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建立苏浙军区交通线的经过

  • 时间:   2018-05-14      
  • 作者:   吴明义      
  • 来源:   北京新四军一师分会      
  • 浏览人数:  1437

李景瑞同志是我的老首长,我曾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多年。他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对他早年病逝,我深感痛惜,时时都在怀念着他。

新四军苏浙军区交通线的建立,是在他直接领导下进行的,现通过对这件事的回忆,整理成文,以示对他的深深怀念。

1944年底,为了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新四军遵照党中央关于发展东南的方针,决定由粟裕率一师部分主力由苏中南下浙江,建立苏浙军区,扩大苏浙皖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开展苏浙军区的交通运输工作,粟裕决定原一师派出人员郭熙伟、方国风和我随军南下。19451月,根据粟裕同志的指示,由通信科长李景瑞给我们布置建立交通运输线的工作。李科长明确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立即设法从上海搞到一批电话机、电话线和各种电讯器材。他指出日伪军得知新四军南下后,正在集中兵力妄图进行围歼。国民党顽固派也竭力破坏新四军的抗日斗争,出动10多万军队向苏浙边区压来。他们装备精良,特别是通信工具先进,电话一通情报就到,而我们还靠船只、车辆、骑马送信,不改变这种情况,部队会贻误战机,处于被动。尽快搞到通信器材,部队战斗力就会大大加强。我们听了这些话,深感责任重大。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当时最主要是打通运输线,建立中转站。初步确定的行动方案是:第一,依靠太湖游击队和锡南民运工作队,在无锡建立接运站;第二,在宜兴丁山地区建立一个备用中转站;第三,设法打通上海至无锡的铁路转运线。

我们3人首先到宜兴的丁山镇。这镇邻近太湖,每天与敌占区有往来班船----锡丁班,是一个较理想的中转点。我们通过当地党组织,物色到一家较可靠的商店----公兴南商店,店老板比较开明,支持抗日。当我们上门说明来意,提出想以他的商店作为无锡至丁山的物资转运点后,他满口答应,表示自己也要为抗战尽一份心,只要货物一到即派人送到军区的张渚留守处。

接着,我们带上军区介绍信,由丁山乘船到马迹山。马迹山是位于太湖北部的小岛,是太湖游击队集散根据地之一。我们在岛上没有找到游击队领导,又立即赶到无锡南门外,在那里遇到了太湖游击队司令薛永辉和锡南办事处负责人张文龙同志,他们对建立交通运输线都表示大力支持,并建议我们留人在无锡,由地方党组织和地方武装协同开展工作。这就与原定计划不谋而合。经研究决定,方国风留在南门外,直接与锡南阳名乡民运工作队联系,组织接运站。阳名乡民运工作队队长是严文驹同志,全队共10多个队员,他们身佩短枪,出没于村落田间,宣传党的抗日政策,惩治汉奸恶霸,护送革命同志,与当地人民群众水乳交融。严队长把方国风安置在南门外庄桥头小村的张金泉农户家中。这个小村子只有六七户人家,四周绿树翠竹环抱,村前村后是大片桑林,张家屋后横贯一条小河,对面又是一个十几户的小村, 两村隔岸相望,一呼即应。严队长不时前来看望方国风,并介绍结识左邻右舍的一些基本群众。这个村子有一个进步人士叶荣庭,他对敌伪情况比较熟悉,又是靠拢我们的基本群众,因他姓叶,故绰号叫两面青。严队长让他负责方国风的安全。在民运队的帮助下,不出一个月,方国风就在群众中牢牢地扎下了根。

在无锡和丁山建立接运站的问题顺利解决以后,我和郭熙伟立即到上海,着手采购物资和开通沪宁铁路线的工作。在这方面我上海地下党陈杏生和其他一些同志起了重要的作用。陈杏生同志在抗战初期就满腔热情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参加上海地下党,党组织安排他在铁路系统工作,公开身份是沪宁线客车列车长。陈杏生的入党介绍人是沈涵同志,在上海美商电力公司就职,公开身份是抄表员,又是公司的工会主席,有较广的社会关系。他俩与郭熙伟早就相识,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从1942年到1944年间,他们受郭熙伟之托,多次为新四军一师采购过大量的五金、电讯器材,运送到苏中地区。

