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r1
    • 新四军铁军
    • 己亥年轮播图
    • 建党节
    • <
    • >

追寻父辈的足迹 ——军部分会、七师分会2025战地行活动纪实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军部分会组织并策划了一项鲁徽苏战地行活动。

     新四军后代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父辈们在日寇铁蹄践踏国土之时,义无反顾,离开家庭、走出校园、投奔新四军,参加抗日斗争,为反抗侵略,恢复大好河山而英勇献身。战地行活动研究会曾组织过多次,但今年更受到关注,一经推出,名额很快就爆满。

      410日至17日,我们战地行团队一路乘车向山东、安徽、江苏进发,参观多处与日寇血拼的战场,走进各种纪念场馆,亲身感受到父辈们战时的艰辛和信仰的坚定,更促使我们要继承前辈的光荣传统,珍惜得来不易的和平。

      一、瞻仰淮海战役纪念塔和纪念馆

      淮海战役纪念塔和纪念馆,是一个让人充满敬意和怀念的地方。这里曾是英雄们的战场,他们用生命和勇气,以少胜多书写了不朽的传奇。站在淮海战役纪念塔前,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些战士坚定的信念和支前民工的无私奉献。

     战地行的成员铭记淮海战役这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共同祝愿:山河永在,国富民强!

        二、缅怀刘老庄八十二壮士

     1943318日,日寇1600余人对江苏淮阴刘老庄发起进攻。新四军某部482名战士,在连长白思才和指导员李云鹏的指挥下,依托交通沟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

    战斗持续12小时,打退敌人五次进攻,战士们弹药耗尽后,用刺刀、枪托、小锹甚至牙齿与敌人肉搏,最终全部牺牲。他们用生命成功掩护了群众和淮海区机关转移。

      刘老庄战斗是新四军战史上极为悲壮的一页,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的精神。刘老庄战斗后,重组四连,被命名为“刘老庄连”,开启新的征途。

     陵园大门前的雕塑上“砥柱”两字,为周恩来总理的墨宝。“淮阴八十二烈士墓” 墓碑字、陵园两边的挽联“由陕西到苏北敌后英明传八路 从拂晓达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由时任苏皖边区政府主席、原新四军秘书长李一氓题写。

     2009年,刘老庄82壮士被列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战地行全体团员为八十二名壮士三鞠躬并献上鲜花,以表达我们的崇敬之情。

      三、观览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及纪念馆

  苏皖边区政府纪念馆,就是当年苏皖边区政府旧址所在地。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创建的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抗日根据地已连成一片,形成了苏皖解放区。为贯彻中共“七大”确定的路线和中共中央和平建国的方针,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194510月,在淮安成立了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同年111日,在淮阴成立了苏皖边区政府。它是继陕甘宁边区政府之后的又一模范红色民主政权。

     刘少奇、陈毅、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粟裕、曾山、李一氓、刘端龙、方毅等领导人都曾在这里战斗过。

     在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处,李莲向战地行的队友们介绍她爷爷李一氓,在任职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时的工作情况。

     四、参观侵华日军在高邮受降仪式原址

     高邮战役是抗日战争的最后一个战役。发生在19451219日至26日,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在粟裕的指挥下,经过一周的战斗收复了高邮城。并在1227日接受了日军的投降。这场战役不仅标志着日军在高邮地区的失败,也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现在,这里成为高邮陈列抗战胜利品的博物馆。

     五、浏览常熟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沙家浜是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下辖的镇,地处阳澄湖畔,以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故事和现代京剧《沙家浜》而闻名。1939年,叶飞率领的新四军第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江抗)名义东进抗日,在沙家浜一带建立苏(州)常(熟)太(仓)游击根据地。江抗西撤后,36名伤病员留在阳澄湖后方医院,得到当地群众掩护,后发展为“新江抗”部队。以“阿庆嫂”为代表的群众,依托茶馆掩护、支援新四军,这一故事被改编为现代京剧《沙家浜》,成为军民鱼水情的红色经典。    

      六、探访长泾镇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

  新四军第六师师长谭震林,从19406月至19419月,曾率部驻扎在江苏江阴市长泾镇蒲墅里村。与日寇进行了13场战役拼杀,成为新四军挺进苏南东路地区,进行抗日斗争的一个重要指挥部。呈现“铁军六师,逞雄苏南”的场景。

    当我们驱车来到长泾镇蒲墅里村时,一下车就看到很多农舍的墙上,画有表现军民鱼水情的宣传画,好像穿梭到了80年前,一幅幅新四军战士与村民同心抗击日寇的画面,十分感人,激励着后人。

