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忠 诚 ——缅怀我的父亲张忠诚

  • 时间:   2023-01-31      
  • 作者:   张雪      
  • 来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七师分会     
  • 浏览人数:  212


2020年不一样的开年方式,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儿----广州春节花市提前在年三十傍晚6点结束,这个从19世纪例定的团圆饭后全家大小一起行花街的习俗被一场新冠病毒打破。接着就是更多的日常生活受到限制,我也是第一次完全不出门在家里待了两个多月。居家的日子也有惊喜,就是让与我父亲有着相同经历的老同志后代找到了我,这也是让我提笔缅怀我父亲的很大动力。父亲离开我已经30年出头了,但并没觉得是发生很久的事儿,父亲的离去在我心里一直是很深的痛,作为父亲唯一的亲生女儿,因为即将临产而被家人瞒着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心里一直也有个念想要为父亲写点什么,记录怀念坎坷一生的父亲,可每每有这念头都会让止不住的泪水阻止了打字的行动。这次是在有着和我一样对父辈有着深厚的敬重之情的姐姐鼓励下,我鼓起勇气流着眼泪开始提笔缅怀我忠诚、坚定、隐忍、从不张扬,把一生都奉献给党的国防教育事业的父亲张忠诚。

正像父亲的名字一样,忠诚是我父亲一生的品格。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军队、忠诚于党的国防教育事业。因为热爱所以可以做到一生的忠诚,奉献一生,这是我长大后从父亲身上体会到的。这些词语在我们这一代人,是从小学的作文直到长大成人后工作中的各种文字材料里都会出现的字眼,从小到大,这些词语对于我来说很多时候也只是个字眼而已,没有更深刻的体会。直到现在回想父亲的一生,这些字眼是真真切切可以用在父亲身上的。因为对党、对祖国、对军队、对事业有着深深的热爱,所以可以做到不管经历何等艰辛磨难甚至是不公的对待、打压折磨都不改初衷,坚定的追求一生并为之奋斗一生,一生忠诚。

我的父亲张忠诚,曾用名张其波、张中魂、张魂波,祖籍广东省丰顺县埔寨,1921年5月16日出生于一个泰国商人家庭。青少年时代曾多次回国求学,在汤坑、广州、香港等地读中学和高中。抗日战争期间,父亲怀着满腔爱国热情,于1940年5月回到祖国成都,拟只身前往延安“抗大”参加到抗日斗争行列。但国民党设置重重障碍,阻止爱国青年前往延安,去“抗大”困难重重。后经一位印尼华侨介绍从成都到了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由于去延安很困难,经组织决定去了皖南新四军。1940年10月到了皖南云岭军部,经组织了解个人情况后被派到教导总队学习,并做行军准备和训练。1941年1月开始行军北移,被国民党军包围,在经过几次突围失败后被俘,被押送在马金镇,在那里关了3个月,之后从俘虏营逃出,这就是我父亲经历的“皖南事变”。从俘虏营逃出后脱离组织回到泰国教书。期间曾回国分别在广东梅县南华学院文史系和重庆北碚复旦大学新闻系读书。1948年10月担任泰国清莱府公民学校校长,期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协会”,担任联络员工作,为“教育协会”发展会员,包括将所在学校发展为“集体会员”。新中国成立初期,父亲毅然放弃在国外稳定的生活,怀着满腔热情于1950年4月只身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同年11月入伍调入总参二部,到军委情报部联络处工作。1951年5月调任云南昆明军区特训班泰语教员创办泰语班。在一次军民联欢会上认识了当时在云南光学仪器厂(国营二九八厂,现名称兵器北方光电仪器有限公司)工作的我的母亲陈琳,1957年6月4日在昆明与陈琳结婚(育有一女)。1958年6月昆明军区特训班解散,由组织安排转业到边远落后的贵阳女中任语文教员。1960年2月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外语学院(当时驻地张家口,后搬迁到洛阳)任泰语教员兼教研室主任、教学组长。创办泰语专业,我父亲是部队最早的泰语教员,也是我国最早从事泰语教学工作的教员之一(和北大泰语教员同时期)。从此父亲戎马一生,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国防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他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坚信共产主义,但由于父亲在“皖南事变”被俘,又是海外回来的身份,双重原因让父亲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成为重点被审查对象,受到多次极大的冲击,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了严重的打压折磨,可父亲仍不改初心。“肃反”运动中父亲曾经被限制失去人身自由长达一年多时间;十年动乱,父亲首当其冲,在我很小时的记忆中就有因为父亲被戴着高帽在街上游行我被吓哭的场景。家人也跟着受到很大牵连,我母亲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工作了,因为动乱,母亲所有工作关系丢失无法找回,被迫成为家属。母亲和父亲结婚就带过来的2个和我同母异父的姐姐,分别在高中、初中刚毕业就被安排到张北县农村下乡接受再教育,小小年纪在贫困的张北县,尤其是极冷的冬天她们所受的苦可想而知,并影响了她们的一生。1968年母亲带着5岁的我与父亲一起被下放到湖北省钟祥县“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我父亲被安排去养猪还要做其他农活插秧收割等等。记得母猪要下崽时,父亲都是在猪圈守上几个夜晚的,一是怕母猪发生危险,二是怕母猪会压死刚出生的小猪仔,小猪仔一出生,父亲就要给小猪剪掉牙齿,防止咬破母猪的奶头,父亲十分细心地照料着猪猪们,给猪猪们喂食,打扫猪圈这些活全包了,小时候我也常常去猪圈看父亲喂猪,记忆中的猪圈并不臭,现在想想那一定是父亲的劳动成果了。父亲也会拿给猪猪吃的高级食料豆饼给我吃,印象中豆饼的味道还很好呢。父亲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猪倌。夏天的湖北钟祥炎热难当,晚饭后几乎家家都会出门乘凉,这时父亲会召集我们一群小孩儿围坐,给我们讲很多故事,虽然不太记得故事内容,但在父亲讲故事的时候应该是让在那个时期的父亲和我们都开心的时刻。在“五七干校”的母亲也会带着我冒着严寒酷暑去种收农作物,采摘棉花。我那时年龄小,觉得还挺好玩,但父亲母亲的辛苦是那时候的我不能体会到的。父母亲在“五七干校”劳动改造长达5年之久,现在回想起来这5年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难。但这些并没有让父亲退缩,父亲加入共产党的信念从未改变,依然是他毕生的追求,直至桑榆晚年仍孜孜以求,终于在1986年6月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父亲对党的坚定信念一直没动摇。

