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父是李健。1947年10月31日,已经冲出包围圈的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又划船去阻击点,组织战友们突围。由于连续作战,吐血多日,身体极度虚弱的父亲,当夜牺牲在刘家沟芦苇荡中。
2017年10月29日,父亲牺牲70周年之际,我再次来到父亲的牺牲地——刘家沟。地形地物几乎年年发生着变化,81岁的老队长王桃森和54岁的会计张华书仔细地给我指认李健牺牲的准确地点。他们的依据是:解放后,每年清明节老师都要组织学生到这里祭扫李健烈士,讲述李健烈士的故事。
81岁的老队长王桃森指认李健牺牲的准确地点
为纪念李健烈士牺牲70周年,高邮市民政局和高邮市烈士陵园管理处举办了公祭、主题宣讲、参观和红领巾讲解等系列纪念活动。
2017年10月31日,公祭活动在英雄广场(原高邮烈士纪念广场)举行。广场面积约800平米,修建有英烈墙、烈士墓、纪念广场等纪念设施。英雄广场上矗立的纪念碑上镌刻着“高邮人民英雄纪念碑”九个大字,英烈墙上镌刻了1670位烈士的姓名,烈士墓区安葬了周山、李健等著名烈士,还安葬了在高邮战役中牺牲的242位无名烈士,见证了革命老区高邮的光辉革命斗争史。
公祭队伍中,拉着“纪念李健烈士牺牲70周年”横幅的高邮市第一实验小学的红领巾们格外引人注目,他们齐声诗朗诵《烈士的丰碑》 :
你们用鲜血染红了旗帜,
你们让我们学会了坚强…
我们少先队员,
一定继承你们的遗愿,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进行主题宣讲时,红领巾们个个神情专注。
特别是“闪闪红星”五位红领巾小讲解员在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的讲解,那稚嫩的声音,那认真的表情,那清晰的表述,让我非常感动。
这五位红领巾小讲解员是高邮市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的王诗琪、王聂聂、陆杨、李姜霖、李颖萱。
高邮烈士陵园管理处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自2015年1月起开展了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小讲解员的活动。在2015年10月29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首播的高邮战役纪录片《最后一战》里,还有小讲解员讲解时的生动画面。
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小讲解员活动,在高邮市宣传部和文明办的支持指导下,经烈士陵园管理处与8所学校共同推进,正式升级为“闪闪红星”小讲解员志愿者项目。现在,每逢双休日、节假日,都会分批次安排小讲解员,为参观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及英雄广场的游客,提供义务讲解服务。
在跟高邮市第一实验小学德育处主任谢郁、副主任盛洋的交谈中得知,这个活动给了同学们一个自我锻炼的机会,现在同学们已经喜爱上了这项活动,乐于参加这项社会实践活动,主动给自己一个能力提升的空间。同学们明白了只有了解历史,懂得历史,才能找到自己的根,找到精神支柱。二位老师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尽自己的能力,为培养这些接班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的孙女金洋洋(金容屹)2岁半开始参加慰问新四军老战士的春节文艺演出,5岁就参加了江西新四军后代重走新四军抗战路的寻訪活动。
洋洋也多次跟着我重走李健烈士的战斗之路。
李健烈士牺牲70周年,洋洋再次要求与我一起参加纪念活动。每走一地,手机都成了她记录太爷爷李健战斗历程的最好工具。
十年前寻訪时,洋洋还有着好奇;今年的寻訪中,她多是在思索。洋洋非常认真地听纪念李健烈士牺牲70周年主题宣讲,还不时向我提出问题。
从高邮回来的第二天,2017年11月2日,在南昌理工学院大讲堂铁军精神进校园的活动中,我做了“父亲的爱”的发言。400余名学生(包括站立者)鸦雀无声,跟着我一起走进了李健烈士的精神世界。南昌理工学院是江西省新四军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学院的“校园大讲堂”于2008年创办,十年来共举办讲座280余场,听众达9万人次。2012年被首批命名为“江西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宣传基地”。八一、铁军、方志敏“三大精神”进校园后,使大讲堂突出了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理想信念的主旋律。
在“父亲的爱”的发言中,我讲到在战争年代的父爱,竟是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妈妈告诉我,1946年,当敌人大肆“清剿”时,身为高邮县委书记、高邮团政委的父亲,怕把我寄养在敌占区老百姓家里不安全,就把我带进了芦苇荡。可是,一岁的孩子哪能知道枪炮的厉害,冷了饿了总是要哭要叫的。父亲怕女儿的哭叫声引来在湖荡中疯狂“清剿”的敌人,危及战友们的安全,他严厉地叮嘱母亲:“如果遇上敌人,你一定要用被子把小东平捂紧!”母亲惊叫:“那会把她闷死的!” “女儿是我们的宝贝,可是为了大局,为了同志们的安全,我们必须作出牺牲!”父亲语气坚定,母亲默默流下眼泪。当需要父亲在革命事业和年幼女儿的性命之间做出抉择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这种选择,对于父亲来说,是多么残酷,又多么无奈!后来,妈妈下狠心通过地下党悄悄把我送到一位老奶奶家寄养。老奶奶和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我,使我躲过了敌人一次次地搜查、盘问,幸运地活了下来。
活动结束后,八九位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分别来找我签名、合影,其中一位女生小小心心地跟我说:“阿姨,我能问您个问题吗?”我说:“可以,请问吧。”
她问:“阿姨,您作为女儿,当需要您父亲在革命事业和年幼女儿的性命之间做出选择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您会恨您父亲的无情吗?”
我回答说:“不会!我只会更加敬重父亲,更加爱父亲,因为我明白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理解父亲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他必须做出这种选择。”
望着这位与我坦诚交流的女生离去的背影,依然沉浸在“铁军精神进校园活动”氛围中的我,不由想到了我的孙女洋洋和培育洋洋成长的南昌十六中,不由想到了高邮市第一实验小学的红领巾小朋友和他们的老师们,不由想到了推进“闪闪红星”项目的高邮烈士陵园管理处的领导和同志们.....
历历在目,心潮起伏。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唐东平
201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