    如今,蒲墅里村一直弘扬新四军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建设美好家园,已被评选为“全国最美乡村”,成为各地争先学习的样板。

     七、走访人民海军诞生地泰州白马庙

   1949423日,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的同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

    张爱萍任首任司令员兼政委,标志着我国人民海军的正式诞生。

    目前,我国海军从初创时期的一无所有,到经过七十多年的千锤百炼,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拥有航母、潜艇等各种性能的、高科技舰船,不惧外来侵略者,有实力保卫好我国海疆。

     八、致敬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

   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坐落于江苏省镇江市高骊山麓。

   1938617日,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在韦岗设伏,取得了挺进苏南敌后的第一个胜仗,极大地鼓舞了苏南军民的抗日斗志。

    镇江市人民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在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碑。

    该纪念碑高25米。碑顶为一支古铜色步枪模型,寓意新四军“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碑身正面镶有郭化若受粟裕所托题写的碑名——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纪念碑底座镶有再现当年战斗场面的大型浮雕和陈毅、粟裕颂赞韦岗战斗的诗篇。

     九、永恒的背影:品读“我送亲人过大江”雕塑

      扬中文化园广场中矗立的“我送亲人过大江”雕塑,是有故事情节的。它是根据原新华社战地记者邹健东,于1949422日,在大部队过夹江时,在岸上抓拍的。它反应了当地船工,不畏国民党部队枪炮的威慑,划着自家船运送大部队过江的情景。

      照片的主人公名为颜红英, 照片拍下了她拼命划船的背影。与她同船的还有他的父亲和妹妹,可谓是为了支前 ,他们豁出去了身家性命。而在夹江上又何止他们一家船工全力支持解放军过江。我们看到照片上,颜红英虽身形娇柔而划桨的力度却很坚毅,体现了不屈不饶的美。她的形象代表了全体支前的船工。因此会被扬中文化园采用,作为“我送亲人过大江”雕塑模版。

     庆祝国庆五十周年时,晚会编导专门为背影小姑娘颜红英创作了歌曲《背影》:一次次遥望你,看不清你的面容;一次次走近你,留不住你的背影。迢迢梦远,漫漫时空,春风知道你的姓名,岁月珍藏着你的真诚。 一曲《背影》既唱出颜红英在战争年代的英雄本色,也唱出颜红英此后淡泊名利的模范品

行……

    这张照片是新四军老战士邹建东的作品,战地行队员及邹老的后代前来回顾历史,纪念前辈。

     十、悼念淮北抗日根据地烈士 缅怀四师师长彭雪枫同志

  2025416日傍晚19时,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战地行”团队一行19人,风尘仆仆赶到江苏泗洪县大王庄 “新四军第四师暨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将士名录”广场,与提前到来联系工作的四师分会孙晓华会合。大家在此合影后,便驱车来到大王庄干部教育中心,安排住宿与吃晚饭。

    417日清早,战地行团队一行20人驱车来到泗洪县半城镇的“雪枫墓园”,站在由邓子恢题写“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淮北解放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前合影。大家等候泗洪县军人事务局陈晓婷局长等人到来后,邀请当地领导,在两面印有“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战地行”字样的旗帜上签名。

    人们手持一枝白菊花,列队来到“彭故师长雪枫之墓”,在此祭拜抗日英雄彭雪枫师长。首先由军部分会蔡平会长和七师分会张卫民会长,上前分别整理两个花篮上的挽带。大家在统一口令下,全体人员脱帽,向彭雪枫将军墓行三鞠躬之礼。随后依次将手中的一枝白菊花,摆放在墓碑前,缅怀这位新四军抗日英烈。

     彭雪枫是文武双全的将领,他参加过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组织过土成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

     他在新四军四师当师长时,创办了《拂晓报》,以新闻报道形式,唤醒民众,投身反抗日寇侵略的洪流。他还组建了骑兵团,提高了部队对敌斗争的威力。

     他投身革命20年,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为了纪念彭雪枫,河南、安徽等多地建了彭雪枫纪念馆,或以雪枫命名的公园或学校。2009910日,彭雪枫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参观活动结束后,战地行团队军部分会蔡平会长和七师分会张卫民会长,向泗洪县军人事务局陈晓婷局长赠送了由众多新四军后代签名的“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战地行”旗帜,《茅家岭暴动》纪念和《赤石暴动》纪念十套纪念封。

     2025年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战地行由军部分会策划组织实施,有七师人员参加,四师同志还专程过来帮助协调,其中党建活动是和七师领导共同举行的。

     2025年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战地行活动结束了,军部分会七师分会战地行全体团员也再一次学习了新四军的光辉历史,大家更加坚定了要弘扬铁军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信念。

  

  军部分会 邹紫金