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歌声飘荡,
革命的烽火高燃。
青年的队伍在战斗!在前进!在高唱!
我们是国际主义的战士,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照耀下。
全世界青年携起手来,
砸碎压迫青年的锁链。
我们要加强团结,
我们要英勇斗争,
粉碎帝国主义的进攻,
让胜利的旗帜插遍人间。
——陈 昂 詹尖锋 陈一星 赖石昂 陈 虹 林 晖
这是泰国华侨青年,共产党员,在皖南事变中壮烈牺牲的原新四军政治部青年科长陈惠烈士的遗作。这首壮丽的《青年之歌》,曾经在新四军青年中广为传唱。也始终伴随着他直到流尽他最后的一滴血。
陈惠,又名陈立惠,原籍广东省普宁县流沙赤水村,兄弟6人,他排行第四。陈惠1919年出生于泰国叻丕府直辖县一个爱国爱乡的华侨小商家庭。他少年就读于叻丕府公立培德小学,后因该校受当地政府强迫教育的限制而停办,遂转佛统高小续读。他自幼聪明,勤奋好学,积极进取,追求真理,向往革命。1934年,他在佛统高小读书时就参加进步学生组织“反帝大同盟”,配合祖国的革命斗争,开展了反对帝国主义宣传活动。1936年夏,他高小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曼谷华侨最高学府中华中学。他在进步教师的教育下,如饥似渴阅读马列主义的书刊和高尔基、鲁迅等人的进步作品,他联系了20多位志同道合的进步学生,成立了“南哨读书社”,并担任读书社社长。在进步思想的熏陶下,他更加倾心革命,时刻关注着祖国国内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他在进步教师支持下,在“华文日报”创办“南哨”副刊,他担任主编。他以铜马笔名,发表了不少有针对性的,观点鲜明的政治文章,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曼谷《国民日报》以“我的一生”为题开展全暹罗的征文比赛,陈惠荣获第一名。他的写作奇才引起报馆的重视,学校里好些人也把他视为神童。他性格活泼开朗,善于团结同学好友,对工作积极肯干,待人处事热情洋溢,具有较强的组织活动能力,擅长于演讲和写文章。1935年10月,他被吸收为共青团员。1936年3月,为了声援祖国“一二,九”学生运动,领导组织学生两次上街游行宣传,支持中国学生抗日运动,散发他起草的“告同胞书”。激怒了学校当局,被泰国警察镇压,陈惠等20多位进步学生被学校开除,陈惠的五弟陈新(陈一星)也一同被开除。他们被开除后创办了启明学校,由进步教师黄耀寰任校长,吴林曼为班主任,还有许多教师给学生义务讲课。这批学生后来大都回国参加革命,有的奔赴延安,有的参加新四军,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革命事业作出重大的贡献。
1936年9月至1937年7月,陈惠转入曼谷树人中学简师班读书。简师班是左派进步组织,是培养进步学生和革命骨干的训练班,聘请了许多有声望的进步教师来授课。陈惠在校学习时,他继续坚持开展地下学生运动。他酷爱蓝球运动,是学校蓝球队主力队员,是一位出色的前锋。1936年11月8日,陈惠组织同学参加在曼谷华侨总商会举行的暹罗文化界追悼鲁迅先生的大会。陈惠在简师班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是:年纪小,很聪明,很活泼,口才流利,喜吟诗,写小品文,是班上的笔杆子。
1937年抗战爆发,陈惠刚从简师班毕业,怀着赤诚的爱国热情,于7月下旬毅然离家出走,与戴庆有两人回祖国参加抗日战争。他们乘船到达汕头,立即找到潮汕党组织,中共韩江工委领导人李平、苏惠接待他们,并作出妥善安排。8月下旬,陈惠五弟陈新也回国,在他的引导下一起走上革命道路。兄弟两人在汕头参加党领导的抗日义勇军和汕头市青年抗日救亡同志会(即青抗会),陈惠任青抗会第三队队长,带领47名青年组成的宣传队,到潮安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深受潮安市民的欢迎。是年秋,陈惠在汕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陈惠遭受的最大的不幸,是战友戴庆有的病逝,他万分悲痛地把战友埋葬于汕头岩石墓地。
1938年1月,潮汕党组织动员知识青年参加新四军。陈惠坚决响应党的号召,由陈谦带领首批从泰国回来参加抗战的华侨青年12人,前往福建参加新四军。他们从汕头徒步跋涉,经潮州、大埔、峰市,直奔龙岩白土。途中餐风宿露,克服各种困难,于3月初抵达龙岩白土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驻地,受到特委书记方方的接见。这时新四军二支队已经于3月1日出发北上了,方方曾经动员他们留下参加特委训练班学习,然后到潮汕做地下党工作,但他们坚决要求随军北上抗日,精减掉携带的行李,将带来的不是生活迫切需要的东西,如皮鞋,漂亮衣服丢下来,精减到自己能携带背得动的东西,下定决心徒步赶上队伍。这样,他们12人走了8天,才在长汀城里追赶上大部队,参加新四军二支队,当宣传队队员。
行军中陈惠和卢江经常打前站,身背小马抢和宜传品,当部队爬山越岭时,他们就抢先在山腰唱歌,喊口号,数快板,表先进,鼓励士气;当部队集合或休息时,他们分头教唱抗日革命歌曲,行军途中则张贴布告标语;一到宿营地,放下背包,不顾休息,访问群众,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或者唱歌,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街头剧,还在赣州、泰和夜里演出。部队临出发前,宣传队又分头协助连队检查执行群众纪律情况,挨家挨户查访,做好赔偿损坏群众物品等善后工作。
