袁老已经站在客厅里,微笑着欢迎我们。虽然初次见面,彼此却像久别重逢一样,一见如故。他的两个女儿忙着端茶倒水,殷勤服务,没有丝毫的轻视和厌倦。刚一落座,袁老就询问起我们此行的目的、交通、行程、住宿等情况,关怀备至,让我们心里暖意融融。

三、记忆力很强

在我们介绍了此行的目的后,袁老介绍了他所了解的淮海战役期间华野指挥部的有关情况。据袁老讲述,淮海战役时,华野指挥部根据战役的变化,驻地转移了几处,在蔡洼的时间较长,他印象深刻。华野指挥部每天工作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他们几个参谋日夜忙碌,实在熬不住时,就轮流休息一会。作战指挥室一般选在一个较大的房间里,办公桌由几张桌子拼凑而成,有几条板凳,几部电话,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张地图,因为这是粟裕指挥作战的必需品。粟裕将军平时话就不多,喜欢看地图。淮海战役期间,他时刻关注战场变化,更是每天都在地图边思考问题,有时自己搬个小凳子坐在地图前,边看边思考,考虑成熟后就马上下达作战命令。正是粟裕的一道道命令,奠定了淮海战役胜利的基础。

“小参谋”不小

淮海战役时,战场局势变化迅速,作战频繁,给指挥作战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袁仲仁所在的作战科,是各种作战信息上传下达的中枢,为战役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袁老在回忆自己这段往事,说到自己时,常常用的一个词是“小参谋”。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他的确很年轻,年龄只有21岁,个头也很小;另一方面也是他的谦虚之处,自认为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与战役的指挥员以及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相比,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历史是由无数个小人物组成的。小人物的小事正是构成大历史的细节。不然,历史就失却了真实性。更何况袁仲仁在淮海战役期间与大人物、大事件还有着不解之缘!

一次难忘的经历

访谈中,袁老重点谈起了1948年12月16日晚,他奉粟裕的指令,去濉溪口迎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到华野指挥部驻地蔡洼一事。这段发生在淮北地区的历史往事,经过袁老的讲述,仿佛让我们历历在目,很是感人。
    1948年12月16日傍晚,袁仲仁在华野指挥部作战室值班。由于黄维兵团已被歼灭,杜聿明集团的突围企图破灭,我军胜利在望,华野作战室里洋溢着胜利的喜悦。这时,参谋处长王德从粟裕那里匆匆赶来,带回了一个喜讯:刘陈邓首长今晚到这里,准备开总前委会议。大家为之振奋不已。王德转过头对袁仲仁说:“袁参谋,首长要你去途中迎接。”他指着墙上五万分之一军用地图上的濉溪公路交叉口处,“你就在这里迎接,带一名通信员,一路上小心谨慎,安全接回。”袁仲仁兴奋地回答了一声“是”,并向前跨了一步,在图上仔细地看了看路线、方位,记下沿途几个大的地名。接着向房东老乡询问了这段道路的状况,立即准备出发。
    出了大门,粟裕那辆美式吉普已停在门口。袁仲仁和通信员上了车,告司机去接陈老总。司机驾车熟练,但不善言谈,只说了一句:“我已知道在哪儿迎接。”袁仲仁心里更踏实了,也深感粟裕工作的精细。粟裕不仅对重大问题善于深谋远虑,缜密部署,而且与重大问题相关的许多具体细节,也总是过细思考,精心安排。这就是粟裕的作风。
    小车出了蔡洼,向西南方向行驶。不平坦的乡间小道,时有一些坑坑洼洼。司机很谨慎,不开快车,看得出他在尽心地熟记这段乡间路况。夜幕悄悄地降临了,汽车也上了一条往南去的土公路,车速加快了,袁仲仁的思绪也随之翻腾了起来:即将见到刘邓首长,与陈毅司令也有半年未见面了。年初,袁仲仁曾随陈毅千里迢迢到达陕北杨家沟,毛泽东主席为改变中原战局,约陈毅面商一着奇招。即拟令粟裕率3个纵队,渡长江,出湖南,横扫闽浙赣,在蒋管区的深远后方实施战略机动。4月,袁仲仁又随陈毅、粟裕去西柏坡(后陈粟直去阜平城南庄),这是毛泽东主席、中央军委直接听取并采纳了粟裕关于在中原集中兵力,打几个大歼灭战,然后再南下的建议。接着陈毅去了中原军区,粟裕率主力南渡黄河,进行了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现在两大野战军联合举行的淮海战役第一、第二阶段作战已胜利结束,第三阶段围歼杜邱李集团也可指日解决。这样长江以北的蒋军主力和精锐几乎丧失殆尽,解放军即将饮马长江了,形势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袁仲仁的心情也像旋转的汽车轱辘一样欢快。
    小车很快到了濉溪口附近,并绕村一周,未发现刘陈邓的汽车,随即在叉路口边停下。正巧,迎面来了一辆吉普车,原来是华野参谋长陈士榘从前方回来。他是前些日子率三纵、苏北兵团十一纵、鲁中南纵队及一部炮兵,南下参加最后围歼黄维兵团的。他告诉袁仲仁:“陈老总在后面不远,你就在这儿等候,我先走了。”袁仲仁立即和通信员在叉路口附近高处观察了望。这时一架敌机临空,就在叉路口上方投了数枚照明弹,悬在空中飘移,时明时暗。大地静得出奇,村里无一人一车走动。他们在寒风中隐蔽了很久,直至照明弹全部熄灭后,才听到了公路远处有汽车声。袁仲仁立即驱车前往,远远看到首长的车队,紧靠在公路旁老乡家的房墙边隐蔽着。这个车队有两辆吉普车(刘、陈各一辆),两辆十轮大卡车,由中野指挥部崔仁德参谋率警卫连一个排护送。想不到邓小平是坐在第一辆十轮卡车的驾驶室内。
    袁仲仁的车停稳后,车内灯一亮,陈毅就看到了他,一个宏亮而熟悉的声音飘了过来:“哈,袁参谋,是你来接我们啦!”袁仲仁跑步上前,在星光下,小车旁,见到了久别的陈毅,也辨认出高个儿戴眼镜的刘伯承身影。他忙敬了个礼,“首长们好,我是来接首长的。”陈毅握着袁仲仁的手说:“袁参谋,邓政委坐你的车,我们在后面跟着,这里不要停留,马上就走。”“是”。袁仲仁的车调好头,只见邓小平从卡车处快步来到跟前,敏捷地坐上小车的后座,袁仲仁在他的右侧靠边(前面右座是身材魁梧的警卫员)。在车内灯的照明下,袁仲仁才看清这位野战军的政委:他风尘仆仆,目光炯炯,和蔼可亲,思维敏捷,还很健谈的一位中年军人。
    途中,邓小平详细询问了前面的道路状况和敌机活动情况,他对敌机的活动尤为关注,所以袁仲仁也回答得多些:上周敌人企图突围时,其轰炸机、战斗机的活动十分猖獗。这几天主要是运输机的空投活动,几乎昼夜不停,但相当一部分投到了我军阵地,投到敌人阵地的又往往发生争抢,互相残杀,混乱不堪,有趣的是还发现敌运输机向我阵地投掷迫击炮弹,起了一点骚扰作用。看来敌轰炸机主要用在双堆集方向了。这么一说,引起邓小平哈哈大笑。

