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在陆军时的照片
刘斌在空军时的照片
我的父亲刘斌是一名老飞行员,是空军和民航的一级飞行员,从1950年开始一直到1987年离休,飞行了37年,1.5万小时。他是从华东野战军一纵的普通战士成长起来的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见证了我军从陆军到成立空军、成立军委民航局的历史过程,也见证了很多历史大事件。
父亲原名刘长东,1944年参加革命后,由于家乡山东掖县日伪土匪还乡团猖獗,经常残害革命军属,所以父亲改名刘斌。父亲所在的部队是许世友领导下的胶东军区西海地委独立团,参加过昌潍战役。1945年9月,山东军区和华中军区合并成立华东野战军,我父亲在1948年5月加入华东野战军一纵三师九团(后来改编成二十军六十师一八零团),加入主力后既参加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窑湾战役,其中窑湾战役打响了淮海战役第一枪,并创造了一纵以一个军的兵力歼灭敌人一个军的战例。接着,父亲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京沪杭战役、解放上海战役。上海解放后,部队在上海担任警备任务,父亲任一八零团机炮连副政治指导员。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提出,要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我们自己强大的人民空军。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中央军委决定从陆军优秀基层干部中选飞行员,父亲从上海来到了南京原国民党陆军中央医院参加了体检,体检合格,从此成为了空军第一批飞行学员,来到东北冰城哈尔滨空军第一航空学校学习飞行。从一名农民的儿子到野战军的基层干部,父亲连小学还没有毕业,文化程度低、学习飞行很困难。什么航空理论啊,飞机构造啊,空战理论啊,他们连听说都没听过。但是对于这些连死都不怕的革命军人,这些困难吓不倒他们,就靠死记硬背各种飞行数据和飞机构造,他们硬是在两年时间里,在苏联教员的带领下学习完了飞行训练,还学会了俄语,为今后飞专机打下了语言基础。
1952年父亲从航校毕业,分配到了刚组建的轰炸航空兵二十五师,飞苏联当时生产的杜二双引擎轰炸机,任七十四团飞行一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在1954年的解放一江山岛战斗中,他参加了配合陆军登陆,轰炸一江山岛的行动,为解放一江山岛做出了贡献。历史是如此地巧合,登岛的陆军部队就是父亲在解放战争时的老部队二十军六十师,昔日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战友们,如今又机缘巧合地在一起战斗了!
1955年父亲被授予空军中尉军衔。
1956年,新中国发生了一件世人瞩目的重大事件,国民党中央航空公司和中国航空公司从香港驾机起义,又称两航起义,全体飞行员和机务人员飞回了祖国大陆。中央军委决定以他们为基础,再从空军干部中选派出身好、政治素质过硬的干部,成立军委民航局,父亲因此被选中,和一大批空军干部来到民航工作,分配到了民航北京管理局飞行总队。在民航飞行期间,他为敬爱的周总理飞过专机,跟随周总理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走遍了朝鲜、越南、印尼、柬埔寨、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各国,还去过苏联。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苏共二十大,父亲驾驶飞机到莫斯科送周总理参加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总理针对苏联领导人的百般刁难针锋相对,回答 “我们会还你们的债务的”,表现出中国人的骨气。这次会议后,中共就和苏共彻底决裂了。后来为了纪念这次飞行,父亲给我的姐姐起了一个苏联名字叫雅妮。
父亲飞专机时,敬爱的周总理每次都要接见一下机组人员,向他们问寒问暖,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让这些从陆军来的硬汉们深受感动。他们把每一次飞行都当政治任务来飞,认真准备,把好安全关。作为机长,父亲还要了解航路上的天气情况和目的地机场的地面条件和政治情况,比如当时的印尼反华势力猖獗,父亲他们到印尼后就人不离机,随时待命起飞。1957年夏天华东暴雨,淮河发洪水,周总理要飞合肥视察淮河汛情,父亲和机组人员克服了天气恶劣等不利条件,安全把总理送到了骆岗机场,圆满完成了飞行任务。
1960年民航总局成立航测大队,父亲离开了专机飞行,离开了敬爱的周总理,来到了航测大队任训练科长。他们又飞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是他们从空中绘制的。
父亲一直飞到了1987年才离休,安全飞行1.5万5小时,离休时,民航总局授予他民航一级飞行员安全飞行奖章。
父亲17岁参加革命,从一个农村种田的孩子成长为一名陆军干部、空军轰炸机飞行员、民航专机机长,这都是党培养的结果。他曾经多次说过:“我就是要听毛主席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父亲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奉献的一生,他意志坚定,作风顽强,在他的心目中,党和人民就是信仰,毛主席的话就是指路明灯,各种潮流、势力、思想都左右不了他的意志!
我在1982年经体检和文化考试合格也成为了一名空军飞行学员,我的儿子也于2008年经体检高考合格,成为了一名民航飞行员,如今在首都机场飞国际航班,我们一家三代都是飞行员,为祖国的航空事业,为保卫祖国的蓝天,我们全家尽职尽责。
父亲的品格和作风影响着我们,父亲是我永远的楷模!
浙东分会 刘春明
上一篇: 从解放军第三十五军占领南京说起
下一篇: 不忘初心,更好地发挥抗战历史场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