1944年底至1945年初,正值敌伪对我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在上海市场上,我所急需采购的大批电讯器材很难买到,不得不求援于陈、沈两同志。当时他们从内线得知上级有指示,要上海地下党对新成立的苏浙军区给予支援,就冒着极大风险,到处奔波,疏通关系,终于与为日军生产电讯器材的大华仪表厂职工阿冯建立了联系。由于这个厂材料来源广,牌子又比较硬,可以提供大宗急需器材。当陈、沈两同志告诉我们采购器材有了着落时,我们真不知怎样感谢这些长期战斗在敌人心脏地区的地下党员。为保证我们安全和确保采购顺利进行,陈杏生和沈涵同志不让我们直接与厂方、店方发生关系,一切由他们出面接洽。当时买卖都需用现金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们就与商界有关人士建立关系,选定与苏中根据地有贸易往来的铜泰昌、裕泰百货批发部投入股资,将根据地带出的汇票、黄金通过批发部到钱庄、银行兑换成伪储备票或庄票,然后交上海的同志去支付。他们拿到提货单后,由我和郭熙伟去指定地点取货。开始采购的是整台收发报机,由于体积大,携带不便,又易暴露,以后就化整为零,改为购买零部件,其中大量是真空管、被覆线、线圈、电容器、电阻等等。由于有百货批发部作掩护,一批批器材顺利地转到那里进行伪装,有的装进崭新的皮箱,有的夹杂在百货中,随时运往无锡。

打通沪宁铁路线工作,主要依靠陈杏生同志。沪宁铁路是日伪重点把守的交通干线,无锡又是该线上的一个重要城市,戒备更为森严。客车进站,上下旅客多,军警宪特大批出动,严格盘查。运送物资的任务十分艰巨,全凭陈杏生同志的大智大勇,机警敏捷地行事。运输物资,一般由陈杏生同志委托货车带到无锡,货车到站,除车站少数转运人员外,并无他人来往,敌人放松警惕,较为安全。大宗物资有时经过行李房托运。由于陈杏生同志在上海、无锡车站及铁路沿线团结了一批职工,有列车长、乘务员、调度员、行李员、扳道工和搬运工(俗称红帽子),他们给陈杏生同志提供很大方便。有时无锡车站戒严检查,列车就在站外临时停车,卸下物资再进站。有时物资就托车站工作人员携带,出站也不受检查。有时日伪军在站口增加检查哨位,物资就暂放车站工作室,换哨后再陆续带出。总之,在车站职工的大力协助下,大批物资大模大样地在敌人眼皮底下带出。当然,危险是随时存在的。一次,陈杏生同志乘客车到无锡,随身带着一只装满真空管的崭新大皮箱,走到站口被日军检查所卡住了。陈杏生同志沉着冷静地应付,又机灵地塞了一些钱。日本兵见他穿铁路职工制服,四周的本站职工亦都与他相识,就误认为是站内职工走私西药,未进一步追问检查就放行了。就是这样,一批批根据地急需的物资,源源不断地由上海运到无锡。

从无锡车站到南门外方国风处的路程较远,市内特务、密探、流氓、恶霸横行,物资直接运输,容易出事,我们感到应该在市区设立一个物资中转站。郭熙伟和陈杏生很自然地想到了成鹤林同志。成是陈杏生同志的同窗挚友,与郭熙伟也相识,抗战爆发后失业,随父由上海回到无锡,与几位同乡合资经营万里酒家。他家住无锡东门,环境偏僻,进出人员简单,又邻近南门,是一个很理想的转运点。成鹤林同志接受进步思想的教育,倾向革命,当陈杏生同志对他说明意图后,成欣表同意,愿为抗日与革命作出一分贡献。之后,上海运到的无锡的物资,经常交成鹤林同志保管,再由方国风同志去取。         

