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吴芝圃与杜岗会师

  • 时间:   2018-05-15      
  • 作者:   李祥仪 吴永杞      
  • 来源:   4师分会      
  • 浏览人数:  2288

临危受命,奔赴敌后

    1938519,日本侵略军占领华中重镇徐州,之后,沿陇海路向西进犯,河南危机!中原危机!而豫东地区的国民党政府官员和驻军,闻风丧胆,纷纷潜逃。一时溃兵流窜,土匪峰起,各霸一方,打家劫舍,为所欲为,局势一片混乱。

在这危机关头,中共河南省委根据中央指示,派省委组织部长吴芝圃,以豫东特委书记身份,深入敌后,发动和领导该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5月下旬,在杞县即将沦陷的前夕,他只身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杞县赵村。

吴芝圃于1906年出生在这里。他自幼勤奋好学,先后到县城和省会开封求学,开始接触新思想,通过阅读进步书刊和马列著作,逐步树立共产主义信仰。19253月,在开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为中共党员。1927年党组织派他到毛主席主持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接受了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等的亲切教诲,学习了中国革命特别是中国农民运动的理论。学习结束后回到杞县任县委书记,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自卫军。1927年夏,他与肖仁鹄、韩达生等一起,领导了轰轰烈烈的豫东农民武装起义,杞县、睢县、陈留等县万名武装农民攻城拔寨,声势浩大,威震中原。起义虽然遭到残酷镇压而失败,但运动扩大了我党的影响,锻炼了群众,培养了干部,在豫东大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后来的豫东抗日武装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武装起义失败后,吴芝圃被当局缺席判决无期徒刑,并受到通缉。被迫远走他乡,以教员为职业到河南各地进行了10年之久的党的地下工作。如今国难当头,他肩负重任返回家乡,回想起10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面对即将展开的敌后抗日武装斗争,他不禁心潮澎湃,激情满怀。

组建睢杞大队,打响豫东敌后抗日第一枪

吴芝圃回到家乡后,利用人地两熟的良好条件,奔走在睢杞大地的农村、学校和各界爱国人士间。他高举抗日救亡和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广泛发动群众,团结各界爱国力量,加之睢、杞两地党组织先前已做了大量工作,所以在短时期内就组建起了一支200多人的抗日武装。1938610,睢杞两县的抗日战士集合在杞县大郑庄的打麦场上,队前架起6挺乌黑发亮的机枪。吴芝圃当场发表讲话,宣布睢杞抗日游击大队成立。他说,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我们的任务是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打击敌人,保护人民。全体指战员都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全大队200多人,分为两个中队,由吴芝圃统一指挥。

   19386月中旬,刚组建的睢杞大队在杞南一带活动。一天,驻杞日军土肥原部1个小队到杞县花胡寨村抢粮,吴芝圃得知后召集干部商量是否出兵予以打击。有人认为我们是刚组建的游击队,大部分是青年学生、农民,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第一仗就与日军作战,恐怕失利;大部分同志则主张打,认为这是锻炼部队的好机会。吴芝圃坚定地说,我们部队的任务就是抗日,这一仗要不打,群众会对我们丧失信心,会觉得我们和那些杂八队一样,不敢打日本。这是我们游击队组建后的第一仗,不仅要打,而且一定要打好。随后进行了战斗部署,部队紧急集合,稍作动员就立即出发。战士们听说打鬼子,个个斗志昂扬。他们在高粱棵的掩护下,很快包围了花胡寨。日军的抢粮马车停在大街上,一个看守的日兵向外了望,一中队长谭志正举枪向他射击,随之游击战士发起攻击,一时枪声大作,硝烟弥漫。这突然的袭击让一向傲慢的日军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匆忙抵挡一阵后,就狼狈逃回县城。游击队战士冲进村内,站在日军丢下的马车上,欢呼胜利。 花胡寨战斗规模虽小,但它是在豫东沦陷区内,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打响了抗击日寇的第一枪。首战胜利,意义重大, 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士气民心, 提高了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威望。战斗结束后, 很多群众捐钱捐物慰问,一 些青年纷纷要求参军,他们说抗日游击队是吴殿祥(吴芝圃原名)领导的, 是咱们自己的队伍。睢杞大队很快发展到500多人。