作为一名国防大学教员的父亲十分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是军队泰语专业教学的创始人之一。父亲具有雄厚的泰语基础,在泰国文学和泰语语法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他所撰著的《现代泰语语法》以及大量教材,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受到普遍好评。在我读小学和中学的阶段几乎在每天的清晨都会看见父亲出门晨跑锻炼,在不影响我上学时也会叫上我一起出门晨跑,晨运后就会听到父亲回来朗朗的读泰语的声音,现在回想起来那泰语是如此好听;每个夜晚母亲和我准备上床就寝时,都可以看见父亲还在台灯下备课的背影;没有现成的教材,父亲写信给多方朋友通过各种渠道寻找适合军队教学的素材,改革开放后可以和父亲在泰国的亲人通信后,请泰国的亲人寄各种泰语资料,录音带等等,用多种方式给学员们教学,让他们学习感受泰国当地的实用地道语言用语。父亲喜欢音乐,还会教学员们唱泰语歌曲,很多歌到现在我还记得。没有现成的教材,父亲一遍又一遍编写修改语音、语法、精读、泛读等各类教材,桌面上堆积如山的稿纸时常可见。父亲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深深感染着身边的人(他一批批的学员更包括我)。父亲工作兢兢业业,注重教书育人,献身党的国防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三十余载,呕心沥血,老老实实、默默奉献,淡泊名利,从不宣扬自己,为军队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泰语人才,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为党的国防事业,为解放军外语学院的建设,为泰语专业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受到多次嘉奖奖励,荣立三等功一次。1987年任命为教授,1988年2月离职休养,1988年8月被授予胜利功勋荣誉章。

生活中的父亲团结同志,平易近人,待人宽厚,深受同事、学员的尊敬和爱戴。记得逢年过节常常有很多要张贴对联的叔叔阿姨来到家里,请父亲帮忙写了拿回去张贴,这也和父亲常年练习毛笔字所拥有的功底分不开。父亲还有一个爱好----古诗词,平平仄仄的记了几个笔记本,写的诗也很多,题材涉及广泛,都没发表过。父亲对我们姐妹的培养也很重视,培养我们品行善良,积极向上,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记得小时候吃饭掉了一米粒在饭桌上,都要求我要捡起来吃掉。父亲十分重视我们的学习,母亲没有了工作,家庭收入全靠父亲,对于母亲带过来的两个姐姐,如果不是因为十年动乱,父亲一直是有心要培养她们读大学的。对我考大学一事父亲更是比我还耗费精力,父亲还在经济条件很有限的情况下资助丰顺家乡的两个远方堂兄读完高中。父亲不是一个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但他对母亲和我们的爱没有一点缺失,从他写给母亲的诗就可以看出(附后)。对于母亲带过来两个和我同母异父的姐姐,父亲一直瞒着我,直到我读大学才告诉我真相。我也是那时才知道,真可谓用心良苦了,父亲的善良大度可见一斑。我的父母都是南方人,可父亲的驻地不论是在张家口还是洛阳都是以面食为主,尤其是在张家口时的生活,冬天极冷并且大米极缺,加上十年动乱时期物资匮乏,主食大都是粗粮面食,对于爱吃大米的南方人是件很难的事情。广东人吃是占生活比较重的部分,虽然家里经济状况很一般,但父亲一定是想尽各种方式,在他休息时一大早出门去买好食材,对照家里的菜谱看着做各种风味食物给母亲和我调剂生活,尤其是尝试做他印象中的泰国、广东风味的食物,所以咖喱鸡、叉烧包等等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吃上了父亲亲手做的泰味、广味食品了。母亲和我跟着父亲走南闯北,虽然生活条件艰辛,但父亲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小就影响着我。他坚持锻炼身体,这让父亲在很高年事时在洛阳寒冷的冬天还可以洗冷水浴。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买了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鼓励我多运动,还找时间陪我打羽毛球,木柄的羽毛球拍至今保留在我身边。他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我游泳,说南方人必须会游泳,记得还在“五七干校”时就把我扔进农田边的水塘里学习游泳,这些都让我受益至今。