从火车站将一件件包裹送到成鹤林同志家,来去频繁必然会引人注意。陈杏生、成鹤林同志与我们商量提出,为了分散目标,既利于掩护,又方便接运,最好在车站附近设立一个小店,更便于工作的开展,这个建议立即得到我们的赞同。经成鹤林同志的积极筹划,租下了汉昌路、东门路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店面,开设了谦泰烟行,经营烟、皂、蜡烛、纸墨等从上海批来的日用小百货。小店由陈杏生同志挂名经理,成鹤林同志助理,又找成鹤林妻弟鲁肃林为营业主任。为了利用商界关系掩护小店,还特别吸收一部分正规商人的股资,并参加了无锡市香烟工会,取个护身符,3月份就正式开张营业。从此,我们经常以商人身份出入谦泰烟行,电讯器材和其他物资也都用皮箱或肥皂箱精装运进店里,再由方国风提取。为安全转运,不引起敌人关卡的注意,这些物资有时改换破旧包装,由方国风捆扎在自行车上绕道城外分批运到南门外;有时则装进精致的皮箱里,由方国风打扮成大商人乘出租汽车,进出城门,军警见状都不查问,顺利通行。就这样,一批批,一件件堂堂正正的通过市区各街道转运到庄桥头。

物资转运到南门外庄桥头后,前后两个小村东家放一包西家存一件,自然形成存在谁家的东西由谁家保护。遇到日寇清乡,乡亲们就整日整夜躲在庄稼地里,守护着这些物资。

5月份大批物资集中在锡南,总共约50担左右,我们与民运工作队员一起研究了运送方案。在阳名乡动员了50多名政治可靠、身强力壮的民工挑运物资,埋伏的物资集中到方国风房东家的后院分别装入挑担。人员编成3组,我、郭熙伟、方国风各带一个组,每组配备两名工作队的同志,3路分道去太湖边交通站。

出发这天早晨,50多名民工聚集在张金泉家屋前,只待民工工作队同志一到就可行动。可是九点过了,很快就到十点了,工作队同志迟迟没有到。我们心中忐忑不安,万分焦急。方国风知道工作队员的住处,出村前去联系,一口气跑了3里多路,到了一拐弯处,突然发现一队鬼子和伪军迎面而来,不禁大吃一惊,定神一看约有40多人,这时想避开已来不及了,只好硬着头皮擦肩过去。方国风想到这是通向庄桥头的唯一道路,敌人肯定要进村子,小村里集中了那么多人,要是被敌人发觉,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当机立断,穿过桑林,游过宽阔的大河,抄近路抢在敌人前面赶回村子。方国风从张家后门进屋,我和郭熙伟见方浑身湿淋淋的,殊觉诧异。方国风气喘嘘嘘地说:“快!敌人来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大家都惊呆了。我定了定神,立即指挥民工分散隐蔽。留下几个人搬稻草把物资掩盖好,还准备了火柴,在万不得已时点火销毁,绝不能落到敌人手中,房东张大娘关好二重门,再用蚕架蚕匾把门遮没,转身又和叶荣庭嘀咕一阵,就分头走开。一会儿,村上狗吠迭起,敌人进村了。

张家屋旁有棵大榆树,由于天气炎热,刚进村的鬼子和伪军就停下脚坐在树下休息,几个鬼子扛着枪朝几户人家探头探脑。我们在张家屋里焦急地盘算着主意,就在这时,只见叶荣庭壮着胆,提着水壶,端着一碗白糖走了过去,张大娘也端着一缸鸡蛋走上去。鬼子一见糖水和鸡蛋,犹如饿狼扑食,我争你夺,嘴里还叽哩哇喇乱叫,几个东张西望的鬼子见此情景也返回大树下,鬼子的注意力终于被引开了。约莫过了半个时辰,敌人开拔了,这才发现敌人行列中有的扛着大锯,有的掮着大斧子,原来是出来砍树,而不是新的扫荡。严重的危机,终于在群众掩护下化险为夷。