这时,后面陈毅的车开灯行驶,被邓小平发现,“停车”!他立即要警卫员下车,告诉后面车辆,“都不允许开灯”。这样,车队开始减速慢行,实行无灯光的夜行军。当车下公路时,司机闪了一下大灯,给后面车辆个信号,邓小平反应很快,忙说“不要开灯”。汽车走上乡间小道后,遇到一个较大的坑洼,司机快速地又闪了一下大灯,只听得邓小平提高了嗓门:“不要开灯嘛!”“没有事,灯光是向下打的,敌机不会发现。”袁仲仁作了一点解释。不一会,又有一个坑注,司机改用小灯闪射,这时邓小平有些生气了,“怎么老开灯呀?”袁仲仁立即告诉司机:“看不清时,可以慢慢开吗!”从此,司机再也没开过灯,安全地到达驻地。

在夜深人静的蔡洼村口,粟裕、陈士榘、张震及王德和参谋们,热烈地迎接刘陈邓的到来,并直接引到作战室。大家还未坐定,邓小平站着看了看悬挂在中间的那盏雪亮的汽油灯和拉得严严实实的黑色窗帘和门帘,不无感慨地说:“天上有敌机,你们的汽车老闪灯,那个小参谋还说没有事,不负责任!”接着问“这里离前沿有多远?”“大约40华里”。王德回了一句。“噢!40华里,作为野战军指挥所,太靠前了,这样下面纵队、师、团的指挥所势必靠得更前了。”说到这里,他似乎有些激动:“若有人问我怕不怕死?我就说怕死,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而是要对党负责。”大家听了不住地点着头。
    这时陈毅对墙上几幅作战地图扫了一眼问:“前线情况如何?”粟裕要王德简要地汇报了当前的敌我态势。刘伯承立即换了一付眼镜,凑近地图,看了又看,他看到了杜聿明集团20多万人,被围困在陈官庄、青龙集狭长地带内;华野部队密集部署在敌人的周围,真是水泄不通、瓮中捉鳖啊!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夜已很深了,然而大家似乎忘掉了一天的劳累。粟裕随即邀请刘陈邓到住处早点休息,以便明天总前委会议还要研究诸多重大问题。
    袁仲仁挨了批评,也引起了深刻的反思。在寒冬旷野之上,除了四乡稀疏而昏暗的农家小油灯外,几乎没有亮点。车队即使闪了几下灯光,也是非常醒目的。若这时空中有敌机活动,在一定的方位和视角之内,是很容易被敌发现,然后再投上几颗照明弹,目标不就暴露了吗?想到这里,他真不胜惶恐与惭愧。
    刘陈邓安全到达蔡洼的第二天,在邓小平的主持下,召开了首次总前委全体会议。根据中央军委的电示,会议着重讨论了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的部队整编和渡江作战计划,为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渡江作战和进军江南,提供了重要依据。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迎接刘陈邓开会,是会务工作中的一个环节,细微工作连着大局,使袁仲仁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采访袁老结束后,大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一种平凡叫伟大。坐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慈祥的老者,也是一位亲历过战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过贡献、付出了心血的老革命。经历过70多年的岁月后,他面色沉静,娓娓诉说着历史的细节,没有震撼人心的言语,却让我们感动不已。


郜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