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深切怀念宋乃德同志

  • 时间:   2018-05-15      
  • 作者:   计高成      
  • 来源:   3师分会      
  • 浏览人数:  2196

今天,大家在这里召开纪念宋乃德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我作为盐阜区的一名代表很高兴参加这个会议。

    宋乃德同志是19405月随八路军黄克诚领导的344旅来到我们盐阜区,同年10月,兼任阜宁县抗日县长,次年,调任盐阜区行政公署主任,后又调任苏北财委书记。宋乃德同志在盐阜区的几年时间里,他一心为民,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建筑海堤外,不管是当时的减租减息、还是精兵简政;不管是发展经济,还是兴办教育,都倾注了他的满腔热情和心血。

一、减租减息,解百姓燃眉之急。当时,由于日伪洗劫,农民十室九空,嗷嗷待哺,刘少奇、陈毅指示抗日民主政府,把穷苦农民组织起来,向地主富农借粮,解决人民群众断粮的燃眉之急。在较短时间内,阜宁县借粮200万斤,救济农民7万多人。群众借到了粮,揭开了锅,家家欢天喜地。与此同时,盐阜区各县抗日民主政府相继公布了减租减息法令,决定实行二五减租、四六分收,取消押租,借债月利不得超过一分五厘。为了搞好减租减息这项工作,抗日民主政府认为。减租减息,只要开明地主士绅带了头,贯彻执行就会顺利。经过深入细致的工作,阜东县副参议长杨芷江、开明士绅朱明熙等带头减租减息后,其他中小地主纷纷实行减租减息。只几个月时间,全区减租地主1593户,受惠佃农22539户,少缴租粮399.2万斤。

二、坚持精兵简政,建设勤政、节俭、高效的民心政权。为战胜困难,争取抗战胜利,中共中央根据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的建议,发出精兵简政的号召,盐阜区的抗日民主政府坚决贯彻执行这一指示,经过精心设计,专署和县政府只保留秘书处、民政处、财经处、文教处、公安局、法院这几个机构,党、政、民众团体的脱产人员亦大大缩减,连抗日武装在内,吃公粮的人员不得超过根据地核心区居民的1%。以节省民力,支撑持久抗战。

三、坚持发展经济,保障军需民食、改善民生。巩固、发展抗日民主政权,经济是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军需民食才能保障供给,坚持敌后抗日斗争才有物质基础。盐阜区各级抗日民主政府,都把发展经济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措施。

1942410,成立了江淮银行和江淮印钞厂。银行成立的第一年,就发放了近千万元的贷款,江淮印钞厂突击一个月,完成了印刷400万的任务,为军需供给,支持工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

抗日根据地发行的江淮银行币,是在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前,与日、伪军等各种货币顽强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印制发行的革命货币,为打击、战胜敌人,发挥了枪炮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经济上,通过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的金融机构,独立地发行自己的货币,掌握华中地区的经济命脉,不仅在粉碎日、伪军的经济封锁和掠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还在军需供给、发展生产、繁荣解放区经济、关心人民生活、促进商品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在靠近敌占区的地方,日、伪军出没无常,抗日民主政府就率领地方武装,大忙季节与百姓一起抢种抢收,敌人来了就奋起抗击,保卫根据地的生产果实。并且大力支持各地群众较普遍地组织了互助组、合作社,单阜宁、阜东两县就成立了牛犁、纺纱等各地换工组、合作社31个。各地开垦荒地,积极饲养猪羊等家畜,开办磨坊、糟坊、油坊、粉坊、豆腐坊、家家纺纱、户户织布。

抗日民主政府还重视发展对外贸易,打破日伪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克服根据地物资短缺的困难。地方实力派李明扬的支队司令左宇平,接受宋乃德县长所请,由他出面在阜宁陈集开了华丰商店,把盐阜区农产品运销出去,从敌占区购回急需物资。台北县参议会参议长季彦敏以自己名义,在南阳小街设胶东办事处,将苏中棉花运往胶东,换回胶东的花生、花生油、香烟等物资 。小海的进步士绅朱伯儒、谢霖和裕华的施耀乾,通过在敌占区的亲友关系,不定期地冒险从外地购回布匹、医疗器材和药品、纸张、钢材、钢管等军用物资 ,供应新四军。

实践证明,抗日民主政府把发展经济放在施政的首位,以不断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目标,这不仅是保障军需民食供给、长期支撑敌后抗日斗争的迫切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百姓实现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的内在要求。抗日民主政权之所以深深扎根在民众心中,原因就在于此。