为国防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的父亲,1988年离职休养,年近古稀的他唯一的愿望是可以落叶归根和我在一个城市安享晚年,正是有个愿望回广州,在我考大学的时候父亲一直要求我要读广州的大学。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到了已经离休等待安置干休所的父亲又被命运开了个大玩笑。当终于等到了总参三部安置干休所红头文件的父亲,兴冲冲地拿着文件到广州军区联系落实好安置房后,回到洛阳打包准备搬家到广州了,却被通知已同意安置给父亲的房子转给另外一个老同志了,这对于一心要回广州的父亲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最后一次考验父亲真没能抗住。一直坚持锻炼身体的父亲那么早地就离开了我,这是也是我万万没想到的,父亲用心培养我那么多年,在我有能力回馈父亲的时候,他却过早地离开了我,女欲孝而父不待是我巨大的痛,父亲没能享受到女儿的福,这在我心里一直是过不去的坎儿,一生老老实实、默默奉献的父亲就这样离开了我。

多年后的我在2019年踏上寻找父亲在清莱担任校长的学校旧址,经过多方查找还算是有幸找到了那间学校,也见到了父亲因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将校长转交续任的叔叔的后代。就在当今的交通已经发展很好的情况下,我从泰国曼谷坐车去到清莱还是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路也并不太好走,可以想象到父亲当年是克服了多少困难才到清莱任职的。父亲的所有亲人都在泰国,共有九个兄弟姐妹,因为选择了军队,父亲不能在他父母身边尽孝,也不能和他的兄弟姐妹有正常的联系交往,让父亲最内疚的是在他父母相继过世时(分别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不能回泰国奔丧。虽然经历了种种艰辛磨难父亲不改初心,不论是回国前他父母要他接管家族生意的请求,还是经历十年动乱期间的艰辛磨难他都没有放弃,始终忠诚于他选择的道路,忠诚于他选择的事业,他的坚定的意志,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毫不张扬的个性,对名利的轻看不争,对不公对待折磨的隐忍胸怀,为人的善良大度,对生活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真真正正的无愧于他的名字忠诚,无一不是我学习的榜样,这些优良品格实际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和我的人生。父亲的精神永存!

 

附父亲的5首诗:

 

怀志

声声爆竹送久岁,

次次佳节忆远亲。

梦断关山难聚首,

千里漫漫路不明。

少壮怀志归上国,

岁月峥嵘白两鬓。

莫道余年春日少,

老夫喜赞夕阳景。

1979年除夕作于洛阳

 

望春

八十年代又是春,

青山不老岁催容。

十年动乱为陈迹,

四化宏图定乾坤。

历代风流今胜昔,

喜闻盛世出英雄。

岁月易逝莫虚度,

且看黄山一劲松。

1981年除夕作于洛阳

 

青山仍旧绿茵茵

岁月易逝人易老

几度坎坷更情深

半生匆匆共甘苦

只有老妻知我心

人事混杂难辩别

一生一死知交情

年近古稀识人心

  给夫人1985年中风治愈后于洛阳

 

饯别

倥偬戎涯几十春,

沧桑回首流年。

时念塞外初相识,

不意洛城又重逢。

汉水往事难忘却,

罗汉寺谈岁峥嵘

海外赤子多逆境

一片丹心有始终。

 

庄振明同志来北京时赠诗一首,此为答赠该诗而作。1982年春末于洛阳

 

怀友

燕京叙别后,

再次送严冬。

佛国有知己,

千里思远朋,

悲欢常互倚,

祸福共乾坤。

人世多变换,

友谊经久寸。

 

为念远居泰国朋友陈绍荛(父亲回国接替父亲任清莱中学校长之人)而作

1984年春节于洛阳


七师分会 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