长岗大捷振军威,三支队乘势建立

 此次战斗后不久,为了进一步打击日伪力量,扩大抗日游击队的影响,睢杞大队决定消灭盘踞在睢县长岗的汉奸民团张心贞部。该部勾结日军、为害乡里、无恶不作。尤其是在睢杞大队成立后,他们为了对抗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竟然残酷杀害了正在为扩大抗日武装而奔波的我党干部李省三,气焰十分嚣张。624,部队在杞县英王村召开了李省三烈士追悼大会,并作为战前动员。吴芝圃满腔悲愤地述说了李省三同志遇害经过和惨状,敌人将其杀害后,还极其残忍地将尸体斩首截肢,大卸八块。战士们听后悲愤填膺,个个臂缠白纱,挥泪奔赴前线。经过激战,攻入寨内,张心贞等龟缩至一炮楼内,据险固守。为了减少伤亡,吴芝圃下令围而不攻。经过两天围困,敌人断水缺粮,乱作一团。张心贞派匪徒送信诈降,正当吴芝圃阅信时,匪徒掏出手枪对准了他,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名战士推倒吴芝圃,砰的一枪将匪徒打死。张心贞无计可施,带残部挖地洞逃窜,战斗胜利结束。此战歼敌百余,缴获枪支400余,子弹2000余发。战斗结束后,吴芝圃率领部队亮兵游行,群众夹道欢呼,有人编儿歌唱道:吴芝圃呱呱叫,打得张心贞喝马尿,乘夜挖洞逃,老窝被端掉。

长岗大捷之后,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声威大振,许多青年踊跃参加游击队,队伍进一步壮大。为了统一领导和健全组织,19387月,吴芝圃在杞县傅集召开睢、杞、太三县党组织和游击队负责人会议。会议决定成立豫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司令员吴芝圃,副司令员王海山、孟海若,政治部主任王静敏。支队下辖3个大队和1个特务中队,约1800人。这支部队,活跃在日伪统治下的豫东地区,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屡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大义懔然勇赴鸿门宴,慷慨陈词宣传抗日救国

    3支队成立后,力量不断增强,影响日益扩大,国民党顽固派和反动武装千方百计要消灭这支抗日部队。伪顽李卫国阴谋策划,投书邀请吴芝圃赴宴,称:一来请教,二来共商抗日大计,如果不妥为筹划,将来对大家都不便。支队干部经过反复研究,认为摆的是鸿门宴,去了危险,不去可能会授人以柄。搞不好,很可能会打起来。睢县县委书记张缉五同志建议自己去,吴可托病不去,待探听虚实后再定。吴芝圃不同意,他说:不能这样做,他们既请我去商讨抗日, 我不去就显得我们没有诚意,反而增加他们的疑心。办法是既要赴约,又能脱险。如万一出 事,由张缉五同志代理我的工作。。最后决定吴芝圃带吴训章作警卫前去赴宴。他们来到李部驻地圉镇, 只见三步一岗, 五步一哨,士兵荷枪实弹, 气氛紧张。吴芝圃面带笑容,温厚有礼,经过岗哨,同士兵和悦地点头致意。李卫国带领他的把兄弟迎出门来,将吴请进客房。 吴芝圃态度从容,谈笑自若。他说,日寇侵我河山,父老兄弟受尽苦难,我们岂能坐视国破家亡!当今男儿,只有拿起枪杆抗击侵略,才算是英雄。我们都是中国人,应该团结一致,打击日寇汉奸,万不可为坏人所利用。我们共产党人一向光明正大,绝不耍阴谋诡计,我们愿意与一切抗日力量联合,共赴国难。吴芝圃德高望重,言词诚恳,令人折服。慑于吴芝圃的凌然大义和三支队的强大实力,敌人未敢对其下毒手,他安全返回部队。

19389月,吴芝圃奉命率3支队西进,准备与东进的彭雪枫部会师。至此结束了他在豫东地区初创抗日武装的工作。 对于他在这个时期的工作,新四军第4师师长彭雪枫在《斗争一年》一文中有着很生动地描写:我们的吴芝圃同志自民国16年以来就没有脱离过豫东的广大群众,尤其是睢、杞、太、陈、通一带,人们奉之为先生’,敬之为师长。因之敌寇到处,吴先生振臂一呼,千百万群众便揭竿而起,风起云涌,于是产生了睢杞一带著名的三支队。然而他们没有军事人才,他们横冲直闯,秀才造反,居然成功。”  吴芝圃1938年曾写一首七律,反映当时的战斗生活和爱国情怀:

        芒砀风云荡寇氛,徐淮要隘尽沉沦。杀敌鞍马无虚日,荒丘偷闲偶登临。

麦浪万顷凝波碧,树笼千村坠绿芩。大好河山争共眼,令人一度一销魂。

杜岗会师

19389月中旬,中共河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和长江局《应将工作重心移向豫东,创造豫皖苏鲁边新局面》的指示,令吴芝圃率3支队西进,开往西华一带待命。当时在确山县竹沟镇的彭雪枫,接周恩来929速去豫东开展游击急电,第二天即率领373人,誓师东进。 10月上旬,到达西华县城,与吴芝圃率领的豫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萧望东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先遣大队会合。1011,在西华城北的杜岗村召开会师大会,正式宣布这三支部队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副司令员吴芝圃,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萧望东。1012,中共中央批准游击支队成立党政军委员会,以彭雪枫、吴芝圃、张震、萧望东、岳夏为委员,雪枫为主席。从此,豫东敌后有了一支开展游击战争的坚强武装力量。

在合编后的游击支队中,大多数指战员来自3支队。其中有些干部、战士存在着地方主义、山头主义等错误倾向。吴芝圃从党的利益出发,顾全大局,主动到他们中间做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反复讲明共产党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党的决定和党指挥枪的道理,以及加强团结、加强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意义。他处处以身作则,维护党的团结,保证了部队整编工作的顺利进行。受到了全支队同志们的赞扬和尊敬。

回师睢杞太,执行三大任务

部队整编后,在淮阳与日军作战,取得首战胜利。随后向肖、宿、永、夏、砀挺进,逐步开辟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19391月,为了执行扩军、筹款、接干部三大任务,吴芝圃奉命率领300多人二返睢杞太。在此期间,与敌伪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由于他人地两熟,指挥自如,接连获胜。其中一战荆岗,全歼伪匪李继书300余人,缴获大批弹药物资。李的属下曹德林率200余人投降接受整编;二战大朱庄,俘获伪匪朱子固,歼其部150余人;三战尹店,歼伪匪刘志立400余人,缴获重机枪2挺、轻机枪5挺、长短枪200多支,子弹6000余发。随后又打了3仗,也都取得了重大胜利。3月中旬,与冀鲁豫支队司令员杨得志率领的部队会师,迎接了送来的130名干部。在敌后八路军与新四军部队胜利会师,士气大振。稍后,两支部队在练城联合作战,歼灭伪顽郭德俊部千余人。次日,杨部在南机屯歼伪顽300余人后回师华北。3月下旬在杞县瓦岗,吴芝圃率部与日军相遇,敌2000余人,坦克7辆,装甲车14辆,汽车82辆,在敌我兵力和装备极为悬殊的情况下,我军顽强奋战,激战竟日,毙敌数十名后,破围转移。次日,由于三大任务业已完成,吴芝圃率部返回新四军游击支队驻地,受到彭雪枫司令员、张震参谋长等亲自迎接。后来,以这次带回的千人队伍为基础,建立了第三团,成为支队三大主力团之一。由于吴芝圃在当地的巨大影响和他善于发动群众,豫东人民把自己的子弟和物资一批一批地送到前线,补充我军的兵员和给养,彭雪枫曾风趣地称赞吴芝圃是革命的老母鸡

主政豫皖苏边区,根据地大发展

19398月,中共中央决定建立豫皖苏边区党委,任命吴芝圃为边区党委书记和行署主任。在边区党委和游击支队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建立了永城、夏邑、肖县、宿西、亳北等5个抗日县政府,成立了各级群众抗日组织,在打击日军、清除汉奸和发展生产、减租减息、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至19407月,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以永城为中心,东到皖东北,西抵睢杞太,北依陇海路,南至淮上广大地区,活动范围达50余县。

在军事方面,1940130,根据新四军军部命令,游击支队改番号为新四军第6支队,司令员彭雪枫,副司令员吴芝圃。全支队已发展至17800人。新四军第6支队即为后来的新四军第4师。

19404月,毛主席写信称:一年来,豫皖苏边区迅速得到发展,部队和地方武装不断得到扩大,你们的工作很有起色,中央对你们取得的成绩深表满意。

 

                             4师分会:李祥仪 吴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