四、兴办教育,培养抗日人才。抗日民主政府还十分重视根据地内教育工作,在1941年夏季日伪军第一次大规模扫荡盐阜区后,为解决青少年有书可读、教师有书可教的问题,刘少奇非常关心盐阜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在阜宁陈集召见盐阜区党委书记刘彬和行署主任宋乃德,商谈创办一所盐阜联立中学的问题。根据少奇同志的指示,行署立即着手在阜宁县郭墅张庄筹办建立盐阜区第一联立中学,暂由宋乃德主任兼任校长,规定该校以抗战建国为宗旨。为选择在教育界有声望的人士当校长,宋乃德主任四处物色人才。曾任盐城中学教导主任、后赋闲在家的江重言先生毕业于中央大学,是国民党员,他一方面不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一方面又对共产党心存疑虑,因而采取观望态度,不愿出来工作。宋乃德几次登门邀请江先生出任联中校长,江先生为共产党领导人的赤诚之情所感动,欣然应允。宋乃德备马亲自迎接江先生赴任,联中师生还专门召开了欢送宋校长、欢迎江校长的大会。

    在创办盐阜区第一联立中学的同时,盐阜区行政公署于1941年和1942年,在阜宁县境内还创办了盐阜师范、盐阜职业中学等中等学校,以及盐阜区青年干部学校、阜淮涟干部学院、盐阜区行政学院等。

    与此同时,阜宁县还创办了55所公办小学,改造了旧政府办的37所小学。至19458月,全县共发展了80所民办小学。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培养教育青少年,培养抗战建国人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志们,我们今天纪念宋乃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满腔热情,对事业的高度负责。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为盐阜人民幸福安康作出过贡献的人们。盐城是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宋乃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今天的盐城各方面变化很大、势头很好。今年上半年,全市 21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6项增速居全省前三,10项增幅全省第一,11项总量苏北第一。盐城正在从过去的交通末梢变为中心枢纽、从发展边缘走向开放前沿,沿海开发展现新的蓬勃生机。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盐城大力传承和弘扬铁军精神,树立好人导向。近三年,全市已有19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厚德盐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弘扬铁军精神,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为盐城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3师分会

今天,大家在这里召开纪念宋乃德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我作为盐阜区的一名代表很高兴参加这个会议。

    宋乃德同志是19405月随八路军黄克诚领导的344旅来到我们盐阜区,同年10月,兼任阜宁县抗日县长,次年,调任盐阜区行政公署主任,后又调任苏北财委书记。宋乃德同志在盐阜区的几年时间里,他一心为民,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建筑海堤外,不管是当时的减租减息、还是精兵简政;不管是发展经济,还是兴办教育,都倾注了他的满腔热情和心血。

一、减租减息,解百姓燃眉之急。当时,由于日伪洗劫,农民十室九空,嗷嗷待哺,刘少奇、陈毅指示抗日民主政府,把穷苦农民组织起来,向地主富农借粮,解决人民群众断粮的燃眉之急。在较短时间内,阜宁县借粮200万斤,救济农民7万多人。群众借到了粮,揭开了锅,家家欢天喜地。与此同时,盐阜区各县抗日民主政府相继公布了减租减息法令,决定实行二五减租、四六分收,取消押租,借债月利不得超过一分五厘。为了搞好减租减息这项工作,抗日民主政府认为。减租减息,只要开明地主士绅带了头,贯彻执行就会顺利。经过深入细致的工作,阜东县副参议长杨芷江、开明士绅朱明熙等带头减租减息后,其他中小地主纷纷实行减租减息。只几个月时间,全区减租地主1593户,受惠佃农22539户,少缴租粮399.2万斤。

二、坚持精兵简政,建设勤政、节俭、高效的民心政权。为战胜困难,争取抗战胜利,中共中央根据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的建议,发出精兵简政的号召,盐阜区的抗日民主政府坚决贯彻执行这一指示,经过精心设计,专署和县政府只保留秘书处、民政处、财经处、文教处、公安局、法院这几个机构,党、政、民众团体的脱产人员亦大大缩减,连抗日武装在内,吃公粮的人员不得超过根据地核心区居民的1%。以节省民力,支撑持久抗战。

