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时代呼唤长征精神

  • 时间:   2018-05-23      
  • 作者:   乔泰阳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      
  • 浏览人数:  1773

《跟着信仰走——我们家的长征故事》,这本书以31位老红军口述实录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也从28个红军家庭的角度,展现了作为红色基因的长征精神是如何融入血脉、代代相传的。这本书记录了三代人对国家、民族、信仰的忠诚和后辈对红军长征精神的传承,表达了我们对那段历史和红军将士的景仰和怀念。这本很有价值的书,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由人民出版社大力推出,真是恰逢其时,可喜可贺!

我的父亲乔信明将军曾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20师参谋长,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于最后岁月带领红军将士浴血奋战并在狱中斗争的见证人。我想以红军后代的身份,就宣传红军功绩、弘扬长征精神谈一些认识。

第一、人民铭记红军恩情,时代呼唤长征精神

10多年前,我带着家人到江西瑞金寻访。1932年至1933年,我父亲在这里的中央红军学校学习过。参观红军学校旧址后,我们专门来到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驻地沙洲坝,见到水井旁仍树立着当年的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几十年过去了,人民没有忘记红军,人民依旧想念毛主席。我们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的会员田竞同志和一些红军后代为了更多地了解父辈的战斗历程和革命精神,决定重走长征路,他们用3年时间共走了3万多公里,几支红军部队的长征路都走了。期间遇到许多困难,支撑他们坚持下来的是一句话:父母在天上看,我们在地上行。由于是自发组织的寻访,接触了许多普通老百姓,最大的感受就是所到之处都在怀念红军,想念毛主席,听说他们是在重走长征路,都提供多种帮助。2016年,举国上下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红军长征活动,可以说创下了历年之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导向的结果,同时,也说明组织纪念长征的活动是人心所向、势在必行。作为红军的后代,我们打心眼里高兴,举双手点赞!

现在,我们正处在新时代的开端,完成神圣历史使命既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也要铭记历史,继承传统。习主席讲: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认为,不忘初心是前提,继续前进是结果;只有不忘初心,才能继续前进。现在不少人对此认识不足,对我党我军光辉历史和光荣传统,说起来重要,用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因而迷失方向,老犯错误,误国误民,后悔莫及。因此,习主席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前面强调了坚持两个字。可见,走好新的长征,必须弘扬长征精神。这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现实的需要。

第二、研究纪念注意完整性,学习宣传注重根本点

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全面研究宣传红军长征的历史。6月初,我参加了纵论长征完整性高端论坛并应邀发言。我认为,过去重点宣传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对的,产生了积极又深远影响;而从全局看,为实现北上抗日的共同任务,同时间段先后组织实施长征的几支红军部队,同样经历艰难险阻、浴血奋战,才最终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此外,为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提前3个月向东、向北实施作战行动,历时6个月,跋涉2800多公里,同样起到了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作用,揭开了长征的序幕。所以,研究、纪念红军长征要注意完整性,这样才能使后人全面、真实地了解那一段历史,才能使有关红军部队和红军将士的奋斗牺牲和重要贡献得到应有的评价。

长征精神内涵丰富,需要学习和宣传的方面很多,一定要抓住根本点,就是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我看了许多老红军的访谈,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跟着走。虽然只有3个字,但是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觉悟和决心。在当时身处绝境的情况下,红军将士坚持这样的信念——跟着革命队伍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跟着毛主席走!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北上抗日先遣队,我父亲所在的20师随红十军团指挥机关行动,他亲眼目睹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同志顾全大局,明知奉命继续北上风险更大、九死一生,仍然带领孤军深入白区,遭到10倍于己的敌军围追堵截,做出了巨大牺牲;方志敏同志已随先头部队突围以后,又毅然决然返回接应大部队,重陷敌军的包围圈;方志敏同志被捕后大义凛然,组织狱中斗争,撰写光辉篇章,最后壮烈牺牲……他留下了著名遗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仍是宇宙的真理!方志敏同志的遗言很有代表性。我们学习红军、宣传长征精神突出了这个根本点,就抓到了关键,就能真正理解红军将士的所作所为,就能做到一通百通。

第三、铭记历史要抢救史实,传承弘扬要自觉践行

我有个切身体会,要铭记历史就要抢救史实。开国上将叶飞是我父亲的老领导,他的儿子叶小琦在部队全心全意研究军事,退休后尽心竭力研究军史,系统整理有关史料,专心传承铁军精神,一直带病坚持工作,最后趴在电脑桌上离开了人世。2014年,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召开叶飞同志百年诞辰座谈会,叶飞的孙子(叶小琦儿子)代表叶飞家人发言时说,在爷爷和爸爸相继逝世以后他常想一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的发言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引起了大家深思。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说到底就是人生观和信仰问题。2016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不少媒体和单位希望采访研究会的老红军,可是他们为数很少,能够接受采访的仅几人。只有亲历者,才能全面真实地讲述那一段史实;只有亲历者的后人,才能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那代人的经历。不忘初心就要铭记历史,不仅要记住几个重要的历史结论,而且要记载许许多多生动真实的史实。因为亲历者越来越少,亲历者后人的年纪越来越大,所以要开展抢救史实的工作。在此,我也呼吁:贯彻习主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要指示,所有有志于研究弘扬光辉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单位和人士,抓紧行动起来,与时间赛跑,有计划、按分工采访老红军和他们的家人,寻访红军走过的路,把一段段珍贵的史料收集起来,严肃认真地整理、编辑、组织创作,把每个红军家庭的传家宝变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

我还有个深切感受,传承弘扬就要自觉践行。我们传承弘扬长征精神,就要自觉践行长征精神。一方面要以红军将士为榜样,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真心实意干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另一方面要以长征精神为动力,尽心尽力,精益求精,收集整理重要史料,千方百计广为宣传。20161011日,《空军报》头版头条刊登一篇文章《高天厚德育良将——追忆老红军、空军原政治委员高厚良》。高政委与我父亲都是老南空的,我们两家很熟,来往较多,我调到北京后常去他家。10年前,他老人家生病被安排住院治疗,至最后病故,我都常在身旁。但直到看见这篇文章,我才知道高政委在长征时三过草地的艰难而又传奇的经历。第二次过草地时,瘦弱的高厚良随右路军好不容易到达阿坝,却患上了伤寒,不得不被留在草地。已故军长蔡申熙的夫人曾广兰,见此情景留下来照顾高厚良,一个多月后,痊愈的高厚良穿越草地,在丹巴找到了红军总司令部,此后他被留在总司令朱德身边工作。第三次,高厚良经过近一个月的艰难行军,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再一次走出了草地。这篇文章的作者花了很大功夫,认真整理了高政委的相关资料,还看到老首长写的一首诗《雪山草地行》。如果有关部门没有保存相关资料,如果这位作者没有精心整理,如果老首长没有写诗,这些感人肺腑的重要史实就没有人记载并宣传了。由此,我感到传承弘扬长征精神,不仅要大力宣传,而且要自觉践行;要像追忆高政委的作者那样,满怀崇敬的心情,热心采访相关人员,精心整理相关资料;使这些红色记忆家喻户晓,使更多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乔泰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