不久,民运工作队的同志们也赶到了,原来他们在途中也碰上敌人,道路被堵,来不及与我们取得联系。看到他们到来,大家顿时愁云消散,喜笑颜开,立即把一担担电讯器材细心伪装一下就分头出发了。方国风带领的有10多挑子的小组,在途中又遇到刚才进村的这股敌人,正在道旁砍树,真是欲进不能,欲退不成。这时在前头的一位年长民工镇定地对后面民工说:“不要怕,拉开些,大大方方走过去!”大家迅速分成两截,挑着担子,喊着号子,从敌人身旁大摇大摆地闯了过去。到板庄桥封锁线时,3个组取得了联系。民运工作队员进入伪军据点,伪军摄于新四军的威力,为保全生命,不得不让开大路给我们顺利通过。接着,又越过南方泉封锁线,到达太湖已是傍晚。在交通站同志的安排下,物资挑到芦苇滩隐蔽过夜。

翌日,天色微明,一条3桅杆的太湖渔船迎面驶来,大家立即全力将担子挑上船。渔船扬帆起锚,乘东风疾驶湖心。船行约3小时,风停了,渔船只好在湖中漂泊。忽然,突!突!突!一阵马达声隐隐传来,只见远处驶来几只鬼子汽艇。船老大叫大家进舱,并安慰着说:“不要紧,鬼子不搜查打鱼船,大家不要露头就行了。一会儿,汽艇由远而近,在离渔船30处疾驶而过。下午两点钟光景,东南风起,船顺风直达长兴县的一个港口。

登上岸,找到了交通站,终于将物资运到军区司令部。

19457月底,军区指示我们迅速采购制造炸药用的硝酸,并迅速将存放的电讯器材运往宜兴张渚苏浙军区留守处。我和郭熙伟在上海陆续买到500镑硝酸,分批运到无锡谦泰烟行。

硝酸怕碰撞,从南门运出路程较远,行动不便,决定试用备用线,无锡到丁山的班船每天早上5点左右开航,傍晚就可以到达。方国风曾多次到北门布行弄码头探虚实,发现敌人检查并不严格,于是决定试运一次。一天傍晚,方国风登上锡丁班船,同船老大谈了托运瓶酒到丁山公兴南货店的事,并答应多给些小账。船老大为了抢生意,当然欢迎。第二天,方国风就雇了两辆人力车,把24烧酒6只大木箱拉到码头。船工立即搬入船舱,用破旧东西盖上,以防破碎。方国风还买了两条香烟酬谢,不久,传来消息,物资安全到达,试运成功了。

接着,准备将400AB大电池运走。一天旁晚,锡丁班船靠岸,方国风邀请船工们在无锡人和饭店喝酒。当听到要运大电池时,不少船工面露难色,认为这是军用物资,弄不好要吃官司。经过方国风一番解释与宣传,船工们也就无所顾忌。当晚,方国风根据船老大意见,把100节大电池送到船上,藏在暗舱里。经过3次托运,400AB电池全部运到了丁山公兴南货店,转到了军区留守处。

最后,还有300硝酸,决定仍采用第一次试运方法托运。当方国风把这批烧酒装上船后,船工们就把它藏在舱里。第二天清晨开航前,方国风到布行弄码头察看动静。走到弄口,感觉气氛异常,平日布行弄是车来人往,热闹非常,而今天却鸦雀无声像死一般地沉寂,眺望码头,只见锡丁班船拴在岸边,船艄只有一个老头,搭拉着脑袋在抽烟。方国风顿感情况不妙,转身就走。锡丁班一名船工,慌忙将方拉过一边,详详细细地说明了原委。原来,一个伪保安队近日驻防布行弄。这天清早便闯入码头,以检查为名搜刮民财,各船上客户的杂货全被抢走。在锡丁班船上也搜出了烧酒,匪徒们立即蜂拥而上,不小心砸碎一瓶,顿时冒出一股冲鼻黄烟,这才知道酒瓶装的是硝酸。于是船只被扣,船上的船工全部被抓。经船工这样一说,方国风恍然大悟,这一批来之不易的物资蒙受损失,还牵连了无辜的船工。后来我们设法营救了船工们。这条备用线不能再使用了,我们又通过新的途径,把最后一批物资安全运到军区。

我们在战斗声中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苏浙军区交通线也胜利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根据领导指示,我们转移到了新的岗位,进行新的战斗。

 

 

                                                                一师分会 吴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