三、坚持发展经济,保障军需民食、改善民生。巩固、发展抗日民主政权,经济是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军需民食才能保障供给,坚持敌后抗日斗争才有物质基础。盐阜区各级抗日民主政府,都把发展经济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措施。

1942410,成立了江淮银行和江淮印钞厂。银行成立的第一年,就发放了近千万元的贷款,江淮印钞厂突击一个月,完成了印刷400万的任务,为军需供给,支持工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

抗日根据地发行的江淮银行币,是在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前,与日、伪军等各种货币顽强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印制发行的革命货币,为打击、战胜敌人,发挥了枪炮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经济上,通过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的金融机构,独立地发行自己的货币,掌握华中地区的经济命脉,不仅在粉碎日、伪军的经济封锁和掠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还在军需供给、发展生产、繁荣解放区经济、关心人民生活、促进商品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在靠近敌占区的地方,日、伪军出没无常,抗日民主政府就率领地方武装,大忙季节与百姓一起抢种抢收,敌人来了就奋起抗击,保卫根据地的生产果实。并且大力支持各地群众较普遍地组织了互助组、合作社,单阜宁、阜东两县就成立了牛犁、纺纱等各地换工组、合作社31个。各地开垦荒地,积极饲养猪羊等家畜,开办磨坊、糟坊、油坊、粉坊、豆腐坊、家家纺纱、户户织布。

抗日民主政府还重视发展对外贸易,打破日伪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克服根据地物资短缺的困难。地方实力派李明扬的支队司令左宇平,接受宋乃德县长所请,由他出面在阜宁陈集开了华丰商店,把盐阜区农产品运销出去,从敌占区购回急需物资。台北县参议会参议长季彦敏以自己名义,在南阳小街设胶东办事处,将苏中棉花运往胶东,换回胶东的花生、花生油、香烟等物资 。小海的进步士绅朱伯儒、谢霖和裕华的施耀乾,通过在敌占区的亲友关系,不定期地冒险从外地购回布匹、医疗器材和药品、纸张、钢材、钢管等军用物资 ,供应新四军。

实践证明,抗日民主政府把发展经济放在施政的首位,以不断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目标,这不仅是保障军需民食供给、长期支撑敌后抗日斗争的迫切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百姓实现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的内在要求。抗日民主政权之所以深深扎根在民众心中,原因就在于此。

四、兴办教育,培养抗日人才。抗日民主政府还十分重视根据地内教育工作,在1941年夏季日伪军第一次大规模扫荡盐阜区后,为解决青少年有书可读、教师有书可教的问题,刘少奇非常关心盐阜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在阜宁陈集召见盐阜区党委书记刘彬和行署主任宋乃德,商谈创办一所盐阜联立中学的问题。根据少奇同志的指示,行署立即着手在阜宁县郭墅张庄筹办建立盐阜区第一联立中学,暂由宋乃德主任兼任校长,规定该校以抗战建国为宗旨。为选择在教育界有声望的人士当校长,宋乃德主任四处物色人才。曾任盐城中学教导主任、后赋闲在家的江重言先生毕业于中央大学,是国民党员,他一方面不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一方面又对共产党心存疑虑,因而采取观望态度,不愿出来工作。宋乃德几次登门邀请江先生出任联中校长,江先生为共产党领导人的赤诚之情所感动,欣然应允。宋乃德备马亲自迎接江先生赴任,联中师生还专门召开了欢送宋校长、欢迎江校长的大会。

    在创办盐阜区第一联立中学的同时,盐阜区行政公署于1941年和1942年,在阜宁县境内还创办了盐阜师范、盐阜职业中学等中等学校,以及盐阜区青年干部学校、阜淮涟干部学院、盐阜区行政学院等。

    与此同时,阜宁县还创办了55所公办小学,改造了旧政府办的37所小学。至19458月,全县共发展了80所民办小学。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培养教育青少年,培养抗战建国人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志们,我们今天纪念宋乃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满腔热情,对事业的高度负责。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为盐阜人民幸福安康作出过贡献的人们。盐城是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宋乃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今天的盐城各方面变化很大、势头很好。今年上半年,全市 21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6项增速居全省前三,10项增幅全省第一,11项总量苏北第一。盐城正在从过去的交通末梢变为中心枢纽、从发展边缘走向开放前沿,沿海开发展现新的蓬勃生机。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盐城大力传承和弘扬铁军精神,树立好人导向。近三年,全市已有19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厚德盐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弘扬铁军精神,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为盐城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计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