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追寻前辈的足迹 ——— 三师后代苏北行小结

  • 时间:   2018-12-26      
  • 作者:   三师分会      
  • 来源:   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     
  • 浏览人数:  1274


带着深深的怀念,带着久久的期盼,我们三师的后代,来到苏北革命老区,来到父辈们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苏北革命老区已经发生了巨变,在这里:农村——土地平整,绿荫环绕,稻浪翻滚;在这里,城镇——道路整洁,高楼林立,祥和昌盛。

改革开放以来,苏北的经济获得极大发展,老区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国梦,红色薪火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

我们不能忘记抗日战争的那个年代,鬼子杀害平民、烧毁村庄,顽军虏掠百姓,制造摩擦,乡亲们吃糠咽菜、流离失所、生存无望的惨状。

新四军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战斗在对敌斗争的最前方。黄克诚领导的第三师,同鬼子争夺每一寸土地,粉碎鬼子一次次的扫荡;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也狠狠打击了顽军的嚣张;与人民在一起,

始终根植在苏北大地上。

三师的传承来自南昌起义,来自秋收起义,来自井岗山,来自中央苏区,来自鄂豫皖川,来自陕北,来自红军、来自八路军战斗行军走过的地方。三师在苏北坚持抗战时期,部队兵员主要来自苏北,他们都是为保家卫国,杀敌复仇的铮铮铁汉。

在楚州茭陵大胡庄,我们祭拜了与鬼子死拼到底气吞山河筑忠魂的82烈士;

在淮安刘老庄,我们祭拜了舍命阻敌救群众,全连无一生存的82烈士;

在赣榆抗日山、在郑潭口、在程道口、在高杨、在雪枫烈士陵园我们祭拜了所有为国捐躯的烈士;

三师协助建立的地方政权,为抗日,为民生做出的贡献,同样让后人们永生不忘:

在滨海,黄克诚、宋乃德率众修筑了90里海堤,保民众安危,

民众立碑,“宋公堤”美名天下传;

在新滩,三师为自力更生建的盐场现在还在继续生产;

在盐阜,三师为发展经济减轻民众负担种菜养猪还创办了酒厂和油坊;

在宿迁,县委书记晁福祥三次亲自为三师输送兵员;

在阜宁,参观革命纪念园,益林三师师部旧址,望着师部的小院,感受着阜宁保护起来的70多处红色遗址,感慨“多少戎马倥偬事,缕缕情思在益林”。

在盐城,军部旧址建成新四军纪念馆,是盐城耀眼的名片;抗大五分校,培育了三千好儿女,奔赴各地成为各级党政军优秀指挥员。

在淮安,我们告慰周总理,神州大地展新颜。这里的人们仍亲切的呼唤“黄三师”。“黄三师”与根据地的人民血脉相连。

寻访团员高辛茂、李铁男在滨海遇到了他们父辈的亲密战友——94岁的老战士栾毅华,老战士激动地热泪纵横敬军礼,后代跪地把礼还;

龙飞虎的女儿龙錚大姐向我们讲述住在西花厅总理家中的往事;

在雕塑群里留下了她挥舞双臂右脚踹向敌人的英姿;

宋齐生展示了介绍其父宋乃德为民修堤的视频光盘;

晁立华道出了父亲晁福祥送新兵,把自己也送到部队上的故事;

黄煦大哥在父亲黄克诚像前瞩目凝望;

每一位寻访团员,心里都深怀对老区人民的留恋。

列队合影时,“三师!三师!”的呐喊声响彻云端!

在寻访的最后一站淮海战役纪念馆,我们感悟到:“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艰苦的抗战中,三师在苏北不仅打鬼子,救民众,创建根据地;而且凝聚了7万雄师劲旅,解放战争中这股铁流分赴东北与华中,全程参与了“三大战役”,从东北到华北,华中、华东到华南,到处都洒下三师将士的热血。遵循党的号令,滚滚洪流一往无前,直到把胜利的旗帜插到海南岛、镇南关!

我们的追寻不虚此行,我们的追寻还将继续。

“三师”是父辈们的骄傲,

“三师”是儿女们心中永远的光环!

 

 

三师分会苏北寻访团宣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