火热的行军生活使陈惠胸中充满着激情要向人诉说,一到南昌,他就给远在泰国的战友许可去信,热情洋溢、史诗般地描述了途中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称颂了红军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赞扬了领导同志官兵一致的优秀品质和军民鱼水情,他说:“这里,我发现了人类最自由的呼吸。是中国的光明火炬!”可见,这次行军带给了陈惠多么良好的锻炼和教育,他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部队经一个多月长行军,于四月底到达皖南岩寺与军部和一、二、三支队会师,在琵塘村稍稍休息,接受第三战区点编后,二支队宣传队即并入军部战地服务团。不久,陈惠调军政治部宣传科《抗敌报》社工作,后又调至军人俱乐部和军政治部青年科工作。1939年春升任青年科科长,领导全军的青年工作。从此,他殚精竭力,更加努力。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订了《新四军青年队章程》。具体组织召开全军第一次青年代表大会,大会选陈惠为主席团成员。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致开幕词,讲了“青年运动在新四军的意义和方向”,指出青年运动的中心口号是“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提出要发挥青年在战争中的勇敢性、坚持性和顽强性,要发扬红军革命的优良传统,发挥红军时期青年工作的优良作风。大会选举产生了11人德全军青年工作委员会,陈惠是其中之一。陈惠还代表大会接受了菲律宾华侨慰问团赠送的“青年楷模”的锦旗。
陈惠不负众望,在组织部长李子芳直接领导下,始终保持和发扬了红军时期“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优良传统,他工作勤勤恳恳,埋头苦干,认真审阅,整理各部队上报的青年工作材料,经常深入部队了解青年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实事求是地提出各阶段任务。他严格要求自己,与人为善,先人后己,热情诚恳,谦虚谨慎,博得广大青年同志的爱戴。他带头活跃机关、连队的文体生活,开展唱歌、朗诵、拳击、球赛等活动。他带领下的组织部的蓝球队,比赛时总得冠军,还应邀与友军52师,川军郭勋祺部进行比赛。1940年4月,日军调集万余人在空军的掩护下,对皖南新四军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陈惠和赖石昂、陈虹等人被派到一团主力部队参战。经过激烈战斗,特别是父子岭一战,敌人伤亡惨重,逼使敌人逃回芜湖等据点,我军收回泾县。战后,陈惠协助部队进行战时政治工作总结,收集青年先进事迹,整理成书,印发给部队作为生动教材。陈惠一贯来的突出表现,受到组织上和李子芳部长的赞扬。1939年陈惠被推选为新四军军部出席中共“七大”的代表,当时他刚满二十岁。
1941年1月4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置民族的危难于不顾,发动了皖南事变。当时因李子芳部长患阑尾炎开刀不久,由民工抬在担架上,陈惠寸步不离守护在李部长身边。尽管山路崎岖,担架很难走,尤其是夜行军,更加困难,一路上由于陈惠的细心照领,没有发生意外。12日在战斗最激烈万分险恶的时候,陈惠对战友说;“我们一定要护送李部长安全突围出去。”李部长多次要陈惠等人不要管他,自己突围,但陈惠意志已决,一定不丢下李部长,要与李部长共生死。当晚,面对敌人重重包围,不突围已经不行了,他仍护卫着李部长,对身边战友说:“凡是共产党员站出来,跟我带头冲出去。”当即就有陈宜、邓子鸣、杨立平、纪白薇和教导队几个背步枪的学员,还有李子芳(经过五六天移动,已稍能走动,也跟着大家站出来),跟着陈惠向石井坑山口英勇冲出去,遭受到山上顽军的猛烈射击,陈宜等同志中弹牺牲,随即陈惠同志负伤被俘,惨遭顽军杀害。当他被敌人摧残处于昏迷中,还高声喊道:“我是新四军的人,我要回到新四军去。”忠贞傲骨,视死如归。李子芳、纪白薇等实在跑不动了,躲进了竹林,不幸被顽军发现被俘。当传来陈惠牺牲的噩耗,同志们怒火中烧,悲痛欲绝,特别是李部长痛彻肺腑地大哭起来,同志们劝也劝不住。
1940年春,陈子谷同志因继承遗产和为新四军向海外募捐回到曼谷,曾去看望陈惠的母亲,替陈惠带回来一包东西,里面有衣服鞋袜和一把不锈钢水果刀,真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知在几个月后陈惠再也不能享受这些慈母精心挑选的珍贵赠物了。令人愤慨的是,陈惠不是牺牲在抗日战场上,而是牺牲在国民党顽固派罪恶的枪弹下。陈惠是一位海外爱国赤子,他和一批优秀归侨青年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民族的精英。家乡人民为了纪念他,1958年,在普宁流沙赤水村松子岭山勒石树碑,将陈惠烈士英名隽刻在纪念碑上,让子孙后代永记他的功绩和英名!
陈昂 詹尖锋 陈一星 赖石昂 陈虹 林晖
上一篇: “英雄部队”的学习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