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军民团结如一人 试看天下谁能敌

  • 时间:   2018-05-16      
  • 作者:   宋淮生      
  • 来源:   3师分会      
  • 浏览人数:  1563

黄克诚、阿英、宋乃德三家的子女,总是关注为修海堤而奔走呼号的杨芷江的后人,无论是去苏北时看看他们,或是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根据地》栏目,播出宋公堤时,杨家的儿子在电视中出镜,钱小惠哥哥让儿子反复重放杨家儿子的镜头……。在这三家人的心中有一种杨芷江情结,延续到了他的后人。我们这一代都已步入了人生的晚年,还能相聚吗?当确定杨芷江的儿子杨午华能到北京参加纪念父亲宋乃德诞辰110周年时,我想让这三家人与修海堤相关的杨芷江及田厚斋的后人在会上相聚,释放我们各自心中那浓浓的牵挂之情。我们这些居住在祖国各地的人,在海堤修成74年后,在这团聚中释放出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情怀,我们的感触,希望引起与会者的共鸣。

黄克诚师长是咱们3师的师长、政治委员。当时修海堤的时候,当修堤民工口粮不够时,咱们3师让出了口粮,3师的战士还给我们修堤当小工。3师与地方水乳交融的情谊永远记在我们心里。

我爸爸作为阜宁县的县长,修海堤是他应尽的责任,不可质疑的责任。作为我们家来讲,我们感到骄傲。黄楠的母亲唐棣华是我们阜宁县县委书记。她也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到会的有奔走呼号修堤的杨芷江的儿子杨午华。杨午华有一个伟大的功劳,在我爸爸当了轻工业部反党集团首领以后,宋公记功碑就被砸碎了,砸成两段。连头是三段。他冒着跟那个反革命分子划不清界限的风险,把那个碑保存下来了。我们看到中央电视台介绍的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摆着的那个宋公记功碑就是他保存下来的。他父亲,奔走呼号修堤,杨午华保护了这个碑。他父亲还有一个功绩,虽然他是一个开明士绅,但在日本人扫荡时掩护了大量党的干部。在日本人扫荡的时候,他父母掩护了我们党的很多干部,包括了我的母亲。所以,在这里,我觉得应该好好的谢谢他。

到会还有田厚斋的孙子。田厚斋就是滨海县县长介绍的会上提修堤提案的三个参议员之一。没有他们奔走呼号修堤,共产党不可能修堤这个堤,这是采纳了民主人士的意见。我觉得修这个海堤体现了毛主席说的那句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到会的还有钱小惠。钱小惠是阿英的儿子。阿英是1926年入党的我们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而且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他的父亲就传播了咱们修海堤的光荣事迹。如果你修了堤,但没有社会影响能行吗?他的父亲就以长篇报告文学形式写了苏北伟大的水利工程——宋公堤,传播了修堤的事迹及精神。


                      3师分会:宋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