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抗大精神 ——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授旗仪式上的讲话

  • 时间:   2018-05-03      
  • 作者:   张晓龙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     
  • 浏览人数:  229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这里举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授旗、授书仪式。

邢台县前南峪村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敌后总校所在地。194011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由延安辗转迁址到河北邢台,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邓小平、刘伯承、罗瑞卿、何长工及抗大学员生活、学习、战斗的峥嵘岁月。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于193661日在陕北瓦窑堡创建。1937年初,红大随党中央机关迁到延安,更名为抗大,毛泽东任学校教育委员会主席。抗大建校之初,毛泽东亲自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

为了贯彻教育与战争相结合的原则,1939620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抗大陕公等学校迁移晋东南的决定》。710日,抗大总校在司令员兼政委罗瑞卿率领下,五千抗大师生行程1250公里,辗转一年多,于194011月到达邢台县浆水镇。

1943124日,抗大总校师生重返陕北。1946210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完成历史使命,更名为东北军政大学。

抗大深入敌后办学,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抗大在极其困难、险恶的环境中,锤炼了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敌后的战斗环境,为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教育与实战相结合,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拓宽了办学的路子。通过战争实践,充实、验证和发展了军事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抗大在敌后办学,直接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抗大教职学员十分重视发扬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和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抗战初期,中共中央从抗大抽调了大批干部战士参与新四军的组建,并担任各级指挥员。19402月中央军委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创办抗大分校。同年49日,抗大总校派出由刘清明为大队长的约200余人的派遣大队,支援新四军抗大四分校。119日派出由洪学智为大队长的第二批派遣大队130余人,加强新四军抗大五分校的建设。

新四军华中抗大总校及各分校在抗日战争期间共培训了数千名指战员,他们在各自的战斗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今天,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行三十余人前来邢台浆水参观抗大纪念馆、参加授牌、授书仪式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抗日战争期间大量革命领导人和万千革命将士、革命青年在抗大总校和各分校工作学习,他们为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的胜利贡献了毕生精力乃至生命。在千千万万的抗大人员中就有众多的新四军将士。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千多会员中就有几百位会员及会员的父母曾在抗大工作学习过。今天到访的30余位寻访队员中有陈昊苏的父亲陈毅、张晓龙的爷爷张云逸、刘华苏的父母刘毓标和赵青、王小戬的父亲王集成、胡继军的父亲胡文杰、张卫民的父亲张至銹、赵志勤的母亲桑树青、田野的父亲田哨、王克希的父亲王志臻等10余人就曾在抗大工作学习过。 

今天来到抗大纪念馆我们感受到了当年父母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寻求真理、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听到了当年我们的前辈唱着铿镪有力的《抗大校歌》和《新四军军歌》。它激励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奋斗初心、传承红色基因、锤炼坚强党性。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抗大精神和铁军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凝聚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张晓龙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